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风起大宋-第2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正排队打着饭,外面突然热闹了起来,到处都是敲锣声,然后是人叫声。

    “着火了!着火了!!快来救火啊!!”

    隐隐约约的救火声让众人都看了过去,一看,果然看到一个烟柱高高升起。然后可以隐隐约约看到橘红色的火光。

    “该死的,那是粮草堆积的地方,难道是有细作混进来了?”老严头一看那地方,连忙跺脚叫了起来,饭也不管了,对着外面就叫道“快,我们一起去救火,留一个人在这里看着就好!”

    门外的守卫听到是粮仓,也慌了,山下可是被官兵围着的,这要是粮仓被烧了,那还打个屁啊。

    院子里的众人也议论纷纷起来,不少人叫好,说是天降神罚,要惩戒这些山贼,这让金典不由鄙视了这些文人一番,这些文人就没想过,如果这些山贼真的饿极了,他们很可能会成为别人的食物吗?

    吃人这件事在后世很少见,很可怕,但在古代,从来没有断绝过,原著中的梁山上可就有不少吃过人肉的头领。

    等等。。。现在只有一个守卫了,这是个机会啊!

    金典知道自己可不是身边这些文人,既然梁山上的人觉得姜德更加可信,那么只要梁山和姜德谈成协议,自己必然会成为一个祭品。

    必须逃!

    想到就做,金典后退了几步,躲到了一个角落里,然后偷偷的爬上院墙,一看,果然没有任何守卫。

    哈哈,天助我也!

    金典急忙翻过墙,左闪右挪的找下山的路,时不时出现的巡逻队让他总是要变换方向。

    “不要再走了!”突然,一声大喊让金典全身汗毛孔都张开了,他慢慢的回头,发现声音是从一个房间里传出来的,这才轻舒了口气。

    “我说韩将军,你就别转圈子了,此事寨主已经做了决定,这官家虽然糊涂,但天下毕竟还没大乱,呼延将军的想法虽好,但难以成事啊,我看不如你下山劝呼延将军放弃那件事吧!”

    嗯?韩将军?呼延将军?

    金典觉得自己可能真的运气不错,好像听到了什么机密,他小心的靠近房间,轻轻的用手指捅破窗户纸,然后看去,就看到一个宋军将领打扮的人背对着他,一个梁山头领面对着他,那梁山头领他可熟悉的,就是今日在聚义厅上见到的,就是不知道叫什么了。

    “许军师,只要你我两军再打几场,朝廷必然会再派禁军给我家将军,到时候我家将军掌握大军在手,此处距离开封不过三日马程,这天下为何人的还说不定呢,如真的能改天换日,诸位头领也不失封侯之位啊,这样的机会,难道你们都不要吗?”

    金典只觉得自己的呼吸都要停了,他听到了什么???

    “韩将军,你说的是有道理,但你也看到了,到现在为止,那官家不过给你们补充了数千人马,东京禁军只来了个林冲,你们不能掌握东京禁军,大事就不可能成功,既然不能成功,何不就此作罢,我等好聚好散,各自寻找前程,也不失功名富贵,岂不快哉?”

    “许军师。。。你当真以为此次只是我们呼延家吗?我可以告诉你,这件事牵扯到的人比你想象中要多的多。。。”

    “我们不在乎还有什么将门牵扯在这里面,我们只想结束这一切了。”

    “许军师。。。这样说的话,你们真的是要接受招安了?”

    “这是我们寨主的决定。。。韩将军,如果你不愿意接受的话,请你安静的在这里等待事情的结束,这对你我双方都好。”

    “呵呵。。。你们是想把我们献给朝廷吧?”

    “请放心,我们虽然是贼寇,却还是讲道义的,只要你们不乱来,我们绝对不会暴露你们的。。。毕竟,没有你们,上次交战我们就已经要败了。”

    金典一身冷汗的听着里面的对话,他蹑手蹑脚的慢慢移动着,他要下山,他要去告诉别人他听到的这一切,这是一个大阴谋,老天啊,这里面牵扯到多少人的脑袋,连他自己也不敢想象了。

第三百六十章 金牌() 
金典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下山的,他迷迷糊糊的来到了梁山山脚,找到了个没人看守的地方,

    钱内官一脸不信的看着一身水痕的金典道“你说的可都是真的?你可知道诬陷朝廷大将是何等罪名?”

    诬陷朝廷大将。。。这算什么罪名?当年狄青都被说成天神下凡了,也没人因为造谣而受责嘛,在大宋朝,诬陷武将那绝对是政治正确,这是在敲打你,是为你好!别不懂感恩!

    金典虽然官位不高,但对这里面的弯弯绕绕倒也是门清,这也是为什么他敢说的原因,要是今日说是一个文官通贼,那没有证据他还真的不敢乱说了。

    “大人,小的说的句句属实啊,那梁山贼就是如此说的,还有那韩姓的将军,大概就是之前被俘的韩滔吧。

    大人,小的知道了这样的事情,大人一定要保小的平安啊!”金典跪在地上哭着喊着叫道,他倒也知道现在在大军之中,要是被呼延灼知道了,砍了他他也没地方喊去。

    钱内官的脸垮的仿佛便秘了好几天一样,好嘛,本来想对付那姜德的,这下姜德什么都变成次要的了,这呼延灼谋反的事情才是迫在眉睫,要是呼延灼知道自己已经得到了他要谋反的消息,恐怕第二天自己的脑袋就会被所谓的梁山贼砍下来。

    但这消息怎么就觉得不对呢。。。大宋开国百年了,还真的没有哪个将门之后造反的先例,没办法,宋国制度就没办法让一个将领有机会造反。。。喝兵血的机会倒是不少。

    可话说回来,这样的事情谁也不敢当不可能一笑了之啊,必须上报,否则真的出事,最后倒霉的便是自己。

    其实这就是所谓官场上的规则,所有有风险的事情,官场上的人都不想放在自己的手上,只要不会损失自己的利益,都会选择上报,只要上报了,那么再出什么事情,就不是自己的事情了,这样的规则古今中外都一样,所以当你发现找人办事,这个人说要上报,别以为是推脱工作,这是在推脱风险。

    钱内官看了看金典,觉得这小子绝对不能继续在自己的身边,还是先送到开封的好。但又想到了姜德,便问道“那姜德可有消息?”

    金典想了想说道“听那梁山贼首说,那姜德好像准备上报官家,给他们求官求职,梁山贼人很是意动。”

    嗯。。。这可不能让姜德成事了,钱内官本想借梁山之手除掉姜德,现在看来却是要换个法子了。

    钱内官拿出一块牌子和一锭银子说道“金典,你做的很好,你立刻回京城去见郑大人,把你刚刚说的话都告诉他,另外我书信一封,你给我带给郑大人。”

    金典先是一喜,知道自己得到的消息极有价值,升官发财就在眼前了,然后又是一惊,问道“大人,就小的一个人回去?”

    钱内官摇摇头道“我会派几人护送你回去,对外就说送特产回宫,相信呼延灼除非真的扯旗造反,否则绝对不敢阻拦。”

    金典看钱内官一切都有了主意,谢过后便退了。

    ——开封

    郑居中看完金典送来的书信,摸了摸自己的胡子说道“你说那呼延灼有谋逆之举,可有什么凭据?”

    金典道“小人这倒是没有,只是知道韩滔被梁山贼人俘获好像是故意为之的,想那呼延灼有骑兵在手,如不是刻意为之,如何能在野战之中输给一群山贼水匪呢?”

    嗯,理由很充分。。。虽然还是没证据。

    郑居中又看了看那书信,觉得按照书信中的建议操作起来倒是也没多大风险,便道“好,你传信有功,下去领赏吧。”

    金典哎了一声,人却没动,郑居中疑惑了一下,然后问道“你还有何求吗?”

    金典立刻扑倒在地道“小的别无所求,只愿为相公坐下一犬耳!”

    郑居中笑了笑,俗话说宰相门前七品官,金典这个请求却是极为有

    “如此事证实,你便在我门前留下吧。”郑居中今日心情不错,许了个诺,金典大喜谢过,这才撅着屁股慢慢退了出去。

    “来人啊,去让楚滨来一趟。”

    楚滨,是朝中御史的一员,宋代的政治游戏规则是所有的炮都必须是御史去开,也就是所谓的风闻奏事,因为每一个宰相上台后都会去笼络一些御史为己所用,而楚滨便是郑居中所拉拢的一个御史。

    次日,却刚刚好是早朝的日子,赵佶打着哈欠的来到龙椅上。

    其实早朝到底几天一朝在宋初是没有定制的,有大事就开一下。没什么大事大家就各做各的,到了王安石时候,才开始有了五日一朝的规矩,但这个规矩在赵佶面前,就什么都不是了,毕竟他还有太多的事情要去做了,比如书画,比如蹴鞠,比如花鸟,比如声乐。。。

    赵佶在龙椅上挥了挥手,旁边的杨戬道“有事早奏,无事退朝!”

    “臣有本奏!”一人出列说道。

    赵佶看去,见是御史楚滨,点点头,旁边的杨戬道“进奏!”

    楚滨道“臣闻得,汝宁州都统制呼延灼率大军于梁山泊剿匪,虽有强军健马,却是屡战不休,现有传言说其和梁山贼人勾结,诈败了一场,甚至还有人言其有养寇自重之心,请官家明察!”

    一言惊天地,所有大臣互相交换着眼神,谁都明白,楚滨只不过是个放炮的,真正的幕后之人恐怕还是前面的几个金鱼袋。

    “楚大人,你这风言的有些过了吧,呼延将军乃忠良将门之后,现在不过是和逆贼僵持不下罢了,如何就变成了养寇自重了?如此污蔑,可是君子所为?”李纲第一个出列反驳道,大家看着他倒是不觉得奇怪,谁都知道,这个李纲是个谁都敢顶的角色,而且他的出列也代表这一次不是御史台的意思,而是楚滨的个人放炮。

    “李大人,风闻奏事本就是我等职责,如呼延将军要自证,只要他剿灭梁山贼寇就是,怎么?打不赢还不让人说了?”楚滨能被郑居中选中,也有自己的本事,道理很简单,你打赢了我就不说了,你带着大军去打山贼,打半天打不赢,我还不能怀疑你了?

    李纲皱着眉头,却还真的不知道该说什么的好,怀疑武将本来就是政治正确的事情,没看到周围的大臣们各个都是一脸默许的表情嘛。

    楚滨见李纲卡了壳,还不放过,指着李纲道“李纲,你和那呼延灼是何关系,为何连句不好也听不得?”

    所有人看向李纲,的确啊,这李纲好好的怎么如此帮呼延灼说话了。

    “楚大人,难道为武将说话,就如此要不得吗?难道朝廷已经不需要武将了吗?”

    一个年老的臣子慢慢的走了出来,众人看向他,均是吓了一跳,这个老臣子来历可是不凡,姓向名宗回,他的姐姐便是已经过世的向太后,他兄弟二人都被封为郡王,此时已经六十有余,宋代的外戚前期都是将门,而后期虽然不再来自显赫将门,却也大都是世代官宦之后,向宗回的祖上向敏中便在宋真宗时期拜相,是真正的官n代,而身为外戚的他还有一个身份,便是将门的代言人,这也是从宋初就开始的潜规则。

    当然,将门和武将是两回事,例如狄青,就是野路子出身,被迫害的时候,将门也乐得其见,一直到狄咏成为外戚之后,狄家慢慢变成了将门的一员。

    因此,当有人攻击将门中人呼延灼的时候,向宗回自然就站了出来,他的身后隐隐一群人一同看向楚滨,楚滨被看的只觉得有些头皮发麻,没办法,被一群军中大佬看着能不发麻么,虽然这些人手里没兵没将,但谁叫人家都是好胎,各个非公即侯的。

    楚滨连忙说道“郡王误会了,下官绝对没有这个意思。下官的意思是,为了不让他人误解了呼延将军,朝廷应该督促其进军,只要梁山贼寇一平,自然也不会有人再传这样的风言风语了。”

    这话倒是让人说不出个什么不对来,梁山剿灭战已经月余了,想想是有些久了。

    “那就传金牌给那呼延灼,要其加快进军,不得有误!”赵佶挥挥手,决定接受这一场无趣的朝会。

    “官家,既然有这样的传言,微臣看还是要做些准备,可传旨给周围州郡,小心把守,毕竟小心无大错。”又一大臣出列说道。

    “就这样办吧!”赵佶终于结束了一天的工作,可以去当道士玩去了。

    赵佶从朝会上下来,又换上了道袍,正穿着,突然问道“最近太师可康复了些?”

    旁边的杨戬不知道赵佶是什么意思,老老实实的说道“太师府最近却是安静,没有怎么开过门。”

    赵佶嗯了一声,便不再问蔡京的事情,让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