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风起大宋-第7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了!”

    姜德听得两眼泪汪汪的说道“太师大人。。。我。。。”

    蔡京一把握住姜德的手说道“我孙儿有很多,也有和你一般大的,你以后要常来我太师府,那就是你家。”

    杨戬和梁师成看着这一幕,都不禁感叹蔡京和姜德都是性情中人,哪里知道这一大一小两个狐狸都斗法了几天了。

    蔡京仿佛刚刚看到杨戬二人一般,松开姜德的手,对杨戬拱手说道“怎么二位大人也在这里?”

    杨戬笑着指了指摆在地上的一口口小箱子说道“姜小郎有些贡品要进献给官家,我便来取,而梁大人是为了各位小贵人的故事来的,这几天宫中可是天天说着白蛇传,都想听后面的,几位娘娘听了也说有趣,这就来催了。”

    姜德苦笑了一下,这可是强力催更啊,还好自己有存货,否则非得和某些后世的写手一样,抓破头皮不可。

    蔡京哦了一声,对姜德一脸满意的说道“很好,我们做臣民的就应该以官家之喜为己喜,以官家之忧为己忧。”

    一席话说的众人纷纷点头称是,几人又说了些闲话,杨戬等人才带着宝箱离开,姜德也将这几日准备好的《白蛇传》一部分交给了梁师成,然后姜德和许贯忠才带着蔡京等人来到客房中说话。

    等人走光,岳飞牛皋几人聚在一起说着闲话。

    “这个太师我看还是挺好的,对大哥好像挺看重的。”王贵摸着鼻子说道“就是不知道为什么先生他们都说太师不好。”

    牛皋则奇怪的抓了抓脑袋说道“这太师来人,小郎君前几日还让我拦住,今天却又如此,也不知道小郎君和那许先生到底在想什么,岳大郎你脑子好,你说说。”

    岳飞想了想,摇摇头说道“我只是感觉,大哥和太师之间似乎并不像刚刚表现出来那样好。。。大哥说过,那些文人最擅长的便是笑着用刀笔杀人,太师不就是文人中的佼佼者嘛。”

    牛皋拍掌说道“怪不得,我说为什么叫刀笔呢!原来是可以杀人的!”

    房间内,姜德和蔡京等人坐下说了几句闲话,蔡京见姜德和许贯忠不停说着东京见闻,也不想再绕圈子才说道“姜小郎,老夫此次来,除了看望你外,还有一事,便是你给老夫的信。”

    姜德和许贯忠对视了一眼,说道“太师以为如何?”

    蔡京抚须说道“你信中所言,深得老夫之心也,丰、亨、豫、大,何也?天下之财如水,不流则腐,朝廷如海,水流入海,然海如无海眼泄水,则天下变为泽国,本朝之财,冠于历代,要想天下富足,朝廷必应先施钱于民,民有钱则不生乱,军有钱则战力足,则天下康宁!”

    姜德拍掌说道“太师所言极是,如延福宫,庸人只以为延福宫如同那阿房宫一般劳民伤财,却没想到延福宫之石木人工皆用钱财所换,一个延福宫养活了多少百姓?小子家乡便听闻有一木商,本生意难以为继,便是因为修建延福宫,大发其财,为当地一富,修宫殿而富百姓,唯太师能为!”

    蔡京听得高兴的直摸胡须,用延福宫攻击他的人还真的不是没有,每次他都只能靠赵佶的庇护躲过,他现在才发现,原来自己怂恿赵佶修建延福宫,完全是为了百姓着想,是为了散财于民,真的是偌大的功德,无量天尊!

第一百零三章 扶桑异种?() 
蔡京毕竟是老狐狸,只骄傲了一小会便从天上飞回来了,对姜德说道“然也,天下如各官府都散钱于民,大修官衙、水利、宫室、园囿,则流民有钱,如你信中所言,流民有钱必去消费,店家有钱必再去消费,如此循环,朝廷从中抽利,则天下承府库就会越来越充盈,此可谓“丰、亨”;宫室、官衙乃至百姓住房才会越来越宽阔,可谓“豫、大”!”说着,蔡京话头一转说道“但天下不宁,尤其西贼窥视,继续军费,姜小郎信中说有三策聚财为国,可否为真?”

    姜德一笑,对蔡京点头说道“确实当真。”

    蔡绦首先就怀疑的说道“姜小郎第一个说那玻璃镜子,可是你送给太师的礼物?那的确是晶莹剔透,巧夺天工,然我遍览群书,未有听闻此物,又听你言乃海外宝物,得来必然不易,如何能聚财?”

    姜德回头看了许贯忠一眼,许贯忠说道“太师可知今日杨内官带入宫中的那些宝箱里装的是何物?”

    蔡京一个激灵,张口说道“莫非便是那玻璃镜子?”

    许贯忠点头说道“然也,这玻璃镜确是海外宝物,但却如同琉璃一般,只要知道工艺奥秘,制造虽不易,却也可为。我家主公已经重金购买其奥秘,此时送给宫中的便是那海外大匠为了证明其所言非虚卖给我家主公的存货。”

    蔡绦问道“姜小郎,你有多少信心制出镜子?”

    姜德伸出双手道“十成!”又说道“四叔放心,我宋人为天下最为聪慧之族,难道海外大匠能制,我宋人就不能制了?何况我已经重金买来制作奥秘,我大宋承平百年,富户极多,这些富户将金银铜钱埋于地下,使得我大宋年年钱荒,为了让这些富户拿出钱来,这玻璃镜就是极好之物。”

    蔡京了然的点头,这玻璃镜如果真的能大量制造,那么就可以高价卖给那些富户,大宋的富户到底有多少,谁也说不清,这些富户到底有多少钱,也没人说得清,但唯一可以肯定的,被这些富户埋在地下的钱,一定比国库的钱多不知道多少倍。

    蔡京又问道“你说的第二宝可是丝绵?此物的确利国,天下何处不劝桑麻?如何再兴?”

    姜德一听,便知道蔡京是误会了,其实这也正常,在中国宋代之前,中国虽然已经有了棉花,但更多的是把他当做一种观赏植物,《梁书·高昌传》记载:其地有“草,实如茧,茧中丝如细纩,名为白叠子。“

    而此时说的棉其实是绵,也就是丝织物,宋朝承平百年,人口滋生,对绵的需求也很大,宋神宗时的官府丝绵收入就有近六百万两。

    由于古代的织布技术不高,所以衣服很容易磨损,尤其是脆弱的丝绸,需要每年更替,这更使得丝绵的价格居高不下。丝绵价高,百姓也就愿意去养蚕织布,但依旧无法满足百姓的需求,所以百姓日常穿的,更多还是麻衣为主。

    所以蔡京虽然对丝绵的利益很眼红,但也知道各地都对此事看重,劝农桑也是每年的官府必修课,没什么好加强的了。

    姜德示意了一下许贯忠,许贯忠便走到后面,没一会拿出一个小盒子,姜德说道“太师大人,小子说道木棉却不是什么桑丝,而是此物。”

    说着,许贯忠打开了盒子,蔡京二人看去,只看到一团白色如同丝茧的东西,看上去轻飘飘的,很是好看。

    蔡京奇道“这是何物?”说着拿起一团凑到眼前看了一会,才恍然大悟道“这莫非是那白叠子?原来你说的是这个木棉!”

    姜德拍掌道“太师果然博闻强记,这便是那白叠子,太师居然知道此物,必然也知道此物可以织布吧?”

    蔡京笑道“姜小郎在考我啊。”

    蔡绦伸手说道“爹爹如此一说,我也知道此物了,《梁书·西北诸戎传》有言:高昌国,多草木,草实如茧,茧中丝如细,名曰白叠子,国人多取织以为布。布甚软白,交市用焉,便是此物了。”

    姜德不禁对这些古代文人的文学素养再次的敬佩不已,那些想用几句唐诗宋词在古代装B的人也不想想这些古代文人都是什么样的存在。平时说话引经据典,动不动给你大段大段的背着原文?恐怕说不到半天就会被别人发现其实是一个绣花枕头,做的诗句也是抄袭来的,别的不说,你先写几个好的毛笔字再说吧。

    蔡京对蔡绦满意的说道“便是此处!”

    许贯忠也拍掌喝道“蔡大人果有太师之风啊!”

    姜德接着说道“太师一试便知,此物极为保暖,如织为棉布,结实耐用,而且棉花比之桑蚕,无采养之劳,有必收之效;埒之枲苎,免绩缉之工,得御寒之益,可谓不麻而布,不茧而絮,又不挑水土,东西南北皆可种植,如太师大兴此物,其利不可估计,何况北地苦寒,辽人急需保暖之物,我等可将此物卖于北地,换得牛马后再卖于富户,又得一利!”

    蔡京吸了口气,有些不敢相信的说道“此物真的如此之好?”

    姜德点点头,又摇摇头说道“只是这白叠子的良种难寻,恐怕还要太师下点功夫。”

    蔡京抚须笑道“你可知老夫和官家最喜这些奇花异草,这白叠子老夫家中便有,官家的延福宫中也有,我还知道官家的延福宫里的白叠子可是昔日梁国时,从扶桑得到的异种,花大色白,极为好看。”

    扶桑?日本?姜德眨了眨眼睛,他可没听说日本还是棉花的产地的,这宋代的棉花不是印度来的吗?怎么听起来,这日本的棉花还比印度的要更加好了?

    想到就问,姜德问道“这扶桑难道是东边的日本?”

    蔡京一愣,和蔡绦对视一眼,然后一起哈哈大笑起来,旁边的许贯忠也有些挂不住脸,对姜德说道“主公,这《梁书》上的扶桑不是日本,扶桑和倭国是分别列传的,根据《东夷列传》记载,扶桑在大汉国东二万余里,地在中国之东。其土多扶桑木,故以为名。而大汉国是在文身国东五千余里;而文身国又是在倭国东北七千余里,这样一算,其实扶桑国距离距离我大宋足有三四万里了。”

    姜德一听,眼珠都快掉出来了,四万里?那是哪里?后世人都知道啊,是美洲了啊!这样一说就明白了,这扶桑来的异种恐怕就是美洲棉了,虽然姜德怎么也想不明白这南北朝的人怎么会到美洲,但不管怎么样,这找到美洲棉可是件大好事啊,毕竟无论是非洲棉还是亚洲棉,都不如美洲棉的产量高。

第一百零四章 协商(支持乒乓男队,苟下刘上!)() 
姜德对可能存在的美洲棉惊奇万分,蔡京也对棉花可能带来的收益蠢蠢欲动,可蔡京也明白,棉花就算再好,也需要种植的时间,再加上现在只有延福宫的一小片,要慢慢扩展开来,非得要几年的功夫不可,这件事情长期看可能是富国良策,但短期看并不会有太大的收益。

    蔡京最后问道“那么这个水泥是?”

    姜德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对蔡京说起了故事来“太师大人,可知道小子如何赚的第一笔钱的?”

    蔡京摇摇头说道“老夫只知道你赚的是粮油钱,到底怎么赚的,却是不太清楚。”

    姜德便把自己当年和王明等人开油坊,斗行会的事情说了一遍,蔡京二人听得时而惊叹,时而皱眉,他们也没有想到,一个小小的油坊生意也会有如此惊心动魄的事情。

    姜德等说完大概后说道“小子之所以能赢到最后,便是这各地之间运输困难,如一车粮食从百里外运输,非数倍利不可为,我朝开支,首在军费,军费之重,首为西军,西军之费,首在粮草,也就是粮草运输过于困难,一车米从开封出发,到西军之中扣除回来需要的粮食,只有不到一小袋。

    之所以如此,便是运输速度太慢,而运输速度除了牲力外,便是这路是否难走,小子说的水泥,用铁粉、石灰等物炼制,初看如粉,但只要一加水,要不了多久就会变成如同岩石一般坚硬,如果我们用水泥铺路,那么西军的军费开支就会大大降低,而且水泥修建的道路结实耐用,必会大受欢迎,又可以卖给富户,可以说是一举几得啊。”

    蔡京摸了摸自己的胡子,思考了一会后说道“姜小郎如此忠心爱国,实在难得,如真有所成,姜小郎必然青史留名。”

    姜德笑道“如能为太师解忧,比上那青史好过百倍。”

    蔡京哈哈大笑,满意的看着姜德说道“可惜你不是进士出身,也稍微小了点,否则老夫必然不要这张脸皮,为你向官家求件绯服穿穿。”

    宋代官府为三色,四品以上服紫,六品以上服绯,九品以上服绿。

    姜德对蔡京谢道“还请太师莫要如此,小子对文事一向头疼,要考进士,非得官家大恩不可。”

    蔡京眯了下眼睛说道“那便再等三年吧,姜德,本太师要你三月内设坊生产出玻璃镜,可否?”

    姜德看向蔡京说道“只要满足小子三个条件,足矣!”

    蔡京问道“什么条件?”

    姜德回道“无论是玻璃镜还是水泥,都是极为复杂之物,需要大匠才可研制,听闻开封府内大匠云集,还请太师帮忙协调。”

    蔡京笑道“此事易也,老夫会和高太尉说说,为你调来五百禁军,如此足矣。”

    姜德愣了一下,连忙说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