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风起大宋-第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贵立马脱鞋上床,先是压了压,发现一股力差点把他给颠起来,顿时有些害怕的蹲了下来,姜德看着哈哈大笑说道“没事的,试试看嘛。”

    王贵点点头,跳了跳,后世席梦思床立刻把他反弹到半空中,这样好玩的东西立刻让他高兴的手舞足蹈,不断的蹦起来了,看着如同顽童一样的王贵,再想想那个小大人模样的岳飞,姜德不得不说这人和人是不太一样,不过这也大概是因为岳飞家里困难,不得不早当家的缘由吧。

    好一会儿后,姜德挥挥手说道“得了,下来吧。”

    王贵这才依依不舍的下床穿鞋,姜德看着王贵这样笑道“你要是喜欢蹦啊,以后给你搞个蹦床,现在先去睡觉去,明天要上课了。“

    王贵立刻兴奋的应了一声,脑子想着明天怎么和汤怀两个人炫耀,自己这可是又抢先了一步了,等王贵离开了,姜德躺到床上,开始在脑海中看自己的积分,姜德在兑换完茅台酒后还有230点,兑换各种零食,给岳飞的礼物,床被,现在还有178点。

    “哎,这点数花的有点快啊,还是得找时间多搞点点数才行。嗯。。。前期什么统治力、好感点都太慢了,看来还是要先以物易物,这都需要钱啊。。。过几天得想想办法怎么赚钱了。”姜德想了想摇摇头睡了下去。

    宋代大概是古中国文化的顶峰时期了,在这个年代,任何一个人只要小富便可读书学文,由于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出现,再加上百年的太平,只要稍微有些底蕴的村镇都会请先生来教导自己村落里的少年,当然,如果孩童愚笨,几年也无法开窍,农夫之家也无法长期的承担白养一个劳动力的负担,便会让孩子退学,但万一自己的孩子聪慧呢?谁都是对自己的孩子抱着万一的希望的。

    这一方面是宋代的财富大量积累和科技手段使得平民之家也可以负担起读书的费用,另外一方面也是宋代和之前朝代对读书人态度上的剧变,唐人看重“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而到了宋人那里,变成“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宋人择偶的标准不再是世族名门,而是中举的士人,读书人的社会地位和人生境遇在宋朝出现了大逆转。读书,成为一种社会风尚。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有女颜如玉。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朗朗的书声从一座座私塾传出,这是宋真宗所作的《劝学诗》,平易如白话,成为儿童的启蒙读物,读书风气从皇帝到村童席卷全国。

    在后世有一个数据可以看出宋代的文化鼎盛程度,唐朝全盛时期学生总数只有六万三千零七十人,人口约为八千万,其平均在校生率约为一千二百五十六比一;1104年,宋朝全国学生总数多达21万余人,按照人口约为1亿来统计,平均在校生率约为五百比一,其教育普及程度远超前代,当时在世界上也是绝无仅有的。

    三家村的私塾较为简单,也就三个熊孩子入学就读,毕竟这里是三个员外的私塾,外人也说不了什么,周同穿着整齐的接受了姜德等四人的拜师礼后,三个员外便要请周同吃个拜师酒,周同本就因为姜德的茅台酒给耽误了一天,哪里好意思再喝酒,便说道“贤弟们且请回,此刻不是吃酒的时候。”说完便入内准备开始上课。

    三个员外互相怂恿着,蹑手蹑脚的来到窗户下面准备偷听,他们都生怕自己的熊孩子第一天就捣乱,惹恼了周同。周同看到窗外不时闪过的帽子,笑了笑也不在意。姜德也斜眼看到了这一幕,心中再次哀叹了一声可怜天下父母心,又不禁想起来自己的老爹。

    周同坐下后,想了想,也不知道这四人的水平如何,便说道“王贵,你先上书给我看看。”

    这上书,不是说真的给一本书或者给皇帝的上书,这是在说让王贵给他写一段字或给他看看他学习的书本,以便了解王贵的学习情况。

    王贵一听,顿时道“客还未上书,那有主人先上书之理?这样不通,还亏你出来做先生!”便伸手向袜统内一摸,找出一条铁尺,三步并作两步就要打周同。

    这一幕落到张达的眼里,连忙对还躲着的王明说道“大哥,大哥,你那孩儿拿铁尺要打老相公呢。”

    王明一听这话,差点吓趴下了,连忙抬起头看了起来。

    周同是什么人,眼疾手快,一手就抢过铁尺,然后轻舒猿臂,将其揪倒上,拿出戒尺,脱下王贵的裤子就是一顿打,嘴里说道“你这顽童,居然还敢动手,真的是一点也不知道尊师重道,有老夫再此,决不许你忤逆。”

    王贵哪里挨过这顿打,顿时惨叫连连,看的张显、汤怀二人是大气都不敢喘,姜德微微一笑,两眼看向天花板,得,早说过的,谁叫你不听的?再看另外二人,二人本来鼓鼓囊囊的裤腿早已平瘪,两根铁尺不知道什么时候丢到了后面老远。

    窗口的王明听得是又气又心疼,最后跺跺脚骂道“这孽畜,活该有这一遭。”

    打完后,姜德看向王贵的屁股,突然发现王贵的屁股居然不红不肿,不禁暗暗称奇,这才知道这周同果然是有些本事,必是在打王贵的时候使用了什么技巧,只痛不肿,打完就好了。

    一顿打把几个熊孩子都打老实了,周同看着挺满意的,便说道“你们以后不可顽皮,老夫布置的功课必须完成,否则少不得一顿教训,好了,我问问你们,千字文可都学了?”

    王贵等人点头答道“都学了。”

    千字文成书于南北朝,是此时的启蒙之物,主要就是让孩童识字并且懂得简单的文言文意思。

    周同点点头说道“好,《论语》学的如何了?”

    三小摇摇头说道“尚未学完。”

    周同嗯了一声说道“那边继续学吧。”

    一听要开始授课了,三个熊孩子互相对了一下眼神,又一起看了一眼姜德,姜德自是根本不理他们,王贵想了想,咬牙起来说道“先生,我有点东西不明白。”

    周同的眼睛一眯,看了眼姜德说道“好,你说吧。”

    这时,岳飞担着一担木材走到了书院门口,看到三个员外在窗户下偷听,顿时不知道该如何是好,想了想便准备回去。

    王明看到岳飞,想起做他姜德说过的话,连忙上前拉住岳飞说道“岳飞你去哪儿?昨日姜小郎君都和我说了,你只管来上课就是。”

    岳飞一听,顿时对姜德大为感激,嘴里说道“多谢王员外。”

    王明点点头说道“不过他们已经开始了,这样,你先等一会,等他们说完一段,你再进去不迟。”

    岳飞点点头,也表示同意,能进去上课已经是极大的幸运了,他才不会在乎是不是要再等一等呢,便也和三个员外一起躲在窗户下偷听了起来。

第九章 熊孩子也会逆袭() 
课堂内,王贵背着手,闭着眼睛说道“《论语·泰伯篇》有句话,小子不是很明白。”

    周同听得一笑,说道“你言!”

    窗外的张达一脸羡慕的对王明说道“大哥,可以啊,贤侄都知道泰伯篇了,这是读了不少啊。”

    王明抓了抓脑袋说道“这孽畜什么时候好好读过书了?还有问题?这真是奇了。”

    王贵说道“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此句何解?”

    周同笑道“邢昺《论语疏》有解,圣人之道深远,人不易知,也就是说,百姓由于没有学习过,像圣人之道这样的大道理是很难无师自通的明白的,所以只需要让百姓服从就可以了,不用他们太明白这是为什么。当然了,如果你们学习了,自然也就明白是为什么的,可是你们要知道,学习的机会很难得,所以你们现在有这样的机会就要珍惜才是。”

    外面的岳飞点头不已,是啊,自己现在有了学习的机会,就一定要珍惜啊。王明则是摸着胡子低声说道“不错,老相公果然是有学问的,不愧是在包龙图身边学习过的高人啊。”

    王贵笑了一下,又说道“是吗?但小子又听说,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又何解?又听说,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又如何?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又如何?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样又如何?”

    王贵一连把一句话又说了四遍,外面的王明等人听得是稀里糊涂,一知半解,房内的周同则是瞪大了眼睛,吞了吞口水,他还从来没有想过一句话可以说出这么多种意思的,王贵刚刚说的第二种读法的意思变成了老百姓做的正确,就让他们做,如果做的不正确,就告诉他们正确的方法,这样的解释一下让周同感觉更加的合理了,毕竟邢昺的解读中,孔子还是有些权术的味道的。

    但再看第三种,老百姓,若可任使,就让他们听命;若不可任使,就让他们明理。这样读好像比第二种还要好。但是这样读起来却感觉怪怪的,不符合说话习惯,应该不对,但也不能完全保证不对。

    再看第四种,如果老百姓可以被支使,放任自由是不行的,必须加以引导。这样仿佛也行,而且也符合儒学大义。

    再看第五种,老百姓可以放任不管吗?不。还是要进行教育。变成自问自答了。

    得,好像怎么读都可以,但周同也明白,当年孔子说的肯定只有一种读法,那到底哪一种是对的呢?

    看着周同半天说不出话来,王贵心中顿时大喜,仿佛邀功一样看向姜德,姜德翻了一个白眼,我去,看我干嘛,这不明显是我教你的吗?到时候周同还不得找自己算账啊?

    周同自然看到了王贵的动作,心中暗道“好哇,果然是这个小娃来考究我的。。。可这个问题的确是。。问的好啊,到底是哪一种才对呢?”

    周同最后还是开口,先是把这五种读法都解释了一遍后说道“老夫也是第一次听到这样不同的四种读法,此句被你这样一说,却有歧义,但到底如何是对的,老夫也不知。。。待老夫询问几个好友后,再答复于你。不过老夫可以直接告诉你的是,你后面四种读法虽然较为新奇,但毕竟没有受到大儒的认可,无论你以后是考取功名还是如何,都不可写这样的释义,否则很可能不但无功,反而有过,第一种的释义之人邢昺乃前礼部尚书,用他的说法,万无一失!但你们能有这样不同的见解也是好事,值得鼓励啊!如日后有大儒表示认可,你也可以留名青史了!”

    王贵的心里,这感觉爽的啊,他没想到这样给周同下马威不但不会挨打反而还被夸奖。。。这是他第几次被先生夸奖?好像是第一次吧?

    张达则在外面无比惊讶的说道“大哥,贤侄厉害啊,居然把老相公问倒了。”

    王明挥挥手说道“必是有人教他,他自己恐怕连《泰伯篇》到底在说什么都不清楚。”

    课堂内大概是受到了王贵的鼓舞,汤怀也站起来说道“先生,我也有一事不明,希望先生教我。”

    周同苦笑了一下,如果是熊孩子捣乱,他还可以教训,但这样他却是只能接招,点点头说道“你说。”

    汤怀也背着手说道“南宫适问于孔子曰:‘羿善射,奡荡舟,俱不得其死然。禹稷躬稼而有天下。’夫子不答。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是否代表孔子称赞大禹亲自劳作而得到了天下?”

    周同轻吐一口气,摸了摸胡子点头说道“的确如此。”

    汤怀笑道“既如此,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这段话何解?”

    周同想了想说道“这是孔子的学生樊迟问孔子请教农事,孔子回答说他不如老农和菜农,等樊迟离开后,孔子责怪他,认为他是个不知道本末的人,上位者如果爱好礼义,那么老百姓就没有谁敢于不恭敬;上位者如果爱好正义,那么老百姓就没有谁敢于不信服;上位者如果爱好信用,那么老百姓就没有谁敢于不讲实话和真话。如果这样,四面八方的老百姓就会背着小孩前来投奔你,哪里还用得着种地呢?”

    汤怀抱胸问道“这样说的话,岂不是自相矛盾吗?”

    周同皱起了眉头,又陷入了思考,看到周同又答不上来,汤怀不禁对张显、王贵挥了挥拳头,表示自己的得意。

    在外面,汤文仲则是也抓起来脑袋说道“我这孽畜怎么能问出这样的问题,我算听出来了,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