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给曹操当将军-第5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荀彧随即问道:“听闻阁下曾与那吕布大战四百多个回合,而立于不败之地。最终令其胆颤心惊,狼狈而逃。可真有此事?”

    “哈哈哈哈,此乃传言耳!”

    王天曹坚毅硬朗的脸庞浮出一抹笑容,继续补充说道:“前半句为真,后半句为假!”

    “哦?此话怎讲?”荀彧不解,侧耳恭听。

    “我与那吕布大战四百个回合是真。吕布神勇盖世,非常人可敌!某虽不才,拼尽全力,方才与之战平!要不是吕布落魄流离、心无斗志,我必不敌他!所以,你说的吕布狼狈而逃,并不是事实!”王天曹始终一副深藏若虚的态度,不卑不亢,不骄不躁。

    荀彧始终面无表情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一丝赞许的表情,他对眼前这个人产生了些许好感。此人不藏不露,行事磊落,又不显山露水,确实是一个难得的可用之才。

    荀彧在心里对王天曹有了认同,点了点头,说道:“曹公乃是爱才之人,求贤若渴,唯才是举。我此番前来,正是受了曹公之托,来与阁下相见。”

    荀彧所说的曹公,当然就是曹操。关于这一点,王天曹一清二楚。

    曹操在历史上的形象,兼具忠奸两面,集英雄与枭雄于一身,一直为人们所争议。

    曹操重情重义,却嗜杀成性。文武兼备,却大忠似奸。海纳百川,却好色猜忌。他几乎具备了古代帝王的所有人格特征,真是一个奇怪的人。

    正因为这样,王天曹曾经对曹操的资料做过一番查询,最终也没搞清楚曹操的真面目。但在心里,王天曹对曹操却也说不上十分厌恶,王天曹只是对其好色的形象有些不敢苟同而已。

    毕竟,我们伟大的领袖毛爷爷,曾经在不同场合多次谈及曹操,并给予其高度评价。在毛爷爷看来,曹操是中国古代少见的一位集政治、军事、文学才能于一身的人。

    毛爷爷反对贬损曹操,对把曹操看做奸臣的传统观念十分不满。在1954年夏,他在浪淘沙?北戴河一词中这样写道: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

    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寥寥数语,便将曹操作为一个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的形象跃然纸上。

    曹操文采武略,非常之人,超世之杰。唐太宗李世民在吊魏太祖文中称赞曹操:“以雄武之姿,当艰难之运;栋梁之任当乎曩时,匡正之功异于德代”。可以说,在唐代末年以前,曹操无论是在封建统治阶层还是在普通民众的心目中,都基本上属于一个正面人物。

    曹操形象的根本性转变出现在宋代以后。苏轼在东坡志林就提到:“至说三国事,闻刘玄德败,频蹙眉,有出涕者;闻曹操败,即喜即快。”理学家朱熹也曾经对曹操进行攻击:“只有先主名分正,曹操自是贼”(资治通鉴纲目)。陆游诗中也有“帮命中兴汉,天心大讨曹”的贬曹的句子。

    再到后来又逐渐出现了丑化曹操的剧目,这一点在元代的杂剧之中体现得最为明显。元代民间艺人的讲史话本三国志平话中对于曹操的丑化,则更加使曹操的形象在广大民众心目中被大大贬低。

    罗贯中最后来了个彻底的丑化,他在三国演义中对于曹操的塑造,更是令曹操的奸臣形象活灵活现,深入人心。

第九十章 长风破浪会有时() 
那么,造成人们前后对曹操态度180度转变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从宋代到元末的几百年间,汉族屡遭外族的残酷压迫和统治,使得汉族人民不得不奋起反抗,有了“驱除鞑虏,还我河山”的愿望。这种社会现象反映在当时的文艺作品之中,就突出地表现为一些带有明显倾向性的作品的出现。

    而当时的作家,又以当时最为流行的三国故事作为题材来体现“人心思汉”,把蜀汉政权中的刘备、诸葛亮当做自己的民族英雄来怀念,而把董卓、曹操之流看成是残暴的统治者而仇恨。加之在历史上曹操也的确有过一些斑斑劣迹,因此,曹操的奸臣形象广为流传。

    其实在群雄并起,诸侯割据的三国时代,为了达到各自的政治目的,像刘备、孙权之流又何尝不是像曹操一样,肆意发动战争,置民众之生死于不顾?

    即便是被后世尊为汉室正统的刘备,不也是曾经“在广陵,饥饿困踧,吏士大小自相啖食”(见三国志?先主传注引英雄记)吗?

    孙氏父子三人,为了达到其逐鹿天下的目标,不也四处征讨,杀人无数吗?袁术、袁绍、刘焉之流,又哪里让人民享受到什么好日子?为何唯独曹操为千夫所指,岂不怪哉?

    曹操曾经写出诸如“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诗,来表达他对乱世的忧心和对民众苦难的悲悯,这不正说明他对于太平生活的一种渴望吗?

    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正如曹操在让县自明本志令中所说的:“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几人称帝,几人称王”,而在这样一个改朝换代已经毫无悬念的局面之下,曹操终其一生,虽三分天下有其二,却始终保留了他汉臣的名分,如此气魄,岂是奸臣二字所能涵盖的呢?

    如果没有曹操,那么当时的天下是否会更加混乱,混乱是否会更加持久?百姓是否会痛苦呢?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地方。

    由此,王天曹对于曹操的心情,也是相当复杂的。本着探究历史真相的兴趣,王天曹决定找机会接近曹操,去接触他,了解他。

    “曹公!莫非就是曹操将军?”

    荀彧说明了来意,王天曹却仍装出一副不知情的样子,故作惊讶,喊了一声。

    荀彧点了点头,说道:“正是!”

    “某乃山野之人,曹公乃当世诸侯!曹公何以托汝来此见我?”王天曹继续装聋作哑。

    “阁下,此言差矣!曹操乃国之柱石,并非什么诸侯!”荀彧的脸色微微露出怒意,似带有责备之意。

    诸侯与国之柱石,又有何区别?王天曹一脸的狐疑,显然没反应过来。

    荀彧见此,进一步说道:“当今朝局混乱,奸臣当道,虎狼四起。然献帝犹在,天下仍是大汉之天下。曹公乃是大汉肱骨栋梁之臣,自当兴兵以匡朝宁国,清君侧、勤王事,尽心辅佐天子,以维护汉室一统,中兴我大汉王朝。”

    看来此人是汉室王朝的忠心臣子!王天曹的心中一片了然,不禁对荀彧有些刮目相看。

    荀彧沉静内敛,在他身上几乎感觉不到身处乱世的浮躁,惟有淡泊宁静与持成秉直。在此乱世之中,仍然平心持正,秉忠贞之诚,实为难得!

    王天曹问道:“阁下对汉室王朝一片丹心!即若如此,阁下为何又要我替那曹操谋事?”

    观其言行,王天曹了解到荀彧是清正高洁、秉直中正之士,所以,王天曹也没必要虚与委蛇,一直以直言相告。

    荀彧答道:“一则,此乃曹公之托,吾奉命而已!二则,曹公的实力越强大,我汉室江山则越稳固。为曹公谋划,自是无所推辞!汝有不世之才,武力超群!自当为国尽忠,荡除奸佞,此乃大丈夫之所为也!”

    荀彧真是个“耿直的boy”,王天曹对他的话,竟无力推卸。仿佛他王天曹不帮助曹操的话,就成了一个大罪人。

    王天曹想要在三国以发展实业经济为手段,“以实业兴邦,和平演变世道人心”的计划才刚开始,如果在此时去投奔曹操,那么天下汇大作坊很可能又很快不复存在,一切又化为梦幻泡影。

    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就是,所谓伴君如伴虎!在曹操手下谋事,一搞不好,很可能会推倒一切,甚至搞不好,还有性命之忧。而且一想起当初去投奔刘备时的场景,王天曹的心头就涌出一阵怒意。

    要不是刘备,任菲儿又怎么会被迫离开呢!去投奔曹操是否会遇到同样的尴尬局面呢?

    而且,我若是去投奔曹操,天下汇大作坊的兄弟们怎么办,难道都跟着我去?这显然不现实!

    目前的情况,确实不宜有大的变动。

    思来想去,王天曹决定暂时不去投奔曹操了。

    沉思一番之后,王天曹拱手说道:“在下只是一介草民而已,不敢有妄谈天下的非分之想。吾之心愿,唯有这片小小的天地而已,恕在下难以从命了!”

    “以阁下之神武,在此乡野之地,武不能得以施展,才不能达济天下,英雄无用武之地,岂不可惜?”在三国时代,男子渴望建功立业的思想,可是相当迫切的。荀彧显然没料到王天曹会拒绝他。

    “烦请阁下给曹公带一句话: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曹公自然会明白一切的。”王天曹看到荀彧刚想张口说些什么,急忙拿话把他怼了回去。

    王天曹不得不借用李白的名句,来表达自己内心的迫切和无奈。

    荀彧默默重复念了一遍,随即无奈地点了点头。

    而后,荀彧起身,准备告辞。

    见状,王天曹连忙起身挽留道:“阁下不远千里远道而来,不如在此留宿一晚,好让在下略尽地主之谊。”

    “阁下客气了!奈何时局艰险,吾心甚忧之,归心似箭。就此告辞罢了!”荀彧连连摇头,拱手作揖,便走出了聚义厅。

    荀彧真乃忠义正直之人,王天曹对其颇有好感,直至送出四五里路,在荀彧的极力婉言拒绝下,方才停下脚步往营寨返回而去。

    身后,荀彧在马车车厢内,探出头,盯着远去的王天曹等人,别有意味地看了一眼

第九十二章 纵欲的心() 
卢达海和许高似乎感觉到了什么,同时回头向门口的方向看去。

    卢达海两眼深邃,面颊凹陷,削瘦枯槁。看到了王天曹之后,他冰冷的眼眸中,露出了一丝喜悦的色彩。颤抖着嘴唇,想要说些什么,却终究没说出口。

    许高满脸的胡渣,一身的脏污。原本壮实魁梧的他,满是沧桑憔悴,唯独眼睛依旧精亮如昔。

    “师父!我终于见到你们了!”王天曹急忙迎了上去,紧紧握住了卢达海的双手。

    “天曹!”卢达海有些不敢相信的打量着王天曹,双手激动的抚摸着王天曹的脸庞,嘴角轻轻嘀咕了一声。

    卢海达的眼角逐渐湿润了,流下了激动的泪水。许高在一旁憨笑的看着王天曹,默不作声。

    “师父,许高,你们都瘦了!”王天曹嬉笑一声,朝着许高的胸口,轻轻捶了一拳。

    许高则对着王天曹笑了笑。

    王天曹随即示意卢达海和许高坐下聊。

    王天曹坐定后,才发现宁若一和小芽,以及一些仆人,全都不见了。整个聚义厅,只剩下了他们三人。王天曹不仅对宁若一的细心,发出了会心的一笑。

    “师父,自从我们彭城一别之后,也快有三个月了。你们到底去哪儿了,发生了什么?”王天曹问道。

    “天曹,说起来,一言难尽啊!”

    卢达海感叹了一声,随后说道:“我们离开彭城之后,就朝九江一带赶去了。但很快,我发现,九江已经不是以前的九江了。经过了二三十年,九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连地名也变成了淮南郡。我的祖籍故乡,因连年战乱,也早已化为了废墟。人生地不熟,我们只得在义城县暂时停留。然而,不巧的是义城县暴发了瘟疫,我的女儿和女婿相继感染了瘟疫,为了救治他们,几乎花光了我所有的积蓄,但最终也没救回来他们。”

    卢达海说着说着,语气凝咽起来,泣不成声。王天曹和许高,都深为触动,在一旁默不作声。

    许高插话道:“义城县是瘟疫的重灾区,肯定是不能再停留了。之后,我们就一路颠沛流离,到了下蔡县,在那里靠着别人的救济为生。就这样又过了一个多月,直到十几天前,我们听到了你的消息。就一路打听,一路乞讨,终于知道了你的下落,就到了这里。”

    抿了一口茶,许高继续说道:“起初我们还以为我们听说的这个王天曹,可能不是你,只是一个同名同姓的人!但我们也没别的出路了,只能来试试看,没想到,还真的是你!”

    “师父,许高,都怪我!没有去找你们,害你们受了这么多苦!”王天曹心有歉意的说道。

    其实,王天曹曾经托尤大勇派人,在淮南郡各县寻找过卢达海和许高,但一直没有打探到什么消息。

    “天曹,这不怪你!淮南郡那么大,就算你来找我们,也未必找的到!”卢达海的情绪也平复了下来,摆了摆手,说道。

    “天曹兄,过去的咱不说了!以后,你可得让我们天天吃饱喝足啊!”许高调侃了一句。

    “这当然没问题!我这么大的家业,还能让师父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