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的最强纨绔子弟-第54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佶呵呵笑道:“张卿仍旧脾气不该,对人太过于严苛。”

    这个时候来自西北的传信兵,举着所谓八百里加急旗帜,犹如无人之境的进入大殿。

    是的目下的战争时候,但凡送给枢密院的军报,若在朝会期间,是可以直接送达朝廷的。

    “报……”

    小兵上气不接下气的样子。

    陶节夫担心的道:“难道白池区域的骑兵拉锯战这么快出结果了?”

    “出了,报相公……”小兵喘息了一口气,“小高相公部三万一千主战骑兵,于白池以北区域,和西夏萧合达率领的白马军司五万多主力相遇,拉锯七日后,歼灭白马强镇军司主力近两万人,俘虏近四万余。西夏枢密使萧合达战死。小高相公部缴获西夏正统神臂弩二千余,军资若干,战马两万余!”

    “什么!”

    陶节夫难以置信的样子半张着嘴巴。

    高俅老儿,觉得那不是他儿子了,乃是一个妖孽。就算打得赢,没必要打这么狠这么辉煌吧,难道他小子还想永远在战场上装逼不回来了?

    蔡京脸颊微微抽搐,最担心的事总算还是来了。老蔡不希望高方平失利,也希望从宋夏战场拿到好处,那亦是宰相的功劳。所以老蔡最希望的是高方平不败不胜,尽快和西夏和谈拿到利益,了去这事。

    然而这下好,他小子又拿出如此丧心病狂的大捷,这样辉煌的情况下,老蔡也不敢随意提及“停战谈判”了。以往那可以用户部钱粮不足做幌子,但此番高方平耗费的钱粮根本不是问题,最关键的他小子总能通过战争发财。这方面甚至比打仗的能力更强,怪哉了。

    赵佶听着这样的喜报,嘴巴都险些笑歪了,“看吧,朕也不懂是怎么打赢的,总之朕是有眼光的,你们都白操心了。”

    高俅老儿急忙道:“陛下圣明啊!小儿主要是运气好,全靠陛下培养任用贤能,才能成事。运气会用光的,长久用兵也于陛下您的仁德名誉不利,总归兵事者,总能带来生灵涂炭,粮食灾害,疫病灾害,不可持久。”

    这正对赵佶的意思,于是赵佶念着短胡须道:“是啊,朕这也想着打赢了,小高卿家也快班师回朝了吧?”

    陶节夫早先是担心小高吃白马军司的亏,这下听到干掉了白马军司,那当然代表还有更大的利益,于是老陶猥琐了,出班死谏道:“陛下,老臣誓死不同意这个时候班师,一场战役打赢,这只是刚刚开始,不把由此带来的红利好处挖掘干净,那老臣不服,高方平他不服,他麾下为国牺牲的战士也会不服。”

    听又不能班师,赵佶一阵郁闷。其实刚刚赵佶那些话,都是皇后娘最近来逼问的。

    赵佶也这才想起来问西北来的传信兵:“回答朕,和白马强镇军司拉锯一役,小高卿家部战损几何?”

    小兵尴尬的磕头道:“回陛下话,战损……”

    见他吞吞吐吐了,许多人、特别是三衙系的军官们嘘嘘了起来,看起来伤亡不容忽略啊。

    “快些说来,吞吞吐吐的干什么。”陶节夫皱着眉头喝道。

    “战损不到一千人。”小兵说出来无比的尴尬。他吞吞吐吐不是因为伤亡大了不敢说,是因为这个结果太玄幻,万一说了出来宰相们不接受,来个“谎报军情忽悠圣上”拖出去砍了那就哭瞎了。

    我了个去~

    听到这样的战损比例,陶节夫相公脑袋一歪,笑倒在地上扑街了。

    大殿上异常安静,没人说话了。因为这样的结果那真有忽悠朝廷、把人当做傻子的嫌疑的。所以谁都不是傻子,不跟着起哄。要说高方平能打赢萧合达,这个说出来当然是有人信的。然而不到千人的战损开什么玩笑?那对于三万大军而言,基本是可以忽略的零伤亡了。

    说的难听点,换个人去,仅仅行军带着三万大军在疫病多发的夏季,水土不服的在草原上行军,不用去战,自己的损耗和各种疫病,也能有伤亡数字。

    高方平就猥琐在这,他能依托各种战地医护手段,各种卫生条例什么的,再配合他那诡异的营养论,有效休息论,始终把宋军体力体质保持在优良的状态下。

    果然,他实实在在的底层变法,那是从他出道起就在准备的。

    白池草原会战的结果实在太彪悍了,以至于蔡京和张叔夜也无法相信,拿过了军报观察,最终确认了,各种签字,纸质,北方装运使高方平的印信,以及通关路上的各处关防,都是有效的。

    所以这不是假的,真是北方转运司的正式军报。

    所谓的八百里加急战报,那不但有西北转运司关防,还每到一处,就有各处关卡的关防加以确认。

    大宋其他不行,但这套官僚制度还是比较全面的。各处关防的加盖、日期的标注,一是为了确定加急文件所走路线,又为什么要走这样的路线,然后什么时间到了哪里,谁放行签字的。这些都必须有说法,以便一但出了问题才知道哪个环节出事,或者延期了才知道哪个环节延期的。

    最终蔡京和张叔夜确认了,军报是真实有效的。

    接下来朝廷炸锅了,不是幸福,不是歌功颂德,是真的慌乱了起来。赵佶都吓坏了。

    这是因为陶节夫真出事了,刚刚他脑袋一歪摔倒在地不是闹剧,现在真的开始眼睛歪斜,流口水,眼看不行了。

    赵佶来不及去高兴了,大声道:“快传朕旨意,快些找太医来,另外把何诗寒先生也叫来。”

    依照后世的说法,陶节夫这是高兴到极限引发中风了。

    这些没办法,陶节夫相爷上了年纪,又不控制食欲,情绪大起大落,像他这样的胖子,这个年纪中风的危险在后世都非常大。

    另外赵佶也对何诗寒印象深刻。因为她现在也在安道全医学院内名声很大了,是创始人导师之一。

    在汴京,安道全医学院的名头已经仅次于太医院。主要是祖宗规矩下,要赐给何诗寒太医头衔有点麻烦,所以何诗寒没有太医名头,安道全有。

    不过在事实上,何诗寒进宫给皇家人看病的几率比安道全多,何诗寒主要就是给皇后娘娘们看病,目下太后刘青菁也比较信任何诗寒,所以何先生工作量也特别大……

第741章 兵临西平府() 
所谓的军阵非天子令不散,帅臣非天子令不卸甲。这是规矩。

    于是陶节夫相爷出事的现在,没人去讨论高方平下一步要怎么折腾了,只能随他大小便了。

    就算陶节夫相爷不出事,就算高方平没有天子剑,枢密院也只能指挥高方平怎么打而已,却不能解散高方平的远征军。这就叫军阵非天子令不散。

    赵佶批准之后组成的国战军阵,朝廷是没权利解散打散的,只有赵佶有这个权利。然后现在高方平持天子剑,连大宋军相也不能理事了,赵佶关注度也移开,那就再也没人管高方平怎么干了。那犊子就是直接打穿西夏,打进辽国去也没谁说他了。

    白池草原战役大捷后,可以说再无后顾之忧,西夏已经基本“死了”。

    自此可以宣布,西夏主要有生力量已被高方平歼灭。作为防守方,他们不自己作死的话还会有些防守余地。但想做进攻方,没个二十年喘息是没可能了。

    至此一来,高方平的命令到达永兴军系夏州行营:令刘延庆部正式发动夏州攻坚战,须夹大胜之威,在秋收时节前吃掉夏州。

    高方平没进夏州帮忙,没那个必要,刘延庆的优势步兵,才是打夏州的真正主力。

    白池草原会战大捷后,高方平稍微整顿后,一鼓作气的以骑兵机动能力直线南下,几乎无抵抗的情况下拿下了盐州。

    对种师道部的传令也快有回应。老种的人会来接手盐州,顺便接受这批西夏俘虏。政策方面和上一批相同,都是将来和西夏人谈判的筹码。

    这没毛病,若李乾顺敢不要,高方平自己要这八万多劳动力,西夏最终别后悔就行。

    于是这个空档期,高方平在盐州一边修整一边安抚民心,重新调剂粮草补充军资。顺便看守白马军司的那几万俘虏。

    最重要的,当然是消化战果战马。

    白池草原会战大捷后,活下来的白马军司的马匹是两万五千多。零头五千多匹高方平补充进入自己的部队,一是加强运输机动能力,还可以备用替换。于是高方平部的战马现在接近五万了。

    当然这是极限数字了,对此的维护费用真的很大了。

    其余的两万整数,得到消息的曾弄,已经带着人来盐州接手这批马,要全部转运消化变成财富,那还得有个过程,不过可以预取的在于,将有二百多万贯的财富,会进入到西北转运司的账户。

    以大宋官市的价格,这批战马价值在七百万贯左右。但目下东西多会有个价格下跌过程。然后根据高方平和曾弄他们五五开的规矩,那么至少二百五十万贯会有的。

    曾弄把马带回去后,就代表大宋马政接手了。而马政接手,就代表大宋会强行吸收消化这批军备。

    理论上这是穷兵黩武,在大宋不需要这么多战马的时候加速耗费军费。但实际上对于高方平不重要,无非是蛋糕划分的问题。在目下的重重黑幕和利益团体中,大家默认必须每年花这么多军费,一贯不能少。

    不花在战马采购上那些鲨鱼也不会消停,一定会变着法子花在其他项目上,总之一句话:突击用钱他们也会把军费花完。妈的今年花不完,就代表明年的拨款会减少。

    别说现在的大宋了,这种预算的问题一千年后也这德行,不会变。

    所以高方平这么做不叫穷兵黩武,只是在不可改变大框架的前提下,把别人部分的利益划拨在西北转运司而已,就这么一回事,总能量没增加也没减少。高方平多吃了,无非其他人少吃而已。

    让他们贪污浪费在其他地方,还不如给增加一些军马。

    在以往,随便拿走其他军工复合体的蛋糕问题当然大。可惜以高方平今时今日的威望和影响力,目下又是国战状态,所以高方平动一部分军费蛋糕,那真没人敢跳。

    其实高方平和那些既得利益者抢蛋糕底气最足的地方,还在于用“西北转运司”抢,而没有放入高方平自己口袋。这是正义的制高点,是整个西军以及西北官府的利益,这个群体真不小,他们能在关键时刻成为高方平的底气……

    高方平于盐州大肆发财,数钱数的手抽筋的时候,六月七日朝廷的八百里加急到来。

    传令兵进入了帅帐低声道:“出事了。”

    高方平楞了楞道:“如今形势一派大好,京城能出什么幺蛾子?”

    “陶节夫相爷他……无法理事了。”小兵低声道。

    啪

    拿在高方平手里的毛笔,也不禁掉落在了桌子上。

    仔细看了文报后,乃是何诗寒安道全等人的会诊诊断:陶节夫他中风了,人没死,不过这个事在后世也没法子,于是陶节夫现在处于流口水的状态,只能坐在猪场专门给他制造的轮椅上度日了。

    陶夫人已经哭瞎了。在江州对蒸汽机攻坚的陶志明,也不得不放下手里的工作,赶回京去看望老陶了。

    帅帐中,许多的将领也神色奇怪的看着大魔王,这种事不会有人随便参与议论,都等着大魔王说话。有些人也觉得由此而来,会导致政治形势改变,一些固有的平衡又要打破。

    高方平一阵嘘嘘,老陶这真的应了三十功名尘和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啊。

    想了许久,高方平道:“我说不上对陶节夫相公有什么感情,但也从未讨嫌过他。和他之间曾有过一些分歧和争执,还有过因利益带来的矛盾,但现在已经成为过去。这个人他有他的毛病和固执,也有过诸多错误。还有他的风骨和尊严。如今这位为大宋服役三十年的老相爷不能理事了,咱们也无法做的更多。但好在,他毕生都挂念宋夏恩仇,宋夏战事如今在我西部远征军努力之下,基本交出了答卷,这就算是对老相爷退休的送行礼吧。”

    诸多的将军各种心态都有,有的直接就是陶节夫的老部下,也有的对老陶不感冒。不过也都在大魔王的引导下,朝汴京方向敬礼了。

    譬如刘法和韩世忠这两家伙,他们曾经是被陶节夫冷藏,后面被高方平启用的,所以他们对老陶不感冒。总之各种心态都会有,这没毛病……

    从出道起就没心没肺的纨绔子弟高方平、经过这些年磨砺,也算性格较为稳定了,骨子里还是那个会嬉笑怒骂的流氓,但戾气真的没有以前重了,对许多事和许多人也懂得敬畏了。

    从来到大宋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