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的最强纨绔子弟-第55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关七说他想多了,西门却始终不信。

    好在最终条件似乎也还行,西门庆这才放下心来……

    九月下旬,高方平正式带着近四万军队进京。

    面对这么一只狠人班师,规矩是不能进城的,须得在汴京外五十里停留,但纵使如此,巡城御史仍旧也不许守城的捧日军开门放人进城。

    那个殿前司系的老熟人才笑着在城头上对高方平拍了两句马匹,就被御史两鞭子打的东倒西歪的。

    “回报枢密院,就说高方平部大军已到达城外五十里。”巡城御史下令……

    报到枢密院的时候,目下是张叔夜主持枢密院工作。

    老张捻着胡须问道:“有多少人兵临城下?”

    “回相爷,九十人九十骑,他们那些家伙如同野人一般,能把路过的小孩子吓哭。这群人不适合进城,他们的目光简直就像贼,看人都盯着人家的要害看。”汇报的人道。

    “不许胡说八道,准备该有的礼节,迎接帅臣的班师。也去通知官家。”张叔夜起身往外走的时候吩咐。

    就这样,提前准备好的国礼也到了启动时候,一级又一级的把命令发布出去……

    张叔夜亲自带来到了城外,这是该有的过程,引导高方平进去受礼节。

    此番皇帝也会“半出迎”,就如同当年的陶节夫待遇。是的理论上这小子这次放错撂挑子了,不过还是要给他带有的待遇的。

    张叔夜过来的时候,高方平下马道:“学生见过明公。”

    称谓也变化了,现在高方平还真是和他平级的人,不过始终还是算老张的门下,同时也是天子门生。

    见高方平很猥琐的穿着精钢锁子甲,武装到了牙齿,张叔夜愕然道:“这样的天气你不难受?”

    “安全第一,小子这乃是防止有人对我放冷箭。”高方平道。

    张叔夜道:“你为啥会觉得有人在汴京对你放冷箭?你到底做了多少亏心事才这么胆小?”

    高方平干笑了几声蒙混过去。

    张叔夜也下马道:“卸甲,否则老夫和你一起感觉象个异类,你知道的,汴京老百姓也不喜欢盔甲。”

    高方平想死的心都有了,我这么穿,就是要防备老百姓扔来的威力巨大的芋头好吧,想当初陶节夫回朝我这么干的,所谓江山代有人才出,现在的人,猥琐程度肯定不输给我当年。

    于是高方平呼噜呼噜的摇头道:“明公明见,正所谓无天子令不卸……”

    说不完就被后脑勺一巴掌,张叔夜道:“少扯犊子,快脱了。”

    “额好吧。”高方平很没骨气的样子,在菊京的帮助下把盔甲脱了。

    这让张叔夜感觉不错,找回了一些当年的互动感,虽然有点墨迹,不过也总是好的。

    差不多时候城内传来了礼乐之声,张叔夜这才又上马道:“上马,和老夫一起去见官家。”

    骑在马上一边走,高方平凑近低声问道:“为何和察哥的谈判会最终如此,我大宋又不是真的差少十万贯,不至于为了这点军费帮他们抗击回鸪的吧?”

    张叔夜哼道:“这些东西已成事实,别叽歪,要进城了,享受你的这个时刻吧?”

    于是高方平始终担心的观察着周围的环境,打算一有情况就躲在张叔夜的身后。

    算是想多了,目下的京城虽然愤青多,但日子比以前好过了,戾气都不重,的确有非常多的嘘嘘声,有不少人喝倒彩,还有人说高方平怂了不敢战,却是也没谁真的扔烂鸡蛋什么的。

    维持次序的捧日军非常紧张,就算有手拿鲜花的小萝莉要来献花,也被大头兵当做来扔飞刀的刺客对待,后脑勺一掌就打跑。

    进东华门的时候就有皇家仪仗迎接了,然后引导着一行人,最终进入皇城。

    此番也没有真的进大殿。因为以往的这种场面,一般是骑手不下马,进入大殿见过皇帝,等候皇命后才下马,如此就算完成了仪式。

    不过战马又不知道皇帝是谁,所以以往会有许多的马粪掉在大殿之上污染环境。

    于是此番别出心裁不进殿,赵佶亲自在大殿门口、那高高的石阶上,看着高方平一行九十骑在“枢密使的节制之下”到来。

    皇城司的侍卫觉得这群野人弱爆了,盔甲一点也不漂亮,身高也不怎么整齐,看着像一群歪瓜裂枣,装备黑乎乎的一点也不好看。可惜不能发笑,否则这真是个笑料。

    赵佶看得失笑起来的,他认为这真的很滑稽,因为甚至有些匹马都裹着脑袋。但就是这群人赢得了宋夏之战,一路打到了西平府。

    携带着和谐的微笑,赵佶捻着短胡须点了点头之后,由大太监梁师成高声唱道:“天子有令,将士下马卸甲——”

第756章 百战之功勋() 
“臣遵旨。”

    高方平带头下马,后面的九十个兵痞也跟着下马卸甲了。

    然后有皇城司的人来拿走了他们的兵器盔甲,牵走了马匹,就算正式完成了“天子令卸甲”仪式。

    同时也会有人把这里的仪式消息带到城外五十里,那么史文恭他们的部队,也就会正式解除战争状态“卸甲归田”。不是说真的脱盔甲去种田,代表哪来的部队,依照枢密院的命令回哪去。

    军阵非天子令不散,国难状态下成立的北方转运司、被高方平聚集起来的“军阵”是一个整体,他们不归枢密院部署,只对高方平负责。所以在完成天子令卸甲仪式前,枢密院也指挥不了他们,他们的统帅是赵佶和高方平而不是别人。

    不过在皇城正式完成了卸甲仪式后,就是张叔夜说了算了,高方平也就不能指挥他们了,只能被老张指挥。

    都来不及修整,非常规的部队滞留京城那不对规矩,徐宁刘法属北1京军系,接到皇城指令后不停留,即刻以步军姿态反回北1京驻泊司。史文恭部目下的防区仍是水泊,即刻返回水泊驻扎

    毕世静部略微特殊,他们是因为国战的深化,临时组建扩编的部队,原属江州驻泊司,但江州那样的大后方现在无需这样强大的编制。且毕世静部鸟枪换跑了,从当时的新兵蛋子目下变为了百战精锐,并且是骑兵机动队。

    在老张的层面,把这样的一直精锐重新打散就太可惜了。鉴于毕世静原本就是京城系将领,较有规矩,大家对他最熟悉,于是张叔夜的安排是:留下毕世静部于京畿路机动部署。

    目下这些就是老张说了算,他一直是枢密副使,在陶节夫相公病退、新的枢密使没任命前,就是老张主持工作……

    “所以红包呢?”

    皇城的大殿前,那些被拿走了兵器盔甲马匹的九十兵痞也不离开,很无赖的看着周边抬着礼盘的小太监想着红包。

    这是规矩,多少由心,这个时候赵佶会掏钱给远征军派发红包,就像他掏钱给汴京户口的居民发红包一样的性质,不会多,但是图个吉利。

    梁师成一阵郁闷,原是想装作忘记了贪污这些红包,这下好,但凡高方平的人都不容易忽悠,于是只有又吩咐把红包给他们。

    拿到了红包后才算完成了所有过程,这九十个兵痞一轰而散,打算去青楼里大醉三天。为此高俅很紧张的全程陪同这些兵痞,以防止他们在皇城偷东西闹出笑话,实在知子莫若父,高方平带出来的人什么德行,老高是非常清楚的。

    高方平当然不能走,被临时安排了地方去沐浴更衣,把新的大红袍官服穿在了身上,整个人又变得文质彬彬了,当然古人的规矩是不刮胡子,于是那些嘘嘘的胡渣子、以及忧郁的眼神得到了保留。

    小白脸气质淡化了些,少了两份的轻浮,经历了这些日子的磨砺,气质上真的多了些沧桑之感。

    然后再次来到大殿外,在“宣中书侍郎高方平觐见”的声音下走了进去,正式列在朝堂之上。

    现在就和刚刚的帅臣卸甲礼仪不同了,所谓先礼后兵,刚刚是礼,现在是兵。朝上瞬间进入了菜市场状态,“各路大军”在张克公、王祖道的率领下攻击高方平。

    高方平没心没肺的站着,看他们人多势众,也懒得去对骂。

    当然他们能攻击的地方也有限,只能始终围绕在高方平撂挑子、不顾国朝利益这么几点上,没出现“丧权辱国”这样的字眼了,说白了他们自己也不信这叫丧权辱国。

    只对高方平有限攻击,算是高方平不专权,把谈判功劳分给大家后、蔡京张叔夜取得的默契。

    高方平回朝前,蔡京和张叔夜给他们下死命令了,可以有限攻击高方平,但是不能说的太严重。就那么一回事,在高方平“所承认的那些罪状”里,你们要是有能力让皇帝生他气你们就去,没谁拦着你们。

    显然他们骂了一下后,赵佶也觉得烦了,这些都是已知的东西,小高他一早就对朕承认了的,现在反反复复的说有意思啊?

    于是赵佶拿起了那把天子剑。

    瞬间静止了下来,纷纷都闭嘴了。

    汗,赵佶是要拿天子剑说事,又不是用刀子吓唬他们。想不到这些家伙如此胆小。

    看到赵佶拿起了早先赐给高方平的天子剑,蔡京一阵头疼,想起了一事来。西北国战期间高方平丧心病狂,真有过用刀子威胁河中府知府张威意的恶劣事件,听说还把人给砍伤了的。

    在蔡京观念里这不是小事,是对大宋规矩的强势践踏。只是张威意并没有正式告状上访,加之他是张康国的亲戚,老蔡也不喜欢那个人,于是就没人摊开说了。

    但老蔡觉得很不好,让高方平这样的二流子混进朝廷来,掌握了话语权,工作真是越来越难开展了。

    大家静下来后,赵佶把天子剑抽出来,让大家清晰的看到剑上的无数缺口,还有些暗红色的残留鲜血。

    无数相公险些气倒,弄的更真的似的,高方平能战他们不否认,但是打死他们,他们也不信高方平会亲自持天子剑上阵拼杀。天子剑上的那些东西,分明是“做旧工艺”做出来的。他小子竟敢有些破坏天子剑?

    梁师成很了解赵佶,见到天子剑的真正模样之后,便急忙道:“这乃是帅臣百战之功勋,一寸国土一寸血自古皆道理啊。”

    “是啊。”赵佶笑道:“你们都不用揪着小高卿家的错漏说事,在早期,朕的确是有些不满的。但看到这口满是缺口的天子剑,朕也可以想见金戈铁马之下带来的血泪和伤害,国土固然好,但每一寸的国土都是用血铸就的。不论如何,小高卿家在代价很小的情况下行仁政,不大动干戈,且已经拿到三州之地,完善了我大宋以前没有的长城防线。”

    顿了顿赵佶道:“他当然有毛病,但并非不可原谅,诸位勿要在揪着这些事不放。”

    高方平拱手道:“大皇帝陛下圣明,总归还是您了解臣。我年轻不懂多少大道理,就是忽然累了,眼看咱们也打赢了,远征军将士也疲惫,于是我就想回来看看儿子和家里,没太多想法。让臣修养个几年,他日若又有妖孽闹事,臣定然再为陛下领兵,荡平一切妖孽。”

    赵佶笑道:“如此就好,小高卿家就权且留在京中修养些时日。”

    环视了一圈后赵佶又道:“小高此番有过又有功,但终究功大于过,你有什么要求对朕提及吗?”

    “没有没有。”高方平急忙摇手道:“等着有些心焦,想先回家去看看,要不陛下先把臣放回去吧,我站在这里似乎也不能发挥什么作用。”

    张叔夜不想让他小子走的,有许多户部和北方转运司的利益交割,那是需要理顺的。但又想到以这小子的风格来说,其中难免会有些不清不楚的猫腻,那就不方便在大朝上公开扯皮。

    于是张叔夜只得道:“陛下,这小子急行军回京后都没机会休息,现在留着他除了拉大家的仇恨外真没什么用处,权且让他回去,择日再把他叫来对其他交代吧。”

    赵佶点头道:“也好,那小高卿家退下吧。”

    “谢陛下。”

    高方平就猴急的样子溜走了……

    高方平并不是疲惫,不是想儿子,说白了儿子就是儿子,没心没肺的放着那小子在家里他又不会飞了。

    高方平是故意给那些相公们,留点时间去博弈,让他们考虑我小高下一步的路线。

    这很重要,也一定会发生。并且这些过程如果当着高方平的面扯,就会很尴尬。

    现在高方平带中书侍郎衔、还是大名府知府、北1京留守。如今夹战功回朝,所以关于高方平的安排肯定是他们的大难题。

    算好高方平政治上进行了避嫌,故意把此番的功劳给抹杀了一大半,否则的话他们会更尴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