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人人都爱马文才-第2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评价一激,都无法再出声反讽或是维护,毕竟连马文才都没表现出不满,他跳出来确实有刻意讨好卖乖之嫌。

    于是一行人,只能眼睁睁看着马文才被祝英楼“逼迫”着,进了屋子。

    在昂昂自持,阔步挺胸的祝英楼衬托下,因伤痛弯腰勾背,甚至还虚弱地靠在祝英楼上的马文才,竟显得有些……

    娇弱?

    作者有话要说:  小剧场:

    祝英楼眼里的众人:(不悦)和一男人拉拉扯扯衣冠不整的从房里出来,这马文才是个什么东西!

    众人眼里的祝英楼:(不悦)把马文才弄的衣冠不整拉拉扯扯到屋子里,这祝英楼是个什么东西!

第155章 成人之美() 
马文才一进了屋子,祝英楼就把门关了起来。

    他倒没有像之前那样口出恶言,而是上前拉开了马文才的衣襟,露出了半边血肉模糊的肩膀。

    他自己动手的分寸自己知道,那一鞭子也许会让人吃苦头,皮开肉绽却绝不至于,马文才的伤口如今这么狰狞,刚刚门口那老成的书生说的话大概是不错,他之前受了伤。

    “你受了伤,那英台有没有……”

    祝英楼松开手,低声问他。

    “嘶,没有。祝英台毫发无伤。”

    马文才按住还在冒血的伤口,嘶了口气回答。

    看着面前英伟的青年,马文才心中的感情是复杂的。

    马文才和这位被称为“上虞英杰”的祝英楼并没有过什么深交,无论是前世,还是今生。

    前世里,马文才还没前往国子学读书前,祝英楼就已经在会稽郡少年成名了,马文才那时在祝英楼眼里,约莫就是个乳臭未干的小屁孩而已。

    祝英楼和祝英台的母亲也出身士族,是山阴县另一个庄园主之女,她结婚多年才有这么一个嫡子,祝英楼当然从小被寄予厚望。

    祝母出身的庄园并不十分有名,但也还算富裕,庄园在诸暨。庄园主生有两子一女,女儿嫁到祝家庄,两个嫡子,却在庄主死后争起了继承人的位置。

    结果老二在饮食中下毒却误毒死了老大家的两个嫡子,而老大在悲恨之下带人封住门户,一把火烧了老二所住的院楼,老二因此成了残疾,老二家中的子嗣妻妾也没有幸免。

    在如此残酷的争斗之后,两人都失去了自己的继承人,老二更惨,这辈子都不可能有子嗣了。

    但这长子手段太过毒辣,又引起了庄园里宿老们的忌惮,不愿轻易让长子如愿,这商议来商议去,最后竟派人给已经出嫁到祝家庄的祝母送了信。

    信的内容倒不复杂,祝母的两位兄长目前已经没有了继承人,但庄园传承依靠血脉,即便是嫡脉的外孙,也比庶子或庶孙更为正统。

    祝母所在的庄园希望能让祝英楼承嗣,若祝母日后生了其他儿子,则祝英楼便继承祝母家的庄园,另一个儿子继承祝家的庄园,若没有生出儿子,祝英楼则在两位舅舅去世后,同时继承外家和自家的庄园。

    这种好事,换了别人,一定高高兴兴的去了,可祝母先失其父,还未过多久娘家又遭此大难,悲伤痛恨之下竟气病了过去,尚是少年的祝英楼接了外家的信件,嘲讽着“两位舅舅这般品行,做我舅舅尚且不够,还想做我的父亲?”一口否决掉了外祖父家族老们的提议,拒绝了接手这个烂摊子。

    祝英楼拒绝了外祖父家承嗣的要求后,那座庄园就经历了一场动乱,先是支持两位继承人的族老和家兵谁也不愿服谁,而后庄园里又有荫户和奴隶乘机生乱,想要逃庄为民,这种庄园一旦动乱便是翻天覆地,到最后,祝英楼两个舅舅死于动乱之中,连全尸都没有留下。

    而祝英楼的外祖父、外祖母及其他祖先的坟茔更是被家中作乱的庄户洗劫一空,白骨露于黄土之上,随葬之物被哄抢一空,而家中的财库和粮库若不是有忠心的甲兵守着,恐怕也难逃一劫。

    所有庄园主的逆鳞皆是“庄户叛乱”,庄园的根本在于庄中荫户和奴隶,在于“人口”创造出的价值,一旦有一座庄园生乱,附近各地庄园中怀有异心的佃户都会蠢蠢欲动,更别说祖坟都给刨了。

    于是当时还未弱冠的祝英楼做了一件让会稽郡震惊之事:他带着祝家庄的家将和甲兵,历经三个月之久,不但追回了外祖家中大半陪葬之物,还将动乱中动了坟茔的庄奴荫户抓了回来,在家中祖坟前做了“人牲”。

    庄奴和荫户都是庄园主的私产,即便是杀了也没有人会管,报官也就赔其家人一些财帛罢了。

    可祝英楼替外家报仇杀的人不止一个两个,会稽诸县之中,便是最狠辣的庄园主听闻此事也不禁动容,心惊于祝英楼的手段。

    祝英楼的外家经此一事元气大伤,更可怕的是男丁几乎已经断绝了,庶子庶孙皆是得不到承认的。

    祝英楼经此一役,既为两位舅舅报了仇,又追回了祖宗的随葬之物,狠辣的手段更是震慑了庄中其余未曾生乱、却心思活动的庄户,再加上他身后有祝家庄做倚仗,这外家动荡之后的庄园和全部基业,最终就姓了“祝”。

    祝英楼外祖家的庄园那时已经岌岌可危,不少势力等着瓜分这块肥肉,祝英楼先是娶了大舅幸存的嫡女,自家的表妹为妻,也算是名正言顺的继承了庄园,而后便将这座庄园当做了祝家庄的外产,顶着各方的压力,将门户又顶了起来。

    只是这时的庄园已经不能和动乱前的比了,祝英楼为了不让母亲失望,也为了经营好这处庄园,自那之后便经常来往与诸暨的庄园和上虞的祝家庄之间,连妻室也安顿在诸暨的庄园。

    所以莫说是马文才,便是祝英台,和这位兄长相处的时间也不算多。

    从祝母两位兄弟的心计手段和处事风格上,也可以看得出祝母还在闺阁时便不会是什么温柔可人的角色,前世教养出的嫡女祝英台虽然外表柔弱,其实性子之中亦有其母其兄的狠厉和坚持,否则也没有后来求学乃至撞碑而亡的事情了。

    前世的马文才一直在国子学里求学,家中为他定下亲事时,他寻了好久的机会,才见了祝英台一面,而和这位祝家的少主,更是只吃过几次家中安排的宴席,席间对他态度并不热络,但马文才那时见他对其他人也不算热情,便没有多想什么。

    再后来,祝英台出嫁之日自尽于梁山伯坟前,他亦受尽冷眼侮辱,也曾前往祝家庄讨要说法,可祝英楼一句“你不过是丢了脸面,我妹妹却是连命都没了”,便把他们打了出来。

    马家被除士,马文才之父丢官,他自己最后更是抑郁而终,可祝家庄除了受到一些风言风语影响,实质上却没有任何损伤,庄园本就是自给自足之地,庄园主也不出仕,这一场闹剧一般的婚事,最终只有马家受了灭顶之灾。

    照理说,面对这样的祝家庄和祝英楼,马文才应该是恨之欲死才对。

    原本的马文才也是恨的,他恨祝英台,也恨祝英楼,更恨祝家庄。

    可偏偏在马家墙倒众人推时,动用财力、人脉从牢狱中将他父亲救出来的是这位名义上的“大舅子”,在他母亲哭瞎了眼时,为他家请到名医调养身体的,也是这位当初冷面贴心将他赶出来的祝英楼。

    那时的祝英楼并没有露出祝家的身份,只是借着他家以前的门生故吏的名义,对马家明里暗里的相助,否则马家也不会接受这些“救济”。

    这件事直到他前世抑郁而死,魂魄飘荡不定时,才赫然发现那些他心中感激的“援手之恩”,竟是来自于他最恨的仇人。

    祝英楼为什么会这么做,是良心不安,还是只是出于名义上的姻亲关系,亦或者是其他,马文才也不得而知,然而哪怕有天大的仇恨,有一件事却是马文才不得不感激的。

    他死后,他的父母痛失爱子,而他又是家中独子,所以他父母的后事,其实都是由这位当时已经是祝家庄庄主的祝英楼操办的。

    养老、送终,为人子女应尽的责任,他马文才一样都没做到,却被另一个让他视为仇人的人做到了,马文才心中的复杂,可想而知。

    更何况……

    看着祝英楼英姿勃发的样子,马文才心中莫名一痛。

    现在的祝英楼多大?

    二十五,亦或者是二十六?

    前世的自己见他时,他已经是成熟而气度不凡的“大人”了。

    眼前的人掌握着几千人的命脉,身兼两家的未来,祝家庄历代以来行事低调,这位祝英楼却有着和祝家庄截然不同的锋芒,再过几年,他更是儿女绕膝,妻妾娇美,日后的祝家庄越发强盛,即便是在江东也算是数一数二的豪强之地……

    祝英楼怎能不英姿勃发、气宇轩扬?

    这是自己年幼时,曾经无数次在心目中想要成为的样子。

    一个让父母骄傲的儿子,让妻、子骄傲的父亲,一个人人仰望而羡慕的对象……

    然而他的人生,在未及二十岁时便戛然而止了。

    他,至死都算不上是个“大人”。

第156章 双面佳人() 
祝英楼当然无法理解马文才对他怀有的复杂感情,面对马文才这种顺从的情绪,他也视为理所当然。他虽年轻,但比起乳臭未干的马文才来说,自然是威严的多了。

    所以他一进了屋,看完了马文才的伤势,听到祝英台毫发无伤,便板着脸不再说话,任由气氛更加凝重。

    知道这是祝英楼的驭下之道,马文才心中叹了口气,只得出声打破了沉凝的气氛:“我这次出行,实有不得已的苦衷,将祝英台带出来,也不过是想让她多见见这世道……”

    “听说祝英台跟你走了,家母心急如焚,连夜送信叫我去追。我在吴兴马家打听到你的行踪,一路马不停蹄的追来,居然追不到你们。你可知我一路追来时,帮你们解决了多少同路追踪的宵小之辈?若不是为了扫尾,我又何至于在这里才追到你们!”

    祝英楼负手而立,冷冷地盯着面前的马文才:“你究竟得罪了多少人?将我家英台也搅了进去!”

    “路上有人追踪我们?”

    马文才没想到会有这种事,惊骇莫名。

    “人数不多,却都是好手,应该不是什么山贼强盗的暗哨,就是冲着你们来的。我原不愿节外生枝,可你偏偏又把英台带着……”如此一解释,祝英楼为何会对马文才有这么大意见,也就显而易见了。

    “不过是一个太守之子……”

    马文才原本就觉得这一路太过顺利了,即便有陈庆之安排好了路线,可他们在钱塘明明遇见过身着丝麻的探子,后来却没见过有多少人追踪,在河中遇险那次,也是被封了水路对方才找到他们。

    照理说他们这一行人人数不少,速度不快,应该极为显眼,被祝英楼这么一解释,马文才也明白了这位“祝家少主”是冒着多大的危险在给他擦屁股。

    这一鞭子,他吃的不冤。若是祝英楼知道他暗中干掉的探子都是临川王的人,大概就不是抽他一鞭子那么简单,恐怕剐了他的心都有。

    从另一方面说,知道对方身份肯定不简单,却依然下手这么做了,这祝英楼的狠辣和护短也可见一斑,也让马文才对祝家庄更忌惮了。

    “我来的路上,听说夸城到沛县的驿站遇到了贼寇,被人烧了,你肩上的伤,是不是也和此事有关?”

    祝英楼估摸着以这群少年的出身,野店是不会住的,说不得就去了那家驿站。否则马文才又不是手无缚鸡之辈,怎么会受了这么重的白刃伤?

    马文才知道要一路回去,这事是瞒不过去的,只能默然点头。

    “你既不愿说,我也就没什么和你好说的。”

    听到马文才认了,祝英楼深吸口气,沉着脸踱了几步,接着以不容反驳地口气说道:“你这人太过复杂,我不能让英台再和你们搀和在一起。你家的家人护卫已经在路上了,想来这几天就会到。我要提前带走英台。”

    他顿了顿,继续补充。

    “英台一回来,我们就走。”

    其实看到祝英楼出现在这里,马文才就知道祝英台十有**接下来不能和他们同行了,只是他和祝英台约定了契约之事,原本准备在路上细细筹划,这番看来,却是不行了。

    祝英楼可不会顾及他什么感受,莫说他和自家小妹定亲的事八字还没一撇,就算订了亲,他要看不上这马文才,便是妹夫也不会给什么好脸色。

    “还有,你可知道和你们同路的那个徐家人出事了?”

    “你是说……东海徐之敬?”

    马文才一惊。

    难道是那“姚华”的事情暴露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