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人人都爱马文才-第55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两亿钱,是梁国五年的财政收入,比梁国国库中所有的铁钱还多。

    哪怕现在铁钱已经不值钱了,但官府还是能够用朝廷的威信用铁钱买到不少东西的,可现在“赎身钱”一出,国库就该真正的空了。

    可不替皇帝赎身又不行,国中无君,还没储君,这是要完蛋的节奏啊!

    就在皇帝提出赎身钱的第二天,京中内外所有官员都忙碌起来了。

    钱不够,怎么办?

    用国库的粮食向民间换铁钱!

    用国库的布帛向官员换铁钱!

    犯罪的人能用铁钱为自己减轻罪行!

    为了能尽快把皇帝赎回来,所有人都拼了。

    梁国钱荒已经很久了,皇帝下令销毁所有铁钱的模范后,大部分铁钱(私铸钱)的储存都在民间,但民间也不爱用这种笨重又没有什么价值的钱币,很长一段时间甚至恢复了以物易物的习惯。

    现在乍然需要大量的铁钱,可谓是搅得民不聊生,家中尚有积蓄的官员也好不到哪里去,铸币司也不得不停止了准备新钱材料的工作,投入到为朝廷寻找铁钱的大业中去。

    在这种情况下,“佛门误国”的情绪尘嚣直上是很正常的,起先只是官员们出于愤怒不再登门礼佛,等建康上下皆是卫士在到处搜刮铁钱,以陈布或陈米强制换走铁钱后,连百姓们也愤怒了。

    僧人们这段时间出门都化不到缘了,有些还会被人丢石子、砸破烂。

    寺门一开,墙上常常被人写了“贪心鬼”、“死要钱”之类的骂人话,甚至有些人直接就当着面在佛门之前作出侮辱的动作,破口大骂他们身为出家人却劫持皇帝为质、向供养他们的人敛财。

    建康城中的寺庙多是萧衍敕建,平日里僧人都颇受尊重,哪里遇见过这种时候?但解释也没办法解释,甚至想要见到皇帝都没可能,百口莫辩。

    矛盾是一步步激化的,犹如温水煮青蛙,起先只是忽视,而后是唾骂,再后来是敌视和幸灾乐祸,仇富心理从古到今皆有,高门大族不敢惹,这种手无缚鸡之力只知道念经的僧人骂一骂还是敢的。

    但无论怎么唾骂愤怒,那两万万钱还是一点点被准备了起来,并陆陆续续送往同泰寺,直到凑齐两万万后举行“赎身大典”,将皇帝赎回来。

    国库为之一空,各地的粮库也空了,吏部的官员直接两手一摊,告诉朝中上下所有官员,一年之内是不会有俸禄了,至于禄米想也别想,还有什么年节的福利,通!通!没!有!

    朝中不仅仅有高门的达官贵族,还有更多是中下层官员。建康城中养着无数小吏和低级士卒,他们承担了整个建康的治安、巡逻、管理工作,如果说很多流内官员有家门支撑一年没钱也没什么的话,对于这些小吏和兵卒来说,失去一年的收入对整个家庭几乎是致命的打击。

    所以当傅翙开了西门、引入北府军“铲除佛佞”的消息一传出去后,消息根本没办法封锁,除了光宅寺是被北府军还算“和平”的搜刮干净的,其余诸如珈蓝寺、无相寺等诸多寺庙,还来不及北府军抢夺,就被闻讯赶去的建康士卒和许多浑水摸鱼的人抢了个干净。

    北府军和傅翙是做戏,只抢铜器佛像和寺中值钱的东西充入国库,可这些人是真抢,不但抢,还伤了人命,仅珈蓝寺一寺便死伤僧人七十多人。

    原本以为尽在掌握、百姓尊崇佛门不敢造次的局面,一下子就失控了。

    作为“罪魁祸首”的北府军首领和建康令傅翙,被三皇子亲自下令带人抓了起来。

    **

    东宫的明德殿里,东宫一干官员也在讨论这件事。

    “殿下,这件事,从头到尾看起来都十分诡异。”

    东宫太子舍人张瓒眼皮子一直在跳,总觉得有什么大事要发生,“陛下这时候又是出家、又是要赎身钱,像是对佛门……”

    他没敢妄议,而是把“不怀好意”几个字咽了下去。

    “傅翙会开城门也是颇多疑点。这人性格谨慎老练,并不是会被愤怒冲昏头脑的人,傅家高门望族,哪里差这一年的俸禄,值得他为北府军开门?”

    太子詹事王筠也附和道,“这看起来倒像是一场针对佛门的阴谋。”

    东宫中很多佛门信徒,最不希望事情演变成这样,所以才一出事就怂恿三皇子下令抓人,平复事端。

    但此事的恶果已经显现了,如果不能除去“首恶”震慑有心之人的话,就怕各地流寇、乱民都纷纷效法、骚扰佛寺。

    三皇子萧纲没有开口,也在思索此事之中的蹊跷。

    他好歹也是在皇帝和东宫身边长大的,不至于这么点疑点都看不出。

    父皇刚出家的时候,他就派人去追那位据说是“点化”了父皇的达摩禅师了,只是他速度太快,一时半会追他的人还没有回来。

    “现在就怕,是因为昭明太子的事情,让陛下迁怒与佛门,想要毁坏佛门多年来的声誉。”

    东宫学士刘孝绰一家都信佛,供奉着光宅寺,此时也是义愤填膺,“昭明太子的死是个意外,怎么能算在佛门的头上?!”

    提到兄长的死,三皇子心中一刺,面色也沉了下来。

    几个臣子拉了拉刘孝绰的衣袖,示意他不要再说了。

    就在这个时候,之前派东宫两卫抓了北府军和傅翙的东宫卫率将军走了过来,悄悄在三皇子萧纲耳边说了些什么。

    萧纲一愣,不敢置信道:“他真这么说?”

    “千真万切,他现在就在外面。”

    东宫卫也很诧异,哪里敢搬弄是非。

    “殿下,怎么?”

    一群东宫官员好奇地问。

    “北府军首领刘第见事情闹大,没经住审问,直接供认了此事是父皇和几位大臣们共同谋划,他只是受指使听命行事的……”

    萧纲虽然隐隐也猜到了一点,但没想到还有别的大臣参与其中。

    那刘第大概是觉得萧纲是皇帝的儿子,加上此事本来就是为国效力,见这事闹大了害怕,便没忍住,将实情说了。

    东宫官员心中又惊又喜,连忙召了刘第来问。

    事已至此,北府军将军刘第自然不会再有隐瞒,一五一十将皇帝想如何激化僧人和国家之间的矛盾逼迫僧人还俗、获得大量人口,如何通过“抑佛”获取佛门的土地和财富、充斥国库,如何借“赎身钱”废除旧钱,以供来年推行新钱等等都说了。

    赎身钱暂且不提,前面两种意图一说,所有人都吃了一惊。

    太子喜欢重用高门士族,也喜欢征召“乡野遗贤”,这也是没办法的事,他没有时间从头培养人才,希望能用的都是立刻可以用的,出身高贵能得到良好教育的高门士族往往就能选拔出得用的人才。

    即便是乡野遗贤,也不是真的白身,而是如同祝英台这样从各地豪族、望门之中选拔的人才,所以在这儿站着的东宫官员,大多不是家族显赫,就是实力强横。

    除此之外,他们很多人都有个共同点,便是信佛。

    借助和佛门的良好关系,他们之中亦有将家中“闲田”托付给寺庙作为寺产,以避免荫户庄客交税的;

    还有的家中和寺庙有过合作,在灾年或粮价高涨时用粮食放贷,敛取大量财富的;

    有些家中的子弟甚至干脆就是寺庙的主持,由家族出资“建庙”,借寺庙积攒土地和“僧只户”,实际都是家产。

    听说皇帝要“抑佛”,这些人大为震动,简直在心中掀起了惊涛骇浪!

    萧纲出身富贵,自然不知道信佛还有这些“好处”,只以为这些使君们信仰佛门无法接受,还好生安慰:

    “父皇亦信仰佛祖,只是为了清理那些不法僧众而已,诸位爱卿不必惊慌。”

    怎么能不惊慌?

    他们就是那群“不法僧众”啊!

    “只是孤还是不懂,如今国库充盈,为何父皇需要收拢那么多的人口?”

    要收回田地也能理解,但是要僧人还俗、甚至让僧只户去耕种新收的良田,就难以理解了。

    魏国在打仗,本来就有大量流民涌入,而梁国最富裕的荆楚一带与会稽诸郡都是鱼米之乡,目前国家承平,还不至于缺粮。

    刘第也参与了和皇帝的密谋,知道皇帝有意在这次动乱后立萧纲为储君,甚至准备将安抚百姓和佛门的事情交由这位皇子去做。

    何况皇帝对宗室子弟尤其是皇子们十分溺爱,他根本就生不出忤逆萧纲的心思,怕他秋后算账。

    所以他对萧纲有意讨好,但有所问,知无不言。

    “听陛下的意思,是为了大举北伐、支援白袍军做准备。”

    

516 翻云覆雨() 
    如果皇帝是因为太子死了而有意报复佛门,三皇子萧纲无论如何也不会跟自己的父亲对着干。

    如果是忠臣义士不满佛门挟持皇帝敛财; 三皇子萧纲也无论如何都不会寒了忠臣义士之心。

    可现在这针对佛门的阴谋; 不是为了报复; 不是为了义愤; 是为了北伐。

    不; 为了北伐; 就是为了萧综那贱人!

    白袍军已经找到了萧综,却没有回返; 还在北魏的土地上征伐,难道不是为了给萧综打地盘吗?

    说什么支持白袍军北伐; 不如说是支持萧综罢!

    父皇要用梁国的粮草、梁国的人命; 来给萧综打地盘; 甚至不惜覆灭了一手扶植起来的佛门?!

    推测出父皇真实意图的萧纲; 胸中生出一股无明业火。

    不得不说,萧纲已经猜到了真相的边缘。

    东宫官员和北府军首领也立刻看出了萧纲的不对劲,心中忐忑的同时,也开始揣测其原因。

    东宫这些人和萧纲相处多年; 立刻从“北伐”二字上猜测出了他不悦的原因; 压低了声音说道:

    “殿下; 我之前听闻同泰寺的僧人说; 那达摩来找陛下时,曾声称带来了萧综的书信。达摩前脚一走,后脚陛下就被‘点化’了又要拆寺庙又要夺僧田,是不是萧综信里说了什么?”

    “是!父皇宽厚仁义; 多年来茹素尊佛,怎么会突然好生生的要抑佛!”

    萧纲一下子醍醐灌顶般悟了,“必然是他又要粮又要人,逼着父皇做这个恶人,为他敛财!”

    “殿下,如果是这样,那我们就不能坐视不理了。怎么能为了一个被舍弃的皇子,败坏了陛下的名声呢?”

    东宫几个核心人物都明白过来,纷纷劝说道:“殿下,这便是你该出面的时候了,绝不能让陛下被小人蒙蔽啊!”

    “是啊殿下,毁坏佛祖的塑像、折辱佛法僧三宝都是要遭天谴的!想一想上一位灭佛的佛狸伐,人在壮年便暴毙而亡,岂不是天降的惩罚么?殿下要保护陛下的安危才是啊!”

    “殿下,陛下刚遭遇丧子之痛,怕是对萧综有了怜悯之心。这种移情全是因为太子,不是出于本心,殿下该让陛下清醒过来,明白谁才是他的儿子啊!”

    一时间,各种劝谏支持之声不断,好似萧衍已经被“妖人”所蒙蔽,就等着萧纲来力挽狂澜了。

    萧纲被一群东宫官员不停地劝说着,头脑渐渐一片混乱,热血渐渐上头。

    是,我的父皇被蒙蔽了,别人不敢点醒他,我却能!

    萧综那厮想要讨梁国的好处为他打仗,也要看我们允不允许!

    魏国的地盘拿下来有什么用?我们又没有兵去守,我们统治江南尚且不及,要中原做什么!

    “好!既然如此,就让我们设法打消了父皇这北伐的心思!”

    萧纲豪气万千,看向东宫诸人。

    “诸位爱卿可有什么建议?”

    北府军首领在一旁听得瞠目结舌,不懂事情怎么会发展这个样子?

    三皇子难道不应该听到他是听命于陛下就将他和傅翙放了吗?

    重点难道不是现在国库已经没钱了,得靠抑佛充盈国库吗?

    难道不是没兵可用,得靠佛门归还人口主持春耕夏种吗?

    刘第像是疯子一样看着这些人,心头涌起一阵悔意。

    “北伐要兵、要粮,所以陛下要打压佛门,若想从源头阻断此事,就得先平息百姓和官员对佛门的矛盾,先打断抑佛的可能。一旦没有人口也没有粮草了,北伐之举自然无疾而终。”

    刘孝绰身为东宫学士,自然十分厌恶打仗,在他看来,吟诗作对赏风赏月便是人间没事,何必要打仗来劳民伤财呢?

    所以,他积极道:“我与禁军首领王林有些交情,我可以去谈谈他的口风。说不得能倒向我等,不去参与此事;”

    “朱使君身后有沈、周、顾、虞几大豪族支持,我可从这些豪族入手,说服朱使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