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盗破天下-第16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无解!”李亨不由得哼出声来,“你到底是什么人?”

    至于李亨为何这样自问,却是前日派人前往京城李府,却扑了个空。而当转到了十六王宅鄂王府邸时,却被告知所有和李无解有关的人都突然被人接走了,而节奏这些人的人,据守门的卫士描述,正是李无解的部下董文成。

    正在揣度李无解到底是何意呢,突然,帐外传来了呜呜的嚎叫之声,紧接着,整个军营喧嚣起来。

    “殿下,叛军进攻了!”李静忠突然揭开了帐帘,急叫一声。

    (本章完)

第210章 来自百姓的责问() 
    车行辘辘。

    午时,幸蜀的队伍刚刚过了咸阳县。本来,为了一路的吃住,李隆基特意派出了一队宫人快马加鞭早先一步到达圣驾将会降临的沿线各地,晓谕各地准备接驾的,只是,到底是内心里有几分羞意,李隆基最终拒绝了去咸阳城内歇息的提议,直接绕咸阳而过:“莫惊扰了城中百姓,前方即是望贤宫,到了望贤宫休息也不迟!”

    一个很好的借口,让李隆基自己不那么尴尬,也给臣下一个交代。其实,这倒合了众大臣的心意,要知道,他们如今也有一种类似羞见家乡父老一般的心理,一路上,可都是躲在马车内连面都不敢露。

    望贤宫内,陪侍的宫人正在宫内生火煮茶,宫外,护卫的禁军饮马的饮马,闲着的,也都纷纷掏出了干粮就着凉水吃了起来。

    或许是头顶的阳光给了一丝暖意,李隆基的脸色也没那么阴沉来了。此刻,李隆基正坐在望贤宫的前庭一棵古槐之下的石凳上,一旁侍立着高力士,另一边,则是握着一方锦帕的杨玉环。

    只是,气氛依旧有些沉闷。至少,高力士这么觉得。

    “陛下,您还记得那座假山的来历吗?”高力士弓着腰,指着几人不远处一方牡丹园中的一座假山问道。

    “朕自然记得,这假山,乃是望贤宫修好之后,朕第一次来的时候,看此处视野太过开阔,毫无曲径通幽之意,才叫人特意修的!”李隆基脸上显出了一丝怀想的神色,嘴角不自觉地露出了笑意。

    “哦?”杨玉环听到这话,不觉起了兴致,“这假山是三郎叫人修的?”

    “其实还不止呢,这假山的位置、形状,都是陛下亲自构想设计的呢!”边令诚笑呵呵地在一旁插话。

    而这一开腔,几个人就有了话题,很快就热聊起来。

    这边正说着,突然见杨国忠走了进来。其身后,跟着一串宫人,正一个个捧了木盘装了各色菜品进来。

    “陛下、娘娘,厨房那边准备了点膳食,您看是到殿内还是在此处用膳?”

    李隆基瞧着起码不下二十个的菜,看看身旁的石桌怕是搁不下,于是边起身边吩咐道:“殿内吃吧!”

    “太真,走吧,进殿!”到了杨玉环身前,李隆基很自然的拉住已经站起身来的杨玉环的手。

    杨玉环灿然一笑,任由李隆基拉着小手往殿内而去。

    “哦,对了!几位姨姐他们呢,也叫他们一起来吃吧!”走了几步,李隆基突然转身向跟在身后的杨国忠问了一句。

    “禀陛下,她们几人已经吃过带的干粮了!”杨国忠急忙解说一声。不过,这话显然是撒谎了,因为杨国忠内心十分清楚,那几个堂妹妹死守着几车财物,结果连吃喝都在马车上了。

    “唔!”李隆基见此,也不再多说话,只管扭正了身子拉着杨玉环往殿里走。然而没走几步,突然听到宫外传来阵阵哗然之声。

    李隆基不由得顿住身子,扭过身,轻皱着眉头看向宫外方向。

    “陛下稍等,待臣去查看!”杨国忠急忙禀报一声,扭身就往外跑,只是跑了十多米的距离,就见大门外突然出现了一个人,正是左神策军护军中尉张垍,也是此次唐玄宗幸蜀护卫统领,总领六军。

    张垍一边急火火地阔步迈进,一边大叫着:“我军防线已被叛军攻破,请陛下赶紧动身前往蜀中!”

    “叛军这么快就攻来了?”李隆基一听这话,不由得松开拉着的杨玉环的手,往前一步看着张垍惊呼了一句。

    “是,太子殿下已经派人送来消息,说他会尽量拖延时间,请陛下尽快起程!”

    “走,速速起程!”李隆基脸色变得十分难看,大手一挥,直接疾步往前走,走了没几步,才发觉杨玉环不在身边。

    “太真,莫要发呆了,快快走!”李隆基回头一看杨玉环整个人还呆立当场,竟然半步都不曾挪动,以为被吓到了,急忙招呼了一声。

    “是!”杨玉环神色复杂地迈动脚步,急忙跟了上去。

    而那些端着盘子的宫人们见皇帝都跑了,也不管三七二十一,直接将木盘连带其中的菜碟儿抛在了地上,急急地追着皇帝后面而去。

    宫外,一个统军将领正在收拢部下,一个个大臣也都在吩咐家丁套马架车,整个场面,甚是混乱,以致连李隆基从宫内出来了都没多少人看到。

    李隆基也没有时间管这些了,只管拉着杨玉环的手往马车上钻去。

    张垍接过部下递来的马缰,立即翻身上马,见李隆基已经钻进了马车,也不管其他人如何,只管朝着驾车的士兵吩咐“快走”,便领着一群侍卫紧紧护在御驾的前后,急匆匆地奔走起来。

    众大臣一瞧皇帝都开始跑了,也不管什么礼仪体统了,直接钻进马车,急急催促驾车人快跑。而那些自恃身强力壮的,只管抢来一匹马翻身上马,使劲一夹马肚便疾跑起来。

    一时间,人喊马叫,身影乱窜,甚至急奔之下,马车撞了人,马蹄踩了人,但谁都没有时间去管地上躺着的人的哀嚎声,都只管珍惜自己身家性命。

    好一阵奔逃,只跑得马儿鼻息浓重,车儿几近散架,人也被颠簸得头晕眼花。待向西奔逃了六十余里,等到了金城县时,李隆基突然叫住了马车,打算休息一阵再说。

    “陛下,进城吗?”杨国忠顾不得自己还颠簸得腰酸背痛,下了马车急忙跑过来,一边接过了正要扶着李隆基下车的高力士将李隆基从马车上搀扶了下来,一边问了一句。

    “进城!”李隆基本没有来得及吃午饭,又紧接着一顿猛跑,这会儿已经饿得前心贴后背了,心道无论如何也要吃了东西再跑。“不是有话讲作就算死,也不做那饿死鬼吗!”罕见地,李隆基的内心居然升腾起一股匹夫之勇来。

    “嗯!”李隆基点点头,举步朝金城县城门进去。早前还有守城的士兵,如今,却是连半个兵丁也见不着,更不用说像咸阳县那样,县令带着一众官儿直接在城门口毕恭毕敬地迎接。

    李隆基的心不由得一阵凄凉。只是没走几步,突然见自金城县城门口跑出来一个身影。

    高力士顺着李隆基的目光望去,只见城门口跑出来的,正是前番派出前往金城县传达旨意的小黄门苏贤。

    “见过陛下、娘娘!”苏贤急匆匆跑到李隆基跟前,急忙与李隆基和杨玉环见礼。

    “金城县令何在?怎么就你一个人出来?”李隆基神色不渝道。

    “禀陛下,金城县令刚刚带人自西门跑啦!”苏贤说话的时候,声音不自觉地发抖。

    “那县丞呢?”

    苏贤嗫嚅着嘴唇,却没有说出话来。

    “县尉呢?”李隆基再问一句,语气间,已经难掩怒火。

    “他们……他们也都……跑啦!”宫人说道最后,都带着哭腔。

    李隆基一听这话,整个人哆嗦起来。

    “陛下息怒!”

    “三郎!”

    高力士、杨国忠与杨玉环等急忙上前劝慰。

    李隆基攥紧了拳头,握在胸前,咬牙切齿道:“好!很好!”哼然一声,李隆基放下了拳头,当即转身,就要上马车离开,只是,在转身的刹那,李隆基不由得被眼前的一幕惊住了。

    “这还是朕的军队吗?”李隆基内心不由得自问一声。因为,此时,在他面前的军队,早已不见所谓整齐的军容,只见丢盔弃甲者有,披头散发者有,惊恐不定者有之……就是丝毫没有一支军队该有的模样,不过,幸亏还有张垍的左神策军,还算军容整齐,而且,也不见狼狈之相,这才让李隆基内心稍安。

    “进城吧,让所有将士包餐一顿再说!”李隆基内心一软,又折身朝金城县城走去。

    进了城门,才发现城门两侧的墙根立了许多仓皇之色满布的百姓,男女,老少,各色百姓紧紧地挤在一起,敬畏地看着突然进城的一众人。

    “不是叛军,是皇上,是皇上!”人群中,不知谁突然认出了李隆基来,兴奋地大叫起来。

    “是皇上?”

    “是皇上?”

    人群中顿时一阵窃窃私语。

    从听到第一声起,李隆基就知道如今不能在罔顾百姓的叫声而直接走了。只见李隆基扭过身子,微笑着看向人群。

    “您真的是皇帝陛下吗?”人群中突然出现了一个花白胡须的老者,正颤巍巍地往前凑来。

    侍卫见此,正欲拦住来人,突然被李隆基发声喝止了。

    “让他上来!”

    侍卫一听这话,便让开了道路。

    “真的是皇帝陛下啊!”老人往前走了走,看着一身龙袍的李隆基,颤巍巍地就要跪下:“见过皇帝陛下!”

    “老人家请起,快快请起!”李隆基急忙急忙上前将老人扶起。

    “哎!老头子怎么经得起皇帝陛下搀扶呢!”老人说着,推开了李隆基的手自己站起来。

    李隆基不知如何回答,只得干笑着站在一旁。

    “陛下啊,老头子如今是大半截身子都要入土的人了,也不怕得罪了陛下。今日个老头子有些话啊,想代表大家伙儿给陛下说一说!”

    “老人家,你尽管说,今日无论说什么,朕都不怪罪!”

    老人点点头,看了看左右的百姓,这才看向李隆基道:“陛下啊,老头子听说,安禄山想造反,又不是一天两天了,这么多年来,好多人都说安禄山要造反,可是为什么陛下您就听不到呢?”话音里,满是责备之意。

    “朕……”李隆基想要说什么,却不由得语结。

    此章本来要谢马嵬坡的,结果因为铺垫,就写到这里了!下一章,马嵬坡见!

    (本章完)

第211章 杨国忠离死不远() 
    短暂停歇,没来得及吃上一顿热的,整支队伍便又急匆匆起程了。

    马车之内,李隆基握着一块高粱饽饽,有一口没一口地咬着吃。而这高粱饽饽,还是那个责问了李隆基的斑白老者给的。

    身旁,杨玉环贝齿轻启,咬下了一小块高粱饽饽。只是,到底是习惯了锦衣玉食,那嗓子眼也娇嫩些,以致吃了没几口,高粱饽饽挂在喉间时那种粗糙干涩得刮破了嗓子的感觉,令杨玉环不得不伸长了脖颈,但即使如此,却依然要忍着难受尽量往下咽,因为从早上到现在,几乎滴米未沾,如今难得有充饥之物,哪里还敢计较?

    车驾前,打头的将士们一个个垂头丧气地耷拉着脑袋,无声地行进着,除了马蹄声和踏步声,间或有一些咀嚼食物的声音,以及吞咽口水的声音。

    本来,每个士兵都有一份干粮袋,此刻咀嚼之声,正是士兵在咀嚼干粮时发出的声音,至于吞咽口水的声音,则发自那些奔逃中丢失了干粮袋的士兵口中。

    车架后,也差不多如车驾前一样,同是一般景象。只是,此时李隆基车架后的队伍,却少了许多,尤其是那些伴行的大臣,自望贤宫急急奔逃起,就一哄而散,很多人都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

    在李隆基车驾后第五个马车内,杨玉瑾不知道从哪里弄来的干饼,正慢慢地撕咬着,只是,她的注意力,却并不在手中的食物上。

    “哎!整整三车啊!”秦国夫人杨玉珏不由得叹息一声,随着叹息声,眉间满是惋惜和愁苦之色。之所以这般,却是因为前番奔逃中,杨玉瑾所带的三驾马车混乱中丢失,而那马车之上,可是装满了财物。

    想到财物,杨玉珏也不吃饼了,只管跪起身,将头探出马车车窗,望向前后装有自家财物的马车,一看马上悬挂着的杨家旗帜,细细地数了一遍,数目对的上,杨玉珏才心安地将头收进了马车,继续对着手中的面饼发力。

    只是杨玉珏没有注意到,就在她脑袋前后张望的时候,不远处的士卒队伍中,有一个瘦得如麻杆一般的士兵看着杨玉珏正眼睛乱转。

    “小子,小心你那对招子!”麻杆士兵身旁突然传来一个声音,却是同伴以为麻杆士兵对秦国夫人起了心思,提醒一句,将麻杆士兵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