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盗破天下-第20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侯希逸听了,皱眉沉思起来。

    ……

    而在侯希逸沉思的时候,齐州,永王李璘轻驾纵马,刚刚来到紫极宫拜访玉露真人。只是,却被道童告之玉露真人云游未归。不得已,李璘折返。而在李璘折返不久,道童回到后山时,被言云游未归的玉露真人却在凉亭之内张望风景。

    “人走了?”玉露真人问道。

    “是!”道童回应。

    “嗯!”玉露真人点点头,“你且下去,以后无论谁来,都说我云游去了!”

    “是!”道童应了一声,弓腰施礼,而后退了下去。

    道童离开后,玉露真人依旧眺望着远山,久立不动。好久之后,突然,雨露真人深吸一口气,轻言道:“西方帝星耀天,他,终于成气候了啊!”

    

第262章 李嗣业的征伐史() 
安东都护府,乃是与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一样的大唐设立的六个主要的都护府之一。自高宗总章元年大唐灭了高句丽后设立,统辖原高句丽辖地,并成为处理与新罗国、渤海国等小国关系的军政机构。期间,治所多次变迁,至玄宗朝时,迁至了辽西故郡城。

    安禄山叛乱之时,倒是联络过安东都护王玄志,但被王玄志拒绝了,但却并没有针对安禄山,而是作壁上观。一心觊觎中原大地的安禄山见此,便任命徐归道驻守营州牵制王玄志。

    王玄志见此,倒也老老实实地做那看客。当然背地里,也没少了与新罗国和渤海国等勾搭,打的算盘,不外乎等安禄山与大唐河蚌相争到了两败俱伤的时候,他做那得利的渔翁。

    王玄志的美梦做得不错,不过却中途被人打断了。而打断他美梦的人,是李嗣业。

    本来,李嗣业只是安西都护府一个军镇的长官,与安东都护府之间,太平之时隔着老远的距离,来往一趟很是费事,更何况如今天下大乱,隔着的,可是千军万马的混战,但李嗣业却偏偏来了,而且还是带着军队来的。

    要说李嗣业突然出现在安东,其实是李无解当年被追杀后受伤,在奚组村落养伤之时,那次活捉了两名倭国的人贩子时起的心思。

    而后来李嗣业从疏勒到了龟兹后,与封常清一般,不想直接直接与大唐针对,故而被李无解安排来了安东。当时在龟兹时,李嗣业的士兵接受了整编后,便被设为独立于第一兵团和第二兵团的一支独立旅。当然,最初的时候,这支独立旅只是名义上的,因为这支独立旅的兵员只有李嗣业从疏勒带来的两千士兵,离一个整编旅的七千兵员来说,数量还差许多。

    但就是这两千士兵,在龟兹接受了新的练兵方法的操练后,最后全部以蚂蚁搬家的形式,一拨拨地经由回纥领地,有的,则是经由大唐和回纥的边界,最终来到在乞塔等契丹人的带领下,来到了安东。

    而后,李嗣业借助图娅、洛青等契丹族、奚组部落的力量,并通过不断整合周围其他部落,慢慢壮大队伍。本来,李嗣业的军队是在图娅所在的扈突部驻扎,后来知道了王玄志作壁上观的事情,于是直接来了个鸠占鹊巢,进而以安东为支点,征伐了最近的渤海国,而后又征服了新罗,最后直接越海而过,征服了倭国。

    而征服这三个国家,总共只花不到一年的时间。之所以如此,就因为李嗣业的军队,掌握着领先于这个时代的火器,并且李无解颇有远见地让一批一百多人的兵工厂的技术人员随着李嗣业一同出发,避免了因为路途长远而导致弹药供应出现问题。

    弹药供应无后顾之忧的李嗣业,带领着一千多亲军,再加上契丹族和奚组的战士,浩荡而来,每到一座城下,并不着急冲锋,而是首先架起火炮,对准城内大肆轰炸一番,待轰碎了城门,轰塌了城墙厚后,乘着敌人呆愣的功夫,便命令士兵冲锋。

    而那些被火炮轰炸得头脑嗡嗡响的敌军还没反应过来,李嗣业的军队已经冲进了城中,大肆杀戮起来。特别是其中的奚组和契丹族战士,简直不要命了地冲锋、杀戮、抢劫,特别是在征伐倭国时,要不是李嗣业的收束,这些人差点杀红了眼。

    这一日,故郡城外,李嗣业正在为人践行。践行的主要对象,乃是刚刚从安西赶来安东没几天的杜文宗等人,其中以杜文宗为首。

    李嗣业从侍卫端着的盘中端起一碗酒,高举面前,朝着杜文宗道:“此去新罗,总司令的大计能否施行,全在宗文专员了,希望专员此行马到成功!”说罢,将酒碗双手举着递给了杜宗文。

    杜宗文接过酒碗,微抬一下:“谢李旅长!”说罢,也将酒碗中的酒喝掉。

    李嗣业又从杜文宗手中接过了酒碗,而后扭身放在了侍卫端着的盘中,又端起另一个斟了酒的酒碗,朝向站在杜文宗旁边的一个军人,此人,乃是李嗣业麾下的一员战将,唤作李仕成。李仕成和他的五百士兵在征伐新罗时出力甚众。

    “此去,切记等新罗的一切布置妥当后,再前往倭国。到了倭国后,切记听从杜专员安排,不可再像以前一般脾气上来了只管杀伐!当然,按总司令说的,那些贵族,如果还有其他心思,该敲打的时候就敲打,切不可让他们再成气候!”叮嘱完了,才将酒递给了李仕成。

    李仕成郑重地接过酒,高高地端着,严肃道:“请旅长放心,我一定不会辜负总司令和您的期望!”

    “嗯!”李嗣业点点头,看着李仕成将半碗酒饮下,接了酒碗,而后又放回了侍卫端着的酒盘中,后看着李仕成和杜文宗道:“好了,时间不早了,你们出发吧,一路顺风!”

    李仕成一听,朝着李嗣业行了军礼,而杜文宗则抱拳施了一礼。

    当李仕成和杜文宗率领着队伍浩荡而去后,李嗣业这才收回了目光,转过身,朝身边的侍卫们说道:“好了,咱们也回吧!”

    哗啦啦一阵响,侍卫们纷纷行动起来,围绕在李嗣业周围伴行。

    走了没几步,李嗣业身边的侍卫长袁霄忍不住道:“旅长,属下有一事不明!”

    “哦?”李嗣业撇头看了一眼袁霄,脚步不停,开口道:“什么事情不明白?”

    “属相不明白的是,同样都是昔日的属国,为何总司令却对新罗国和倭国的态度迥然?”

    袁霄说的,自然是指听到李嗣业与杜文宗谈话时,杜文宗所传达的李无解的治夷方略。原来,李无解在得到了李嗣业征服了新罗和倭国等小国的消息后,专门从安西派来了杜文宗等一众行政专员。这些人的使命,便是在军政机构之外,新设行政机构,并通过实施新政,取得当地百姓的认同,而后慢慢淡化军政色彩。

    本来,李嗣业凭借绝对武力在一年不到的时间久征伐下三国。其中因渤海国最是接近安东都护府,管理起来相对便利些;而新罗国和倭国,因距离的原因,不得已,李嗣业只得掠了两国的国王等一众高层安置在安东。至于驻守的驻军,李嗣业则以少量安西将士配以奚组和契丹族的战士,再加上整合的一部分渤海国的士兵及新罗国的士兵。当然,渤海国的士兵是被派到了新罗国,而新罗国的士兵则被派到了渤海国。这算是一种以夷制夷的变形。

    至于倭国的士兵,除了解除了武力的老弱病残外,其余的都被李嗣业用大船,或经由新罗国,或直接经由海路运到了安东来,并且加紧训练,以备作为重要战力使用。

    这般对待倭国士兵的方法,乃是李无解一再叮嘱的结果。而至于袁霄的疑惑,当然也在这一点,便是李无解派来了杜文宗等一众行政专员后,言谈间,一再提及李无解指示对待倭国,切不可怀柔,必须以绝对武力征服之,阉割其反抗意志。而且特别交代,倭国人最是善于伪装,表面上毕恭毕敬,但背地里却在偷学,所以必须提防火器等被倭国人所掌握。

    这种对待倭国的态度,与对待新罗国相比,严苛了许多,难怪袁霄会疑惑。

    听了袁霄的疑问后,李嗣业想了一阵,倒是对李无解对倭国人毕恭毕敬却又暗藏祸心的评价认可,但却想不明白为何李无解远在安西,没怎么接触过倭国人却对倭国人如此了解,所以摇了摇头,轻声道:“总司令行事,往往高屋建瓴,有些时候,我也想不明白,不过既然没有错,我们按命令执行就是了!”

    袁霄听了,点点头,便不再言语了。

    当李嗣业一行人回到了故郡城内都护府府邸时,正有一人翘首以盼,急不可耐地在大厅中来回走到。当看到了踏进大厅的李嗣业时,急忙上前见礼:“李旅长!”

    “哦,是韩童啊!”李嗣业高兴地叫了一声,而后上前道,“如何,难道侯希逸那边有消息了?”

    “是!”韩童高兴地道,“自上次您与侯希逸见面后,在马晓宇的劝说下,侯希逸终于愿意与咱们合作了!”

    “好!”李嗣业闻言,击掌而笑,“有侯希逸反正,此次谋事可成!”刚刚说完,就见李嗣业神色又黯然下来,“哎,我本为大唐臣子,虽愿意为无解的大计奔波,但到底是不想直接征战大唐的,如今又谋大唐将领”

    李嗣业话没说完,一旁的韩童劝道:“旅长您的心情我能理解,但如今形势不同,大唐玄宗、肃宗相继离世,即使再有新皇继位,也于您无恩德,再说了,咱们总司令也是皇室后裔,您这么做,并没有对大唐不忠不是!“

    听了韩童的劝勉,李嗣业略显牵强地笑笑,点了点头,算是认可,这才抬头问道:“那侯希逸可曾说了,何时行动?”

    

第263章 新纪元,新时代() 
安贼禄山者,昔充玄宗之臣,以美言谄上,以谀节入宫。其为人,豺狼为心,骄奢淫逸;其为臣,贪腐成性,残忠害良。天宝中,以觊觎大位之私,驱兵赶将,烧杀抢掠;犹沐猴而冠,窃神器,拥国宝

    安贼禄山者,以其莽夫之乱举,陷玄宗于末路,害肃宗于穷途其行止,人神之所同愤,天地之所不容

    李氏无解者,重俊太子之后,以先朝之统序为正,人间之疾苦为悲,志奉先君之业,荷先朝之命,荡贼寇,匡社稷;清妖孽,安天下,还生民之幸福

    这是龟兹城,人们围在或广场边,或城墙下,或酒楼茶肆,谈论的最新刊布出来的讨安禄山檄文。这篇檄文,乃是李白及杜甫等一众文人所做。

    而在檄文的最后,是这样一行文字:安西总理衙门,公元一八零三年元月十六日。

    安西总理衙门,自然是如今李无解政令发布的最高行政机构,而公元一八零三年,却是文化部部长李白会同一众史学大家,在李无解的授意下,重新考订了历代纪元,最终以有史记载的且可确信的西周王朝的建立时间为起点,确立的新的公元纪年历法。

    而按照这种公元纪年历算,至德三年,也就是今年乃是公元一八零三年。

    启用新的纪元历,而且还称呼大唐为先朝,这般举动,已经明显地表明了李无解的立场,虽是大唐皇族后裔,但却是自殊于大唐,而创新时代。自此,李无解的意图真正显露出来。

    安西之地,对于李无解乃是重俊太子之后,以及其大唐皇室的身份,已经如旋风一般传遍,人们争相传播着重俊太子的旧闻以及李无解的种种言说,也都翘首期盼着,李无解挥师东进,重整破碎河山。

    的确,讨伐安禄山的檄文一出,意味着李无解正式要与安禄山针锋相对了。不过,在知道了李无解布置的人看来,总觉得李无解似乎并未将安禄山放在眼中。就如李无解给赵月等人下的命令是,逐步推进,夺一城,建一城。为此,李无解紧急招募了许多读书人,通过紧急培训,使之成为行政专员,要求其紧随大军而动,每到一地,便运转起来,保证地方政权建设。

    这般思路,李无解自然是以前世的建设兵团为模板,结合当下情况发挥的。这样做的好处,是各地地方政权不再是如过去改朝换代一般后,既往的官员换顶乌纱帽就可以继续作威作福了,而是为李无解将来的计划打下基础。虽然这些行政专员还不够前世那般专业,但起码,是在李无解的规划之内的,只要这个基础打好,再慢慢完善总比在一切都既定之后再改革强得多。

    军事方面,李无解还下了一道命令给第二兵团,着令驻守怛罗斯的第二兵团第一师移师拨换城修整一周后,立即前往东线,至于其防务交由第二兵团第二师,也就是楚怀玉所任师长的部队。

    命令自元月十七日发出,到了元月二十六日时,已经送达了第一师师长金清叶的手中。

    金清叶看着李无解的调兵令,倒是没有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