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南唐新世-第9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丛嘉脸色一正:“那怎么行!军队外出抢男霸女本就是错,难道还要继续错下去?也罢,等战局平稳,我让人把她们送回嘉兴!”

    那哭泣少女抬起头,盯着李丛嘉:“你不是在骗我吧?告诉你,我卢雪菲可不是随便女子,在家早就订了亲……唯有一死以证清白!”

    说着她又要撞向刀口。李丛嘉严肃地盯着她:“那个抢你们过来的江阴军营指挥使已经战死啦,他的责任我就不追究了!对于你们,我李煜说到做到!愿意回嘉兴,我出路费,让人护送!”

    那个明眸皓齿的少女眼睛一亮:“你就是那个写《西游记》、气哭了小公主的六皇子李煜?”

    众人都瞠目结舌,集体无语:李煜真出名了,可这是什么名啊?

    恶名昭著!连吴越国普通女子都知道他会写戏文,还欺负女孩子!

    李丛嘉也感觉不好意思啦,转身就走,紧追前面的朱啸。

    黑夜行路,山陡石松,加上人烟稀少,路极难走。幸好前面有着明覃仙带来的当地人,否则绕到天亮,都走不出这片大山。

    夜半时分,前方出现一座古刹,山下一片静寂,只听得到狗叫之声。

    显然,群狗吠处有一座村落。

    李丛嘉立即传令:“把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告诫所有人,再有违反,军法从事!今夜露宿村外,不得惊扰古寺和乡民!”

    (本章完)

第186章 与民同乐唐军风() 
前方的朱啸苦笑连连:他正准备进村找一富户,喝点小酒、好好睡上一觉呢!

    结果李丛嘉这一声令下,他只好让人在村外空地上搭起了帐篷,并点燃火堆。上千人围在数十个火堆旁边,又冷又饿。

    李丛嘉赶到时,听到数十个都头围在一起叫骂呢!

    李丛嘉毫不客气地走上前,大声质问道:“各位军候,如果这是你家乡,你还会进村就抢、见东西就拿吗?”

    一时间无声:倒不是被说得哑口无言,而是不敢反驳!

    李丛嘉轻叹一声:“咱们唐军,以肩负整个山河为己任!把整个华夏大地看成咱们自己的地方,自己的家乡。唯有如此,百姓才会认同咱们!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抢粮!至于吃的东西,天明时带钱进村,到庙里购买。如果还不够,满山猎物、树叶草根,什么吃不得?”

    说着,他向身后看了一眼:“去几个人,找些能食用的树根野菜,地里庄稼能食用的,弄一些来,临时煮点热乎东西,大家先去去寒气!所有军士未吃饱前,我绝不先吃一口!”

    远方传来鼓掌声:“好!我一开始以为殿下是怕军纪涣散,没想到六殿下有如此心胸,大唐有望啊!难怪有人说在长江中看到了紫金龙驮着您升腾上岸,原来真是圣主降临啊!”

    朱啸说着,猛然就要伏地叩头,这可吓坏了一旁的杨清铉。

    别人不清楚,做为走南闯北的“燕堂”主事人之一,她怎能不清楚朱啸这种举动的危害——传到皇帝李璟的耳朵里,李丛嘉定然要遭到妒忌,甚至杀身之祸啊!

    一步上前,伤臂猛然挡住朱啸下跪之姿:“朱将军这是做什么?难道要陷殿下于不忠不义吗?”

    朱啸猛然一愣,瞬间明白她的担心,整个人颤抖了一下,立即站定:“我的意思是说,殿下太英明了!这种时候,咱们就是要争取民心,给苏州府百姓留下好印象,将来才能治理好这片土地!”

    李丛嘉看着军士分头在周围的农田里找吃的,他轻声道:“这个要求真的很难,但一旦坚持下来,全天下的百姓就会盼着这样的队伍马上来!到那时,有了百姓支持,将不战而胜!”

    很快,一些能吃的野菜等煮了十几锅:村头的小溪之中还抓到不少鱼,也一并扔进锅中同煮!

    热汤下肚,大家暖了一些。

    李丛嘉接拒绝了十几次让他喝汤的要求——不仅是他在装,而是他真的喝不下去啊!

    虽然肚子极饿,全身无力,但是那看不出颜色,散发着中药味的汤,如何下口呢?

    终于,所有人都喝了一点,包括那两个少女也浅尝了一口,结果她俩的脸当时就绿了!

    李丛嘉咬咬牙,走过去,端起半凹的盾牌,大口喝起来。

    热汤入肚,并没有想像中那样苦涩,却有一股难以形容的土腥气直冲咽喉。

    李丛嘉紧闭嘴巴,转身看向明覃仙。

    此时的明覃仙,几乎把胆汁吐出来,蹲在那儿再也不骄狂了!她盯住李丛嘉,见他只是抽搐了一下脸部,终于平静下来,狠狠地怒道:

    “算你狠,连这种东西都能喝下去!”

    李丛嘉转过头来,看着所有军卒:“如果我说,曾经有一支这样的军队,他们在历史中没有记载,却真实存在过。为了强盛大汉、完成北击塞外强敌的战略构想,从咱们赣州出发,经蜀中、吐蕃、靺鞨等地,最终完成了二万多里的徒步行军。”

    在李丛嘉的讲述中,曾经学习和参观过的“红军长征”事迹,被他变成了汉朝北击匈奴的一段壮举。

    所有人都听得目瞪口呆:真有这样的军队?那为什么沿途不歇息一下再前进?

    李丛嘉不去详细解释问题——真没办法解释啊!不过他不解释,这些都头、营指挥使们却自己脑补。

    很快,几种说法就极为逼真:当年这些地方没有路,荒芜人烟,更何况为了隐蔽行军,出其不意,所以才有如此壮举!

    朱啸心中暗乐:六殿下真能扯,为了证明自己的治军之法有先例,有成果,居然杜撰出如此不靠谱的战争奇迹!他在军书中,只听过卫青、霍去病在万里草原爬冰卧雪,却没听说过在中原腹地有如此吃苦的!

    他却不敢挑破,而是站起来,大声道:“将士们,咱们在山上最多呆个七八天,怎么活还活不下去?不扰民还做不到吗?我可真不想为了这些小事情坏了袍泽情义!”

    说着,他手中长剑飞射进一棵树中,剑穗摇晃:“明天天亮继续前进,值夜士卒再远二里地,但有风吹草动,提前示警!”

    半夜无话,天明时分,整个村庄都沸腾了:这是半荒之岛,虽然有数十个村落,却相距甚远。偶尔有一两个货郎到此,已经极为稀奇。

    现在,忽然间多了两千人队伍,岂能不出来看热闹?

    与普通的农人不同,乡老们则感觉到了恐惧。他们早早就见识过敌方军队的残酷: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啊!

    可是,外面这支打着大唐旗号的军队怎么如此消停?

    正疑惑间,数个都头带人进村,向老者换取食物、药材!那一贯贯黄澄澄的铜钱,让老人们更加不解:

    还有敌方军队用钱买东西的?

    有些青年见军人和气,马上攀谈起来。越唠他们越惊讶:作为太湖边的渔民,岂能不知道对面大唐之事?听说是六殿下带队,严禁扰民,提出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一下子都兴奋起来!

    价钱高,自然有胆大者卖粮卖药!一会儿间,连迟疑的乡老们都跑回家,把多余的谷粮卖掉——整个岛上淤田极多,家家都有余粮,又有大山依靠,算得上富裕!

    最后,进村的数百军士,竟然破开荒地把街道收拾整齐,把村东村西的两条小溪疏浚干净了!一时间,淳朴的乡亲们岂能不乐?

    招呼喝水的,送吃的、送水果的……一派其乐融融的感觉!

    开始还不太适应的士兵们,很快就与乡亲们打成一片:大家也是农人家的孩子,如何能不理解这种乡情!但是,无论要什么,都会给钱!

    (本章完)

第187章 罗汉寺偈语见僧() 
一旦不要钱,就绝不敢拿东西——游荡在街上的四五个卫圣军都头,专门负责军纪的!有好几个倒霉鬼已经在村口被抽花了屁股!

    李丛嘉一行人此时正站在“罗汉寺”前,远眺山峦。

    山脚下、山麓旁橘树成林,满树绿叶碎银碾玉,缀满手指盖大小青桔,清香扑鼻。白居易的诗句“浸月冷波千顷雪,苞霜新橘成株金”,点出了此地春天的美妙。虽然此时没有满树白花似雪,却也欣欣向荣。

    一座土质高台长满青草,显得孤零零的。这是吴王检兵之台,留有古韵余风。周围山峦林立,峰峦叠翠,果木森森,蔚然成海。

    半山腰上,一座巨大的寺庙还没完全建好,门口两棵古香樟树在山溪两侧茂然生长。

    几株紫藤盘根错节,屹立长青,茂如翠盖,苍劲挺拨,深荫翳日,姿态古拙。

    再往前走,寺门前几株罗汉松显得生机盎然,却年头不久,显然是建寺时而种。这座建于十年前的庙宇,虽然藏在深山,却香火鼎盛。

    “罗汉寺”三个大字忽隐忽现,金光闪烁。有上百个吴越国王公贵妇站在庙内,颤抖着盯着上百唐军陪着李丛嘉、朱啸一同走进寺门。

    刚一进门,一座巨大的罗汉堂映入眼帘。淡白石头雕刻释迦牟尼及佛法传承29祖圣僧像罗汉。雕凿粗放,造型朴拙,神态各异给人以庄重淳厚之感,有盛唐遗风。

    像高一米八左右,身着袈裟,穿云头履,或年轻或年老,或侧身、或正面、或弯腰,有的袒露右肩,有的半裸上身,姿态各异。

    一尊尊雕像手持物件各异,有念珠、香炉、经盒、锡杖、莲花等。表情则雕刻得最为传神,或额头皱纹重重,或脖颈筋骨高突,或稚拙聪睿,或从容幽默;有扬眉张口若作辩论者,有疾首蹙眉苦心冥想者,有洗耳恭听虔诚作礼者,有眉舒目朗似有所悟者,有柱杖回首有所瞻望者,有翘首遥望天空者,也有以手抚胸沉思不语者……

    李丛嘉细细观瞧,欣赏着这些似曾相识的雕像。一名老僧从后面走出,施礼道:

    “六殿下佛性深重,今日到此,终是有缘!”

    李丛嘉哈哈一乐:“算是吧!正常行船,早就顺风顺水到了无锡县;因为御下不严,才与我佛有了因果!我要为那三十多个被渔人救起的民女祈祷,愿她们早回家乡,重见父母!”

    老僧诧异地盯着他:“不求国泰民安,不求富贵绵长,不求高官厚禄,竟然为她们求福?”

    “是的!有因才有果,解因结善果!希望我的诚恳歉意能带给她们好运!”

    “殿下,你宅心仁厚,夜不扰民,敬佛爱民之举,必将流传于太湖左右!老僧也将传信于嘉兴僧侣,把您的祝福带去!”

    “哈哈,不要误会,只是求一个心安罢了!一会我们就将离开,还要在湖面上与湖州水师一绝高下。片刻安宁,也算是求个心理慰藉!我冒昧求老人家一事可好?”

    “但说无妨!”

    “我两千将士,虽然购得一些粮食,却缺口甚大!我观贵寺罗汉威武,香客不少,定有一些存粮,可否换给我们,以解燃眉之急?”

    “佛本慈悲,本应普渡众生。但贵军杀戮气重,如再添虎翼,吴越健儿岂不更要遭殃?”

    “佛渡有缘人!大唐兴师是惩吴越奸人,师出有名。老方丈可能不知,吴越国率先策动扬州、润州军变,静江军、江阴军叛逃,又夜袭晋陵城!如果成功,大唐四州之地,岂不战火连天,民不聊生?”

    “这……老僧说不过殿下,不过粮食……”

    “不借便罢!我敬佛祖是因为它体恤苍生、心念世人,所以割肉饲虎,不忍一物亡故。我军将士秉承佛旨,愿意收复大唐旧有山河,让更多百姓不再流离失所、止兵息戈,处处永享太平!为此愿,虽死而无惧,何怕饿乎?走!”

    说着,他带着朱啸转身出寺,留下惊疑的老僧。

    朱啸眼睛一转,刚想转身去呵斥那老僧人,却被李丛嘉狠狠瞪了一眼:“心中有畏才有佛!”

    众军士气鼓鼓地向山下奔去,个个怒气满值:六殿下好心好意,夜半都未曾讨扰,这个老僧人却不识好歹,真是……

    刚刚下山不到一里地,一堆乱石后转出一青衣老者,长长一揖:“我有大田种得大米,求得大贤辅得大圣,证得大道开创大界!”

    李丛嘉心头也有怒意,只是强压着不让自己表现出来,现在看到这个老者口吐偈语,他真是有些急了:哪壶不开提哪壶啊?我们无米下锅,你却说有大米,还要一个清明的大世界,岂不气煞人也?

    他猛一挑眉头:“我有小志求得小安,识得小人看破小心,破灭小魔成就小道!”说完甩袖即走!

    那老者哈哈大笑:“六殿下莫急,此寺庙内无粮,众兵士可随我而行,食得一饱,再行下山!”

    老者拂去头巾,赫然是光头。众人看着他施佛礼,都拱身还礼:这是一个得道高僧啊!

    缁衣搭白衲,布鞋绘紫云,一幅闲淡打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