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下争夺录-第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自古不是没有游牧民族入主中原当皇帝的,也是在中原大乱的时候,但是都是进入汉地之后称帝当的皇帝,郝连旻和郝连峻在草原称帝,却一直没有什么行动,最多是在幽州小打小闹一番,那么其他军阀暂时没有把突勒当成什么威胁。

    当皇帝是没有回头路,自古当了皇帝了,就是要去争夺天下,当然也有人是为了过皇帝瘾,不过聪明的人懂得关门做皇帝,开门做臣子。

    在朱万荣和虞昌勖眼中,郝连峻是北狄,现在他们以对方为第一敌人,但是郝连峻也不是说没有进入名单,也是进入了他们将来要对付的名单,但是恐怕排名在倒数前三名。

    毕竟现在大家最看重的是中原,其次是河东,是河北,是关中,接下来是江南,是岭南,是荆楚,是巴蜀,再下面是陇右,是朔方,是河套,是辽东,最后才是漠北。这几块中原传统的地区,韩若冰也知道,因此让郝连峻不要急于当出头鸟。

    大乾要进入中原,首相的阻碍就是幽州的刘仁光,河东的虞昌勖,以及党弗,朔方军,和北胡。现在郝连峻韬光养晦,不把火力吸引到他身上,没人注意,但是一旦他进入了优先关注的地区,那么就会引起别人的注意。

    不过也不能一直在外面看好戏。康知古,鞠文泰,韩若冰其实也都想着什么时候大乾能够进入中原,康知古和韩若冰也想去故乡看看啊。

    时机,说白了,一切都是时机。韩若冰通过在幽州的朋友得知刘仁光要称帝,他料想这就是时机。刘仁光是一个什么货色,他知道的,根本就是一个志大才疏的无能之辈。

    此时韩若冰已经忘了与刘仁光之间的约定,毕竟韩若冰是现实的,幽州的族人会如何,这已经不是他考虑的重点了,如果有机会,他当然要让大乾壮大,至于族人,也许已经无足轻重。

    (本章完)

第66章() 
大乾在等待时机,加入这场混战。经过几年的时间,大乾已经有了些积攒,最主要的是也做了其他的准备,不单单是囤积粮草与财帛,而且也已经探了路。大乾派使节去各军阀出使的时候,顺便也探了路。

    其实很多东西都已经准备好了,中原皇帝的衮冕,通天冠,绛纱袍等一切东西,康知古都已经准备好了,就差一个时机让郝连峻穿了。

    现在郝连峻在草原上,但是其所穿的服饰已经与郝连旻不同了。郝连旻大部分时间穿的是戎装,或者突勒的衣冠,而今年过年百官朝贺的时候,郝连峻是头戴用艾绒所做,外面是毛皮并绣着龙的冠帽,穿着锦袍,系着金带,脚上是络缝靴,皇帝的威严已经体现出来了。并且自此以后,这个穿着就是大汗在草原之上的朝服,起着中原衮冕的作用。

    不过对于中原儒士而言,皇帝应该穿着衮冕,因此康知古还是按照古书记载,参照大雍制度为郝连峻准备好了中原样式的衮冕,不过郝连峻现在不想穿,一来对于草原部族而言,这衣服没有什么意义,还有就是这服饰十分不方便,草原驰骋,还是穿着突勒人的服饰比较方便。

    就在大乾等到时机,朱万荣与虞昌勖相斗的时候,蜀地的王佶与关中的李文通这对原本的儿女亲家打起来了。

    原本王佶与李文通是亲家,李文通的儿子娶了王佶的女儿,但是后来王佶当了皇帝,他女儿自然成了公主,而李文通没有称帝只是称王,论地位皇帝比王要高,公主自然也高于王子,可是李文通的儿子却不吃这一套。

    两夫妻之间的隔阂是与日俱增,终于一发不可收拾,有一天李文通的儿子在酒醉之时,打了王佶的女儿。

    这一下公主可就受不了了,给她爸爸王佶写了一封信,说李文通的儿子是如何的一个纨绔子弟。王佶接到信,就让自己的女儿回来,对外说是回娘家,但是到了蜀地就没有再离开,为此李文通大怒,认为是王佶背信弃义。

    其实公主与王子的感情不和只是一个小小的火花,而引起大火的干柴是李文通与王佶都知道朱万荣不好对付,都认为对方好对付,而且他们势力犬牙交错,因此都想着灭了对方。

    于是一场亲家之间的大战爆发了。岐王李文通聚兵攻打蜀国东部的边界地方,得知这个消息后王建对文武群臣说:“自从李文通被朱万荣所困,我经常接济他的粮草军械,现在他却忘恩负义来侵犯我,谁愿意替我攻打他?”

    众将之中兼任中书令的王侃主动请求前去。他是王佶的另外一个义子。因此王佶任命王侃为北路行营都统。

    此有人劝王佶说:“李文通现在没有侵犯边境,我们如果出击,冒然率兵深入,运粮道路艰险遥远,恐怕不是国家的利益。”

    王佶不听,任命义子左卫大将军王贺、山南节度使唐元裕,左金吾卫大将军义子王绍为王侃的副手,都是招讨使,率领步兵、骑兵一共十二万,讨伐岐王李文通。大军从CD出发之日,旌旗招展连绵数百里。

    而王佶亲自前往利州督战,命令太子王宗坦监国。岐王李文通一看王佶来打他,就派刘知贤率兵攻蜀,与王侃、王贺、唐元裕、王绍在青泥岭与岐兵交战,青泥岭是一个险要之地,入蜀道路之中最艰险的地方之一,刘知贤在此设伏打的蜀兵大败。

    蜀军众败将中,要数腿快还得算唐道袭,他率少量败兵,以最麻利的速度脱离追兵,逃回自己的驻地兴元。而王侃、王贺等收集逃散的兵卒则奔赴西县防守,刘知贤就追赶蜀军包围了西县。此时唐元裕手下众将想要放弃兴元府,毕竟岐军势大,恐怕兴元府守不住。

    唐元裕可不同于这些中下层军官,他深知:皇上将山南西道这么一大块地方交给自己,如果就这样全弄丢了灰溜溜地回去,他们可能没事,自己怎么向皇上交待?皇上的宠信不是万能的,何况还有个看自己特不顺眼的太子在。不能再逃了!

    唐元裕说:“没有兴元府,在西县的蜀军就不保,利州就成为敌人的地方,这样皇上就有威鲜了。我们一定要拼死守卫。”

    而此时王佶得知前线兵败的消息之后,任命派遣援军救援前线,援军在廉水、让水之间扎营,与唐元裕协同,左右夹击岐兵,终于在明珠曲大败岐兵。

    之后诸路蜀军凭借自己熟悉地形,还有皇帝亲临前线,怎么也要玩命的精神,打败岐兵,俘获斩杀岐兵三千五百人,攻下岐兵的两个营寨,又俘获斩杀岐兵三千人。王侃派遣副将林谔自中巴穿小路到达泥溪,而王佶命令开道都指挥使王弼率兵西县,与刘知俊在斜谷交战,把刘知贤打得败退。

    之后蜀将王弼又在金牛打败岐军,攻取十六座营寨,俘获斩杀六千余人,刘知贤再退,蜀军又在黄牛川打败刘知贤,王佶也从利州前往兴元。

    此时各路援军已经聚集,西县望见援军旗帜,王侃等擂鼓呐喊冲出,与援军夹攻岐兵,把岐兵打得大败,攻下二十一座营寨,岐兵最终解除对西县的包围而逃跑。而唐元裕已经预先在斜谷埋伏军队进行拦击,又把岐兵打败,李文通这一下由胜转败,下令全军撤退。而王佶得知李文通下令全军撤退之后,也返回CD。

    李文通原想着吃柿子捡软的捏,没想到被王佶打败,也是弄巧成拙,损失了大量的精兵,死了不少将领,后悔不已。

    而朱万荣得到蜀岐大战的消息,倒是很开心,立即派人去蜀地恭贺王佶打胜仗。此时王佶也知道朱万荣现在不是主要敌人,因此热情款待使者,两个人冰释前嫌,以兄弟相称,有蜀军在西牵制李文通,朱万荣就可以集中兵力,再一次北上,解决河东问题。

    (本章完)

第67章() 
如今这天下朱万荣与王佶都已经皇袍加身,郝连峻也已经是皇帝,自然有许多人也对皇帝之位趋之若鹜。韩若冰料想的没错,刘仁光就是众多趋之若鹜的人之中的一员。

    燕王刘仁光曾经穿大雍时期只有皇帝所穿的赤褐色袍服,回头对他的属下们说:“现在天下大乱,英雄武力竞争,我兵马强壮,地势险要,也想自己称帝,怎么样?”

    此时他手下的一个人说:“现在内部危难刚平定,无论是公家的仓库还是百姓私人的钱袋都没什么东西,身处太原的晋王虞昌勖窥伺我们的领土,突勒也在窥伺着我们,现在称帝,没有什么好处。如今大王需要尊养读书人,爱恤老百姓,训练军队,积贮粮食,修行德政,那四方自然就服从了。”刘仁光听了很不高兴。

    刘仁光表露出要称帝的意思之后不久,他又派人婉言劝说李熔和赵处直,要求他们尊奉自己为“尚父”。

    赵王李熔把这件事告诉晋王虞昌勖,虞昌勖勃然大怒,想要讨伐刘仁光,可是他手底下的诸将都说:“这个刘仁光作恶到极点了,应当诛灭他的全族,不如假装推尊他为尚父来让他恶贯满盈。”于是虞昌勖就与李熔、赵处直共同奉册推尊刘守光为尚书令、尚父。

    刘仁光看到他们真的推举他为尚父,认为他们确实是畏惧自己,因此更加骄横,于是上表给朱万荣说:“晋王虞昌勖等推尊我,我承受陛下的深恩,没有敢接受。我私下考虑适宜的办法,不如陛下任命我为河北都统,那么,并州、镇州不值得平定了。”朱万荣也知道刘守光狂妄愚蠢,于是也推波助澜,就任命刘仁光为河北道采访使。

    刘仁光命令属官草拟接受尚父、采访使承受册封的礼仪。属官接到命令之后以大雍时期册封太尉的礼仪呈献给他,刘守光看后,问为什么没有南郊祀天、改变年号的事宜,属官回答他说:“尚父虽然尊贵,也是天子的的臣属,哪里有南郊祀天、改变年号的事呢?”

    刘仁光听了之后勃然大怒,把册仪仍在地上,说:“我的领地二千里,披甲的将士三十万,径直作河北的天子,谁能禁止我!尚父怎么值得做呢!”于是命令有司赶快准备即皇帝位的礼仪,把朱万荣的使节及各道的使者用刑具拘系,投入狱中,不久又把他们都释放了。

    刘仁光将要称帝,他手下的将佐大多私下议论以为不可,于是刘仁光于是在大厅里摆置刀斧、砧板,说:“敢进谏的斩首!”

    可是仍有不怕死的直言之士劝诫,刘仁光又是勃然大怒,把进言的人按伏在砧板上,命令军士剔下他的肉并且吃掉。那个人大声呼喊说:“不出百日,一定有大兵来到。”刘守光命令军士用土塞他的嘴,一寸寸地剁斩。终于在大魏天授五年的八月十三,刘仁光即皇帝位,国号大燕,改年号为应天。

    刘仁光终于穿上了自己早已经想穿的衮冕,一步一步踩着那汉白玉的石阶,走进了他为自己而修的正殿,走上了那纯金打造的龙椅。

    只见虞昌勖的正殿上的柱子是纯金打造,上面雕刻着精美的花纹,高高的屋顶,刘仁光的大臣抬头往上看,帽子都掉了,也看不到顶。

    短短不过两年时间,刘仁光为自己的皇宫建了元和殿,嘉宁殿,昭庆殿,弘政殿,紫宸殿等大的宫殿,还有他住的内殿,以及其他后宫妃嫔所住的宫殿,同时还建了供他游玩的长春宫,瑶池殿,临水殿。

    这些宫殿每一座都富丽堂皇,那雕栏画栋,无不是他统治之下人民的血汗堆成。为了建他的宫殿,多少民夫死在了工地之上,多少百姓食不果腹,而刘仁光却在他奢侈无比的皇宫之中享受珍馐美味。

    刘仁光登基之后,下的第一道旨意就是在他的境内广选美女,毕竟他建了这么多宫殿,总不能空着吧,当然要有女主人入住了。

    于是历史上著名的一幕又发生了,刘仁光境内的百姓又开始了拉郎配,许多年轻小伙子还包括一些丧偶的人,都在刘仁光的命令下达之后,娶到了美丽的少女。

    不过更多的是一个又一个的令人痛心的场面,刘仁光派出的花鸟使在他的辖区之内到处强抢民女,可怜那些没有钱贿赂这些花鸟使的百姓,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女儿被带走。

    朱万荣曾经下令让各地藩镇杀死在各地的原大雍的宦官,一些地方执行了,当然大部分地方是没有执行,毕竟他们不归朱万荣管。

    原本大雍中后期,宦官势力机具膨胀,曾经控制了大雍禁军,随意废立皇帝,后来随着朱万荣的崛起,大雍朝廷的宦官势力被他消灭。

    现在在刘仁光的辖区之内,宦官再一次抬头,宦官之中固然有张继元这样的忠君爱国之士,也有助纣为虐之辈,他们帮着刘仁光广选美女,也和刘仁光一起祸害百姓。

    刘仁光为人残暴不仁,他制造了许多铁笼子和铁刷,如果有人犯罪,便关进铁笼子,然后在四周点起火来,烘烤折磨,或是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