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下争夺录-第4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借口,对新济国做什么,至少王芳远很想如此。

    自从大乾夺得中原之后,便按照中原制度设立三省六部九寺五监,不过有一些机构可能徒有虚名,大雍时期设立内侍省管辖宦官,还有殿中省,与秘书省,一共应该是六省。

    如今在大乾,殿中省的事情大部分由著帐郎君院和承应小底局负责,因此也就只设立殿中监,而秘书省也只设立秘书监,而对内侍省,郝连峻则是之设立了内侍局,而如今大乾第一任内侍局的长官内侍令是张德翰。

    张德翰在虞晔当大雍皇帝的时期,被授予内府令。他办事认真,丝毫不苟且。很得上峰赏识。虞晔为嘉奖他办事认真,特地赐以绯色衣服。不久,他就奉命去监督幽州军事,与幽州节度使刘怀仙相处得很融洽。当虞晔想要调德翰回朝时,刘仁恭请求将德翰留下。

    后来朱万荣下令罢诸道宦官监军,悉数召还。张德翰由于与刘仁恭有旧谊,刘仁恭接到命令后,将居翰藏匿在幽州西北的大安山中,因而在幽州住了下来。

    后来刘仁光称帝,就让张德翰担任了内侍令,郝连峻拿下幽州,张德翰属于无家可归,因而请求留下,接着担任内侍令,而张德翰在大雍时期与虞太后见过几次,虞太后便把他召到身边,这样他便随来到永兴府。

    此时张德翰已经五十多岁了,由于也是老人,又得到虞太后的信任,郝连峻让在担任内常侍,算是五品官,因为可以符合大雍皇帝曾经赐给他的绯色官服。

    一般而言,虞太后都是跟着郝连峻四时捺钵,因此此时张德翰也在捺钵之中,而新济国送来的歌女与宦官便交给他分配了。

    所谓歌女,就算貌美如法,被郝连峻真正看上的现在一个都没有,因此都是在教坊之中,而送来的宦官就安排到各个宫帐之中了,也不过充作杂役。

    来到异国他乡的这些大臣之女,变成了教坊之中的歌姬,不再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而那些可怜的,已经遭受摧残过的人,更是做着宫廷之中的杂役,恐怕也就终老于此了。

    (本章完)

第84章() 
张德翰漂泊半生,终于算是有了一个好的归属,他在给老朋友张继元的信中说他在大乾过的很好,虞太后对他多有赏赐,他可以安享自己的人生。

    张居翰与张继元都曾经是大雍宫廷之中的宦官,都被同一个人收为义子,因此都改姓张,如今虽然分隔两地,但是从小到大的友谊还是使的两个人常有往来,郝连峻也可以通过这个往来,给虞昌勖传递他要说的话。

    郝连峻其实说起来,也才二十多岁,和虞昌勖差不多,两个人算是同龄人,如今却都承担着国家的重任,如果说年轻,朱宏贞更年轻,也开始承担国家的重负。

    三个年纪相仿的人就要在这乱世可是争霸天下,结局如何谁也说不好,但是必定有精彩的故事,必定有流血与杀戮,自然也会有智慧的交锋。

    郝连峻身处草原,窥探着中原的一切,每天都有不少的情报经过幽云传到草原,从幽云走出的商队,都不知道里面有多少大乾的密探,伪装成商人是最方便的,因为商人走街串巷,不会引人怀疑。

    张德翰给张继元的信也是通过一位商人转交的,大乾的商人到中原贸易,自然会接触中原的百姓,会和官府打交道,自然能知道许多情况,甚至驻军的情况也可以探查,因为总有些军官酒后会说出不该说的话。

    其实从中原去大乾的商人又何尝不是如此的,他们也是将大乾的情况告诉朱宏贞,告诉虞昌勖,这种东西有时候是双方心照不宣的秘密,因为大家总需要知道一些什么,也总有什么东西需要别人知道的。

    郝连峻在草原之上秣兵历马,训练他的军队,但是拿下幽云之后没有进一步的动作,但是河北的李镕与赵处直却日日提心吊胆,万一大乾南下,他们是第一批被打的,因此他们也是最急于知道大乾动向的,但是多方打探,他们却得不到大乾太多有用的信息,就知道幽云地区有三万部队。

    郝连矅镇守幽云,他的妻子新济公主自然也跟着,郝连矅对妻子也是关爱备至,妻子不适应草原的生活,因此他主动申请驻守幽云,如今在幽云的生活,郝连矅的妻子就适应多了,而且每当新济国来进贡一点什么,朴白净总会想到妹妹,给她带过来一些东西,或者派过来一两个服侍她的人。

    在郝连矅的府邸,服侍新济公主的很大一部分是来自新济国的人,而郝连峻也会打发一些新济国进贡来的人到郝连矅那里,有了家乡来的人,郝连矅忙的时候,新济公主不会因为一个人在府邸之中而寂寞。

    在郝连熙,郝连峻,郝连矅三兄弟之中,其实对中原最熟悉的应该是郝连熙,因为郝连熙来过中原,而且对中原文化也最熟知,但是郝连峻最终起用郝连矅镇守幽云,还是让郝连熙在他身边处理政务。

    郝连矅来到汉地,他虽然也会说汉地的语言,也识得汉地的文字,但是他更偏向于武,处理政务非他所长,郝连峻也知道这个情况,因此才让康知古与梁陟负责幽云地区的政务以及任命了云州路与燕京路的镇抚使,让郝连矅可以专心防守。

    郝连矅既然专心于防守,自然对要经常视察各地防务,这样走的多了,对各地的情况也就了解多了,如今的幽云,看上去是一片荒凉,被刘氏父子糟蹋之后,百姓流离失所,许多都逃亡了,三万人军粮虽然可以自给,但是一打起仗来,府库的存粮可能就不够了。

    他找来康知古与梁陟商议如何可以解决这问题。康知古说强兵先在富民,如今百姓尚未安定,一时也无可奈何,梁陟久在幽州,他说如今许多百姓被豪强地主收为奴仆,如果能让他们重新回到土地之上,幽云的情况会有改观。

    郝连矅觉得这主意不错,打击豪强地主,增加自耕农,历来是中原王朝的一种手段,可是怎么打击豪强地主呢,这些人横行乡里,抢龙压不过地头蛇啊。

    此时梁陟说,这些人多横行乡里,不法之事甚多,因此恳请大王申明法度。于是郝连矅提请郝连峻,在幽云地区行经过修改后的大雍律法,郝连峻同意了。于是就在打败虞昌勖之后,大规模的对不法豪强地主的整肃开始了。

    许多豪强地主被拿下因为横行乡里被拿下,他们家里的奴仆恢复自由身,他们的土地被分给这些奴仆,有一些人看清楚形式,主动把家里多余的奴仆释放,以求平安。

    豪强们没想到好不容易送走了时不时敲诈他们的刘仁光,就迎来了直接要他们命的郝连矅,没想到他们会如此倒霉,人生不幸,让他们如此悲惨,多少乡里的豪强几天之内从豪强变囚犯,最后人头落地。

    国家需要自耕农,自耕农承担国家的兵役,徭役与赋税,如果豪强把自耕农全部变成佃农,那么就会对国家的税收等造成巨大的伤害,因此国家就必须想办法打击豪强地主,确保自耕农的数目。

    大乾进入幽云,自然要把幽云变成大乾稳固的地盘,也要依靠幽云地区的自耕农为大乾提供军粮与赋税,自然需要大量的自耕农,因此打击豪强地主势在必行,只是这么迅速,让许多人没有想到。

    也的确,郝连矅不懂得什么温文尔雅,他是军人,自然雷厉风行,而且他不像刘仁光,需要依靠这些地头蛇,有郝连峻做他的后盾,郝连矅行事自然有底气的多,也容易的多。

    打击豪强的行动也加强幽云地区的治安,因为此时幽云地区随着这帮子横行乡里的人被干掉,治安自然提升,同时因为治安的提升,往来商旅也就多了,街市逐渐繁荣,燕京的市场之内没几天都会有新开的铺子,贩卖来自辽东,西域,漠北以及新济,泰卢的货物,不少老人仿佛看见了年轻时的大雍景象。

    (本章完)

第85章() 
世间许多人在追求权力,虽然有权力的是少部分人,但是谁都想掌握权力,有了一些权力就想要更大的权力,因此总会为了权力而产生各种斗争。

    蜀国皇帝王佶在与岐国之战之后,因为唐元裕有战功,让唐元裕回CD,复任枢密使。

    而与唐元裕素来不和的太子王元英就寻找唐元裕的过错,在朝廷上逐条分列这些过错,对王佶说唐元裕不应当再掌管国家机密要事,王佶看到太子与重臣如此不和,很不不高兴。

    蜀太子王元英,生就了一张公猪嘴,牙齿外露,眼睛斜视,可以说是一张极不好看的脸,但是他为人机警灵敏,通晓诗书,善于骑马射箭,不过性情上就是褊狭急躁,多疑残忍。

    蜀主王佶命大臣杜广庭选择学问纯正、性情安详、有德行的人,让他们侍奉太子。

    杜广庭推荐许多儒生让他们去东宫辅佐太子,但是太子与他们未曾交淡过,每天就与乐工和下人嬉戏玩耍,没有丝毫节制,属官没有人敢于劝谏太子的。

    秋七月,王佶将要在七夕那一天出去游玩。就在王佶出发的前一天,太子王元英召集诸王及文武大臣在一起设宴饮酒,集王王翰、内枢密使潘峤、翰林学士承旨毛温锡没有到,太子勃然大怒,说:“集王不来,一定是潘峤与毛温锡从中挑拨离间。”

    大昌军使徐尧、常虔,一向为太子所亲近信任,依次斟酒劝饮之间,多次瞪着太子少保唐元裕,唐元裕畏惧而起身离开。

    等到七夕早晨,太子入宫禀报王佶说:“潘峤、毛温锡挑拨离间我们兄弟。”王佶大怒,命将潘峤、毛温锡贬官放逐,任命前武泰节度使兼侍中潘沆为内枢密使。

    太子出宫以后,唐元裕入宫进见,王佶就把把刚才这事告诉他,唐元裕说:“太子图谋作乱,这是想要召集诸将、诸王,用兵禁锢他们,然后发动叛乱罢了。”

    王佶产生怀疑,于是七夕不出去游玩了。唐元裕请召驻防营兵进宫值宿警卫,王佶应允。CD城内外戒备森严。

    太子王元英开始没有做准备,听说唐元裕召集军队,于是带领甲士进行自卫,逮捕潘峤以及毛温锡,打他们几乎至死,把他们囚禁在东宫里;又逮捕CD尹,把他囚禁在得贤门。

    第二天,徐尧、常虔与各率自己所属的军队随从太子进攻唐元裕。到达清风楼,唐元裕带领驻防营兵出来抵御战斗。不想在作战的过程中,唐元裕被乱箭射中。太子的军队追赶到城西,把唐元裕杀死,并杀死驻防营兵很多,CD城内外惊慌扰乱。

    内枢密使潘沆向前蜀主王建进言说:“太子只是与唐元裕争夺权力罢了,没有其他心思。陛下应该当面告谕诸王文武大臣来安定国家。”

    王佶于是召兼中书令王侃、还有王贺及前利州团练使王鲁,命他们发兵讨伐发动叛乱的徐尧、常虔等人。王侃等在西球场门列阵,兼侍中王黯自大安门攀梯登城,进入宫内,与徐尧、常虔在会同殿前面进行战斗,杀死数十人。徐尧战死,常虔与太子逃奔龙跃池,隐藏在战船中,过了一晚。

    早上,太子从战船中出来,向船夫讨饭吃,船夫把这事报告王佶,王建急忙派遣集王王翰前去慰问安抚。来到龙跃池时,太子已被他身边的卫士杀死。王佶怀疑是王翰杀了太子,痛哭不止。

    官员们担心发生事变,恰巧有官员进呈要慰谕军民的意见,读到关于不对悖逆作乱的人实行杀戮,将要贻误国家的大计的话时,王佶止住涕泪说:“朕怎么敢因私情危害国家公事!”于是,颁布诏书,废黜太子王元英为平民。

    此时王翰奏请把亲手杀死太子的人斩首,结果王元英左右有几十个人被杀,降职流放的人很多。

    之后,内枢密潘沆屡次请求立太子。前蜀主王建认为雅王很像自己,信王才思敏捷,想要从其中选择一人立为太子。

    当时郑王王元衍年龄最小,他的母亲徐贤妃深受王佶宠爱,因此想要立自己的儿子,派人示意同平章事张戈上表请立王宗衍。

    张戈在夜里把写好的表章给功臣王侃等看。欺骗他们说是承受了王佶的密旨,众人都署了名。王佶同时让相面的人观察各个儿子的面貌,相面人也迎合所谓的密旨说郑王相貌最尊贵。

    王佶以为众人确实想要立王宗衍为太子,不得已答应了他们,不过还是对大家问到:“王衍年幼懦弱,能够胜任他的职务吗?”

    不过最后还是立王元衍为太子。受册完毕,潘沆以朝廷没有什么事情,声称有病,请求告老辞官,王佶不准许;潘沆流着眼泪坚决请求,才答应了他。国家有了大的疑难事情,常派遣使者到他家里请教。

    一场宫廷喋血,蜀国换了太子,太子是国之储君,轻易换不得,但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