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下争夺录-第7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候是根据收入的多少来决定支出的多少,根据农时的忙闲来发动战争,所以即使发生了水旱灾害,也不会出现缺乏粮草的忧虑。近来是靠农民的税赋来供养军队,不可能有农民富足而军队供需不足,或是农民因饥饿而死,而士卒却丰衣足食的。现在即使不能减少农民的租税,如果能够免除折纳和纽配的交租方法,农民也可以稍微得到休整。”虞昌勖马上按照李其所讲的,敕令主管吏官吏照办,然而终究没能贯彻执行。

    又过了几天,虞昌勖下诏,蜀国的官员在四品以上者按不同情况降职安排,凡在五品以下而又没有什么才能可取者一律放回家乡。率先投降的和有功劳的人,委托郭韬按照具体情况来奖励和委任。

    虞昌勖又赐诏王宗衍,大概意思说将来要割出一块地来封给王宗衍,而且还说一定不会少于别人的。并且说了日、月、星三辰在上作证之类的话。

    此时在蜀国因为郭韬平素就嫉恨宦官,曾暗中对魏王虞继岌说:“大王他日得到天下,骟了的马都不能骑,更何况任用宦官!应当把他们全部辞去,专门起用士人。”

    吕柔正好在外面偷听到郭韬的话,宦官们因此对郭韬都恨得咬牙切齿。

    当时cd虽然被攻取,但蜀中盗贼四起,布满山林。郭韬提心大军撤离,成为后患,命令任焕、张均分路去招抚讨伐他们,郭韬于是停留下来没有回洛阳,虞昌勖派宦官向嗣催促,郭韬没有到郊外去迎接,见了向嗣后,礼节又十分傲慢,向延嗣十分生气。

    李袭对向嗣说:“魏王是太子,主上多福,而郭公如此独裁,郭诲和他的同党们经常往来,每天和军队中勇敢的将领们、蜀地的豪杰们喝酒胡混,指天画地、胡吹乱捧。近来又听说他让父亲郭韬上表请求为蜀帅,又说‘蜀地非常富饶,大人应当为自己妥善地谋划一番’。现在诸军将领都是郭氏的同党,大王寄身在虎狼之口,一旦有变,我们都不知道自己的骨头丢在什么地方啊!”于是面对面地痛哭流涕。

    向嗣回到洛阳之后,把这些情况全部告诉了刘皇后,刘皇后边哭边告诉给虞昌勖,并请求及早挽救虞继岌,使他免于一死。

    在此以前,虞昌勖听到蜀人请求郭韬做他们的统帅,心中已经愤愤不平,这时又听到向嗣的这番话,不能不表示怀疑。虞昌勖查看前蜀府库的帐簿时,说:“人们都说蜀中的珍宝无法计算,为什么帐簿上这么少呢?”

    向嗣说:“我听说蜀国被攻破以后,珍宝都到了郭韬父子的手中,郭韬有黄金一万两,白银四十万两,钱百万串,名贵的马一千匹,其他的东西与此相当。至于郭诲所拿到的还在这些之外。所以朝廷所得到的并不很多。”

    于是虞昌勖脸上流露出愤怒的表情。等到王元仁将要出发到cd时,后唐帝对他说:“听说郭韬有异心,你到了那里,帮我把他杀掉。”

    王元仁说:“郭韬是国家的有功之臣,不应这样处理。等我到了蜀地观察他一段,如果没有异心就送他回来。”虞昌勖答应了。

    随后王元仁从洛阳出发。不久,虞昌勖又派衣甲库使马颜迅速赶到cd观察郭韬到底愿不愿离开那里。如果他能按照虞昌勖的命令班师回朝则已,如果他拖延时间或表现出飞扬跋扈的样子,就和虞继岌一起把他杀掉。

    马颜见到皇后,劝她说:“我看如果象向嗣所说蜀中形势,忧患就在朝夕,现在皇上当断不断,成败的时机,间不容发,怎么能够在三千里之外不顾缓急请示呢?”

    刘皇后又把这些告诉了虞昌勖,虞昌勖说:“道听途说的话,不能判断是真是假,怎么可以仓促作出决定呢?”

    皇后的请求未得允准,只好退出。她自己给虞继岌写了个告谕,命领他杀死郭韬。王元仁到达石,马颜黑夜敲开他的门宣布了虞昌勖的命令,催他赶住cd,王元仁私下叹息地说:“乱子将要发生了,而我就要光复蜀国。”于是他日夜兼程,赶赴cd。

第141章() 
    就在虞昌勖攻打蜀国的时候,南方传来消息,闽王刘信通去世了。

    刘信通是古代名将之后,算是一个士族。其五代祖名刘晔,为固始令。因“民爱其仁”,被当地百姓挽留,最终定居于固始。

    刘信通的父亲刘恁,终身务农。刘信通的哥哥刘潮,在光州固始县中担任县吏。大雍末年强盗群起,寿州人王绪攻陷固始,王绪听说刘潮兄弟勇猛有才,便召到军中,让王潮担任军校。

    王绪为人多疑,凡有才能的部将,都找借口杀掉,刘潮十分害怕。便游说前锋诸将,挑选数十名壮士,埋伏竹林里,将王绪擒获并囚禁军中,不久王绪自杀。王绪死后,前锋诸将拥戴刘潮为首领。

    随后不久福建观察使陈石任命刘潮为泉州刺史。三年后,陈岩病危,作书予刘潮,希望他来福州授以军政。刘潮未至,陈石即病逝。

    陈石的妻舅福州护军使范延晖,自称留后。范延晖性格骄侈,失去人心,陈石的旧将多与刘潮友善,声称范晖可取。刘潮便派从弟刘彦复为都统、三弟刘信通为都监,攻打福州。范延晖向威胜节度使董德昌求援。董德昌派温、台、婺州之兵五千人救援。

    这时候刘信通等人要求班师,被刘潮拒绝;又请求刘潮亲自前来督战,刘潮来了,于是刘信通等人并立攻城,最终攻克福州。范延晖弃城逃跑,被部将杀死。

    汀州刺史钟慕举州来降,福建各地势力纷纷归附。由此王潮全部占有闽、岭五州的地盘。虞晔任命刘潮为福建观察使,刘信通为副观察使。

    刘信通外表雄伟健壮,隆额方口,常骑白马,军中称他为“白马三郎”。刘信通担任观察副使时,犯了过错,刘潮仍然加以鞭打,刘信通没有怨怒之色。

    后来刘潮病重,他舍弃自己的儿子刘延兴、刘延虹、刘延丰、刘延休,而委任刘信通掌管军政事务。

    刘潮去世后,刘信通将职权让给二哥刘审邦。刘审邦认为刘信通有功,推辞而不接受。刘信通于是嗣位,自称福建留后,上表告知朝廷。被大雍册封为威武军节度留后、检校太保、刑部尚书。冬十月,又授金紫光禄大夫、尚书省右仆射、威武军节度使。第二年春二月,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不久又改授光禄大夫、检校司空、特进、检校司徒。

    之后虞晔授赐刘信通武库戟十二枝,立于私邸大门之前。后来虞晔派遣右拾遗翁承赞前往福州,加刘信通为检校太保,封建安郡郡王,食邑四千户,实封一百户。

    朱万荣建立魏国以后,于开平三年封刘信通为闽王,加中书令,升福州为大都督府。虞昌勖灭魏国后,加刘信通为检校太师守中书令。

    刘信通不仅搞好与中原的关系,开平三年时,吴国遣使张知远来聘,因其举止倨慢而被刘信通斩首。因此闽国与杨吴关系不佳,但在位期间两国并未发生军事冲突。刘信通于贞明二年将女儿嫁给越国王明汉宏之子明传珦。翌年,刘信通命次子刘延钧娶南许皇帝吕岩之女。

    经过刘信通的努力,在战乱的时期,福建相对来说比较安定,逃难的中原人相继迁入福建。刘信通为人俭约,好礼下士,虽据有一方,但是府舍卑陋,都没有什么豪华装饰,而且他宽刑薄赋,公私富实,境内安宁。正因为如此,招揽了不少中原名士前来投奔,他也注重教育,建立学校,以教闽中之优秀的人。

    刘信通积极发展海外贸易,招揽海外商贾,佛齐等国相继前来朝贡。另一方面,他奉中原王朝的正朔,并向中原朝贡。当时吴国控制了江淮一带,陆路朝贡路线被阻断,刘信通每年都遣使自登、莱入贡于中原。雍国攻灭魏国后,刘信通又继续向雍国朝贡。

    刘信通起自田间,即使后来富贵了,也常常以节省勤俭为原则,选拔任用优良的官吏,管辖他的境内,他们廉洁奉公,让百姓平安欢乐,政治也比较清明,可以说刘信通境内是难得的乐土,没有战争的威胁。

    此外,刘信通也著手扩建福州城。他筑福州外罗城四十里。两年后,又筑南北夹城,称为“南北月城”,与大城合起来共计方圆二十六里四千八百丈。他也是一位佛教的虔诚供养者,在位期间曾向开元寺进献菩萨之像,并举行道场。

    就这样,闽地在刘信通的治理下,可谓太平无事。同光三年刘信通去世,以儿子刘延翰为接班人。

    而在泰卢国,泰卢王王芳远也撒手人寰。在大乾元贞十四年年初,王芳远的妻子安平公主病逝。

    人往往对拥有的漠不关心,对失去的却倍加留恋。安平公主去世之后,王芳远突然失去了温情默默的妻子,失去了知己,也失去了精神支柱。

    居然就在安平公主去世之后的两个月,王芳远得了重病。他感动自己可能也来日无多,赶快派人去大乾大突勒国接来王陶。

    终于在王芳远去世之前,王陶回到了泰卢国。只是这时候的王陶已经不是去大乾时候的样子,完全是突勒人的打扮。就算郝连峻也会穿着中原服饰。但是王陶喜欢游猎,因此穿的自然是更适合打猎的服装。

    王芳远把王陶叫到病床边,交代了后事,并且安排白玄庆为托孤大臣。把泰卢国幼主托付给白玄庆,希望他能辅佐幼主,完成他未尽的志愿,早日完成三国的统一。

    可是王陶对王芳远的嘱咐是一个耳朵进,一个耳朵出,虽然嘴上答应下来,实际上却什么也不去做,只想自己当国王之后,能有什么可玩的。

    大乾元贞十四年十二月,王芳远安排完一切之后走了。留下一片江山给了王陶,但是此时的泰卢国危机四伏。而王陶即位干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在后宫把他父亲留下的美女,只要他看上的,挨个享用了一边,完全不理朝政,泰卢国的未来因为王陶,充满灰暗。

    (本章完)

第142章() 
    时间到了同光四年春季正月,魏王虞继岌派遣李彦带领人马把王宗衍及其家族、百官数千人送到洛阳。

    此时的河中节度使、尚书令虞继麟(朱谦)依仗自己和虞昌勖是老朋友,而且有战功,虞昌勖给他的待遇也很丰厚,但苦于那些伶人宦官经常向他求乞而且贪得无厌,于是就拒绝不给。

    大军征讨蜀国时,虞继麟检阅部队,派他的儿子虞令德率领部队跟随着他们。伶官和宦官们诬陷他说:“虞继麟听说大军将要出发,他认为是来讨伐自己,所以他感到惊巩害怕,并检阅他的部队准备自卫。”

    随后他们又说:“郭韬之所以敢在蜀中直傲不屈于人,是他和河中有阴谋,内外相应的缘故。”

    虞继麟听到这些话后感到害怕,打算亲自到朝廷里讲个明白,他的亲信们阻止了他。

    虞继麟说“郭韬功劳比我高。现在的势态很危急,我得去见皇上,当面说清我对他的忠诚,这样,那些说别人坏话的人就会受到惩罚。”于是虞继麟到了朝廷。

    魏王虞继岌将从cd出发,命令任焕暂管留下的事情,等待王元仁的到来。各路军队已部署好,就在这一天里,马颜来到cd,把皇后的告谕拿给李继岌看。

    虞继岌说:“大军将要出发,郭韬也没有什么迹象,怎么可以做这种对不起人的事呢?你们不能再说这种话了。况且皇上也没有命令,仅凭皇后的告谕就把招讨使杀死,这样做可以吗?”

    李袭等哭着说:“既然有了这种迹象,万一郭韬听说以后,中途发生了变化,那就更不可以挽救了。”

    于是李袭等一起花言巧语地向虞继岌陈说利害,李继岌不得已只好听从了他们的意见。初七早上,李袭以虞继岌的命令召见郭韬议事,虞继岌上楼躲避。郭韬刚要上台级,跟随虞继岌的人就用铜锤击碎了他的头,并杀死了他的儿子郭诲、郭信。外面的人还不知道这件事。

    都统推官滏阳李松对虞继岌说:“现在部队将要出发在三千里之外,一开始就没有皇上的命令而擅自杀死大将,大王怎么可以做出这种危险的事情!难道不能忍一忍到洛阳再说吗?”

    虞继岌说:“你说得很对,但后悔也来不及了。”于是李松召集了好几个书吏来,登上楼,然后把梯子撤去,假造一个皇帝的命令,又用蜡摹刻了个印盖上,才对外宣谕,这样军中才稍稍安定下来。而郭韬的左右亲信们都逃跑躲藏起来,只有掌书记滏阳人张厉到魏王府痛哭了很长时间。虞继岌任命任焕代替郭崇韬总管军政。

    魏王通知李安先行献上蜀国的乐工二百余人,其中有个叫严日的,王宗衍用他为蓬州刺史。虞昌勖问他说:“你是怎么才当上刺史的?”严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