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之成王败寇-第10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带的随从,且令众人逃出京城。

    逃离京城之后,李勇告知了众人实情,要求众多兄弟各自逃亡,不要都在一起,免得被朝廷查获,一个都活不了。

    至于后面的事情,吴帆徽已经知道了。

    吴帆徽听的很入神,这种精彩刺激的故事,他是第一次听见,不免感慨李勇的当机立断,可想而知,在那样的情况之下,李勇若是动手了,那么他及其麾下的兄弟,一个都不要想着能够活命,李勇做出的决定,其实救了所有人的命。

    这恐怕也是所有兄弟愿意跟随李勇身边的原因。

    “李勇,也就是说,你们六月份进入京城的崇福寺,见过你们的百户,已经被你们斩杀,当初招募你们的时候,招募之人并不知道你们即将到京城,即将成为锦衣卫。”

    “情况就是这样。”

    “你们斩杀了锦衣卫百户,逃离京城之后,那几年有人追杀你们吗。”

    “没有,兄弟们非常谨慎,绝不会暴露行踪。”

    “既然如此,你们不用担心了,跟随我大胆到京城去。”

    吴帆徽不得不佩服魏忠贤,做事情非常的谨慎,估计锦衣卫内部根本不知道这一百多人的存在,就算是当时的锦衣卫指挥使崔应元,都不一定特别清楚,至于那名所谓的锦衣卫百户,真正的身份绝非是百户,怕是魏忠贤最为信任的心腹之一。

    李勇等人驻扎在崇福寺,这里靠近了京郊,在外城都属于颇为偏远的地方,在如此偏远的地方隐藏一百多人,完全没有问题,不会有人注意。

    吴帆徽对魏忠贤此人的评价,并非是一无是处,后来的历史已经证明了这一点,至于说不少的史料之中对于魏忠贤全盘的否定,将魏忠贤说的十恶不赦,这也是不可取的,因为书写那些史书的人,就是所谓的东林党人。

    党争之中危害最大的,就是东林党人。

    篡改历史、粉饰东林党最为厉害的,也是东林党人。

    东林党人手无缚鸡之力,却有着手中的笔,他们不是怀揣公正之心书写历史,而是有意隐瞒一些真相,可惜他们很多的隐瞒,都随着对史料的发掘,逐渐暴露出来。

    所以尽管叶开儇等人崇拜东林党人,吴帆徽却不为所动,他要通过自身的观察,来真正的了解东林党以及东林党人。

    吴帆徽斩钉截铁的回答,让李勇等人愣住了。

    过了好一会,李勇才再次开口。

    “少爷还是认真想想,属下若是跟着到了京城,耽误了少爷的前途,属下万死莫辞。”

    “李勇,当年你在崇福寺的决断,怎么看不见了,我都不担心,你担心什么,若是在京城真的出现了什么危险,难不成你们手中的雁翎刀是吃素的。”

    李勇等人被雷住了,张开嘴说不出话来。

    “面对那些威胁到自身生死的对手,绝不能够手软,否则他们会永远成为你的威胁和噩梦,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们彻底闭嘴,死人是不会开口说话的,明白吗。”

    “李勇,马继刚,孙凯林,刘方恒,戴能祥,你们都已经成家,马上也会有孩子,你们既然有过去的那一段经历,而且你们离开京城的时候,不知道京城局势出现了什么变化,那么你们见过的人,或者知道你们些许情况的人,就永远是你们的威胁,难道你们以为总是躲在米脂县,就安全了吗,未必,来日我进入到朝廷之中,一样会有对手,一样会遭受他人的算计,一旦这种情况出现,米脂县就不再安全,你们就会成为某些别有用心之人算计的目标,而这种算计最终是针对我的,到时候你们的家人会跟着吃亏,你们的孩子朝不保夕,难道你们愿意看着此等情况的出现。”

    “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你们跟随在我的身边,就要有这等的气魄,有些时候做事情,不要人云亦云,不要遭受外界的干扰,我怎么说,你们就怎么做,该来的我们一起承担,该出手的时候我们一同出手,我不会丢下任何一个兄弟,有人若是威胁到我家人和兄弟,我会毫不留情的掏出刀剑,让他的头颅和身体分离。”

    “谁是你们的敌人,你们要明白,谁是你们的朋友,你们更要清楚。”

    “这就是担当,我希望你们能够明白,我更希望所有的兄弟都能够明白。”

    “好了,其余的事情不要多说,正月初我们就要出发,前往京师,你们做好准备,戴能祥留在马鞍山村,统领这里的一切事宜,我在京师的时候,马鞍山村一切如常,不要有什么波动,招募人员的事宜也暂时停止,抽调五十人跟随我前往京师。”

    吴帆徽安排完毕,李勇等人单膝跪地。

    “谨遵少爷命令。”

    春节马上就要到了,县城里面比平日里热闹了些许,不过吴帆徽的注意力没有在这方面,他想到的是京师,不久之后他就要到大明京师了,明末的大明京师,风起云涌,不知道发生了多少的事情,现如今,他终于要踏入到京师这个大漩涡之中。

    今后会发生什么事情,吴帆徽无法预料,但他坚信能够应对一切的挑战。

第一百四十三章 纠结()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陈明惠实在不明白,要说吴帆徽宽宥了贺氏家族,这还勉强可以解释,但那监生的名额,吴帆徽居然也让给了王氏家族,没有让吴氏家族派遣生员到京城国子监去学习,尽管朝廷规定了廪膳生员才能够去学习,不过这些年,增生和附生统统都可以进入国子监学习了,只要府州县衙门愿意,谁也不会多话,可当他询问吴帆徽为什么没有让吴氏家族生员去京城国子监原因时,吴帆徽却来了这么一句话。

    “谦珏兄,我明白你的意思,不过这监生的资格是很难获取的。”

    “文辂兄,容易的东西给别人,有作用吗。”

    吴帆徽的回答,噎的陈明惠再次说不出话来。

    “不说这些事情了,马上就是春节,我们计划正月初五出发,估计二月初能够抵达京城,那样不至于误了昌宏兄进入国子监读书。”

    时间到了腊月二十四,这一天过小年,极是家中打扫卫生送走灶王爷的时候,也是正式进入过年序曲的开始,有句话说得好,长工短工,腊月二十四满工。

    这一天吴帆徽没有到马鞍山村去,留在家中,陈明惠和叶开儇也来到他家中。

    小年的酒菜已经准备好,因为是家宴,也因为人不多,李佳翠和李靖飞都是在一起吃饭的,王宝福同样也跟随一起吃饭,至于说马继刚和孙凯林等人,则要陪伴娘子吃饭了。

    众人刚刚在堂屋坐下,吴庆超、王和翠、吴明丽、吴明芳、陈明惠、叶开儇、李佳翠、李靖飞、王宝福以及吴帆徽,正好一大桌。

    敲门声居然响起了,谁会在过小年的时候前来拜访,这不符合常理,过小年也是举家团聚的时间,不应该到他人家中去拜访的,再说吴帆徽的身份不一样了,就算是想着前来拜访之人,也要提前打招呼的。

    王宝福迅速起身去开门。

    看见了站在门口之人,李靖飞禁不住缩起了身子。

    站在门口的是吴氏学堂的塾师况严琦。

    吴氏学堂腊月二十左右就放春假了,一直到来年的二月初才会继续上课,按说况严琦应该是回到桃花镇去了,且况严琦在吴氏学堂当塾师,收入也很不错的,养家糊口没有问题。

    吴帆徽连忙站起身,此刻况严琦也进入到院落。

    “况先生,来得早不如来得巧,家宴刚好摆上,快请入座。”

    况严琦有些犹豫,不过吴帆徽已经拉着他入座,李佳翠早就添加了椅子和碗筷。

    吃饭持续了半个时辰左右的时间。

    李佳翠等人开始撤去桌上的碗筷之时,况严琦低声对着吴帆徽开口了。

    “谦珏,我有事情想要求你,能不能单独说。”

    吴帆徽带着况严琦来到自己的房间,跟在身后的王宝福,给况严琦沏好茶,退出去了,带上了房门。

    况严琦舒了一口气,抹去了额头上的汗滴。

    “这、我本来也是不好意思开口的,不过桃花镇的境况实在是不行,学堂放假之后,我本来是打算回去的,不料侄儿到县城来了,告诉我说,村里好多人实在活不下去了。”

    吴帆徽看着况严琦,暂时没有开口说话,米脂县的灾荒,已经达到了顶峰,县衙关于米脂县人口的统计,崇祯元年是三万余人,到崇祯二年,还是三万余人,崇祯三年依旧是三万余人,这其实是大笑话,按照吴帆徽的预计,米脂县所剩下的人口,估计不足一万人,也就是不足崇祯元年的三分之一,饿死的、投奔流寇的、沦落为流民的不计其数,县衙根本无力去统计,也不敢真正的去统计,尽管朝廷免去了延安府全年的赋税,但这没有丝毫的作用,没有粮食吃的百姓依旧只有等死。

    十里铺和桃花镇等地,属于米脂县条件最好的村镇之一,若是桃花镇都无法承受,说明米脂县的村镇,几乎就彻底完了。

    “谦珏,我也知道这样说,不是很合适,我想是不是能够让部分人到马鞍山村去。。。”

    吴帆徽的脸上没有表情。

    他不是救世主,根本无力解决米脂县饥荒的问题,这应该是朝廷和官府考虑的事情,其实县衙的府库里存有粮食,完全可以拿出来救济灾民,可惜无人敢动这些粮食,包括知府和巡抚,都不敢随意表态,唯有朝廷点头了,地方上才敢从府库里面拿出粮食救济。

    要不是逼得走投无路,况严琦不会在这个时间开口。

    马鞍山村的确存有大量的钱财,也有不少的粮食,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存下的粮食也不是很多了,四百人的规模,每月需要八十石左右的粮食,尽管从县城购买了一些粮食,但剩下的粮食也只有六百石左右了。

    粮食是生命线,不管什么时候都不能够缺少,吴帆徽的希望,寄托在来年的收获上面,冬小麦已经播种下去,就看春季的收成如何了。

    若是马鞍山村骤然增加大量的人口,也是无力承担的,吴帆徽也想过招募一些人,让一百八十多名护院全部抽离出来,不再从事农耕事宜,但这需要时间,至少需要冬小麦收获之后,而不是现在。

    “况先生,桃花镇还剩下多少人。”

    “能够走动的和劳作的,应该不足千人。”

    吴帆徽的身体微微颤抖了一下,不足千人的规模,这是他没有想到的。

    “从正月开始,就有大量的农户沦落为流民,大批大批的离开,不少人活活饿死,听说也有不少人去投奔流寇了,留在家中的,都是老实巴交的,镇子里的树皮都吃光了,实在是没有什么可吃的东西,若是得不到救济,桃花镇怕是要不存在了。。。”

    “先生应该回家去看过吧。”

    “乡试结束之后,回去了几天时间,我都不忍心看下去,想不到灾荒如此的严重。”

    “先生预计,桃花镇还能够剩下多少人。”

    “要按照我的预计,怕是不足五百人,而且这些几乎都是青壮,老弱早就饿死了。。。”

    “桃花镇的耆老和里正难道不管吗。”

    况严琦的脸上露出苦笑的神情。

    “谦珏,你也是知道的,当年况氏为害吴氏家族的事宜,引发了巨大的震荡,尽管说族长没有追究,可桃花镇受到的影响还是很大的,耆老和里正自保都来不及,哪里还顾得上村镇里面的事宜,这两年的时间,村镇无人管事,刚开始土匪还时常到村镇去劫掠,今年土匪都懒得去了。。。”

    吴帆徽陷入到沉思之中。

    这是他第一次遇见如此的事情,也许就是他的一念之间,可以救活不少人。

    不过现实令他为难,要是马鞍山村接纳了桃花镇的庄户人家,那么压力将骤然增加,消耗也要大规模的增加,若是不想其他的办法,其实也支撑不了多长的时间。

    可况严琦说到的毕竟是近五百活生生的生命,抛弃这些人不管,吴帆徽一辈子都会良心不安,不管他今后有了何等的地位,都会想起这近五百人。

    吴帆徽看向况严琦,渐渐有了怒气,都是况严琦说起这些事情,要不然他根本不会操心,延安乃至于陕西都陷入到大规模的灾荒之中,他吴帆徽有多大的能力,又能够救助多少人,做事情要量力而行,否则自己也会跟着搭进去。

    忽然间,吴帆徽想到了一件事情。

    “先生,你的家人还不要紧吧。”

    “饿不死吧,我在学堂里面做塾师,那些土匪也是知道的,他们不敢到我家里去。”

    吴帆徽微微点头,这倒是真的,土匪大都是本地人,绝不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