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之成王败寇-第12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吴帆徽做出的这个决定,在马鞍山村引发了很大的震动,庄户人家自己手里有了粮食,心里才会真正的安稳,再说这些庄户人家,要养活的不仅仅是自身,他们还有一些家人没有能够来到马鞍山村,一旦有了粮食,家人就有保障了。

    吴帆徽分配出去的近一千五百石的粮食,换来的是死心塌地的跟随。

    李勇等人曾经建议统派统管这些粮食,吴帆徽没有同意,穿越之前的他知道统派统管的问题,这种管理制度已经被证明是存在巨大缺陷的,再说他分配出去的粮食,也是养活人的,而且依照这样的办法,下半年和来年的农业生产,庄户人家会拼命,因为田地里的粮食产的越多,庄户人家能够得到的就更多,而他吴帆徽,能够得到的粮食同样更多,这种良性循环的事情,要是不知道去做,那才是真正的脑子出问题了。

    就这么一次的粮食收获,吴帆徽就彻底稳定了马鞍山村。

    接下来,吴帆徽还准备扩大马鞍山村的面积,收购临近的一些土地,以便于招募更多的人,虽说此时的他还没有什么菩萨心肠,没有想着彻底解决米脂县百姓灾荒的问题,他想到更多的是通过这样的方式,扩大吴氏家族护院的人数,更好的保护吴氏家族的安全,一旦在这里落户的百姓能够吃上饭,能够安定下来了,而这些百姓与吴氏家族护院之间有着割舍不断的关系了,那么吴氏家族的护院,就要拼命保护吴氏家族了,因为保住了吴氏家族,就是保住了他们自身,就是保住了他们的家人。

    这个道理吴帆徽是明白的,所以在回到县城之后,他立刻找到了族长吴缅清,将自身的打算说出来了。

    吴缅清正在为今年玉蜀黍的收获高兴,短短几年的时间,仓库里的粮食就逐渐充足起来,帐房的银子也同样多了,这预示着吴氏家族的根基逐渐在变得强悍。

    听见吴帆徽的建议,吴缅清几乎没有怎么犹豫,就满口答应下来,他知道吴氏家族要依靠吴帆徽,而吴帆徽身份变化之后,依旧为家族考虑,这是他求之不得的事情。

    马鞍山村周遭荒芜的土地是不少的,几乎也没有什么人耕作,大量的人都流失了,或者成为了流民,或者加入到流寇的队伍之中,所以吴缅清购买这些土地,不需要消耗多少的银子,再说大部分的银子,都是吴帆徽拿出来的,至于说县衙,知县朱天麟更是支持,有吴氏家族稳住米脂县,他这个知县的日子过的也舒坦很多。

    短短几天的时间,吴帆徽买下的耕地就达到了五百亩,加上马鞍山村的土地,他拥有的土地近两千亩了,这个数量和某些士大夫家族动辄几万亩的土地相比,还不算什么,但能够发挥出来的作用是巨大的。

    马鞍山村的李勇等人,异常的忙碌,李勇、马继刚、孙凯林和刘方恒等人,负责训练吴氏家族的护院,戴能祥负责钱粮管理以及落实土地等一系列的事宜,马三立则是协助戴能祥,负责招募庄户人家前来耕作这些土地。

    吴帆徽主要关心的,还是吴氏家族护院训练的事宜。

    护院的总人数已经达到了五百五十人,吴帆徽按照其类型进行了分类,斥候三十五人,骑兵战队三百八十人,步卒战队一百二十人,执法战队十五人。

    李勇为吴氏家族护院千总,统领整个的护院队伍,侧重于斥候战队,刘方恒为斥候战队的把总,马继刚为骑兵战队的把总,孙凯林为步卒战队的把总,戴能祥为执法战队把总。

    按照这样的划分,吴氏家族护院,其实已经可以称之为军队了。

    在确定和分类之后,吴帆徽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那就是在他离开米脂县之前,吴氏家族护院的总人数务必要翻一番,达到一千一百人,而护院主要的招募方向,还是以步卒为主,毕竟今后的护院包围吴氏家族,不需要太多的骑兵,再说骑兵的消耗也太大了。

    就在吴帆徽忙的不可开交的时候,吴庆超与王和翠终于提及了相亲的事宜。

    已经是八月底,吴帆徽也必须要出发了,否则时间就来不及了。

    吴帆徽倒也没有坚持,马鞍山村的事情,就是再给他一年的时间,一时半会也是忙不完的,而且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当然随着马鞍山村逐步的发展,吴氏家族也将真正的进入到士大夫家族的序列之中。

    家里早就筹划好了,吴庆超和城南的三姑,出发前往凤翔府,吴帆徽的生辰八字准备好了,纳征的彩礼同样准备好了,此番前往凤翔府,纳采、问名、纳吉和纳征等等程序,一并进行,至于说后面的请期和迎娶,还需要一段时间,请期应该是在吴帆徽年满十七岁的时候,迎娶则是等到吴帆徽年满十八岁的时候,请期吴帆徽不需要参加,迎娶的时候,朝廷肯定是会给假期的。

    此番所需要的彩礼,绝大部分都是吴氏家族帐房提供的,吴缅清说的非常清楚,吴帆徽迎娶,就是整个吴氏家族迎娶,纳征所需要的钱财,自然是吴氏家族提供的。

    九月初一,吴庆超、三姑、吴帆徽等人从米脂县城出发,前往凤翔府城,李勇和马继刚两人带着一百名护院沿途护送,马鞍山村训练事宜由孙凯林负责、刘方恒协助,村里相关的事宜,则是戴能祥继续负责处理。

    吴帆徽还是有些郁闷的,因为此番前往凤翔府,路上行程不可能太快,主要还是三姑不会骑马,也不可能骑马,吴庆超骑马同样是不行的,跟着他前往凤翔府的,王宝福没有问题,但贴身丫鬟李佳翠就要命了,只能够和三姑一道乘坐马车。

第一百八十二章 信物() 
一路上,吴帆徽郁闷的几乎要发狂。

    一千六百里地,足足走了三十天,九月初一出发,九月三十日才抵达凤翔府城,平均一天五十里地左右,这与蜗行差不多,按照吴帆徽与李勇等人的速度,可以节省下来一半的时间,若是不惜马力,快速赶路,十天左右就可以抵达。

    就是这种蜗行的速度,三姑还说累的不得了。

    北方的气候,到九月就显得很是寒冷了,骑马的吴帆徽等人,感受更是深刻,有时候迎面吹来的风,很是刺骨,坐在马车里面的吴庆超、李佳翠和三姑等人,倒是没有太多感受。赶路的过程之中,吴帆徽有时候会带着十来个护院在官道上疾驰,到前面很远的地方,等候被拉下一段距离的马车。

    看到凤翔府城城墙的时候,吴帆徽终于是松了一口气。

    凤翔府的历史不一般,周朝和秦朝都是从这里发迹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秦始皇也是在这里加冕的,不过历史终究是历史,到了宋朝以后,凤翔府逐渐的衰落,没有了往日的繁华,不过因为其靠近西安府城,有着厚重的历史,倒是比延安府城要强太多。

    南门很是热闹,进出凤翔府城都是从这里。

    陈氏家族已经派人在南门外面等候,见到了吴庆超和三姑,连忙迎上来,这些人之中,就有曾经到过米脂县的陈氏家族之人,也包括到过米脂县的媒婆。

    吴帆徽倒是没有注意迎上来的人,他的目光集中到了在他们前面、正在等候检查的队伍上面,这支队伍有些奇怪,前面领队的是三个中年人,中间队伍则是推着独轮车的十多人,每一辆独轮车的前方,都立着一面三角形的暗红色旗帜,跟在最后面的是四个人,其中一个年轻人有些引人注目,其余人穿着大都是黑色或者暗色的棉袍,唯独这个年轻人,外面套着一袭白色的长袍,格外的抢眼。

    凤翔府城的进出检查比较严格,毕竟西安府和平凉府都出现过大量的流寇,而且驻扎平凉府的不少边军,都曾经哗变,而固原州边军的哗变,曾经给大明朝廷造成重创,以至于朝廷不能够集中精力剿灭陕西各地的流寇。

    王氏家族的人迎上来之后,很快就带着吴庆超等人朝着城门走去。

    放在几百年之后,这就是插队,不按照规矩排队,直接进入城池之中。

    吴帆徽一行的人还是不少的,加上诸多的护院,一共是一百一十多人,而且绝大部分的人都是骑着战马,也是格外的引人注目。

    客随主便,吴帆徽可不会讲什么老老实实排队的规矩,这世上本就没有绝对的公平和平等,就算是放到几百年之后也是如此。

    朝着城门而去的时候,几句话飘进了吴帆徽的耳朵。

    “少当家,这趟货送到之后,怕是难以继续维持下去了。。。”

    吴帆徽看了看身边的独轮车,发现前面的旗帜上面,都绣着一个小小的杜字,而从刚刚飘过来的那句话,他也知道了,这大概就是押号。

    所谓的押号,和镖局的意思差不多,就是用武力帮助他人护送钱粮,以前这类事情都是官府设立在各地驿站负责的,崇祯元年,云南道御史毛羽健上奏,说是驿站存在给私人运送货物的行为,于是皇上下旨,严禁私驿,崇祯二年八月,户科给事中刘懋上书,说是各地的驿站养活之人太多,消耗朝廷官府的钱粮,朝廷如今本来就很困难,若是大量裁撤驿站人员,一定能够节约开销的,于是皇上下旨,大量裁撤驿站的人员,这就导致驿站只能够送官府的邸报和奏折文书之类的东西,根本无法押运其他东西了。

    如此情况之下,押号应运而生,而且在很短的时间之内普及。

    在西安府城的时候,吴帆徽听陈明惠说起过,凤翔府最为出名的就是押号,在整个的陕西,乃至于整个的北方,都是知道凤翔的押号,不少外地的官员,离任的时候,都是请凤翔的镖局前来护镖,特别是这些年,流寇四起,各地都出现灾荒的情况之下,凤翔押号的名声就更大了。

    干押号这一行是非常危险的,人家都知道你护的东西是值钱的,要是人家的本事强过你,那人家就会抢你护送的东西,得到钱财,而造成的损失,注定由押号来承担,当然若是押号的名气够大,护送的师父都是非常厉害的,那一般人是不敢打劫的,毕竟这样做会招致押号倾尽全力的报复,性命都可能保不住,官府一般也不大理睬这些带有江湖味道的事情,除非是闹出了什么大的人命官司。

    凤翔乃是秦朝的主要发祥地,这里民风彪悍,老百姓大都好勇斗狠,一些没有多大出息的年轻人或者是中年人,很多都选择进入押号去做师父,这样也能够养家糊口。

    押号与押号之间有竞争,但押号生意的好坏,还是通过自身的实力来决定。

    有了陈氏家族的人,守卫城门的军士根本不检查,挥手就放行了。

    吴帆徽骑马进入南门甬道的时候,后面传来了争吵的声音,扭头看去,原来是守城的军士,坚持要检查独轮车,而队伍前面的三个中年人,明显是不服气,和军士开始了争执。

    在官府的眼里,押号属于江湖、属于野路子,故而押号在地方上是没有多少地位的,有身份的人也是不会干这种事情的,绝非几百年之后小说和电影之中表现的那样。

    穿白衣服的年轻人,跃马来到了前面,低声和守卫城门的军士说着什么,很快一个把总模样的军官,也来到了旁边,他对着年轻人摇头,明显是没有同意对方的要求。

    吴帆徽微微叹了一口气,调转马头朝着城门的方向而去,不知道为什么,他觉得自己应该帮助这些人。

    王氏家族的人,看见吴帆徽朝着城门而去,连忙跟上来。

    原来守卫城门的军士,要求打开独轮车上面的袋子检查,他们的理由很简单,这是府衙县衙的知府大人和知县大人提出来的要求,不管谁都不能够例外。

    军士这话的水平说的太差了,吴帆徽一行刚刚进入城门,根本就没有搜查,也没有经过任何的检查,这也难怪,守备衙门的军士,根本就没有什么水平,而且欺软怕硬。

    穿白衣的年轻人看了看慢慢过来的吴帆徽,尽管脸上的神色带着愤懑,却没有开口。

    “押号的也不容易,我看就不用那么严格了。”

    吴帆徽的这句话,一下子将军士的目光吸引过来,把总正要开口的时候,陈氏家族的人已经走到他的身边,低声说了几句话,把总的脸色迅速变化,对着马背上的吴帆徽点头哈腰,而后扭头对着军士挥手了。

    “大人都开口说了,赶快放行,没有看见城门堵那么多人吗。。。”

    军士有些委屈,却不敢开口,站到一边放行。、吴帆徽扭转马头,朝着南门的甬道而去。

    刚刚进入城门,身后就响起了马蹄声。

    “这位兄台请留步。”

    李勇等人就在吴帆徽的周围,他们首先扭头,接着迅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