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之成王败寇-第15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吴帆徽没有询问任何的话题,也没有发牢s,温体仁却主动提到圣旨的事宜,这让他精神高度集中,看来这里面果然是有蹊跷的。

    毕竟离开京城几个月的时间,内阁发生了什么事情,吴帆徽不可能知道。

    “大人的勉励,下官记住了。”

    温体仁看着吴帆徽,脸上带着笑容,眼神却很是犀利,或许他从吴帆徽表面镇定的态度里面,已经发现了其内心的不平衡,尽管说提拔为詹事府少詹事,却要离开京城到南京去,谁不知道南京是赋闲的地方。

    外人看不明白,作为内阁次辅的温体仁是很明白的,其实此番的圣旨,对于吴帆徽来说,是明升暗降,明明在平定登州叛军之中立下了大功劳,圣旨之中却没有丝毫的明确,当然这里面是有原因的,而且吴帆徽还不能够留在京城,必须到南京去。

    温体仁已经感觉到,吴帆徽有着不一般的智慧,所以有些事情,他需要点名,如此让吴帆徽记住谁人在里面作怪。

    “吴大人,此番平定登州叛军,本官认为是很大的功劳,不管是朱大人、高公公还是吴大人,都是耗费大量心思、出生入死的,不过朝中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拿下登州府城和蓬莱水城,是迟早的事情,只要朝廷大军过处,叛军一定是灰飞烟灭,朝廷大军同样可以拿下登州府城和蓬莱水城,且城中的叛军,作恶多端,按照规矩来说,是一定要全部斩杀的,这些叛军本来就是占据登州府城,屡次背叛朝廷,谁知道他们此番归降之后,是不是会再次的背叛朝廷。。。”

    吴帆徽的脸上依旧带着微笑,内心却掀起了惊涛骇浪。

    温体仁不可能在他的面前说谎,就算是有意挑拨,也是结合事实来挑拨。

    朝中居然有人是这样的看法,认为奇袭登州府城和蓬莱水城是多此一举,这让吴帆徽非常的愤怒,也很是无语。

    朝中有人如此的认为,背后肯定是有原因的,正月他参加早朝之后,被皇上钦点成为文渊阁当值,这就必定让原来的文渊阁当值退出去,而且在这之前,他在乾清宫遭遇到弹劾,有人阻止他成为文渊阁当值。

    本次在平定登州叛军方面,他吴帆徽的功劳绝不一般,朱大典和高起潜都是明白的,不过朝中有些人未必明白,有些人就算是明白,也要装糊涂。

    温体仁说完之后,吴帆徽脸色平静的开口了。

    “下官对于朝中这样的认识,是有些不服气的,不过下官也懒得辩解,大人认可下官的功劳,下官就满足了。”

    温体仁的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这一次的笑容是真心的。

    “吴大人有着如此的胸襟,本官佩服啊,对了,还有一件事情,吴大人怕是不知道,这登州的叛军刚刚被剿灭,教训还在眼前,两浙巡盐御史祝徽、gx巡按御史毕佐周,居然擅自鞭打当地的指挥佥事,引发了诸多军士的愤怒,难道他们不知道登州兵变是如何出现的,区区七品的巡按御史,就敢鞭打正四品的指挥佥事,这样下去还了得。”

    “皇上励精图治,正想着依靠诸多的武臣,谁知道屡屡出现这等的事宜,皇上知道后很是愤怒,要求都察院严肃查处,谁知道左都御史陈大人上疏,认为祝徽和毕佐周两人的行径是正确的,认为各地的巡按御史,不仅需要监察弹劾当地官吏,更要约束当地驻军,防止驻军s扰百姓,本官真的是不明白,地方的都指挥使司和卫指挥使就是负责这些事宜的,哪里需要巡按御史去过问。。。”

    温体仁还没有说完,吴帆徽就察觉到此事的严重,大明朝廷的规矩,管辖军队是五军都督府和兵部的事宜,而且他们都是奉皇上的旨意,文官是不准c手军队事宜的,除非是有皇上的圣旨,两浙巡盐御史祝徽和gx巡按御史毕佐周鞭打当地的指挥佥事,这里面肯定是有原因的,估计是那两个指挥佥事做的太过分了。

    这本来不是多大的事情,左都御史陈于廷,想着护卫下属,也很正常,但采用的手段完全错误,这个时候让祝徽和毕佐周两人马上承认过失,承认错误,且陈于廷也予以严厉的谴责,估计才可能让皇上满意,也让祝徽和毕佐周两人躲避即将到来的惩戒。

    陈于廷就事论事,就算是有着天大的理由,也是站不住脚的,你都察院直接c手军队的事宜了,还要五军都督府干什么,还要兵部干什么,而更加关键的是,军队是属于皇上的,文官无旨意是不准c手军队事宜的。

    祝徽和毕佐周两人鞭打的是指挥佥事,也许想到的不是c手军队的事宜,只是对指挥佥事的行径感觉到愤怒,但是皇上不会这样看,朝中有些大人不会这样看,也许陈于廷是发现其中的风向不对,索性为属下辩解了。

    吴帆徽预感到,陈于廷没有懂得皇上的心思,触怒了皇上的权威,加之有人在一边怂恿,怕是没有什么好的结果了。

    “这朝中的大事,都是内阁和大人考虑的,下官不敢多嘴。”

    吴帆徽回答的很是干脆,他可不会照着温体仁的意思去说,再说此刻他的内心不好受,因为被排斥到南京去了,脸上也显露不服气的神情。

    温体仁愣了一下,仔细看了吴帆徽的表情,脸上再次露出微笑。

    “吴大人此番回家去办理婚事,所谓成家立业,本官还是要祝贺吴大人。”

    “下官感谢大人的祝贺。”

    离开温体仁的府邸,吴帆徽长长的出了一口气,这个时候他离开京城,其实是好事情,避免了诸多的矛盾,不至于搀和到朝廷的争斗之中,接下来他还需要提醒陈世渠,千万不要有意无意的卷入其中,一旦陷进去了,拔出来就很难了。

    至于说自己到南京去的真相,也应该是明确了,这里面有周延儒和陈于廷等人的意思。

    这都无所谓了。

第二百二十一章 渐乱() 
从正月初来到京城,七月下旬离开京城,进入sd剿灭登州叛军,九月初?11?次回到京城,马上又被派遣到南京出任国子监祭酒,吴帆徽可谓是风尘仆仆,不过这近九个月的时间,他学习到了很多的东西,感觉到自身的眼界提高了不少,对日渐衰落的大明王朝,也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九月十三日,皇上免去了陈于廷左都御史的职务,打发其回家去歇息,而就在三月份,陈于廷还被敕封太子少保,眼看着就是要进入到内阁的节奏了。

    这件事情在朝中引发震动,绝大部分人认为这是温体仁再一次的算计了内阁首辅周延儒,但也有聪明人知道,陈于廷之所以被罢官,是直接侵犯到皇权。

    朝中的党争,已经达到了空前激烈的程度,吏部尚书闵洪学和左都御史陈于廷被罢免,矛头直接指向了党争。

    朝中的吏部尚书和都察院左都御史,都是空缺的,这意味着议论新的争斗即将展开,围绕这两个关键的职位,周延儒和温体仁一定会再次较量。

    可惜他们小看了皇上,不管内阁如何的折腾,其实皇上已经牢牢掌控了朝廷和内阁,已经逐渐将权力完全归于自己的手中,皇上让内阁首辅与内阁次辅都拥有了票拟的权力,实际上就是防备内阁过于团结,以至于架空了皇权。

    吴帆徽真正感觉到失望的,还是对皇上。

    历史上的朱由检,被赞誉的有一些,被批驳的更多,这个十七岁登基,三十五岁吊死在煤山的大明的末代皇帝,身上有着很多的传奇色彩,勤勉和节俭,不好女色,不贪图享乐,是其最大的特点和优点,很少有皇帝拥有这样的品行,可是这个勤勉的试图力挽狂澜的皇帝,最终却亲手将大明王朝葬送,不得不说其身上的性格缺陷,也是暴露无遗的。

    此番吴帆徽充分展现出来能力,已经体现出来不一般的睿智,按说是应该得到重用的,至少可以到地方上去主政一面,可惜却被派遣到南京国子监去赋闲,从这件事事情上面,吴帆徽已经发现了问题,那就是皇上志大才疏,没有什么真正的主见,没有总体的规划,没有能够坚持到底的理念,更是想不到什么好的治国之办法。遇见问题和事情之后,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脾气方面也是喜怒无常,高兴的时候掏心掏肺,翻脸的时候冷酷无情,作为一个帝王,这怕是致命的缺陷。

    皇上登基之初,采用雷霆手段剿灭了魏忠贤和阉党,为被阉党迫害的诸多文武大臣平反,同时诏令会推阁臣,引来了一片的赞誉声言,朝廷也曾经出现一片全新的迹象,可惜的是,年轻的皇帝,根本不知道朝中党争的厉害,更不知道大明王朝真正的痼疾在什么地方,甚至可以说对朝廷之中的黑洞一无所知,他想着依靠肱骨之臣,却总是找不到,内阁大臣走马灯一样调整,他一厢情愿的认为,通过自身的勤勉能够带动朝中文武大臣,这种带着小孩子认识的想法,怎么可能真正的改变大明王朝颓败的局面。

    等到发现问题,遭遇到挫折之后,皇上急转直下,采取了对朝中大臣完全不信任的态度,重新启用太监,开始牢牢掌控权力,牢牢掌控朝中大臣。

    吴帆徽在这个时候立功了,或者说展现出来能力,不是时候,皇上根本不会完全信任。

    可以说皇上还没有真正能够掌控朝局的能力。

    年轻人的急躁,在皇上的身上表露无遗,不管发现什么问题,都是以雷霆的手段处理,粗暴的处置文武大臣,甚至不完全相信任何的大臣,面对诸多的建议意见,要么就是完全赞同,要么就是彻底反对,不知道缓冲,也没有详细认真考虑其中的利弊。

    治大国如烹小鲜,没有力挽狂澜的能力,没有超人的胆识和睿智,不要想着能够挽救大明王朝,没有金刚钻就不要揽瓷器活,如此的能力,大明王朝怎么可能改头换面脱胎换骨。

    在文渊阁当值的几个月时间,吴帆徽已经发现皇上与内阁太多的问题,这让他对这个王朝,逐渐的绝望。

    离开京城,对于吴帆徽来说,是一种解脱,尽管他想到的事情很多,需要做的事情同样很多,但蜗居在京城,怕是什么事情都做不好,而且身处京城,时时刻刻都被锦衣卫和东厂的番子关注,一举一动都需要小心,哪里可能做什么事情。

    至于说京城里面的诸多消息,岳父陈世渠自然是会写信告知的,吴帆徽倒不是特别担心。

    陈世渠回家的时候,脸上的神色很是阴沉。

    吴帆徽已经做好从京城出发的准备,结婚是人生的大事情,尽管这是完全包办的婚姻。

    “谦珏,有些麻烦事情,你们回去的路线,恐怕要改变一下。”

    “岳父大人,怎么了,是不是sx的流寇过于的猖獗了。”

    陈世渠点点头,从怀里拿出来抄写下来的文书。

    “这是兵部准备发下去的敕书,sx平阳府所属的大宁、隰州,太原府所属的寿阳,以及泽州等地,诸多的州县城池,都被流寇攻破,朝廷已经派遣宣大总督张宗衡大人,以及上任不久的sx巡抚许鼎臣大人,分别驻守平阳府城和汾州州城,负责剿灭流寇。”

    吴帆徽的脸色略微有些变化,他从京城出发前往sd平等登州叛军的时候,就知道sx聚集了近二十万的流寇,号称三十六营,声势非常的浩大,流寇首领王嘉胤战死之后,其弟弟王自用,绰号紫金梁,被推举为流寇的首领,包括高迎祥、罗汝才和张献忠等人,都是王自用名义上的下属。

    当然王自用这个名义上的流寇首领,能够率领的也就是自己麾下的军士,并不能够直接指挥其他的流寇队伍。

    要说流寇逐渐的壮大,这里面有必然的因素,接连的灾荒,让流寇有着源源不断、取之不尽的兵力来源,而地方卫所军队的孱弱,甚至是哗变和倒戈,也让朝廷根本无法依靠地方上的军队,只能够频频的调动西北边军或者是辽东边军,来剿灭流寇。

    流寇攻破州县城池,这样的情况不算什么什么稀奇的,但是流寇攻破了太原府所属的sy县城,这就让吴帆徽头疼了,因为他回到mz县去,寿阳是必须经过的地方之一。

    陈世渠将抄来的尚未发出去的邸报,递给了吴帆徽。

    婚期的时间已经定下来,要是因为流寇的事宜,耽误了婚期,吴氏家族和陈氏家族都是难以承受这种羞辱的,不过强行要求吴帆徽赶回去,若是陷入到流寇的包围之中,命都保不住了,那什么都不用说了。

    这也是陈世渠着急的原因,至于说选择其他的道路,也不是最佳的选择,从sx大同的方向,西渡黄河从府谷和神木等地方回家,更加的不安全,要知道府谷和神木等地,也是流寇闹得最凶的地方。

    吴帆徽仔细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