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之成王败寇-第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贺方振带来的贺礼,过了二十两白银。

    出手如此大方,不愧是贺氏家族的族长。

    贺方振并不高调,先遣人前来通报,得知吴帆徽在家,马上过来,不耽误一点时间。

    吴庆和吴帆徽都在家中等候,人家是专门前来祝贺的,必须以礼相待。

    吴庆本准备去禀报族长,吴帆徽认为没有必要,既然贺方振没有打算麻烦吴缅清,说明其有自身的想法,否则完全可以遣人告知吴缅清。

    吴庆和吴帆徽都站在大门外面,第一眼看见贺方振,吴帆徽的眼睛里面迸出一丝光芒。

    贺方振年近七旬,万历年间的举人,为官多年,尽管在县丞的职位上面致仕,但也积累起来一定的官威,回到米脂县之后,出任贺氏家族族长,转眼也接近十年时间,可能是长期处于决策者的位置,身上有着一种不怒自威的气势,特别是其一双眼睛,表面上看总是带着笑意,但只要你注意了,就能够察觉其中冷酷的一面。吧·。‘

    慈不掌兵,家族之中也是如此,若是没有本事,无法掌控大家族。

    吴帆徽其次注意到了贺泯宣,贺泯宣此人气质还算是沉稳,脸上也带着笑容,但是眼睛里面没有笑容,而且很注意观察周遭的情形。

    “这位就是吴帆徽吧,老夫一眼就看出来了,器宇轩昂,不愧是本县县试案。”

    “谦珏见过贺族长,见过贺公子,贺族长与贺公子今日专程前来,谦珏代表父母家人深表感谢。”

    “哪里,谦珏客气了,县内的五大家族,本就是一体,有喜事大家都要前来祝贺,老夫听闻谦珏识大体顾大局,成熟稳重,今日一见,果然如此,佩服佩服。”

    贺方振是举人的功名,且年近七旬,在吴帆徽这样一个晚辈的面前,总是不断的夸奖,甚至可以说是戴高帽子,寻常少年遇见这样的情形,怕是早就飘飘然。

    可惜吴帆徽不是寻常少年,他脸色平静,带着微笑,彬彬有礼。

    “贺族长过奖了,谦珏只是侥幸,能够成为县试案,还需要继续努力,贺族长是谦珏的长辈,若是认为谦珏有什么做的不好的地方,开口训斥就是,谦珏一定虚心接受。”

    贺方振稍稍楞了一下,哈哈大笑。

    “谦珏还真的是谦虚,如此老夫就恭喜谦珏,府试高中。”

    “谦珏感谢贺族长之鼓励,谦珏一定努力,不辜负贺族长的期望。”

    贺方振再次楞了一下,依旧开口哈哈大笑。

    吴帆徽的脸上,表情依旧平静。﹏﹎>》﹎吧。

    吴庆站在一边,手里拿着贺方振递过来的礼单,一直都没有开口说话,同样,贺泯宣站在贺方振的身后,也没有开口说话,但双眼一直看着吴帆徽。

    贺方振没有逗留很长的时间,进入到宅子里面,仅仅在堂屋坐了一会,不到一刻钟的时间就起身告辞了,在堂屋的时候,吴庆陪坐在贺方振的右边,贺泯宣则是坐在贺方振的左边,吴帆徽站在吴庆的旁边,这期间主要就是贺方振说话,多是鼓励吴帆徽的话语。

    若是不知道身份,外人看见这样的场景,以为是长辈在鼓励晚辈,对有出息的晚辈表示真心的祝贺。

    贺方振与贺泯宣告辞之后,不到一刻钟的时间,吴缅清就到家里来了,他问清楚了贺方振说的每一句话,贺方振送来的礼物,他也仔细看了,陷入到短暂的沉思之中。

    回到府邸,贺方振的神色变得阴沉。

    贺泯宣跟着进入了大堂。

    贺泯宣是贺方振的小儿子,表字怀宇,二十七岁,仪表堂堂,贺方振老年得子,对贺泯宣格外的看重,尽管贺泯宣不是嫡出,但他还是倾力培养,贺泯宣天启七年院试高中,有了秀才的身份,在贺氏家族之中的地位愈的不一般。

    贺方振原配夫人已经去世,嫡出的一子一女,太过于平凡,让其很是失望,贺泯宣尽管二十多岁才取得秀才的功名,但在家族之中地位已经很高。

    贺方振对贺泯宣寄予厚望,期盼其能够乡试高中,可也不敢保证,毕竟他知道乡试的严酷,家中的大小事情,可能的情况之下,他是与贺泯宣商议的,贺方振自知年事已高,兴许哪一天就走了,故而他要安排好家族中的一切事物,有可能的情况之下,让贺泯宣接任贺氏家族的族长。

    贺氏家族在米脂县的势力越来越大,贺方振本来没有多少担心的事情了,五大家族之中,唯有刘氏家族的举人刘士阶留在县城内,贺方振熟悉刘士阶,典型的书呆子,不关心家族里面的大小事宜,整日里就是读书,两年之后要去参加第三次的会试,估计也没有什么希望,所以从目前展的前景看,其余的四大家族将从陪衬的地位,走向最终的没落。

    可是正月间生的事情,让贺方振不放心了,吴氏家族的举人吴缅清回来了,而且致仕,再次成为家族的族长,这个吴缅清,可不是那么简单,表面看上去很是淳朴,内心有数。

    贺泯宣绝不是吴缅清的对手。

    人的年纪越大,想到的事情越多,贺方振总是想着将每一件事情都做好,甚至将身后若干年的事情都安排好,他也知道几乎没有这样的可能性,不过就是难以控制自身的想法。

    吴缅清出任吴氏家族的族长,贺方振感觉到了不安,吴氏家族子弟吴帆徽成为县试案,更是让贺方振寝食难安,他察觉到了巨大的危险。

    必须将危险掐灭在萌芽状态。

    偏偏这个时候,知县卢为标的态度也生了变化,对贺氏家族也有些不满意了。

    贺方振打算动手,正因为如此,他决定亲自去见见本届县试案。

    不知道为什么,回到府邸之后,他的脑子里总是盘旋着吴帆徽的身影,特别是吴帆徽那一双深不可测的眼睛。

    凭着几十年累计起来的经验,贺方振认定这个吴帆徽不简单。

    这次亲自的拜访,促使贺方振下定了动手的决心,必须要毁掉吴氏家族崛起的所有希望,最好是让吴氏家族彻底消灭,至于说知县卢为标,贺方振有决心慢慢对付,如今要的还是对付吴氏家族。

    吴氏家族两个核心的人物,一个是族长吴缅清,另外就是县试案吴帆徽了,其余的人不足为虑。

    “怀宇,你是怎么看那个吴帆徽的。”

    “父亲,孩儿觉得这个吴帆徽不简单,不过十四岁的年纪,接人待物都是很沉稳的,孩儿有些不明白,他是怎么磨炼出来的。”

    “嗯,这正是我担心的地方,不管这个吴帆徽是怎么磨炼出来的,假以时日,这小子必定大有作为,我年纪大了,也不知道哪一天就走了,贺氏家族需要继续维持下去,你的两个叔叔,都在外地做官,短时间之内不可能回来,我本打算让你来继承家业的,可如今我有很多的担心,吴氏家族的族长吴缅清不简单,加上这个吴帆徽,不要多少年,这米脂县岂不是他们吴家的天下了。”

    “父亲,孩儿不惧怕吴氏家族。”

    贺方振看了看贺泯宣,眼神里面有着明显的不满,年轻人肯定是有自尊的,不愿意示弱,这很正常,但今天是父子之间的交谈,自尊要放到一边,要面对现实。

    “怀宇,我时常说,每个人都要有自知之明,明年你要参加乡试,若是能够高中,那就是家族最大的喜事,那样我也能够放心很多,不过眼前家族的危险临近,我们必须要很好的应对,今天我带着你去,就是想着让你看看那个吴帆徽,现在我问你,你说这个吴帆徽,是不是值得我们动手。”

    “爹,孩儿认为值得动手。”

    “很好,你还是有自知之明的。”

    贺方振沉思了一会,再次开口。

    “怀宇,应该如何动手,你也想一想,现如今公开对付吴氏家族是不行的,若是知县大人出面维护,我贺氏家族要遭受损失,我们必须想到好的办法,让知县大人无法出手,也让吴氏家族无法应对。”

    贺泯宣行礼之后,离开了大堂,留下贺方振独自沉思。

    过了大约一刻钟的时间,贺方振的脸上露出了笑容,脸色也变得柔和了很多。

第四十九章 “提醒”() 
通过县试的考生,全部都是知县大人的学生,县试案更是当仁不让,拜见恩师是必须的,尊师重教是朝廷和各级官府非常看重的,越是到府州县,体现越是明显,譬如说学堂里面,塾师地位是很高的,惩戒不听话或者不上进的学生,那是天经地义,父母或者长辈不仅不会生气,反而会感谢先生。﹍》》吧·。=

    形成这样的氛围,也是因为大明有功名的读书人地位不一般,哪怕是无法当官的秀才,在寻常百姓的眼里,那也是必须要尊敬的人,朝廷免去了秀才部分的赋税和徭役,允许秀才见到知县不下跪,秀才犯案之后,除非是被剥夺功名,否则不得随便用刑。

    县试榜第七天,作为县试案的吴帆徽,必须要去拜见知县大人。

    之所以要等候七天的时间,是遵循米脂县的惯例,通过县试的考生,其姓名和其他的详细情况,县衙要整理好之后,派遣专人送到延安府城,米脂县距离延安府城四百余里地,从县试榜到所有文书送达延安府城,完成这一系列的程序,大约为七天的时间。

    吴氏家族族长吴缅清派遣管家,送来十五两白银,这是吴帆徽拜见恩师的孝敬。

    十五两白银,可能在知县大人的眼里不算很多,但是对于寻常百姓人家来说,就是一笔无法想像的巨款,就算是小有积蓄的吴帆徽,在拿到这十五两白银之后,也是有着很多感慨的,第一次去拜见知县大人的时候,吴缅清也是给了他十两白银,不过那十两白银被他私吞,没有送给知县大人,可这一次的十五两白银,是必须要呈上的。

    吴帆徽禁不住算账了,米脂县五大家族,在县试的事情上面,耗费不少功夫,包括每个家族的子弟县试之前拜见知县大人,县试之后拜谢知县大人,以及家族暗地里联络知县大人,这前前后后算起来,知县大人收入的白银怕是有几百两。

    而知县大人付出的,无非就是大笔一挥,让家族子弟能够通过县试。﹏>_﹎吧》·。…

    要知道知县大人一年的俸禄不过五十两白银,真正依靠这五十两白银过日子,刨去公务上面必须的开销,估计顿顿吃白菜都很困难,更不用说去养活家人,让知县大人忍饥挨饿是不可能的,让其家人成为乞丐般的模样更是不可想象,不过吃香喝辣需要钱财,而其他方面钱财的来源,就非常重要了。

    相比较起来,知县大人每年俸禄方面的收入,可以忽略不计。

    这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的确是雄才大略,通过自身努力推翻元朝,创建大明王朝,不过登基之后的朱元璋,对各级的官吏好像有着天生的仇恨,他给官吏的俸禄少的可怜,朝中正一品的高官,每年俸禄也就是三百多两银子,七品知县全年俸禄不过四十五两白银。

    就说这七品的知县,依照大明的消费水平,七品知县依靠这四十五两白银过日子,那也成,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可惜知县大人为了能够署理好一县之内的政务,必须要请师爷,还要备置轿子,要雇请轿夫,知县到地方上任,不准携带家眷,身边还需要服侍的人,这都是需要掏银子的,否则谁为你做事情,可这些银两的开销,朱元璋统统不认账,那都是知县自己必须承担的。

    这样算下来,知县大人当掉内裤怕也是承担不起的。

    所以明初的时候,不要说七品知县,就算是京城里面的高官,太过于清廉根本活不下去。

    朱元璋心知肚明,他不去管官吏是不是活得下去,不想着提升官吏的待遇,而是大力推行了所谓的道德教育,什么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等等,而朱熹的《四书集注》里面,就是无限制的拔高了官吏甘受清贫、不讲求物质生活、饿死都无所谓的思想,这正好符合朱元璋的想法,被朝廷和皇室大力推广。

    这种违背规律的做法,注定是失败的,朱元璋大力惩戒贪污腐化的行为,但官吏贪墨的事宜层出不穷,明朝中期以后,官吏贪墨已经成为了常态。﹏吧_·。

    到了明末,贪墨之风愈演愈烈,受害的不仅仅是底层的百姓,包括军队,如此情况之下,大明王朝不轰然倒塌,老天都看不过去。

    吴帆徽装好了十五两白银,准备去拜见恩师,临出门的时候,他稍稍琢磨,添加了五两白银,一共是二十两白银,仔细的封好,不管怎么说也要凑个整数。

    来到县衙,衙役已经在门口等候,看见吴帆徽,面带笑容,连声说着恭喜的话语,吴帆徽塞过去了一两碎银子,衙役的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