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德意志涅槃-第10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眼见英法无一愿意为自己伸张正义,而波兰和罗马尼亚又坚决拒绝苏联军队通过他们的国境,孤立无援的捷克政府在绝望之下,只得选择了屈服。10月1日,德军大举开进苏台德区,并受到了当地日耳曼居民暴风雨般的狂热欢迎。而这无疑为希特勒的征服披上了一层正义的外衣,似乎德国吞并这片土地,真的是上合天理、下承人情的容不得任何外人置喙的堂堂正正之举!

    对于捷克人来说,慕尼黑协定无疑是为他们敲响了丧钟曲。这场由大国主导、完全将他们排除在外的宰割会议,使得他们丧失了21%的领土和35%的人口,与此一同失去的还有多达66%的煤、86%的化工、70%的钢铁、和70%的电力。捷克斯洛伐克的铁道、公路、电话、和电讯系统也被尽数打烂,这个好端端的工业国几乎是在一夜之间,便陷入了破产萧条的悲凉境地。

    除此之外,捷克斯洛伐克的国家安全,也遭到了无可挽回的毁灭性打击。他们不仅失去了抵御德国入侵的天然山岭屏障,更失去了他们苦心经营20年建立起来的坚固边境防线。一旦德国再度举起魔刀,捷克人在一马平川的土地上将再无任何力量抵挡对方的入侵。正如最高统帅部参谋约德尔上校在日记中兴高采烈的记述的那样,“捷克斯洛伐克作为一个国家力量来说已经不复存在了”。

    与捷克人同样悲沮绝望的,还有德国那些反对希特勒的密谋分子。他们不得不面对一个残酷的事实,那就是他们的认知观念,像两年半前进军莱茵时那样再度被证明是大错特错的愚言。许多人转变了态度,成为希特勒的坚定支持者。就连如现任总参谋长哈尔德、柏林军区司令维茨勒本这样的核心成员,都开始反省自身是不是真的小觑了那个下士出身的家伙。而密谋组织也由此遭到了重创,除了前总参谋长贝克上将之外,此时的军队当中。已经再无一人想要反对希特勒了。

    凭借这场胜利,希特勒的威望又迈上了新的峰巅。身处德国的方彦在整个10月间,都能感受到周围民众那份欣喜若狂的强烈情绪,他们因为战争业已避免而如释重负。德国民众对希特勒的兵不血刃的胜利感到得意洋洋,这不仅是对捷克斯洛伐克的胜利。更是对英国和法国的胜利。他们的骄傲欣喜显然是有着无比坚厚的根基:在短短6个月之内,希特勒征服了奥地利和苏台德区,给第三帝国平添了1000多万人口、和一大片具有深刻战略意义的领土,为德国称霸东南欧打开了大门。而赢得这样的丰功伟绩竟不曾牺牲一个德国人的性命!

    显然,他以德国历史上所罕见的天才人物的英明睿断,不但看穿了那些中欧小国的弱点,而且看穿了西方两个主要的民主国家英国和法国的弱点,逼得它们向他的意志屈服。他发明了一套可以称为“政治战”的全新战略战术,而且取得了惊人的成就,这种政治战已经使得真刀真枪的战争成为不必要了。

    在仅仅不到6年的时间里。这个出身微贱的人,已经使一个在政治上一片混乱、在军事上解除武装、在经济上接近崩溃的德国,欧洲大国中这个最孱弱的大国,一跃而被认为是旧大陆最强大的国家。而所有其他的国家,甚至英国和法国,都在它的面前瑟瑟发抖。而在这个令人目眩神迷的梦幻般的跃进过程中,没有一个凡尔赛和约的战胜国阻挡过它的进路;他们不仅没有这个胆量,也没能看到自己纵容希特勒的每一步侵略行动,将会在不久之后的未来造成的严重后果。

    对法国来说,慕尼黑协定是一场大灾难。法国在欧洲的军事地位毁了。由于法国的人口数量和军工产能皆远不如德国。因此战后的巴黎曾煞费苦心,同捷克斯洛伐克、波兰、和罗马尼亚等较小的国家建立了同盟,这些国家加在一起的军事潜力也许能弥补这份差额。部署在坚固的山地工事中的30个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的捷克师,能在防御战中牵制住比这个数目还要大一倍的德**队。现在法国居然把捷克人给出卖了。失去这支力量的他们无异于自断一条臂膀。

    然而这还不是一切。在慕尼黑事件之后,法国在东欧剩下的盟国,还有哪个能对它的旦旦信誓有什么信任呢?同法国结盟还有什么价值呢?在华沙和布加勒斯特能听到的答复都是:价值不大。现在,这两个国家都争先恐后地想在为时尚未太晚的时候,同德国征服者做一笔尽可能不赔本的买卖。

    莫斯科虽然没有发生争先恐后的忙乱,但却也引起了不小的震动。斯大林无比恼怒的发现。法国政府竟然径自同德国和英国打交道,而一声不吭就把苏联排除在了慕尼黑会议之外,要知道苏联可是同捷克斯洛伐克和法国都签订有军事同盟的存在。这一手是斯大林决不能忘怀的。他已经决定要重新考虑苏联的对外政策,将对它的盟邦法国不那么友好,而对德国的态度将“更加积极”。尽管在1938年末,这股风势还十分微弱,但用不了一年,它就会产生决定性的重大后果。

    深秋的寒意渐渐降临到欧洲上空,将慕尼黑会议的余波逐步消纳吸收;除了捷克人之外,几乎所有的欧洲民众,都为一场臻临边缘的欧洲大战得到避免而欢欣鼓舞。一向以公正开明著称的瑞典皇家科学院,甚至提名希特勒做为1938年诺贝尔******的候选人,以表彰他在缔造大德意志、和努力让欧洲局势重归平静所作出的突出贡献。时至今日,希特勒给世界的印象始终都是和平英睿:抛去他在上台前几年所弹出的种种热爱和平的调子不提,光是1936年夏天召开的那场柏林奥运会,就足已让希特勒的贤名走出德国,扩散到了整个欧洲乃至全世界!

    如果剧本始终以当前的形势发展下去,诺贝尔奖这个举世闻名的至高荣誉,还真有可能会因此而滑天下之大稽。然而,希特勒的伪装也就到此为止了。因为一场偶然的事件,他那泯灭人性的极端反犹理念,被彻底揭发出来大白于世,而这也成为了他人生命运中的一个看不见的重要转折点。

    自从希特勒当政之日起,德国犹太人所遭受的迫害就日益加重;到了5年之后,这种行为变得越来越明目张胆、几近肆无忌惮。当年秋季,一万名德国犹太人被装在封闭式货车车皮里驱离出境,这顿时在犹太群体内部引发了强烈的仇恨和愤慨。为了给自己遭受噩运的父亲和同胞报仇,11月7日,17岁的犹太少年格林兹本在巴黎刺杀了德国大使馆秘书拉特,后者最终在两天后伤重不治。而让前者无论如何都预想不到的是,他的这番举动,却为自己的族群遭来了空前的灾难。

    11月9日晚,国社党高层在希特勒的领导下对慕尼黑啤酒馆政变举行了一年一度的庆祝。庆祝刚完,第三帝国迄今为止最疯狂的排犹运动就开始了。根据戈培尔博士和他所控制的报纸的说法,这是德国人民听到巴黎的凶讯以后“自发”举行的示威。然而事实的情况却是,党卫队领袖希姆莱直接组织了这场行动:他不仅煽动希特勒青年团的那些气盛少年群起闹事,而且还命令党卫队穿上便服伪装成民众,对犹太人施以骇人听闻的武力犯罪。

    夜色深沉,苍穹如墨,然而在整个德国58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却四处都爆发出了嘈杂的喝骂声和冲天的烈火。犹太人的住宅、商铺、教堂遭到捣毁和焚烧,逃离火窟的犹太人则被残酷殴打,其中更有数十人被活活打死。超过2万名犹太人被抓进集中营,他们的“罪过”仅仅是在暴徒们毁坏他们的家园、殴打他们的亲属时做出了反抗。由于被捣毁的犹太商铺的碎玻璃遍地倾洒,宛若水晶一般闪烁着炫目的光芒,因此这天夜晚又被冠以了一个极具讽刺的名字:水晶之夜。

    在这样一个有上千年基督教和人道主义文化传统的国家里,竟发生了这样野蛮的行为,这使得世界舆论出现了近乎一边倒的强烈愤慨和谴责。美国宣布召回驻德大使,一些国家更是声称同德国断交。希特勒隐藏在伪装面具开始展现出来,而这在国内外都引发了深远的影响波澜。(未完待续。)

第157章 局势转变() 
水晶之夜结束后,一场狂烈的排犹浪潮随即在德国拉开了帷幕。全体犹太人被勒令交出10亿马克的巨额罚款,而他们的产业和财富,也被强行转交给雅利安人,唯一得到的补偿只有那种不允许动用本金、只能使用利息的证券。至于在剥夺了犹太人的全部财产之后,是将他们驱逐出境、还是封锁在犹太隔离区内进行强迫劳动,则由一个专门委员会以后再去研究。

    面对这番病态的情状,方彦心中自是沉重压抑;尽管他在前世早就通过种种渠道了解到了国社党的累累恶行,然而当它真正发生在自己眼前的时候,方彦仍是感到了直指灵魂的强烈震撼之情。对于希特勒和他的种族理念,方彦忽然产生出了前所未有的厌恶和敌视。他渐渐萌生出了一个清晰的念头,自己必须要在国社党铸成大错之前,将它的极端统治予以彻底根除。

    让方彦感到庆幸和宽慰的是,自己的家人亲属们,都没有对国社党的激烈反犹举动表示出丝毫的赞同。瓦爾特在美国生活了近10年,其思想早就在周围环境的熏陶下变得理智开明;那里虽然也存在有明显的种族歧视,但却远没有达到国社党这种丧心病狂的野蛮程度。而方彦的便宜父亲鲁道夫、和血亲长兄弗雷亚二人,也都不是极端的民族主义者,他们对希特勒和国社党的支持,其最大的源动力只是在于后者的经济政策,能够为自身家族的发展提供理想的扶助。

    经过一番考虑,方彦最终认定现在还不是谋反的时机。这不仅在于希特勒此时正处在他个人声望的最高点,遭受重挫的密谋分子根本无力将其推翻,更在于当前的德国还有众多的外部威胁,需要举国一致共同御敌。在这种情况下,方彦只能暂时这份意念深埋心底,他现在要做的,是让德国海军做好全面的战争准备。

    11月20日,重型装甲航母齐柏林号正式竣工服役;一支超过三千人的配属队伍登上了这艘巨舰。并在舰长舒伯特上校的指挥下,航向波罗的海深处进行人员与设备的磨合训练。对于家底薄弱的德国海军而言,每一艘大型军舰加入战斗序列,都是自身实力迈上新台阶的跃升式的体现。仅仅旬月之后。她的姊妹舰里希特霍芬号也完成了最后的建造;这使得德国海军的现役航母数量提升至5艘,成为纸面阵容仅次于英国、与美日平齐的欧陆最强舰载航空力量!

    等到大半年后,两艘齐柏林级航母就将形成完整的战斗力;到那时,凭借航母本身和舰载机的硬件优势,德国海军就将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航空舰队。只有两洋合一的美国海军差可比拟。握有如此雄厚的力量,方彦也开始研究起将它们运用到战争中去的具体方法。昔年帝国海军只顾打造军舰、却完全忽略了进行战争的致命缺陷,如今已然不可能再在新海军的身上重演。与提尔皮茨打造风险舰队的初衷不同,投身海军的方彦从来就没有想过要、或者说奢求能与英国和平共处;他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通过战斗,彻底将这个国家掀下海洋霸主的宝座!

    寒风凛冽,霜雪飘飞,在整个流冰浮沉的1938到1939年的冬季里,没有出海任务的方彦,都在潜心制定他私人的对英作战计划。为了尽可能将计划做到严谨和完善。方彦还在自己并不精擅的领域虚心请教了众多资深人士。这其中既有邓尼茨、马沙尔这样的一线将领,也有长年在北海谋生的普通老渔夫。渐渐的,一份完整的计划在方彦手中成型;而不到一个月后,这份计划就迎来了它从幕后走到台前的瞩目时刻。

    事情起源于德国在1939年初春,对残存的捷克斯洛伐克进行的清算。

    慕尼黑会议结束之后,割让了苏台德地区的捷克斯洛伐克已经是苟延残喘,新成立的亲德政府对希特勒百般讨好,期望能保全剩下的这点残山剩水。然而,矢志消灭这个国家的希特勒,却是丝毫没有要放对方一马的念头。他又使出了自己过去百试不爽的绝招。即从民族自由的角度下手,在这个问题本就是一团乱麻的东欧地区挑起事端,从而让自己获得直接干预其中的正当借口。

    不过这一次,希特勒却是没有再亲自上阵。他巧妙地通过历史遗留问题借力打力。在短短5个月内,就再度把捷克政府逼到了绝境。

    这回,充当希特勒马前卒的,是位于捷克东南方的匈牙利人。这个曾经是奥匈帝国主人翁之一的王国,在20年前被迫割给了捷克1。8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并造成100万匈牙利人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