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为奴-第2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隐姓之举,是颇有些渊源的。莘姓自古出美人。想当年纣王囚禁周文王于羑里,周国大臣散宜生为了讨好纣王重价购得驺虞、鸡斯之乘、骊戎文马、有熊九驷及有莘美女给纣王。

    纣王见了莘家美人大悦,连说:“仅此莘家美人就足够了,哪里需要进献其他的宝物!”于是下令赦免姬昌出狱,给了以后周国兴起覆灭殷商的宝贵机会。”

    从此以后,莘家之女让世人趋之若鹜,族人不堪其扰。

    所以当初父亲的祖辈在乡野间定居时,改名为“姜”,便是免了达官显贵前来求女的烦扰。只是后来父亲离开老宅到了鬼谷立说,这才恢复了祖姓。

    其实莘奴也不大清楚,为何当初父亲会远离家乡来到了云梦山隐居。

    因为临近姑姑节,每条乡路上骤然热闹了许多。商贾更是不断,售卖着各自的货物。

    自从出谷以来,王诩似乎心情很好。最后竟然弃了马车,带着莘奴步行,走在半山的林荫小路上。

    民间淳朴而自然,许多男女都是自然生情,完全不需要如同士卿之家那般由父母定媒,只需要站在河边,隔水而唱,互相传递兰花定情即可。

    莘奴从来没有见过这等男女对唱情歌的阵仗。一时间挺住脚步看得入神。

    那些个互送了兰花便牵手而去的小儿女,脸上俱是挂着喜悦神色。莘奴知道自己终其一生,也不会知道那是怎么样的甘甜滋味……

    正看得入神,手臂却传来一阵微痛,回头一看,王诩正低着头专注地看着她,可是脸上的神情,极其不悦。

    是了,那样的滋味她是曾经品尝过一二的,当年的孙伯也是这般辛苦采摘鲜花递送给她的。那时情窦初开的她,脸上的娇羞是否一如那些溪旁少女一般?

    王诩为人不甚迂腐,向来视儒家的礼教于无物,可是倒是很推崇“女德”,对于男女私定终身,相奔而去更是深恶痛绝。

    这一点,莘奴是犯了前科的,如今又是这般看得专注,自然是犯了家主的忌讳。

    莘奴默默收回了艳羡的目光,轻声道:“天气炎热,不知家主可要回车上饮些消暑的浆汤?”

    王诩却并没有转身,而拉着她一路绕开乡路,朝着一旁曲折通幽的小径走去。

    这小径甚是隐秘,长满了杂草,一看便不是总有人走了。可是王诩并没有用当地人指引,便一路轻车熟路地绕着山石古树行走,不多时,眼前突然出现了一片开阔之地。在这山崖的后面,竟然有一片不为人知醉人的花海。

    大片不知名的野花在这山崖缝隙里争得了一片灿烂的阳光,争先恐后地怒放着芬芳。

    此时除了身旁那个身着玄衣的男子,一切都是美好得如梦似幻一般。

    “这……是什么花?”莘奴抚摸着那娇嫩的花瓣,轻轻问道。

    王诩沉默了好一会,才缓缓开口道:“这是我母亲培育出来的兰花,当年不过种了一隙地,这么多年,居然还在,长成了一片……”

    这是莘奴第一次从王诩的嘴里听闻他说起母亲的事情。

    眼前的兰花实在是太过娇艳幽香,与野生兰花迥然两样。该是怎样的育花之人,才能培育出这般的幽香?

    父亲爱兰花,可是他生前收集的兰花中,却没有一株能比得过这无名山涧里的幽兰……

    她想要捡拾石块挖掘出一株来,移种在父亲的坟前,可是刚开口询问,却看见王诩的脸上满是邪气的冷笑。

    “莘子大雅,这等乡野知妇培育出的俗物,他如何看得上眼?”

    莘奴讨了没趣,淡了看到花海幽兰的喜悦,转身便要离开。却被王诩轻轻地搂抱住了。

    “这幽兰是我母亲的心血,当年越王勾践爱兰,悬赏千金求得异株。彼时我家境贫寒,母亲患病无钱抓药,宛媪心痛母亲,想要偷偷带着母亲栽培的兰花换得赏金,可是被母亲发现,一向温婉的她竟然大怒,宁肯呕血而亡也不肯宛媪卖掉她的心血……

    后来她病故,我便带着母亲生前栽培的兰花来到这山谷,将它们种在此处。”

    听着王诩平静稳健的叙述,莘奴的心微微一颤,她虽然不会再如幼时那般,听了王诩悲惨的幼年往事,而同情垂悯得无以复加,可心内还是对方才想要索要兰花一时而略生愧疚之心。

    王诩自然是能辨析出莘奴的神色,微笑着轻抬起了她的下巴道:“我的小奴儿还是这般心软,听不得这些个痴人之事。其实这只是痴傻女子的一厢情愿罢了。母亲穷极毕生栽培的极品,也不过是为了讨得她倾心男子的欢心。可是到头来,她的情爱也不过如这兰花一般,隐匿在深山密谷里无人欣赏。我将这兰花匿世,不过是成全了她最后一点心愿罢了。”

    莘奴全然没想到王诩的母亲竟然是这般的痴情人。可是这样心思柔软的女子能培育出醉人的幽蓝,却为何养育出个铁石心肠一般狡诈冷厉的儿子来?

    也许是莘奴的腹诽太外露,被王诩瞧了出来,他轻抚着她的脸颊说道:“怎么?是纳闷我为何又这等痴情的母亲?我自小看她不懂如何争取自己想要之物,只想着痴等负心人回头……所以我终其一生也不会变成那样的痴人,只会被人抛弃在脑后,停在原地等待回顾……”

    说这话,他依然在笑,可是下巴却紧绷着,紧盯着莘奴的眸光看得人有些微微发冷。

    的确,试问世间何等之人才能值得鬼谷王诩倾心一世,痴等百年?

    许是觉得自己今日之言太多,王诩不肯再说下去,只拉着她在花海一畔坐下,自己盘膝坐在微湿的土地上,而她则如猫儿一般坐在他的怀里。

    “乖乖的,陪我在这里坐一会……”说完,王诩再不说话,半靠在背后的大树,闭目嗅闻着弥漫四周的淡淡花香……

    那天当从谷中走出时,吝啬得不肯移植一株的王诩却毫不手软地摘取了一大把罕世的幽兰将它们插在了马车里净手用的水壶内。

    “你既然喜欢,就让它伴你一程吧!”王诩做出这等粗俗的摧花之事,也是轻描淡写。

    可怜那些精致的兰花断了芳根,虽然有水将养,不足一日也俱是萎靡困顿了,被他毫不留情地扔在了车厢外,任凭车轮碾压与烂泥掺搅在了一处。

    作者有话要说:  贴点 晚上不知能不能二更呢

第34章() 
莘奴看得有些心痛,却无力挽救那些碾入泥土的幽兰,只瞪着大眼看着这般毫无风雅的王诩。

    午后的阳光正洒入车厢内,照在美人的肌肤上瓷白一片,不点自红的嘴唇因为生气而微微嘟起,整个脸庞都是美好得让人迷醉的青葱。

    王诩不是怜花之人,可是这一刻却被眼前怒放的小花引得错不开眼。随手放下马车的帘布后,便执起她的下巴,将两片樱唇品含在了嘴中。

    当他愿意的时候,从来都是能引诱得女人情迷不能自禁的个中好手。莘奴有这番感触也是有比较的。

    当年与孙伯出逃时,小儿女终于能偷偷相处,虽然时间紧迫,也难免羞羞怯怯地唇舌交流过一番。

    莽撞的少年终于能与心仪的少女亲近一番,自然是心焦难耐,唇齿间急切了一些,倒没叫那时的莘奴有多少快慰之感。

    后来又她被迫得跟着这阴沉的男人,这才发现虽然他不会像知情懂事的少年一般甜言蜜语,赢得她满心的欢颜,可是私底下这些见不得光的伎俩却是比少年郎精通熟练了不知几许,用姬莹的话讲,懂得品酌的当知,这内外兼修的男子还真是个如鳖羹一样的大补之物呢!

    待得王诩一口口哺着“鳖羹”,将怀里的小女奴补得两腮绯红时,王诩又伸手除去她的衣服,莘奴以为他又起了兴致,要在这人流密集之地,只在车厢里兴起一番**,不禁一阵羞恼。哪知他却只除了她的外衣,拿起身旁的几件衣服,给她换上了男装,用头巾裹住了她盘起的秀发,也遮住了眉眼姿色后,握着她的手,在她手心里郑重地放了一枚圜钱,莘奴被他吻得有些气喘,呆愣愣地看着手心里的那一枚钱,有些不明白王诩的意思。

    王诩已经靠坐在车厢上,抽出了小架上的一卷书简,舒展开来轻巧地言道:“这次出来,说好了要检验你的功课。这枚圜钱便是你的立身之本,你带着它下车,看日落前,能否用它筹到一百枚圜钱。”

    既然说定了这趟旅程也是试炼莘奴这些时日的功课,身为商道唯一弟子讲师的王诩自然也是不能荒废了爱徒的学业。

    他舒服地半躺着,一边看书一边不急不缓道:“若是凑不齐一百枚圜钱,今夜你便一人睡在旷野里吧……夜里风大,要不要再加一件衣服下车?”

    这般的体贴如微还真是让弟子垂泪的贤师!

    莘奴谢绝了家主的好意,下了马车,穿着一身的粗布麻服,站在路上,手中攥着那枚圜钱,看着马车绝尘而去。

    如果可以,莘奴是有心骂王家阿娘的。若不是看在王诩的母亲一片痴心,身世清苦,莘奴真想顺着王诩的族谱一路向上骂到远古洪荒。

    现在日头渐渐偏向了中午,只手中这一枚圜钱,想在日落前变成一百枚,若是不卖身,看来也只有抢劫这一条路了。

    这般绝望想着,不由四下环顾,想看看有没有什么趁手的棍棒和值得下手的羔羊。

    结果这么四下打量,发现不远处是一处河埠头,此处埠头修建的有些狭小,一艘大船停靠在码头上,周围还有几艘等待靠岸的大船。

    一伙人站在岸边围着一个穿着华丽衣袍的胖子正争执着什么。莘奴走近细听,原来胖子是船主,运了一船粟米过来,围着的这群人俱是本地的米商,正在为每人应该分到多少粟米争执。胖子被围在中间,脸上颇有些无奈。

    原来这次收来的米粉为不同的城郭,每个诸侯国称量的器具各有不同,以至于装米袋的大小各异,

    以往这些米商都是米袋的多少拿货走人。可是这次米袋米袋大小差异不同。无论怎么分配大家都是不满意。只说船主算得有偏私。

    船主见米商起了骚动,竟命令手下的奴仆们停止卸货,免得有宵小趁火打劫,顺手牵走几袋粟米。

    可是这样一来,米船后的几艘货船便不能靠岸,各自的船主也是急切地隔船吆喊。

    时下,算数并非人人都能掌握的一门技能,平民之中就算经商者,愚钝得盘算不轻数字者比比皆是。偏巧埠头的称重器具又损坏了,船主一时按捺不住争吵的众人,很是焦头烂额。

    莘奴心中一动,从围观者中打听清楚每家米商的进货所预付货款的多少,走了过去,对船主说道:“先生可是为如何分配发愁?我略通算数,对此倒是有些主意。”

    胖船主见莘奴是个身材瘦弱的小子,既没有华衣轻裘,更没有佩戴游侠的宝剑,心中便有些瞧不起。但米商们已是折腾了许久,知道按往常还要再争几个时辰才能定下数量,死马权当活马医,不少人便让莘奴说出办法。

    莘奴心中盘算每家的数量,胸有成竹道:“若是船主肯事成后赏小的十枚圜钱,这点小事一会便计算妥帖!”

    船主一听,这无名小子索要的报酬也不过十枚圜钱耳,当下便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莘奴环顾四周,看到一旁放置着三个废弃青铜量器,若是用它们来粮米,就带挨个拆袋,一釜一釜量完再装袋给各位米商。只怕到天黑也分不完这一船的粟米。

    莘奴指挥着一旁的奴仆,让他们用防水的毡垫铺满一旁小木船的船底,防止漏水后,再用青铜量器舀米入船,每到十釜便在下沉的船帮上刻划痕,一直到四十釜为止。

    然后再将小木船的米倒在岸上,于是一个临时的大型量器便制成了。只需要将不用大小的米袋放在船上,根据下沉的刻度便估算出不同的重量。

    而章祖的功劳,莘奴心算与指算的速度极快,根据每个货商货款的不同,嘴上不停,一一说出每个人应该采购的粟米数量。米商们听了,略一比较,发现于自己在家算的差不多,再争几个时辰的结果也差不到哪去,便纷纷同意各自领了不同数量的粟米是离开了码头,

    胖船主心中惊讶,没想到这个难题真的被眼前的瘦弱小子解决了,一时间大喜过望,大大方方地赏赐给了莘奴十五枚圜钱,甚至还约定好了下次卸货,也要她来此处帮忙。

    这可以说是莘奴第一次凭借着自己的本事赚取的圜钱,与之前老仆出逃却不识人间烟火,凄惨得失了盘缠只能靠挖野菜根度日相比,着实是一大进步。

    可是还来不及欢呼雀跃,便觉得有新的难题恒在眼前。

    现在十六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