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抗战双子星-第15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股销魂的触感更刺激了凌寒。

    慢慢的,凌寒的嘴唇向许清灵的我红唇移去。

    终于,四片嘴唇碰到了一起。

    “唔,不要……”

    许清灵刚想呼喊,凌寒的舌头趁虚而入,钻进了她的小嘴儿,不断的索取着、挑逗着,本来扶着腰的那只手,也来到了许清灵的脑后。

    不知不觉的,许清灵的双手缠在了凌寒的脖子上,热烈的回应着凌寒的吻。

    凌寒一直压在许清灵身下的右手,也不安分的活动了起来。

    许清灵也迷醉了,沉浸在了凌寒的热吻中,笨拙的回应着。

    许清灵快速的松开揽住凌寒脖子的双手,护在胸前,挣脱凌寒的热吻,坚定的对凌寒说道:“凌寒,不要。

    给我一点准备时间好吗?”

    看着许清灵楚楚可怜的样子,凌寒轻轻点了点头,深情的说道:“清灵,我不会强迫你的。”

    申请==深情的话语,让许清灵的双手放弃了继续护着前胸,又一次缠到了凌寒的脖子上,拉着凌寒的脑袋慢慢向下。

    很快,两人再一次激吻在了一起。

第301章 南垛庄(上)() 
就在凌寒跟许清灵初尝爱情的美好滋味的时候,孤身一人的张俊杰,已经悄悄地离开了三连所在的驻地山谷。

    此时的张俊杰,身上穿着一身北方常见的粗布大棉袄,脚下蹬着一双千层底的大棉鞋,头上捂着棉帽子,双手拢在袖筒子里边,缩头缩脑地走在路上,就跟平常的老农民一个样。

    张俊杰这家伙是个闲不住的性子,前段时间不是作战就是训练特战队,他还能老实一点儿,始终跟队伍在一起。

    可这大过年的,特战队那边暂时停下了所有的训练,转而协助其他部队执行警戒任务,三连跟炮兵连那边又有黑皮跟大牛他们负责,这样一来,没人会给他安排任务的张俊杰就彻底闲了下来。

    所谓静极思动,今天一大早,张俊杰待在帐篷里,心思就有点活泛开了。

    反正闲着没事干,不如出去转一转?

    张俊杰转念一想,游击队这边刚刚跟鬼子打了一仗,凌寒可是跟他嘱咐过,这段时间千万不要再去撩拨鬼子的火气了。

    这么一来,像章丘、济南这些在鬼子手里的地方,张俊杰就不能去了,再说那也太远了,一天不一定能赶回来,再被凌寒给发现了,可不会给他好果子吃。

    想来想去,最终,张俊杰决定,既然不能去鬼子占据的地方玩,那不如就化妆一下,扮成一个老农民的样子,去离这里最近的垛庄看看。

    正好体验一下民国时期过年的风俗,顺便还能看看鬼子在垛庄这里有没有什么独立营这边不知道的安排。

    越想越觉得有道理,张俊杰就坐不住了

    偷偷摸摸的找了一身老百姓的装束,张俊杰用一个大包袱皮儿包好,挂在肩膀上,就往山外走去。

    路上遇到站岗放哨的那些战士,这家伙还不忘点点头,打个招呼啥的,做出一副很自然的样子。

    张俊杰那可是独立营的副营长,又兼着特战队的队长,在整个独立营来说,都是一个传奇人物,他要离开驻地,还真没有人上来盘问他。

    就这样,张俊杰大模大样的就走了出来。

    等离驻地有一段距离之后,这家伙四下寻摸了一下,找了个没人的地方,把身上的军装一换,用包袱皮儿包好藏起来,身上只暗藏着一把短枪,就向垛庄走去。

    垛庄是一个统称,因为在古代的时候,垛庄坐落在古齐国跟鲁国的交界处,四周又是群山连绵,很像是把两国分割开的垛墙一样,因而得名。

    实际上,垛庄又分为南垛庄跟北垛庄,而垛庄镇镇公所的所在地,就在南垛庄这里。

    这附近在古代是齐鲁两国争锋的主要地方,很多村庄的命名都跟这个有关。

    像南垛庄的西南方向,就有五个村庄,名字分别叫做,上射垛、中射垛、下射垛、南射垛跟大射垛,这都是根据古代战场来进行的命名,一代一代沿袭了下来。

    今天是大年初二,正是民间那些大姑娘小媳妇回娘家探亲的日子。

    这一路上,张俊杰就看到,在山间的道路上,时不时的就有穿的簇新的人来往,脸上也都带着新一年到来的喜气。

    虽然说鬼子全面入侵华夏,时局艰难,但在最底层的老百姓那里,日子该过还得照样过,过年该有的一些礼俗,也不能全都扔掉。

    加上南部山区这里地处深山,又有凌寒他们这支抗日队伍的存在,没怎么受到战火的波及,过年的氛围倒是跟往年相差不了太多。

    一路信马游疆,张俊杰溜溜哒哒的就进了南垛庄。

    前一段时间,第105联队的工藤镇孝,就把他的联队指挥部设在南垛庄的镇公所这里。

    由于心焦当时的战局,以及前段时间南京大屠杀在国际社会上引发的负面影响,工藤镇孝也就没有怎么祸祸当地的老百姓。

    可狗改不了吃屎,就鬼子那德性,没怎么祸祸,也让当地的老百姓苦不堪言。

    尤其是105联队失去了游击队的踪迹之后,按照第二军司令官西尾寿造中将的命令,在垛庄这里多停留了五天的时间。

    这五天,可让那些鬼子逮到机会了,今儿个张家牵只羊,明儿个李家逮只鸡。。。。。。反正只要被鬼子看上了,那二话不说,拿上就走。

    敢反抗?刺刀滴干活!

    更过分的是,一开始老百姓们还没有意识到鬼子的危害,大姑娘小媳妇儿的走在街上,没少被鬼子给调戏。

    到了最后,弄得整个南垛庄,几乎没有女性敢继续抛头露面了。

    就是这样,有几个姿色不错的,也被一群色欲熏心的鬼子,破门而入,给糟蹋了。

    这悲惨的遭遇,虽然激起了南垛庄大部分民众的愤怒,但面对鬼子冰冷的枪口跟锋利的刺刀,手无寸铁的老百姓也只能选择了打落牙齿往肚里咽,生生的忍下了这口气。

    虽然肚子里边把鬼子恨了个咬牙切齿,但实力没人家强,只能徒呼奈何。

    后来,鬼子终于走了,可工藤镇孝却留下了一个小队,开始张罗着在镇子里建立维持会,推举曾经在105联队刚来的时候,前去劳军的大地主蒯天赐担任维持会长。

    这蒯天赐是南垛庄土生土长的人,从祖上开始,家里就世代经商,置办下一份很是不小的家业。

    南垛庄这里,几乎一半以上的耕地,还全都是那种好地,都是蒯天赐他们家的。

    镇子里的不少人,都是靠着给蒯家当长工或者租种他们家的土地来生活的。

    由于排行第二,蒯天赐又有一个二老蒯的称号。

    年轻的时候,二老蒯也是走南闯北,见识了不少世面,后来年纪大了,才把生意交付给了手下的那些掌柜,自个回到了南垛庄这里的祖屋,亲自经营祖业。

    二老蒯作为镇子里最大的大地主,在济南城更是有不少的产业,平日里欺压良善,强取豪夺,放印子钱等等坏事也没少做。

    也许由于坏事做多了,二老蒯直到快40岁的时候,才有了一个儿子,起了个名字叫做蒯鹏,希望儿子将来鹏程万里,光耀门楣。

    这个蒯鹏也不是什么好鸟,从小就是镇子里面的混世小魔王,长大了更是欺男霸女,无恶不作。

    二老蒯见儿子越来越不像话,已经快要引起公愤了,怕被镇里的刁民给下了黑手,一狠心,把他送到了日本去留学。

    年前的时候,蒯鹏从日本留学归来,直接跑到章丘,给鬼子当了个翻译。

    所以,从根子上来讲,这二老蒯就跟日本鬼子有一种天生的亲近感,要不然也不会那么主动的去迎接鬼子大军的到来了。

第302章 南垛庄(中)() 
在获得了鬼子的青睐,出面当了伪维持会长之后,二老蒯可就更抖起来了,整天在那一个小队的鬼子面前点头哈腰,在老百姓面前吆五喝六了,充分展现了自己作为一代汉奸的绝世风采。

    维持会成立了没几天,回到章丘县城的工藤镇孝就给二老蒯下达了一条命令,让他出面给105联队筹集10万斤粮食,解决部队的部分补给需求,并要求这些粮食必须是小麦或者大米,其他的杂粮不行。

    这也跟日军大本营下达的入华部队就地筹措部分军需的命令相符合。

    接到这样一个命令,二老蒯就有些挠头了,虽然说十万斤细粮他自己就能拿出来,可皇军下达的任务,那是需要整个垛庄上万人口一起来承担的,凭什么让他二老蒯替那些穷泥腿子来抗啊?

    再说了,那么多的细粮,想想就够二老蒯心疼的了。

    所以说,二老蒯是从一开始就打定了主意,这些粮食,必须从垛庄镇的那些我老百姓嘴里抠出来。

    垛庄镇上万人口,这粮食分到每个人的头上,每个人连十斤都不到,很轻易就能拿出来啊!

    这么一想,二老蒯又高兴了起来,因为他又想到了一条扩大他家财富的妙计。

    垛庄镇不是有一万两三千口子人嘛,那干脆每个人也别整那些零头了,凑个整,十斤。

    这样算下来,全部征收完毕之后,二老蒯的手里就能有超过十二万斤的粮食,除了给皇军的十万斤,他自己还能落下两万多斤。

    至于说老百姓们能不能拿出来,那二老蒯就不管了,反正任务发布下去,拿不出来那就拿东西来顶。

    家里穷的揭不开锅了?

    没事,蒯老爷就是放印子钱的,可以借嘛!

    钱又不是粮食?

    蒯老爷开的粮店是卖泥巴的啊?

    买去啊!

    可以说,二老蒯比仲宫镇的杨丰源跟徐胖子做的都过分,他一个人几乎垄断了垛庄镇上的粮店、高利贷、当铺,几乎形成了产业一条龙,让他能够更好的盘剥那些穷苦百姓。

    就在除夕那天,二老蒯把征收粮食的命令颁布了出去,让家丁在四邻八乡的敲着锣全喊了一遍,确保每个人都知道了。

    按照二老蒯公布的时间,从正月初三开始,各家各户就要把粮食全都准备好了,等待维持会派人上门开始收取。

    这个消息一公布,垛庄镇里里外外全都炸了锅了。

    南部山区这里几乎全都是山地,很少有那种大块的良田,水利设施几乎没有,更是根本就不产水稻,小麦的产量也不高,相比之下,老百姓们更愿意种一点玉米、红薯等高产作物,或者花生、棉花这一类的经济作物。

    现在已经到了年根,除了那些稍微富裕一点的家庭,家家户户剩的那点麦子,都是准备着过年包顿饺子的,哪还有那么多的细粮来交这皇差啊?

    可镇公所那里就驻扎着一个小队的鬼子,老百姓又没个统一的组织者,心齐不起来,无力与之对抗,只能是心情忐忑的等待着初三这个最后期限的到来。

    张俊杰来到南垛庄的时候,整个镇子里一点过年的气氛也没有,除了少数几家富户,其他的人家都是凄凄惨惨戚戚的。

    这样的一种氛围,让原本准备看看热闹的张俊杰不由皱起了眉头,但他又不知道具体是怎么回事,只能先在镇子里随意的走动着,想要找人问一下。

    走着走着,张俊杰听到前面传来一阵“叮叮当当”的打铁声,心里一动,忍不住抬眼打量起来。

    就在张俊杰所在的这条街道尽头,一间挑着帘子的铁匠铺子,在这大年初二的时候,就已经开门营业了,那“叮叮当当”的声音,正是从里面传出来的。

    大过年的,这么早就开门营业,张俊杰自然感到奇怪,加上镇里的这种气氛,张俊杰抬脚就往铁匠铺走去。

    “老板,在吗?”

    来到门口,张俊杰一边高声喊了一句,一边抬脚往店里走去。

    叮叮当当的声音戛然而止,一个大冬天光着膀子的老汉从后路边走了出来,手里还拎着一把硕大的锤子。

    “小兄弟,有什么事吗?”

    老汉看了一眼张俊杰,张口问道。

    张俊杰操着一口标准的济南口音,问道:“大叔,你这铁匠铺都能打什么铁器啊?”

    老汉很自豪的说道:“小兄弟,我跟你说,我家这可是祖传的手艺,凡是庄稼地里用得着的家伙事儿,我这儿都能打。

    小兄弟,你放心,我这儿保证价格公道,童叟无欺。

    你看看,这墙上挂着的,都是我一手打出来的。”

    生意上门,老汉自然是热情招呼了。

    张俊杰环顾一圈,发现墙上挂着不少的锄头、铁耙、三股叉等等农具,质量如何,张俊杰也不懂那玩意,看不出来。

    不过,转了一圈,张俊杰没发现任何的刀具,忍不住问道:“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