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宣和画卷-第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还让不让我们寻常人活?”

    “哪有刘兄说的这样夸张?”楚风都被他这一大通逗乐了,笑道,“好吧,我说实话了。其实我只知道这么点东西的,如今一股脑的都倒出来了,以后只能‘赤身见人’了。”

    楚风心想,其实刘正卿夸赞自己的这些东西,只有书法是自己的。诗文什么的不必说,陆游的《卜算子》是抄来的,不算自己的能耐。至于典故和老庄之类之类,对于这个年代的人来说,或许想要得知是比较困难的事情,毕竟书籍难得。可是到了千年之后,那就是摆在那里的盛宴,不论是谁,只要想知道、想学习,在网上随便翻翻找找就可以得到的。只不过在这方面求知的人素来偏少而已。

    但是楚风不同,他自幼就喜欢听各种故事。最开始只是父母为他将一些短小精悍的成语故事,长大后,他便时不时的寻找些典故来瞧。到底是名人轶事,又是历史上真实发生过的(有些自然有杜撰成分),总要比许多、影视作品有趣的多。

    放到千年之后去看,楚风这么点知识算不得什么,可是摆在宋朝,就颇有些不得了的意思了。

    当然,与北宋年间繁星一般的名家是没有办法比拟的。别的不提,就单单说“五十少进士”的话题中,连五十岁考中进士都算是年轻人的,可是呢,苏轼二十一岁考中,他的弟弟苏辙十八岁与其同榜,欧阳修二十三岁进士及第,宋四家中苏黄米蔡的蔡襄十八岁登龙门……这个年代,是真正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时代。

    与这个年代闪耀璀璨的大家们相比,楚风这么点小聪明,实在是萤火之光了,岂敢与日月争辉?

    文端先生听着刘正卿的转述,颔首捋须笑道:“老夫早就说这个小子不知进取、毫无少年狂气,着实可恶!一鸣,你要参加乡试秋闱,那就是说之前的事情已经处理完毕了?可有什么后顾之忧没有?”

    刘正卿闻言整肃了一下,冲着文端先生恭敬一礼:“多谢先生挂怀,之前撞了一件官司,如今已经撇清了。如不是因为先生的三十两纹银,我刘正卿现在恐怕连流落街头的乞丐都不如了!再造之恩,永生难忘!”

    陆文端笑道:“老夫早就说过,借钱与你的是楚郎这个小子,与老夫无关。”

    “楚兄弟的恩德,自然也是铭记的。”刘正卿笑道,“这西市口有一家请我去做西席,教一位小娘子读书。虽然工钱给的不多,但毕竟清闲些,我同时还能准备秋闱。楚兄弟,那钱我只能慢慢还你了。”

    楚风道:“这个不急,刘兄有闲钱后再给不迟。”

    “是,我也想好了。我还不上钱之前,这《京酒帖》就放到楚兄弟你这里寄存吧,也算是当抵押了!哈哈!”

    楚风迟疑道:“刘兄准备乡试也得练字的吧?不需要书帖的么?”

    “不是还有一幅假的么!”刘正卿哈哈大笑,“反正这书帖二层也揭了,我想过了,与其痛心疾首,倒不如好生利用。你我兄弟二人一人一份,倒也是一件好事。”

    楚风略微思付,道:“刘兄能够看开自然是一件好事。只是,那原帖还是刘兄自己留着比较好,二层的借与我就好。毕竟科举才是正事,那二层的书帖虽然也很不错,但是在添色后还是有了些瑕疵,毕竟不如原帖。”

    刘正卿眨了眨眼睛:“跟楚兄弟说句实话吧,你说的这些东西,我根本就看不出来啊!所以,对于我来说,这二者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

    楚风无奈,笑着摇头。

    ……

    ……

    在楚风这边谈笑风生的时候,李氏书画行内院的一间房里,李良辰坐在桌边忙碌着什么,一面又听着郑朝奉的回禀。

    郑朝奉距离李良辰三步远,因为熟知她的性情,郑朝奉不敢太过靠近。只是偷偷的瞧了一眼,发现她拿着一只短小精致的兼毫簌簌书写着什么,字迹极小,似乎是蝇头小楷。

    李良辰只穿着一件淡青色的素色襦裙,襦裙曳地,在她身上却不让人觉得柔美,反而只显出几分冷清来。

    郑朝奉想着最初见到这位女东家的画面,那明明是七月间最艳阳高照的日子,蝉鸣聒噪的不行,人往阳光下一站,脸上就一溜溜的往下淌汗。可就是在那样的日子里、阳光下,李良辰淡漠的目光扫了他一眼,他便立刻觉得淋了个透心凉一般,心坎里都只剩下了冷津津的一片。

    面对着这样一位女东家,郑朝奉真是又敬又畏。

    李氏临仿之道从唐末时就开始流传,至今及上百年的兴衰传承,兴盛过,也式微过。如今李家人才凋零,东家李良骥有心无力,只能依靠着这么一位女东家撑着李家的脊梁,实在太过艰辛了。

    郑朝奉是李家的老人了,从十一二岁的时候就在李家帮闲,到得如今三十余年,早把自己当做了李家的人,也十分熟悉李家上下里外的态势。

    李家造假,不是寻常的造假。李家做出来的摹本,必定都是足以乱真的好东西,连行家里手都未必瞧得出漏洞的。

    李良骥虽然是李家的男丁,可是手法不行,心性也安静不下来,无法承担临仿的重任,于是只好做一个表面上对外的东家。而李良辰却刚好相反,虽然她是女儿身,胸中气魄却并不逊于任何男儿郎……这并不是什么奉承之词,李良辰挥墨时候的豪放与潇洒,是郑朝奉离远远的瞧着,都会觉得骇然的。

    那是吞吐山河的气魄。是学不来的东西。

    只是可惜了,她毕竟是个女子……

    世道艰难啊!

    郑朝奉这样想着,微微叹息。

    “有事,就快说。”

    李良辰泠泠的开口,目光并没有从书帖上移开,落笔也并没有分毫的停滞。

    她很认真。

    人认真起来的时候都会很好看。

    更何况,她原本就是一个很美的女子。

    “那家陆氏书画行的东家,查到了。”郑朝奉略微慌张起来,他宁愿被扣一整年的工钱,也不敢惹女东家生气。连忙收敛心思,郑朝奉细细禀明,“是一个老者,姓陆,叫陆鸿,字文端,山阴陆氏。”

    “山阴陆氏?”李良辰清淡的言词中略微表露出了一丝纤细的好奇,“那样大家族的老者,怎么跑到这里开了那么一间小小的书画行?”

第二十一章 向来痴() 
所谓士族门阀,在三国年间开始兴盛,在唐朝武瞾时达到顶峰,之后又在这位女皇的打压下,渐渐走向了迟暮之年。

    中国古代不是没有贵族。公侯伯子男只是简单的爵位,真正的士族阶级,是能够在东晋时期与司马家共治天下的琅琊王氏,是淝水之战后能够在朝中说一不二的陈郡谢氏。而除了“旧时王谢堂前燕”之外,还有在唐朝出过二十三位宰相的清河崔氏,隋朝初年连皇帝都要借一臂之力的鲜卑独孤氏。

    世家大族,绝对不是冠冕堂皇的四个大字,而是真正意义上的坚石。

    他们入可以改变朝廷格局,出可以稳固地方安危。他们子孙繁盛、诗礼传家。他们或把持着国家的命脉,或富可敌国。

    没有任何统治者敢看轻这些家族。毕竟这是三纲五常的社会,简简单单“家族”两个字所蕴含的东西,往往是比国家还要沉重的。

    山阴陆氏,在这个士族阶级日渐衰败的世界中,依旧占有一席之地。

    郑朝奉自然是听说过的,李良辰也如此。

    “在下已经派人细查,现在来看,这位陆鸿应该是淮西提举常平陆轸的兄长,不知怎么跑到杭州来了。而且身边只带了一个老奴,之前来的那位少年郎,在那书画行中担着知客的。”郑朝奉解释道。

    提举常平就是管理一地仓粮、水利等事情的官员,文端先生看起来平和友善、古道热肠,没想到竟然是官宦人家的出身。

    李良辰听着郑朝奉的禀报,淡淡道:“这事情,告诉我兄长了么?”

    “已经说了。”

    “他说了些什么?”

    郑朝奉苦笑了一下:“东家自然是很生气了,说了几句狠话。不过依在下看,其实东家很明白民不与官斗的道理,应该再骂上几日就好了。”

    李良辰闻言,微微点头,便不再多说话。

    屋内的气氛又渐渐变得凝重起来,郑朝奉感觉到窗子外面吹进了微凉的春风,于是下意识的打了个寒颤。

    李良辰没有让他退下,也没有让他留下。

    郑朝奉不免觉得有些尴尬。

    稍微在这里呆站了一会儿,郑朝奉看着女东家侧脸冷清的容颜,没过多久,即便觉得双颊有些发麻了。想了想,还是抬步退了出去。

    李良辰感受着他的动作,没有做出任何的反应。

    这些都是与她无关的事情,而对于这些事情,李良辰素来都是漠不关心的。

    与杂事相比,她更加看重是眼前的簪花小楷,以及那幅寒梅图的来历。

    这样说起来,那幅《寒梅图》的作者,很有可能是那位叫做陆鸿的老者了。说来也是,如果这样的画作出自一名少年……倒也不是不可能,只是这样的高才,在一个小小的书画行做知客,未免太过屈才了。

    李良辰默默的想着,安静的临着书帖。

    她从不施粉黛,但依旧拥有姣好的容颜。她的冷冽并不像是冰,因为不是那样的强烈,反而像玉,清清泠泠,浑然善也。

    柳絮纷飞,从窗外徐徐吹落,有一枚落在她的青丝上,飘飘荡荡,最终吹落尘埃。

    ……

    ……

    刘正卿虽然还没有考过科举,但实际上,在杭州城里颇有些才名,只是文端先生与楚风都是初到这里,所以并不太清楚罢了。

    之所以放着科举正途许多年,是因为刘正卿谨遵礼法,为父母守孝。今年刚刚孝满,乡试基本上是十分稳妥的,所以并没有特别着急的准备。

    前些日子因为亲戚失和吃了一场官司,被人讹诈了不少银钱。刘正卿虽然对金钱身外物看的很淡,但向别人借的钱总是要还的。这才答应了范家的邀请,为范家小娘子做一阵子西席。

    教授女子总是一件比较轻巧的事情,刘正卿想着,如果可以的话,就教到秋闱前一个月再停歇。那时候自己好生准备一番,乡试中第应该不是太大的问题。

    这日一早,正是去范家教书的第一日。刘正卿早早的起了,推门看了看外面的红霞,忍不住大笑三声,心想这也是一道鸿运当头的吉兆了!

    特意换了一身拿得出手的衣服……之前为了筹钱,家里差不多的衣服全都拿去当了,只留了一件以防万一,没想到如今真的派上了用场。

    这是一件藏青色的单衫,里面带了些玄青色的暗纹,淡金色织锦的勾边,腰带也是淡金色的,看起来颇有几分清贵之气。

    刘正卿的妻子周氏帮着他理了理衣衫,退后一步仔细的瞧,温柔的笑道:“夫君如此,真当得‘器宇轩昂‘四字。”

    “那是自然的!”刘正卿哈哈大笑,“待我‘仰天大笑出门去’,过些日子也让大家瞧一瞧‘我辈岂是蓬蒿人’!”

    周氏掩了嘴轻笑,眉眼如画:“对方是大家族的女郎,正卿,你在那边行事要小心些,千万莫要冲撞了什么人。”

    “放心吧。”刘正卿叹息而笑,“之前吃了那样大的亏,难道我还能不清醒么?对了,书画行的文端先生托了我一件事,你帮我问问。”

    周氏自然也是知道陆文端、楚风对他们家的大恩大德,这时候略微诧异中倒也有三分好奇,问道:“咱们能帮上什么忙?若是可以的话,定然要涌泉以报的。”

    “没有那么夸张。”刘正卿笑道,“是关于我那楚兄弟的事情。文端先生的意思是,楚兄弟也到了婚配之年了,但看他自己似乎没有什么想法,可他身为长辈,总不好就真的这样不管了。但又怕直接与他提起的话,楚兄弟会拒绝,所以……”

    “所以让我先行四下问一问,物色的差不多了再同那楚郎君提起,是不是?”周氏兰心慧质,一猜即中。

    刘正卿抚掌赞叹:“是这个道理!我刘正卿真是何德何能,得如此贤良之内助。楚兄弟若是知晓的话,恐怕要郁闷了。”

    “这话怎么说?”后面那句,周氏没有听懂。

    刘正卿笑道:“我们为他的婚事操心的时间再长,他也找不到我家这样好的妻子,当然会郁闷了。”

    周氏闻言横了他一眼,似嗔非嗔,带了三分风情。

    将自家夫君前日就准备好的书匣递与他,周氏思付着道:“正卿,你先别忙着走,我有事情要问。虽说是文端先生的意思,咱们不好推辞。可是,听你的意思,那楚兄弟的来历很是模糊啊,连出身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