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宣和画卷-第5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兴许是琴操姑娘心善,吩咐人把我们这些醉的不省人事的家伙都护送回来了吧。”楚风笑着摇头,“我与那位姑娘一共也没说几句话的,不会有什么照顾才对。”

    “嘿嘿。”老张但笑不语。

    楚风仔细的想了想,觉得应该是自己所说的这个道理没错,于是面对张大哥的目光也能够淡然处之了。

    “不管怎么说,我家阿郎是不大喜欢少年人狎妓的,再加上楚郎君你一身酒气的回来,睡到了这个时候……”老张解释着。

    楚风捂着自己的额头,觉得头顶的血管还在时不时砰砰的跳,忍不住发出一声叹息。

    老张笑道:“我家阿郎原本等着郎君一起用早饭的,结果没等到,如今晚饭时候了,您才醒过来。是了!瞧我,真是老糊涂了。郎君如今怕是饿坏了,今日难得买了些新鲜的春笋,我拿腊肉炒了,这就端过来给大家尝尝。”

    说罢,又特意提高了三分嗓门儿,冲着内室道:“我刚才做菜的当口偷偷的尝了一块,啧啧,鲜的要命,差点把舌头都嚼进了肚子!我这就去端上来!”

    转身离开之前,老张还不忘冲着楚风挤了挤眼睛。

    楚风觉得好笑,他听说过文端先生喜欢吃春笋的,只是张大哥这一出戏,多少有些逗小孩子的意思,也不知道老先生到底会不会上钩。

    动手张罗着桌椅碗筷,一回身,果然瞧见文端先生面色严肃的走了出来,不大像是来吃饭的,倒像是要审问犯人一般。

    楚风心下一喜,连忙开口,转移话题:“先生,刘大人说了些画院的事情,我想找您商量。”

    “画院?”文端先生微微挑眉。

    “是。”楚风虚心请教,“那位主考官刘大人说,之所以赐下我这个同乡试出身,其实是官家想要扩充画院,所以在全国之内寻谋人事。那画院,我听说是皇家藏贮名家书画的地方,可是具体还有一些什么官职、职责之类的并不清楚,所以想要向先生您请教!”

第九十一章 遍览名家丹青愿() 
“画院的全称为‘翰林图画院’,最初的形成可以追溯到五代时期,到了咱们如今的年代,也算是宫中的一种体制了。以前的画师,在其中虽然担任着‘翰林’‘待诏’等等官职,但说实话,地位并不会太高。反倒是到了咱们官家这一代,画师们的地位才渐渐提升起来。”

    用过晚饭,文端先生端了一壶清茶在手,小轩窗下,与楚风缓缓道来。

    对于楚风醉酒与狎妓的事情,文端先生的微恼仍是有的。但老先生却不是那种不负责任的人,听说了饮宴上刘大人的意思后,恍然大悟之余,自然也会对楚风细细说明一番。

    口中残留的春笋腊肉的滋味,被一盏清茶渐渐的冲淡着。

    窗外微弱的知了声时不时的鸣叫,又突然的暗淡下去,仿佛预示着夏日的逼近。

    房内的窗子已经关上了,只是偶尔风动时分,也会将窗棂吹得轻晃,发出一阵轻响。这个时候,油灯的火焰可能也会晃动一番,墙上的人影便也跟着摇曳着,映出几分缥缈与虚无来。

    静夜长长秉烛游,促膝长谈也是一种乐趣了。

    “那位刘正宏刘大人若是不说的话,我也有些忘了,还有这样一档子事情。老夫记着,在官家登基初年的时候,曾经有一次天下画师的****,应昭者三千余人,当时也是一番盛况。之后的几年,偶尔也会选画师入画院,但规模上就小了很多。依照着刘大人的意思,应该是官家想要再次选人了。”

    文端先生回忆着往事,点了点头:“当年张择端、王希孟等人,都是那一年选进去的,官家亲自调、教、斧正,才有了他们如今的成就。不得不说,千古以降,能够在书画上达到如此境界的帝王,官家恐怕是第一个。”

    “那是自然。”楚风立刻应和,心里想着,宋徽宗在艺术上的造诣,哪里仅仅是前无古人,早已达到后无来者的地步了。

    文端先生接着道:“所以,能够入选进宣和画院的画师,可以说,都是有过人之才的。据说,画院的考试,往往是官家自己筛选判别,能够入得官家青眼的人才会被选中。对于众画师来说,这不单单是一种荣耀,也是一种赏识与肯定了,所以学画之人,都以此为荣,甚至以此为目标的。”

    “先生的意思是,除了类似刘大人这样在地方筛选之外,想要入院还是需要接受考试的?”楚风问道。

    “没错,刘大人的筛选只是第一步。这个所谓的同乡试出身,其实就是他单方面肯定了你在丹青上的功力,觉得你进入画院有一搏的机会了。如果老夫所记不错的话,画院的考试应该是在秋天举行,到时候如同科举一般,你的能力到底如何,自有公论。”

    楚风心想,这其实与后世的艺考也差不多了。各个学校招生考试的时候都可以去参加,但是之后也同样要参与寻常的高考文化课,指定一个分数线出来。双重的筛选,才能最终确定下名额来。只是画院的考试更像是一种两层的筛选,而第一层这种“同乡试出身”,大抵所基于的,就是主考官对考生的熟悉程度了。

    如果不是刘正宏刘大人与自己的程源师父相熟的话,这件事情恐怕落不到自己身上的。

    文端先生看着他的表情,仿佛猜出了他的所思所想,笑道:“你也不必估计太多,所谓画作的好坏高下,说句实话,笔力到达一定程度之后,外行人是很难区分的。我本身就不是丹青的内行人,那位刘正宏刘大人也是一样的。科举主考官这个职衔,老夫也曾经做过,只是当时并没有朝廷下令选拔画师而已。不过设身处地的去想,即便是真的要选,也只能根据当地丹青界的名声、风评种种去选择了。杭州一地虽然是人杰地灵,但真正有名的大画家,除了程源之外,的确是寥寥无几的。你前些日子刚刚在水墨会上捧出了几分名气,又是程源的徒弟,即便刘正宏大人与程源并无交情,他也会优先考虑你的。所以,不必太过在意。再说,你对丹青的热络,老夫也是看在眼中的。这样好的机会,想必你也是求之不得的,又何必瞻前顾后考虑太多。少年人啊,关键就是想到什么了就去做,大抵这样才能不浪费这青春年华了。”

    楚风笑着应了,又想起其他事情来:“先生,如果真的去画院做画师的话,平素都要做一些什么事情呢?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都是在画院完成的吧?如果我这种资质平平的人去了,也可以这样随意作画么?”

    “作画可以,但是否随意,说实话,老夫并没有经历过,只能说说耳闻而已。”文端先生道,“按道理来说,画院画师们的首要任务,就是为各位王公贵族们作画,这其中最多的便是画像了。但京城里的贵人虽然多,可也已经有数,谁也不可能天天画像的,所以这只是其中的一件小事。另外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为名画做副本。许多书画到得今天,都已经流传数百载,甚至很多很多都失传了。画院也是打理皇家丹青收藏的重地,当然,保存、装裱等事有专人处理,不过丹青书法这种东西历来都是孤本,一旦有了什么损坏丢失,那就不单单是咱们这一代人的伤痛,也是后人的悲哀了。所以,画师们要尽可能的被为名画做副本,尽可能的去保存原作的面貌,以便留存。”

    楚风闻言恍然,点头道:“我明白了,就是类似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集序》,唐朝时宫廷流传下来的摹本甚多,冯承素的神龙本、欧阳询的定武本,相传都是当年唐高宗命令他们临摹的,于是咱们现在,才能够在真迹失传的情况下,从各类摹本中一窥真迹的容颜了。”

    “的确如此。”文端先生捋须颔首,“虽然不够真实,但总要比完全没有好一些。而且每个人的摹本特点不同,也能从中散发出不同的美感来,这也就是摹本的意义了。”

    楚风心道:如今这个年代,无法影印也没有照片,找大家来临摹保存,这已经是能够做到的最好的事情了。说道理,还是科技才是真正的好东西,若是照片技术早一点诞生出来,《宣和画谱》上的种种画作,也无须后世人再从字里行间来猜测意yin了。

    一念至此,楚风不禁微微一怔,想起了什么,问道:“对了,先生,那画院除了为达官贵人们作画,为名画做摹本之外,是不是还需要帮着整理宫中的丹青藏品呢?”

    “这是自然的。”文端先生笑道,“官家甚爱丹青,在这方面是十分肯下功夫的,所以宫中的丹青藏品数量很多,这么多的东西,自然是要有人整理的。你说的不错。”

    楚风点头道:“这样说来,画院的画师们主要做三件事,作画、作摹本、整理画作。”

    “楚郎所言甚是。”文端先生笑着点头,“这些事情在其他人看起来或许有些无趣,但是对于楚郎你来说,恐怕是极有吸引力的事情了。”

    楚风闻言也笑:“先生知道我的,我这辈子没有什么太大的豪情壮志,只是想要遍览名家丹青,自己也画出几幅能够入眼的画作罢了。”

    文端先生大笑道:“‘遍览名家丹青’,单单是这一点,已经是常人做不到的壮志了。至于画几幅能够入眼的画,楚郎又何必谦逊,以你的资质,若是细细学习、穷究其中道理,终究有一日,也是能够入得大家之列的。”

    楚风自然不敢当,他想着张择端,想着王希孟,总觉得自己与他们相比不过是纤尘毫末一样的存在,荧星之光,哪里敢与日月争辉呢?成为名留青史的大家之类,他是不敢去想的。只是,如果能够在画院中遍览丹青画卷……这件事情,只是单纯的偷偷的想那样的分毫,就已经足够让楚风心跳加速了。更何况,他还记着自己来到这里之前,老师曾经对他说的那些话……如今的他,已经无法再为老师完成考入美院的梦想,那么,能不能隔着千年的尘埃,代替老师去宣和画院看一看其中的风光呢?

    心跳的有些快了,楚风深深的呼吸,却依旧止不住双手在袖子里的微微颤动。

    “其实这些事情,你最应该问的人并不是我,而是程源。”文端先生将杯子里最后一口茶水饮尽了,笑着说,“程源才是在丹青上最有造诣的人,而且听你的意思,你那位师兄也是在画院中任职的?这也是近水楼台先得月了,详细的情形,你应该多问问那位老师。”

    提到这句话,楚风不免微微苦笑起来。

    “先生,不瞒您说,程源先生那里……其实他早就跟我痛陈过一些事情。”

    “什么事情?”文端先生微微惊愕。

    “呃……”楚风挠头,“类似于,潜心研习丹青的人不应该入画院之类的。”

第九十二章 一江春水一江月()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

    如今这个时节,虽然距离七夕尚远,但也不妨少女眼中的夜空里,绽放出些许的情怀来。

    琴操早已卸了妆容与华贵的裙衫,只穿着一袭素色的中衫白裙,闲来无事的依靠在轩窗旁,抬头看着水天一统的夜色。

    夜色如水,水如夜色。

    西湖的缓缓波澜与春、夜的缱绻互相融合中,仿佛浓浓的墨汁在清水中渐渐融化一般,不知何时,再也脱离不开了。

    星光洒满了西湖,静谧的让人几乎忘记了呼吸。

    琴操打着赤脚,看着外面的美景,想起了小时候的事情。

    她想了想,微微咬了咬下唇,下定决心似的,用手臂撑着一掌宽的窗台轻轻一跳,整个人便轻巧的坐到了上头。

    不着鞋袜的双脚就那样流落在裙摆的外面,在屋内烛光的映衬下,散出几乎透明的光晕来。

    双脚轻摇,淡淡的,不知是什么名字的乡间俚曲被她轻哼出来。

    琴操双眼带笑的看着窗外的湖面,伸手将头上的钗头取下,柔软的青丝便这样散落开来。

    清风吹过,青丝微扬,裙衫微晃。

    贵重的钗头被她随手抛开,比起名贵的珍宝,她更加喜欢的,是窗前的天上与水中的两面星光。

    “去岁花开早,踏雪寻梅无。一只春欲放,而今侬身前。敢问天上月,刘郎安在介?”

    她唱着家乡的小曲,口音满满的与杭州城不同的软调,俏皮又柔软着,勾的人心里悠悠扬扬的荡着。

    并不是唱给谁听,如今她的周围,并没有其他人。她是在唱给自己,缅怀过往的日子,回忆着那些悠长悠长的小巷,以及撑着伞看过的雪梅。

    有的时候,她也会想起魏晋时期的6机。6机感慨过“华亭鹤唳讵可闻”,与他相比,自己,到底有何差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