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宣和画卷-第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楚风眨了眨眼睛,有些不大敢相信。

    他小心翼翼的将眼前的《京酒帖》拿起来,冲着阳光处仔细的看了又看,面色变得越来越凝重。

    “到底怎么了?”文端先生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紧皱了眉头,站起身来。

    “先生您瞧,”楚风抿了抿嘴唇,将《京酒帖》对着光展示给陆文端看,“这书帖,是不是被人揭了二层?”

    ——

    今日有事耽搁,传的晚了,抱歉抱歉

第十二章 谈笑鸿儒() 
所谓“二层”,是纸本书画的那一层托纸。

    想必大家小时候都有所体会,纸制品虽然看起来薄薄一层,但若是稍微用水浸泡后,用手指去碾磨,都会碾出一层又一层叠加的层次出来。

    纸张是不止一层的,即便是古时候的纸制品也同样如此。

    古人做假字画的一种办法,就是将书画的原作通过一种巧妙的办法揭下来一层,然后稍微添加颜色、韵添,就复制出了第二幅作品。这并不是无中生有,而是以一生二,跟生物学上的无丝分裂差不多。

    这样的两层要是用术语来说,一层叫做“命纸”,被揭下去的一层叫做“二层”,也叫“魂子”。

    这种揭二层做假字画的办法,楚风曾经听说过,亲眼得见却是第一次,被揭下去的又是这样一幅苏东坡的书帖,实在让他胆战心惊。

    之前临习的时候一直都没有发现,方才刚好日光强烈,书帖被春风微微吹起,楚风才恍惚间瞧见了一些不对劲的地方,惊得他笔落。

    陆文端听到楚风这句话,连忙过来仔仔细细的瞧,越看越是心惊,越看越是心寒,不由愤怒的一拍桌子,怒斥道:“这是什么人的手笔!竟然做这等肮脏的事情,不要良心了么!”

    纸本被揭下二层之后,一来是原作本身的墨色会浅淡不少,二来,就是极不利于书画的保存,几乎可以与“竭泽而渔”相提并论了。这样损毁苏东坡的真迹,也难怪文端先生会如此动怒。

    只是既然文端先生说出这样的话,那也就是说,这书帖十有八九是被揭过的了……

    老先生十分恼怒,负手在屋内不住的走动着,一面走一面骂着那揭了二层的孙子,几乎气的七窍生烟。

    老张远远的就听到了这边的动静,连忙过来瞧,见自家阿郎气的不行,连连抚慰,生怕老先生身子出什么问题。

    楚风也连忙端过茶来。

    “楚郎,这回你可真走了眼了!还以为那个书生是什么好东西么!这书帖十有八九是被他揭了二层!”文端先生恼火道,“竟是个道貌岸然的衣冠禽兽!你竟然还好心好意给了他三十两银子!”

    老张见老先生面色怒红、呼吸加快,连忙扶着他坐了下来,连连劝慰,但效果寥寥。

    楚风也半蹲下来,劝道:“先生莫要太生气了,气坏了身子不值得。事情已经发生了,生气是毫无用处的。而且依我看,应该不是那书生的手笔。”

    “呵!人心不古,世风日下啊!那等沐猴而冠的东西,你一个涉世未深的小子哪里能够看得出他的黑心来!”文端先生冷笑道。

    楚风见状便不再多辩,与老张一起劝慰几句,又让后者出去请了郎中回来,开了安神定心的汤药服下,老先生这口气才算是微微的压下去了一些,入夜后折腾着睡了。

    二人退出了文端先生的卧房,楚风第一件事就是冲着老张道歉,诚恳道:“张大哥,这件事情因我而起,我是罪魁祸首,应该道歉。”说罢,深深一揖到地。

    老张吓了一跳,连忙侧身避让去扶,开口道:“楚郎君这是说的什么糊涂话!我老张虽然不识字,但道理还是懂的。这事情的罪魁祸首是那杀千刀做假字画的,与郎君您并没有分毫关系。其实楚郎君您也不必太过在意,我家阿郎年岁大了,脾气有些急,少不得偶尔发一发火气的,与楚郎君无关。”

    楚风闻言微微一笑,没有就此回话,只是问道:“张大哥可知道,这杭州城里还有哪里有书画行么?谁家的大一些?是不是有个李家的店面?”

    “据我所知,杭州城里的书画行并不是太多,十一二家吧,都在东西二市中。李家那个倒是离咱们这里不远,出门到了西市的主路上,左转走不上半柱香也就到了,楚郎君想要做什么?”

    楚风点头道:“明天劳烦张大哥看店,我想要出去转一转,看一看那些书画行里有没有什么名家书画,买回来也能让文端先生开心一些。您看如何?”

    “这倒是一个主意,我也不懂这些,那只能劳烦楚郎君了!”

    楚风淡笑着说了句“应该的”,便不再多说,抬头看了一眼月色,转身回房。

    他仍旧不相信是那卖字的书生揭了二层,如果所料不错的话,应该是连那书生都被人骗了才对。

    买名家书画是假,他要将那二层找回来,物归原主是真!

    ……

    ……

    事情大概的始终,楚风在心中有一个简单的描摹,只是不知道正确与否。

    揭二层不是那样简单的事情,除非是十分专业做假字画的行家,否则除了把字画弄坏之外,不会有其他的结果。

    而且,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楚风想到了那书生说过的一句话——李家的书画行之前拿去看了一夜,说是要十八两收去,我没答应!

    拿去看了一夜……一夜之间,绝对可以发生很多的事情,包括揭二层!

    如果真的是这样,面对一个走投无路的书生,对方竟然将书帖骗去伪造后归还,这种举动,实在太过令人发指了。

    当然,这事是楚风的猜测。事实到底是什么样子,他需要自己去核实。

    翌日一早,楚风跟文端先生、张大哥打了声招呼后,便出了门。

    薄日初生,初春的阳光并没有太过耀眼的光彩,但已经带上了些微的暖意,照在人身上暖洋洋的,驱散开空气中的潮湿蒸腾之气,很是舒服。

    路上行人往来、买卖,虽然时间尚早,但已经隐约有了热闹的味道。

    《东京梦华录》中说:南通一巷,谓之“界身”,并是金银彩帛交易之所,屋宇雄壮,门面广阔,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

    楚风所在之地并不是东京开封府,也不是金银彩帛交易之所在,但北宋繁华从《东京梦华录》中可见一斑。

    以楚风亲眼所见,北宋市集的热闹并不比后世的商业街相差太多,同样的街巷繁华、叫卖声声。尤其现在是早上用饭的时间,沿街粥铺、酒家酒旗林立,一股股香气从沿街的店面或摊位上传来,叫卖声中混杂着杭州本地的官话以及吴侬软语,彷如一根根丝线一般,在这样和煦的阳光下交织成一片,热闹的将人完全包裹起来。

    楚风已经吃过饭了,却依旧忍不住被沿街所卖的吃食吸引住。仔细去瞧,水饭、干脯、包子、绿豆汤、红丝等等品类不一而足,好奇的去问价,每一份不过十四五钱,按照他平均一日卖出一幅字画的净收入来说,吃喝是完全足够的,甚至还富余许多。

    因为是清晨,街上的行人并不算多,多是在这里上工的人,各处店面伙计与摊贩都已经相熟,说笑着买着早点、打着招呼,简简单单,便漫溯出一片祥和的气氛。

    楚风看着眼前街面上的种种,心想这样的地方、这样的场景,哪里会让人想到宋朝大厦将倾了呢!没有自保的能力,十里繁华终究虚幻啊!

    在心中感慨了一句,楚风整理心情,继续向前走去。

    按照张大哥的指点,楚风延着街面行走,四下寻找,果然在走出半柱香左右的时间后,看到左手边立了一个“李氏书画”的竖匾。这匾额黑漆金字,在朝阳下熠熠生辉,看起来颇有些气魄。

    走上前去细瞧,这书画行竟然是个二层的小楼,前面开着三扇大门,迎门便是一面梅兰竹菊的四扇绢素屏风,屏风隔断里面的人物影影绰绰的显露出来,很是雅致。

    “这位郎君是需要挑选些金石字画,还是要买一些笔墨纸砚?”

    楚风仅仅是在外头略微一站,便有一名十四五岁的小仆上前询问,十分殷勤。

    “我要练字,想要选一些书帖临习。”楚风略微思付,“最好是名家的。”

    小仆略一打量楚风的衣饰,在心底猜定了对方大概的消费水平,笑着道:“这位郎君请随我来,咱们里面挑选一番,如何?”

    楚风此行正是为了前台探听虚实,此时自然不会推辞,顺水推舟的随这名小知客走了进去。

    转过门前屏风,这斋阁内种种愈发明晰起来。入眼的大概有几近十人,年纪都与身旁这小仆差不多,各个青衣小帽,各自洒扫、收拾、玩笑不一而足,看起来虽然热闹,但并不喧嚣。

    楚风不由得赞叹,这李氏的书画行规格着实不凡,其他的东西不论,单单是这家业的大小就是文端先生的店面无法比拟的。

    而且,不止是雇佣的人多。当门二楼悬着一块匾额,上书“谈笑鸿儒”四字,每个字都是榜书大小,半人大的字,气度非凡,一看便知非寻常人写就。

    招呼楚风的小仆见他驻足观赏,便在一旁笑着解释道:“这是咱们杭州城里的大儒齐世昌先生的墨宝,特意为我们东家写的。郎君请随我上楼来,我帮郎君先找一些书帖来品鉴一番。”

第十三章 章友直与假《京酒帖》() 
李氏书画行的二楼是半阁楼的样式,雕栏玉砌,香案香薰,很是古拙风雅。

    大概是时辰尚早的关系,整个书画行二楼现在只有楚风一位客人。他被小仆指引着,在一面香案前坐定了,自有人送上一色茶水茶点。楚风拿起一块尝了尝,发现这里的茶点也要比自家的精致不少,不愧是大店,是自家那种角落里的小书画行无法比拟的。

    方才那年少的知客详细问了楚风的需求,楚风不能直接要《京酒帖》,否则容易打草惊蛇。于是只说了自己想要行书的书帖,名家的最好。

    不多时,那青衣小帽的知客便捧了三卷书帖出来,在楚风面前一一展开,解释道:“这三幅都是本地书家的书帖,幅目不大,都是一百字上下,刚好适合临摹。郎君想要行书的话,应该不是为了科举吧?若只是平素风雅临习,这幅广源先生的作品用来临习最佳。您请细看,这起承转合不急不躁、风雅非凡。”

    楚风展开那书帖仔细瞧了,见这幅行书的书体学的似乎是米芾的《德忱帖》,行文轻快流畅、酣畅淋漓,左右倾倒、放浪形骸,却又恰到好处、与文意道法相和相生。

    当然,眼前的这幅字学的虽然是《德忱帖》,但自然是无法达到这等境界的。可听这小知客所言,对方毕竟是当地的书画名家,楚风细细品玩,果然不俗,要比自己的书法高超上许多。

    楚风心想,这幅字若是放到千年之后,怕是要打不少书画协会的会员们的脸了,不知比他们那些所谓的名家高妙上多少。

    当然,古今的书道是很难真正进行比较的。毕竟书法是古人每天都要进行的事情,就算是不练字,平常也要写字的。且不说后世改用了钢笔、圆珠笔来写字,练习软笔书法的人寥寥无几,再者,随着科技的发展,除了学生之外,已经很少有人还会再提笔写字了。所以书法这一道的没落已成必然,不可能再有如今这等全民赏鉴书画的风雅。

    千年之后的人眼界自然是高的,可是缺乏练习眼高手低。如今的人可能并没有见过太多的名家之作,眼界不足,但是练习有余。所谓业精于勤,便是如此了。

    楚风看着眼前的书帖,忍不住赞叹了几声。

    小知客也喜欢识货的人,这时候看楚风赞赏的表情,自己也觉得与有荣焉,笑道:“另外这两幅,一幅是行草,同样是广源先生写的。另外一幅也是本地小有名气的一位书家写就,只是笔力韵味上要刚健些,我恐怕郎君会不喜,便没有多拿这位的书帖。”

    楚风外表看起来温润如玉,颇有些谦谦君子的风度……说白了,就是文弱。书与人相和,楚风这样的人,的确很难去写那等刚勇雄浑的字,即便是下了十二分的功夫去学习、临仿,得到的回报也必然是有限的。

    这就如同面有心生一般,书法亦是如此,找到一个与自己性格等因素尽量契合的书帖,练习起来才能事半功倍。

    只是古人练字,有名帖在手已经是不易之事,又哪里会强求太多?一般选择书帖,都是先以好坏为先,之后再以契合为论。

    有关楚风的文弱,这是那小知客话里话外隐含的意思,楚风自然听懂了,不禁自嘲一笑。

    虽说这几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