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万岁约阿希姆-第54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英寸炮的设计将一艘轻巡洋舰的水面攻击力推向了极致——这种47倍径的舰炮有着接近两万四千米的射程,配合先进的机械式辅助装填手段,最高射速可达每分钟8发。

    与强大的火力输出相应,布鲁克林级配备了先进的光学测距设备和射控指挥系统,从而保证中远距离的射击精度达到一流水准。

    光靠恐怖的火力,布鲁克林级还不至于被美国人赋予了“最强轻巡”的殊荣,它的炮塔正面装甲为6。5英寸,即165毫米,远远超过了普通轻巡洋舰60毫米左右的炮塔装甲,加之采用了2。5…4英寸的主装甲带、4英寸的防雷带、2。5英寸的舵机舱装甲以及1。5英寸的水平装甲,整体防护水平甚至可以媲美许多现役重巡洋舰。

    面对同属轻巡洋舰的德舰“赫塔”号,“纳什维尔”号在黑暗中露出狰狞獠牙,一通猛烈炮火过后,相距一千多米的德国轻巡洋舰被打得多处起火,德舰指挥官见状不妙,一面急转规避,一面向敌舰施放鱼雷,并向旗舰“鲁格”号发出信号:我舰中弹起火,敌舰在我舰西北方1200米位置。

    结合雷达探测数据,“鲁格”号向5500米外的“纳什维尔”号开火了,它装备的双联装主炮最高射速为每分钟5发,单位时间的火力输出竟逊色于吨位比自己少三分之一的布鲁克林级,但它的203毫米炮弹足以在这样的交战距离上击穿美国巡洋舰的任意部位,而且单发破坏力是对手的两倍以上。

    同样配备了雷达设施的“纳什维尔”号当然知道是谁在黑暗中向自己射击,它撇开软弱无力的猎物,转过身对付快速驶来的“鲁格”号,而在此时,另一艘布鲁克林级“火奴鲁鲁”号正返身回来,准备从爱尔兰重巡洋舰侧后进行夹击。

    只要解决了这头体型最大的牧羊犬,两艘美国巡洋舰便能冲入羊群大开杀戒。

    站在哲学角度,最强轻巡并未超越轻巡的范畴,在重巡面前依然“低人一等”,可是从实战角度出发,只要战术得当、运气不差,一艘轻巡完全有可能干掉一艘重巡。

    但是同样站在哲学角度,没有人可以造出完美无缺的战舰。船坚炮利的布鲁克林级优点突出,短板也不少:首先是航速偏慢,尽管布鲁克林级的主机功率达到了令人咋舌的10万马力,但由于标准排水量达到10125吨,较爱尔兰人引以自傲的探险者级轻巡洋舰高出了足足35%,其海试的最高航速为32。5节,战斗负荷下的航行极速仅为31节,在20年代建成服役的轻巡洋舰中排名末位,战术机动力远不如6000吨级的普通轻巡洋舰那样灵巧;其次是防空能力偏弱,由于五座三联装主炮塔占用了大量的甲板空间,布鲁克林级搭载的防空武器较少,除了4座28毫米四联装机关炮是拿得出手的近防利器,不论4门单装127毫米高平两用炮还是8挺12。7毫米勃朗宁机枪都很乏力,而且布鲁克林级采用的是单层水平甲板,应对垂直攻击的能力非常薄弱,要知道在亚速尔战役期间,双方航空部队的战果有六成多是航空炸弹所取得的;再者,布鲁克林级以25…40毫米厚的装甲钢板保护战斗舰桥,而德国轻巡洋舰在这一位置的防护装甲是全舰最厚的,通常在100毫米以上,以便在激烈的战斗中尽可能妥善地保护好指挥人员;最后,布鲁克林级是罕见的未配备鱼雷武器的轻巡洋舰,这意味着它们遇上敌方主力舰时几乎毫无办法,也无法在势均力敌的战斗中采取相应的掩护或干扰战术……

    在友舰抵达射击阵位之前,“纳什维尔”号采取且战且走的灵活策略,不与对手短兵相接,也不跟敌舰拉开距离,它时而以15门主炮展开暴风骤雨般的快速射击,时而以6门后向主炮攻击对手,从容自若地掌控着战斗的节奏。

    作为一艘性能均衡的重巡洋舰,“鲁格”号的航速在美舰面前并无优势,所以它没有照着对手穷追猛打,而是一边射击一边掩护受伤的友舰撤出战斗。在第二艘美舰抵达包夹阵位之前,爱尔兰重巡洋舰打出主炮弹64发、副炮弹48发,而对手发射主炮弹215发、副炮弹16发。所有炮弹均未取得直接命中。

    眼看着以二对一、包夹敌舰的计策就要得逞,美国人已经开始磨拳赫赫了,可在它们的雷达屏幕上,目标突然改变航向,而且移动速度骤然提高。此时的“鲁格”号俨然成了一头下山的猛虎,气势汹汹地扑向了美舰“火奴鲁鲁”号。

    短短三分钟,两舰距离便由7000多米缩短至3000米。

    尽管对手是一艘同时代建造的重巡洋舰,“火奴鲁鲁”号却没有仓惶避战,它稳稳地调整航向,15门152毫米主炮全部指向右舷,准备用一通密集而猛烈的炮火狠挫对手的锐气。

    布鲁克林级设计建造之初是没有雷达设备的,直到1932年,获悉德国和爱尔兰舰艇大量装备雷达,财大气粗的美国人迅速对本国海军进行了一场大范围的技术升级,轻巡洋舰以上级别的舰艇几乎无一例外地装上了雷达,这种仓促上马的工程多少有些赶鸭子上架的味道,不但美国海军的舰艇指挥官们缺乏对这种新装备的了解和信任,这些从实验室直接到工厂生产线的雷达设备自身也还欠缺实用性和稳定性,可不管怎么说,雷达的应用正在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海战模式。视线回到眼前,尽管“火奴鲁鲁”号的美制雷达探测精度不及爱尔兰的…iib,完全不能作为火控之用,用于在夜战中探明敌舰方位、指引探照灯和舰炮提前摆正角度还是能够胜任的。

    六盏大功率探照灯亮起的刹那,爱尔兰重巡洋舰尖锐的舰艏及其扬起的白色浪花清楚无比地映入美舰官兵的视线当中,它的塔式舰桥不像北卡罗来纳级战列舰那样巍峨壮观,它的双联装舰炮也没有列克星敦级战列巡洋舰的威武霸气,它是如此的平凡普通,很难让人将其当成一个肃然起敬的对手,可在这份质朴的背后,是狂烈如风的势,是喷薄如火的力,是稳固如山的底。那高耸的主桅以及位于主桅上部用于悬挂信号旗的横桅,便如一个巨大的十字架正对美舰“火奴鲁鲁”号,紧张的战斗气氛下,很少有人注意到这个奇异的景观,或只是将它当成偶然,殊不知雷霆千钧的重锤即将砸落……

第735章 峰回路转() 
美舰探照灯在黑暗中绽放出刺目的强光,而在“鲁格”号舰桥上部的射击指挥室里,经验老到的射击指挥官塞巴斯蒂安少校迅速从上衣口袋里掏出墨镜戴上,遂以面前的机械式测距仪测算目标方位,然后发出射击指令:“水平射角015度30分,射击仰角5度30分,前主炮齐射一轮!”

    此前在雷达探测数据的指引下,舰上的火炮已经预设了射击诸元,炮手们只需要微调射角即可。这时候,美舰炮火如疾风骤雨般袭来,第一轮射击就有两发炮弹命中了“鲁格”号。万幸的是,击中舰桥的一发被防护装甲弹开,击中前甲板并发生爆炸的一发也未对前主炮塔及主炮造成破坏,“鲁格”号前主炮如期完成调整。塞巴斯蒂安少校以最快的速度完成校调确认,而后直接通过火控系统击发蓄势待发的四门前主炮。

    在距“火奴鲁鲁”号2200米的位置,爱尔兰重巡打出的首轮炮火相当精准,两发炮弹落在美舰右舷海面,弹着点离舰舷不过二三十米,还有两发越过甲板,擦着舰桥和烟囱落到了战舰的另一侧。

    见此情形,塞巴蒂斯安少校当机立断,在不做任何调整的情况下直接打出了第二轮炮火,而这一轮炮火竟然打出了50%的命中率!转瞬之间,美舰舰桥和舯部舰壁都迸射出了爆炸的烈焰,而且打中舰桥的一击相当致命,战斗舰桥里的4名军官和4名军士当场阵亡,这艘轻巡洋舰虽在后舰桥设有预备指挥室,但谁也没有料到战斗刚开始就出现这样的糟糕情况,所以“火奴鲁鲁”号暂时陷入了无指挥状态。

    仅以前主炮射击当然不能发挥出战舰的全部战力,“鲁格”号很快开始左转,待前主炮打出第三轮炮火,后主炮开始加入战斗。紧接着,舰长法雷尔下令发动鱼雷攻击,六条533毫米鱼雷从右舷后部的发射管里窜出,片刻过后,海面出现了六条平行的鱼雷尾迹。“火奴鲁鲁”号上虽有舰员发现鱼雷来袭,并通过舰上的通讯线路向预备指挥室告警,但为时已晚,美舰仓促规避,最终还是挨了一条鱼雷,威力巨大的t…4鱼雷将这艘美国轻巡洋舰的半个舰艏给炸飞上了天。随着海水汹涌灌入舰舱,战舰的航速骤然减慢,甲板迅速倾斜,此时舰上的火炮仍在奋力开火,但已失去原先的锐气,愈显杂乱的炮火难以对爱尔兰重巡洋舰构成实质威胁。

    片时,“鲁格”号调整至舰体与“火奴鲁鲁”号平行的状态,此刻两舰仅仅相隔900多米,前者犹如决斗取胜的骑士,以冷傲的目光注视着落败者,心中虽有几分怜悯,手中的剑还是无情地落下……两轮齐射过后,美舰在一阵猛烈的爆炸中加速下沉,舰上的幸存者纷纷跃入水中,而从“火奴鲁鲁”号抢先开火算起,这两艘战舰的近身搏杀才进行了不到五分钟。一对一的战斗再次呈现出了一边倒的局面,只不过美国人怎么也没有料到,己方巡洋舰会在输出效率、射击阵位均占优势的情况下被对手一击ko。正因如此,另一艘美国巡洋舰“纳什维尔”号上,军官们还期待着与友舰夹击对手,海面上闪跃的爆炸焰光被认为是“火奴鲁鲁”号在以疾风骤雨般的射击痛扁对手,等他们意识到情况不妙,爱尔兰重巡洋舰已经重新调整好了姿态,带着满满信心迎击第二个对手。

    距敌2000米位置,爱尔兰人以彼之道还施彼身,他们抢先打开舰上的全部探照灯,在为己方炮手指明目标方位的同时,顺带以强光干扰对手观瞄。依托高精度的体视式测距仪、改进型的全舰统一指挥系统再加上训练有素的舰员,“鲁格”号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了观瞄校正,而后直接祭出第一轮全主炮齐射,所有炮弹均散布在美舰“纳什维尔”号周边,跃起的水花在探照灯的照耀下焕发出雪白晶莹的光泽。

    装备五座三联装主炮塔的布鲁克林级只能以六门主炮向正面目标开火,发现敌舰全力对付自己,美舰连忙转向,位于前甲板的三座主炮塔也随之转动起来。

    在“纳什维尔”号还击之前,爱尔兰重巡非常迅猛地打出了第二轮齐射,只是这次没有了先前的爆棚运气,炮弹仍散布在美舰周边,离舰舷最近的弹着点也在五米开外。

    按照常理,目标较大幅度地改变了航向,攻击者需要重新观瞄并估算提前量,从而得出新的炮火参数,这需要耗费不少时间,所以在较近距离的战斗中,有经验的射击指挥官往往会选择“跟着感觉走”,也即利用直观判断而不是观瞄数据来调整舰炮的射击诸元。“鲁格”号第二轮齐射过后的炮火停顿只持续了不到半分钟,此时美舰已经侧过身来,舰体接近与“鲁格”号平行,两者的距离约为1600米,彼此的舰炮都威风凛凛地指向对方,但炮击效果如何,必须等到炮弹落下之后才有定论。

    炮声如同战鼓,在海面上隆隆作响,“鲁格”号的八门203毫米炮开火之时,对面的“纳什维尔”号也出现了闪烁的炮焰。硝烟弥散,双方打出的炮弹呼啸着划过海面,随之激起团团水浪。

    美舰打出的15发炮弹全数偏近,且有两发落点紧贴“鲁格”号左舷,爱尔兰重巡洋舰的炮弹全部打远,有些弹着点离“纳什维尔”号有数十米,乍看起来两舰的射击精度相差甚远,实际上“鲁格”号有两发炮弹命中了美舰的甲板建筑,它们分别从烟囱以及后舰桥观测台贯穿而过,最终落海爆炸。

    理想状态下,布鲁克林级每轮齐射间隔7。5秒,而“鲁格”号是12秒,爱尔兰重巡洋舰的主炮穿甲弹很有威胁,而布鲁克林级的152毫米口径穿甲弹也能够近距离击穿“鲁格”号的绝大多数部位——“火奴鲁鲁”号指挥官之所以在友舰抵近之前就跟敌舰正面交手,攻击效率想必是关键性的倚仗,同样的理由适用于“纳什维尔”号指挥官,而这艘美舰却在开火之后继续转向,原因无他,舰员们这时已经发现“火奴鲁鲁”号正在下沉,他们不但失去了夹击之势,还面对着一个战力超出预计的对手,此时避敌锋芒才是理智之举。

    不管敌舰是战术性的规避还是策略性的撤退,战场形势已变,法雷尔上校毫不迟疑地率领“鲁格”号全速追击。虽然战舰高速航行时的射击精度欠佳,但由于距离较近,双方都在追逐过程中不断朝对手开火,结果在这场持续半个多小时的追逐战中,爱尔兰重巡耗费主炮炮弹84发,命中1发,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