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万岁约阿希姆-第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公海舰队面前支撑这么长时间。

    看着作战海图上的虚实线条,夏树冷静思考着接下来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伏击并不意味着顺利歼灭,尤其对手是具有高航速和高灵活性的贝蒂舰队,而且7个小时后已近黄昏,如果在天黑前未能结束战斗,英国舰艇溜走的机会将大大增加。为了确保周全,夏树坚持将6艘最高航速仅有18节的鱼雷艇母舰和舰况本身并不太好的改装航母“俾斯麦”号编入主力舰队,随行的大型鱼雷艇也抛弃了除燃煤、弹药和发烟剂之外的多余负载,而性能最好的巡洋舰——马格德堡级和卡尔斯鲁厄级,冒着战斗中发生殉爆的危险满载高性能水雷!

    意志可以改变命运,却无法主宰命运。等到落日余晖降临之时,总有一方能够得到历史的垂青。

    希望胜利者是更配得上胜利的一方。

    夏树轻闭双目,回忆的思绪已然纷飞……

第1章 被包围的德意志() 
十年之前,德国,基尔港。

    清晨,大雨倾盆,海风狂烈,起伏的浪涛无法撼动那些如山般庞大的钢铁战舰,却足以让漂浮的小船颠簸摇晃。在靠近出港航道的码头上,一个穿着防水斗篷的人独自矗立雨中,举目眺望防波堤外的阴沉天际。

    自1871年在凡尔赛宫宣告成立以来,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发展堪以“神奇”来形容。短短三十几年,它的人口增长了近一倍,煤炭和钢铁产量跃居欧洲第一,电气、化工产品位列界首位,一举实现了从农业国家向现代工业国家的巨大转变。大国崛起必遭邻国疑惧抵制,这一历史规律同样落在了新兴的德意志帝国身上。在获得统一的头十年里,他们在外交上屡屡陷入被动,几乎受到各国的联手挟制。

    庆幸的是,他们拥有俾斯麦这样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外交家。适应了从中欧强国到欧洲大国的角色变化,“铁血宰相”开始用他的惊人洞察力、大局观和灵活性改善德意志帝国的国际处境,一手促成了德奥结盟以及“三皇同盟”,在欧洲政治舞台上取得了前所未有的主导权,就连英国也不得不在国际重大问题上看德国人的脸色行事,德国得以在安全稳定的环境下进行他们的工业革命。此外,俾斯麦还充分利用了英法争夺埃及利益、英俄纠缠黑海海峡问题的机会,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为德国赢得了一百多万平方公里的海外殖民地(占到了德国战前殖民地总数的90%%uff09,且没有因为这些殖民地引起其他国家的明显反感。

    可叹的是,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1888年,德国老皇帝威廉一世驾崩,其子腓特烈三世仅当了99天皇帝便死于喉癌,随之登基的,是被后世史学家评价为“喜好炫耀、为人浅薄、急功近利、反复无常”的威廉二世。尽管少时非常敬佩俾斯麦,但在即位之后,新皇帝马上与这位铁血宰相发生激烈冲突,并于1890年解除了他的首相职务,这也成为了德意志第二帝国发展道路的一个分水岭。

    1890年冬,就在俾斯麦退出政治舞台后9个月,威廉二世的第六个儿子,普林茨。约阿希姆。冯。普鲁士降临人世。14年来,小约阿希姆王子一天天茁壮成长,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工业、经济、军事实力也在与日俱增,盛世荣光的背后却是德国政治外交的接连惨败。俾斯麦的继任者们既没有眼光也没有能力驾驭复杂的国际形势,他们硬生生把俄国推进了宿敌法国的怀抱,把自己逼入腹背受敌的境地;他们一厢情愿地示好英国,结果丢了尊严又折了利益;他们把自己跟奥匈帝国绑在一起,造成了“弱者主导强者”的怪像;德国的世界政策受到了无情的抨击,德国的战略环境日益险恶,随着法俄同盟和英法协约关系的先后缔结,昔日的朋友和远亲一个个站在了对立面,国力蒸蒸日上的德意志已然陷入了强敌环视的糟糕境地,而他们史上最伟大的政治外交家,俾斯麦,去世已有6年,这个国家再没人拥有力挽狂澜的才能。他们只好在“扩军——不安全——再扩军”的恶性循环中越走越远,最终投入一场巨大的军事冒险,或涅槃荣生,或灰飞烟灭……

    ……

    以成年人的身材来衡量,雨中人的背影略有些单薄。可从那张稚嫩青涩的脸庞来看,他还只是个成长中的少年,青涩、俊秀、平静。他斜仰着头,远望海天相交处。在那灰色雨云的尽头,一抹清新的蓝若隐若现。

    “殿下,雨快停了!”

    说话的中年人从避雨处走来,他有些费力地撑着拐棍雨伞,短胡须里掺杂了约四分之一的白色,皮肤松弛且缺少血色,黑色燕尾服和白色衬衫的搭配像是一位职业管家,但圆框眼镜的镜片后面并没有一对谦卑而精干的眼睛——它们质朴无华,却有一种单纯的睿智蕴含其中。

    “是啊,雨快停了!”少年非常平和地回应说。他转过头,眼神中既没有稚气的轻浮,也没有矫揉的深沉,湛蓝色的眼眸如泉水一般清澈。听到内港码头传来并不完整的鼓乐旋律,少年以脚部带动身躯顺时针转动,用标准的军人姿势转身。

    顺着他所看的方向望去,那些参加军港节庆典的仪仗兵和军乐手正冒雨进行排演。色彩鲜艳的“普鲁士蓝”是德国皇家仪仗队,传承了普鲁士近卫军风格的皇家士兵们身材魁梧、长相端正,他们以执勤时冷若冰霜的表情和虫咬不动的坚毅而闻名;清新养眼的“海浪白”是由德国海军士兵组成的队列,他们头戴平顶布帽,除了帽墙、飘带、翻领和皮鞋皆是白色,虽没有皇家卫队的高傲和威严,衣饰显得过于简朴,就连手中的步枪也没有搭配威风凛凛的刺刀,但他们的队伍同样整齐,他们的脸庞同样硬朗,给人的感觉踏实稳重、一丝不苟!

    当那位神态镇定、举止从容的乐队指挥扬起手中的小棒,轻促的鼓点声响起,军号手们高高挺起胸膛,用金属乐器演奏出轻促激昂的音律。这是《霍亨弗利德伯格行进曲》,普鲁士军队的精神象征和胜利之曲,昂扬奋发的旋律将这军港中的舰艇衬托得格外威武。主观礼台正对的码头停靠着三艘维切尔斯巴赫级战列舰,这是德国海军当前最新最好的水面战舰,它们敦厚的舰身就像是一座座不破的钢铁堡垒,粗壮的主炮彰显它们的强盛武备……

    在帝国统治者与海军缔造者的联手推动下,德国公海舰队组建,新《海军法》颁布,德意志压抑已久的野心找到了释放的空间。汉堡、不莱梅、基尔、威廉、但泽,从冰冷的北海沿岸到温润的波罗的海,一艘艘钢甲战舰滑下船台,在海面上冲起一道道波浪。每一艘战舰下水、服役,德国人就感到离他们的梦想实现又近了一天。各种战列舰、巡洋舰和鱼雷艇布满了德国的海岸,德皇的标记出现在了世界的各个大洋……

    不知不觉中,雨稀风弱,港湾中的水面渐渐平静下来。从皇家行宫通往码头的道路上淌着色彩鲜艳的车流,奢华的马车、新奇的汽车载来身份尊贵的宾客,不计其数的民众和水兵也涌入码头一睹帝国海军日渐强盛的雄姿。

    少年掀开斗篷,青春自信的脸庞浮现悦色,他转身吹响唿哨,一群白衣水兵旋即从避雨处奔向码头。这里靠近出港航道,码头旁并无大舰停靠,两条向外延伸的木栈桥系泊着多艘周身洁白的舰艇。它们一目了然地分为两种,大的像是带鱼,舰身格外窄长,有两座烟囱,前后甲板均装有半围式炮座和小口径火炮,鱼雷发射管分别置于舰桥前方甲板和烟囱后部甲板。小的长度仅有前者的十分之一,乍看上去像是在湖泊、内河航行的私人游艇,身长面窄、甲板低矮切没有烟囱,外形低矮的驾驶舱位于艇身中后部,前甲板安装了一具嵌入式的鱼雷发射管。

    作为早期工业革命带来的成果之一,地球的各个角落都已出现了大大小小的蒸汽轮船,它们无一例外拥有高大的烟囱,日趋成熟的蒸汽涡轮机也具有较高的传动效率。到了20世纪初,传统整齐舰船的最高航速已突破40节,批量服役的海军舰艇中也已出现航速超过36节的佼佼者。

    对于生活在这一时期的欧洲人而言,没有烟囱的快艇虽然少见,但也绝不是“天外飞仙”。自从德国人奥托在1876年发明内燃机以来,想象无止境的人们很快将它们装上了马车和轮船。虽然新兴的内燃机功率有限,汽车跑不过马匹、摩托艇赛不过蒸汽艇,发明家和热衷新事物的富人仍乐此不彼地在它们身上投入精力,许多国家都已出现了汽车和摩托艇比赛,这也成为催动内燃机技术发展的重要动力。

    基尔内港,抵达栈桥的白衣水兵有的迅速登艇就位,有的解缆松绳。采用蒸汽动力的大型快艇每艇配备二十人,留在甲板上操作火炮和鱼雷的只有七八人,其余皆在驾驶室和动力室工作;以内燃机为动力的小型快艇仅有一名乘员,造型别致的驾驶舱能够为操纵者提供良好的视野。登上舰桥后,少年径直走向到那艘侧身涂刷着铁十字徽标和“ss…01”标号的小艇,只见他褪下斗篷,露出骑手式的精短装束,动作轻巧地钻进驾驶舱,戴上模样略显丑陋的皮帽,系好交叉式的安全带。栈桥上,留一字唇胡的年轻水兵已帮他解开了艇上的缆绳。一切准备就绪,少年动作熟练地转动启动钮,置于前舱的发动机当即发出一阵咕咕咕的声响,但接着却哑了下来。

    少年神情平静地回转启动钮,但这顽固的咕咕声依旧以哑音收尾。碰上了小麻烦,少年的表情依然没有太大的变化,他扭头朝笔直站立于一旁的胡子水兵做了个转圈的手势。胡子水兵先是并腿立正,然后迅速拿起铁摇杆上了艇,将杆头插进驾驶室右前方的启动器转口,抡着胳膊猛力连转好几圈。这一次,发动机终于发出连贯的轰鸣声,少年满意地点点头,朝退回栈桥的胡子水兵竖起大拇指,胡子水兵见状又是一个毕恭毕敬的立正。

第2章 强者雄心() 
挂上低速档,轻踩油门踏板,双手转动方向盘,这般程序与驾驶手动挡汽车如出一辙。对于自己的设计,少年应是非常满意的,他带着自信的表情驾驭这艘不断增速的快艇。此时基尔港内停泊着上百艘舰船,它们无不洗刷一新,以最光鲜的姿态迎接检阅。听到快艇的轰鸣声,那些在舰艇甲板列队的水兵纷纷探头张望,这种好奇在来访的外国舰艇上尤为明显——作为基尔军港节的一项传统,英国皇家海军、俄国波罗的海舰队、荷兰皇家海军、比利时皇家海军、瑞典皇家海军、挪威皇家海军以及丹麦皇家海军皆受邀派舰前来。

    国家实力决定着国际地位,而武装力量又是展现国家实力的显要手段,称霸海洋的大英帝国正处于自己的巅峰时期,在过去的十几年时间里,世人在许多重要场合见识了日不落帝国的强盛武力,亦为那些顶级战舰所震撼。君权级、威严级、可畏级,英国人依仗他们的工业实力保持着海上优势,质量和数量的双重领先让他们有充足的底气确立“两强标准”(即英国海军的实力要超过任意两个海军强国的舰艇之和)。

    快艇从英国舰队泊位旁驶过时,少年以冷漠的目光瞟向这些未来注定成为对手的钢铁战舰。它们涂着标志性的铅灰色,舰体犹如坚固的海堤,笔直的烟囱和硕大的通风口依次排列在船身舯部,各种武器和索具充塞着每一寸甲板空间。

    如果说跨洋航行的豪华邮轮是衣装得体、举止优雅的绅士,那么这些用于作战的军舰就是外形粗陋、动作鲁莽的武士,两者给人截然不同的感官印象。一百多年来,大英帝国用军舰大炮叩开落后国家的大门,满载商人和货物的船只蜂拥而至,用野蛮、狡诈的方式大肆掠夺,这些财富充盈了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的国库,使这个海权帝国能够在军舰建造上投入更多的资金。如此循环往复,英国海军始终保持着一支傲视各国的强大舰队。

    仅以眼前这些舰艇论,两艘克雷西级装甲巡洋舰在皇家海军只被列为二等舰,可它们的排水量和主炮口径却与德国最新服役的主力战列舰相当,其主机马力还高出后者50%,防御力和生存力也较以往的大型巡洋舰有了很大的提升。二等舰尚且如此,那么体型更大、火力更猛、装甲更厚且造价更加高昂的英国主力舰又该拥有何等实力?

    对于克雷西级装甲巡洋舰“克雷西”号和“阿布基尔”号展现出的雄武气势,驾艇少年不屑一顾。在他心里,英国人重金打造的装甲巡洋舰依旧是外强中干的纸老虎,一枚鱼雷足以将它们送入海底。旧时空的第一次世界大战里,初出茅庐的德国u艇曾创下一小时内连续击沉三艘万吨级战舰的惊人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