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贞观文宗系统-第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口就来。好在孔颖达也知道罗彦等人的水准,问题主要还是出在《论语》和《孝经》《礼记》和《左传》这四本书上面。

    正好,罗彦对于这几本书虽然理解的水平还有差异,但是原文还是在系统的帮助下记得很清楚。对于有些文章的理解,倒也说的头头是道。

    周晋几人也差不到那里去,因此整体上陆德明几人对这几个年轻人还是很满意的。

    接下来就是李玄道出场了。

    他抛出的问题倒是很有意思。

    如今大唐刚刚建立,各地叛乱层出不穷,北方的突厥也是蠢蠢欲动,可谓是内有外患。李玄道问的就是,这个时候大唐应该怎么办?

    说起来这是一个很宽泛的问题,不论怎样作答,似乎都可以。但是越是宽泛的问题,越考验人的决断能力。抓得住重点,你才能有合适的答案。而且这个答案还不能泛泛而谈,必须要有足够的干货。

    一向大大咧咧的周晋在思索的了一段时间之后率先开口:“小子暂且抛砖引玉。就目前的局势来讲,攘外必先安内。而依照过往的叛乱,都是固定的几个人和势力,擒贼擒王,如今刘黑闼部已被秦王平定,但是刘贼尚未授首,因此sdsx两地依然需要军镇压。剩下的就是江淮军杜伏威部,杜伏威此人素无问鼎之心,成如今之气候,怕也是被部下裹挟所致,因此可以私下派人与杜联系,使杜伏威部受降。不过杜伏威部下倒是有不少野心勃勃之辈,怕是到时候需要仔细清理一番。这最大的两股势力一去,剩下的那些叛乱便丧了心智,到时候或打或拉,倒是容易不少。”

    周晋毕竟是军人世家出身,虽然讨论政务,但是思想还是往军事一方面靠拢。

    李玄道听了周晋的思路,与于志宁相视一笑。

    接下来众人把目光转向罗彦,小辈的几人就周晋和罗彦中了进士。这会儿周晋说完,也是该到罗彦了。

    对于目前大唐的局势,罗彦大致是知道历史走向的。因此参照着自己的记忆,罗彦考虑了一番之后就对答:“正如周兄所言,刘黑闼部依然平定,所虑无非就是刘贼投了突厥,如今突厥刚刚越冬,正要乘机劫掠一番,想来不会长途奔袭,因此接下来sx一地必须陈重兵防守。内乱的针对策略周兄也说的非常详细,小子也就不再赘述。接下来就是小子的一家之言,各位大人不妨姑妄听之。所谓民富国强,如今各地乱局初定,百姓流离失所的不少,土地荒废也是不少。朝廷不妨乘此机会,将这无主的土地收归国有,然后再授田于百姓。百姓有了田地,自然不会轻易从贼,甚至为了保护已有的土地,还会力抗贼部。这反贼无处招兵,变成了无源之水,朝廷大军一到,收拾起来也就容易得多。之后便是要轻赋税减徭役,想必朝堂里有不少大人们都上过这样的奏章。但是这样做了,国库必然会空虚。国家的各种开支又不能缩减,节流不行,那便需要开源了。正好,小子这里也有一个成熟的想法,稍后便写出来送到秦王府上供诸公参考。小子能说的就只有这么多了,还望诸公海涵。”

    陆德明几人听了罗彦的话,思索了良久,然后彼此低声说了几句,之后就由陆德明给出答复:“后天你等要去吏部,那就明日直接送到文学馆,正好老夫明日值守。”

    罗彦听了,暗自开心,看来,这就算进了文学馆了。

第十四章 为伊消得人憔悴() 
等罗彦说完,基本上李玄道的问题就没有什么好说的了,之后的士子答案也逃不出罗彦和周晋答案的范围。因此,陆老夫子几人耐心听完之后,只是简短做了点评,也就算过去了。

    最后的军事方面,由于在场的也只有周晋一个人有这方面的功底,于志宁也就没有再多问。也是罗彦几个人刚开始还严阵以待的考校就这样算是结束了。

    罗彦以为这样就算是完事了。

    显然,罗彦是低估了陆老夫子的热情。

    挥挥手,示意刘卿语停下,然后陆老夫子就叫道:“刘大家,且过来一叙。”

    听到这话罗彦心里就是一突,诚然,这次过来的主要目的就是见刘卿语。但是刚才看到陆老夫子和孔颖达的玩闹,恐怕这美人关真是不好过啊。

    刘卿语听见陆老夫子叫她,却也没有立即停下,而是把当下奏的这一曲彻底弹完,收拾好了琴,这才轻移莲步,缓缓走了过来。

    这会儿刘卿语还是带着那顶遮了轻纱的斗笠,走过来之后向在场的众人浅浅一施礼,就坐在了丫鬟拿过来的绣墩上。

    孔颖达这会儿嘿嘿一笑,对着罗彦就说:“罗小子,如今你可是再见了,不知道这君不知一句还能不能说得出口。”显然,孔颖达的意思就是要让罗彦作诗。

    没等陆老夫子说话,盖文达应和道:“前些时日是君不知,而今自然也是能作不知。但是若无新诗,可是辜负了我这打秦王府酒窖里取来的剑南烧春,可是比你前些时候喝的新丰酒好多了。”

    显然这几位的意思都一样了,作诗这件事情,今儿是逃不掉了。

    罗彦想到这里,也就大大方方站起来,躬身一礼,然后就说:“恕晚辈无状,盖前辈能否先给小子一杯酒。正所谓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今日小子便再狂妄一回。”

    谁知罗彦短短一句话,就赢得了在场所有人的喝彩。

    “好一句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有此一句,今日当多喝三大杯。”孔颖达率先叫喊。

    两盖兄弟也是鼓掌叫好,盖文懿更是不待自己哥哥斟酒,自己就倒了一大杯递给罗彦。至于李玄道和于志宁,也是目光闪烁,似乎想起了什么。

    场上最淡定的还是陆老夫子,只见他挥手找来一个军士,然后就吩咐:“去,向那些外边的人讲,罗彦有一新句‘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仅这一句,值得我为他扬名。”

    很快场外也是一阵惊叹。

    罗彦接过盖文懿递过来的酒杯,俯身示意之后,抿了一口这盖文达赞不绝口的剑南烧春,感觉确实比新丰酒好多了。仅仅是这一口,罗彦便觉得自己的胸腔中有热血在沸腾。将目光转向刘卿语,看到她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罗彦的心似乎跳的很快。

    在还算宽阔的场中踱步,每走一步,罗彦就轻啜一口酒。等一杯酒喝完,罗彦站定,转身对着刘卿语就朗声吟出:“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这个时候还没有出现词这种文体,饶是如此,在场的这些人文学底蕴都非常厚,因此虽然罗彦吟的东西并不符合当下诗的体例,但是其中的韵脚和情感,倒是把这些人给感动到了。

    陆夫子这时候自饮已被,然后大笑:“为伊消得人憔悴,不错不错,看来你是下定决心要冒天下之大不韪了。”说着,锐利的眼神刺向罗彦。

    心知陆夫子已经知道了自己的心意,罗彦只好苦笑:“情之所至,一往而深。小子心知此事不易,但是徐徐图之,却也并非不可能。”

    本来就被罗彦的这种痴情感染,这会儿突然听到罗彦说这么一句徐徐图之,似乎是另有所指,也都是官场的老油条,表面上不懂声色,私底下眼神倒是一番交流,然后点点头。之后还是陆夫子出面:“既然你已经做了决定,那么老夫也就祝你心想事成了。”然后转头对着刘卿语说:“刘大家,看来你是遇到了良人。”

    孔颖达出现的还是那么及时,陆夫子话刚讲完,他就紧接着说:“刘大家,老夫就等着喝喜酒了,最好是新丰酒。”

    随着孔颖达的调侃,除了罗彦和刘卿语羞红了脸,其他人都大笑起来。

    随后孔颖达就像好奇宝宝一样,询问刚才罗彦刚才念得是什么。

    心知现在词这种文体还没有出现,罗彦只好编一套说辞:“这是小子前几日得知教坊司谱的曲子,由是想起在庐州民间曲调,以五言七言间用,便自己创了这般文体谓之曰长短句。以特定的平仄和韵脚为词牌,以特定的曲调为曲牌,便于传唱。”

    在场几个专修文学的听了罗彦的解释顿时眼睛一亮,这种新事物,倒是对于一个人扬名有很大帮助。平日作诗,传唱度自然不高,但是这种新出现的文体,居然能够轻易编成曲谱,那么考校文才的同时,还可以更广泛的传唱,这样一来,文人出名就容易多了。

    想到这里,几人都是一阵惊讶。毕竟这种东西被一个刚刚中进士的人弄出来,还真是厉害。

    周晋几个人也是一阵惊叹,对于罗彦口中说的词这种东西,他们也能够明白其中的厉害。想到初创的这个人就是自己的同窗,也是不由地庆幸。以后还有大把的时间可以请教罗彦,近水楼台啊。想到这里,几人不由地一阵激动。

    盖文达兄弟两一阵大笑,然后对罗彦说:“天下士子有福了,多谢罗小友。”盖氏兄弟出名也是很坎坷的,虽然学从名师,但是这个时代限于信息传播的速度,两人能有如今的声望,可是花了很多年才积累起来的。

    除了孔颖达这背靠祖宗的,其他人都是赞同地点头。

    一番夸赞后,看着渐渐西行的太阳,陆德明便提议早些散去,毕竟他也上了年纪,体力不能跟罗彦这些年轻人相比了。

    于是乎罗彦几人便识相地跟陆老夫子等人告辞,然后也不疾不徐回了客栈。

    而陆德明几人进了启夏门之后并没有各自回府,吩咐军士将刘卿语送回去之后,他们就一起到了天策将军府日常议事的地方。

    “说说吧,对于罗彦这个年轻人,都有什么看法?”陆夫子问道。

    “至情至性,但是又进退有据,是个可造之材。”孔颖达面露满意之色。

    “彬彬有礼,而且满腹才华,至少文才在同龄人中间算是顶尖了。”盖文达说完,盖文懿也是点头同意。

    “治政的眼光不错,只是不知实务如何,怕是需要明日他递上条陈才能知晓。”李玄道还是比较慎重地回答。

    “此人军事上的能力也不低,只是被他文才的光芒掩盖掉了。要是把他放在军中,恐怕是要出一个儒将。”这是于志宁的答案。

    听到于志宁给罗彦这么高的评价,反倒是让陆夫子几人有些惊讶。

    “你们也不要惊讶,正所谓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城;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他那个时候的回答可是把军政放在一起说的,虽然仅仅是赞同周晋的方略,但是这么短的时间看出周晋的方法可用的,也不是简单的人物。”

    听了于志宁的解释,在场的几人一怔,确实,那会儿诸人看到的都是他们关注的那方面,这会儿回想起来,罗彦还真是没有那么简单。

    陆老夫子哈哈一笑:“还真是阴沟里翻船了。好了,李主簿,吩咐下去,彻查罗彦的底子。只要他不是那边派来的,那么明天不论他条陈上面写什么,都让他进文学馆。”

    待李玄道应声以后,几人就此散去。

    而回到客栈的罗彦也没有那么舒服,他在白天说的那个办法,就是他手中的《海水晒盐的原理及方法》。前面已经说过盐的暴利,海水晒盐在这个时候能够创造的利益,怕是足够大唐撑过最艰难的几年。罗彦是有这个自信,这件东西放出去,绝对能让自己在秦王府的势力中稳稳站住脚

    不过让罗彦发愁的是,他脑海中的东西可是好几百页的东西,这要让他一个晚上写出来,怕是这双手写断了,也写不完。

    思来想去,罗彦最终决定这晒盐的原理就不写了,直接上干货,把具体的操作方法写出来,只要这方面的内容详细到凭借推测就能验证可行性,那么基本上这个条陈就成功了。

    想好应对办法的罗彦开始下笔,按照脑海里的文字,就这样照搬上去。

    不过虽然偷了懒,但是依然写了厚厚一大叠纸。等罗彦搁下笔长舒一口气,发现远处已然传来更夫提醒三更时分的声音。想想自己还要回顾一遍晒盐的原理,罗彦不禁一阵哀嚎,尼玛,这遭的是什么罪啊。

第十五章 罗彦的文学馆半日游() 
罗彦在脑海中大致过了一遍关于海水晒盐的原理,感觉基本上能够跟别人讲清楚是怎么回事,而此时此刻,已经有快马赶向庐州。

    关系到自己能不能进文学馆的事情,因此罗彦第二天早上起得特别早。梳洗过后,再次检查一遍条陈,确定没有什么疏漏的地方,这才吃点东西,准备过去叫周晋。

    因为文学馆就设在天策府旁边,而周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