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贞观文宗系统-第17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对于金州州学的很多士子,今天却是一个非常热闹的日子。因为,随着押解上京的贡品,他们就要去赴考了。刺史余世宗还是像去年一样,跟士子们祝福了很多,也许下了很多的好处。中举后的种种好处让原本还瑟瑟发抖的士子们一阵兴奋。

    余世宗说完,自然将目光投向罗彦。作为州学博士,他的话肯定是少不了的。

    “诸位,这是我第二次站在这里为诸位送行。祝福的话,余刺史已经说的够多了,我也不再多说。在这里要提醒诸位的是,科考之事,犹如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尔等要是不尽心尽力,那边等着坠入悬崖死无葬身之地。去年参加过科考的几个,有人到了长安便花天酒地,结果如何,诸位也知道。所以,不论什么时候,牢牢记住你们的身份。”

    不是恐吓,但是很多人听了这句话不禁打了个寒颤。一句话把科考的残酷说的如此明晰,估计也就罗彦了。金州去年成绩是算不错的,可是前去参加科考的人太过放纵,以致马失前蹄。回来之后就被罗彦给黜退了,如今更是连科考的资格都没有捞到。

    这样的威慑,可比余世宗许下的诸多好处更让这些人上心了,齐声回答说:“博士教诲,我等不敢忘。”点点头,罗彦这才对着边上那几个算学士子说道:“你们的科考,我并不担心。只是考完以后,须得好生考虑清楚将来的出路。在这件事情上,我帮不了你们。”

    这些人都是罗彦精心挑选严格教育的人才,当初只是要求他们参加科考,至于科考之后怎么办,罗彦并没有明确规定。如今看来,这些人都有被录用的能力,所以罗彦才会如此提醒。

    张通几个点点头,也不多说什么。罗彦为他们做的已经够多了,包括参加科考的名额都是罗彦向李世民要来的。因此罗彦的嘱咐,他们放在心上,却是不用再做承诺。

    一长串的队伍慢慢离去,寒风吹着尘土渐渐掩盖了远去的身影。余世宗看着首先中队伍成了一条黑线,这才问罗彦:“罗博士,你说,今年科考的士子,咱们金州能够中几个?”

    余世宗毕竟是一州长官,对于教化这样重要的事情,心里也是满怀着热切。

    沉吟一下,罗彦回答:“算学那几个,全中。进士科,我也不知道,也许没有吧。明经科,两个还是有的,想要更多,就得看运气。”可别看罗彦说的这么谨慎,这个答案已经让余世宗心里狂跳起来。

    “进士科没有我也知道,州学中今年文才好一点的也没有几个,能够撑场面的也没有中举的本事。明经科两个你能保证么?”余世宗暂时没有管算学的人,毕竟那是罗彦自己教出来的,跟他没有什么关系,但是明经科有两个,在天下众多州县里头也是很厉害的了。,由不得他不急切。

    “这是当然。其实应该是三个,不过其中一个中经和小经还是没前两个那么好,所以我才说是两个。”得到确认的余世宗一脸喜色,自己的政绩,在这一场科考过后,肯定能够填上光彩的一笔。

    这会儿才想起来问罗彦那几个算学士子的事情:“那你说算学士子,真的能够全中?”

    各个类别的科考录用人数都是有限制的,罗彦手下那几个人要是全中,那么留给其他算学士子的名额也就三个。但问题是,谁能保证这些人科考的时候会都比别人好呢?

    “余公放心吧。算学的科考虽然大唐也就这么几届,可是翻看过这几届以及前朝的旧档,我发现能够难住他们的题目压根没有。这样一来,就算是到时候要录用三个人,也会因为他们答案一致而增加录用名额的。”提到算学,这可是罗彦用了心思来搞的东西,当然自信满满。

    可是,听到余世宗的耳朵里,确实一脸的不敢置信。

    微微笑着,罗彦说道:“咱们还是等着看结果吧。”

    从送走应举的士子,到得到科考结果,也不过是等待一个月。虽然这科考结果和自己的任务挂钩,可是罗彦却丝毫没有关心的意思。前期能够做的自己都已经做好了,剩下的结果,那就完全是听天由命了。反倒是余世宗,因为听了罗彦的预测,三天两头往州学这边跑,美其名关心州学,其实还是想在罗彦这里找点安慰。

    十一月二十三,天空中飘起了雪花。虽然太阳还散落了一丝光亮,可是丝毫不能给人带来什么温暖。闲暇的人们在这样的天里,也没上街逛的打算,一个个的窝在家中。

    巳时,大开的城门中忽然间闯进来一匹快马。看马上人衣着,显然是驿卒。此人一路行来也不顾严寒,进了城门便开始高喊着:“喜报喜报,恭祝金州士子科考中举十二人。”沿街一路喊过,居然吸引得街边百姓一个个穿好了衣裳从家中跑出来,也不顾寒风,出了门就问周围的人:“你听清楚了吗,是十个还是十二个?”

    “十二个,那人喊的时候正好我在外头。”

    “乖乖,这么多。咱们金州自打科考以来,总共也就中举这么多吧?”

    “别说了,赶紧到州学那里去看看。这事儿肯定是先报到刺史府,可是正戏还是在州学。”

    “是啊,想想那个罗博士还真是厉害。一年功夫,教出十二个进士来。将来我儿子也一定要进州学。”

    “前提是你得有个儿子。”

    “不,前提是你得娶个婆娘。”

    罗彦得到消息的时候,正是好事百姓将州学围起来的时候。那些好热闹的百姓也猜的没错,驿卒是先到了刺史府通报。剩下的事情,才是余世宗带着他的僚属前来州学和罗彦一道庆贺。

    进了州学的余世宗一脸喜色,对罗彦说道:“罗博士,你可是立了大功啊。不过,先前你预料的事情还是出了一些偏差,算学的士子七个都中了,这个没差。但是进士科中了一个,明经科居然中了四个。哈哈哈,除去算学的那几个,其他两科中举的人数都赶得上过去三年的总和了。罗博士是居功至伟啊。”

    嘴里应付着余世宗的夸赞,罗彦的脑海里却在关注另一件事情,时隔十个月,这个环任务终于完成了第二轮。

    “恭贺宿主完成有情人终成眷属第二轮。第三轮任务……”(。)

第二百四十六章 中书舍人罗进之() 
♂,

    “第三轮任务:灭突厥十万精兵。”

    看到这个任务罗彦顿时有种想骂娘的冲动。十万精兵,你怎么不让我去死呢?所谓的精兵,就是一人两马的控弦之士,那不是大白菜啊。想一想当初颉利带了二十万精兵就能打到渭水桥畔,同等兵力下大唐折损了多少个行军总管。如今要让自己灭十万。

    可是这样的任务偏生自己又不能中途放弃。上一次红袖添香让自己禁欲五年,这次虽然没有说明什么任务惩罚,可是一旦失败,估计要终生不举了。除了暗暗骂娘,罗彦此时没有什么想做的。

    只是哼哼唧唧半天,最终他也只能认清事实。这个坑爹的系统是没有什么懂不懂抹杀的狗屁规则,但是让人生不如死,这才是坑的本质。如今没有什么办法可以反抗,那么只能好好想想到底该怎么做,才能成功完成任务。

    不过不论怎么说,首要的是能够参与到征伐突厥的战役中去。罗彦的记忆中到了明年八月的时候,李世民就会派遣主力奔赴北地拉开战争大幕。随后在接下来的三个月内分批委任行军道总管,分数路共同攻击。十万精兵不是一个小数目,如果不能一开始就参与到战争中去的话,绝对是凑不够这个数的。想到这里,罗彦笑了笑,看来这长安自己是必须要回去了。

    一边的余世宗看到罗彦一会儿凝眉,一会儿苦笑,不由惊奇地问道:“州学有如此的成就,乃是罗博士之功劳。只是,怎么看起来罗博士有些不高兴的样子?”

    可不想让余世宗误会,罗彦也只好实话实说:“科考取得如此成绩,我自然是很开心的。只是,这样一来,这金州我也是呆不下去了。以余公的身份,想来也知道年初长安的有些事情。如今该做的事情都做完了,想来陛下也容不得我在这里久留了。金州怎么说也是我入仕以来呆的最久的地方,说来还真是习惯了每日里讲讲经籍读读圣言的生活。这一去,就不能这么悠闲了。”

    听完罗彦的解释,余世宗顿时哈哈大笑起来:“在京中尝闻罗博士散淡,原本我也是不相信的。但是如今听你这么一说,还真的就是这么一回事。陛下此番召你回去,必定是要委以重任,没想到你居然还不愿意了。”

    罗彦听余世宗这么一说,自己也跟着笑起来。没想到,懒散的名声,居然还要比自己的文名跟盛一点。这算不算无心插柳柳成荫啊。

    不提余世宗和金州百姓的震惊,长安城里此时也是沸反盈天。

    科考的榜单是三天以前下发的。从出榜的那一刻起,长安就注定要热闹一段时间。各科的甲等和上上的士子自然成了大家热议的人物,相应的对于这些人的追根究底一刻也没有停下来过。

    虽然进入冬天,但是各地来长安的客商依旧络绎不绝,这些人自然就成了最佳的消息来源。每日里那酒楼客栈,变成了闲客聚集的地方,到处都是“可有某州来的贵客,跟咱们说说进士科甲等某某的事情吧”“在下是某州来的,某人中今科进士,我等与有荣焉”这类的交谈。

    听着他州出了一两个进士就开心的不行,金州的客商顿时一脸倨傲。“咳,那一个两个,在别人面前说说也就罢了。在我金州人前边,有什么好骄傲的。”

    提到金州,旁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可是那个明经科四人,进士科一人的金州?”

    “是这个金州没错。不过,你还说漏了一点。今年算学一科,有七个人出自我金州州学博士门下。嘿嘿,虽然他们填写的都是自己的籍贯,便是那举荐衙门,也写的是国子学。可是不论怎么说,他们这七个月在我金州学习是改变不了的事实。”

    前边也说了,举荐名额是向李世民要来的。因此罗彦教授了算学的七人写的都是国子学生员的身份。可是,这事儿能够瞒得了别人,瞒不住金州百姓啊。

    当日很多人看着这七人被罗彦收下,而且时常见这几人出现在州学附近。毕竟当初罗彦收罗人才的事情闹得很大,因此时间长了,金州百姓自然知道这几个人姓甚名谁故乡何处。那科考算学的榜上,从第一到第七,金州人一眼看过去就感觉非常熟悉。再看看籍贯什么的,一下子就确认出来是他们了。尤其是第一,张通的名号在金州也是如雷贯耳,挑衅罗彦不成反而被罗彦收为弟子,这样的人名谁会忘记。

    方才还有些不服的人,刚要争辩,听此人一说,便什么话都不敢说出口了。

    虽然算学在文人严重算不得什么高大上的东西,毕竟太过专业,以后为官最多也就做到太史令这个地步。可是蚊子在笑也是肉,好歹也算是中举了。还一下子出七个,总共才十个名额呀。

    看周围的人一脸吃惊,此人摇头晃脑得意扬扬地说道:“先说这张通,这可是磕头端茶拜了罗博士为师的。当初……”将张通在金州的事情说了一遍,这才将话题依着那榜单顺序转向第二位。至于围着此人旁听的,一个个就像是见了鬼一样,对于罗彦的本事就连叹服都无法完全表达出来了。

    金州的教化水平是什么样子,长安很多好事的百姓其实都知道。这并不困难,每年科考的结果出来对比一下,大家就有了一个大致的结论。在整个大唐,金州也算是比较不错的。但是你要说他很强,也算不上。去年出了一个进士,这已经是锦州的极限了。

    可是今年什么情况。

    很明显,这是罗彦的功劳。不仅是人们这么认为,便是金州那几个中举的士子,这几天在很多人面前也是这般说的。如今再加上算学,这罗彦是要逆天了啊。

    如果是民间只是沸反盈天,那么宫中就是天翻地覆了。

    相对于民间那种还要慢慢搜罗消息,朝中诸多大臣可是在吏部公布了科考结果的第一时间就开始找李世民了。

    太史令王孝通压根没有和李世民客气,第一个跑过来就跪求李世民将今科算学十人全部留在太史局,至少也要把前一个给他。算学的行卷是他批阅的,这等次也是他评出来的。原本就纳闷着今年的生员怎么如此厉害,居然将题目全部做对了不说,还能有不少新奇的办法出现。等名单出来,他一眼就看到正式罗彦手下那七个人。

    他请不来罗彦,因此只能朝着罗彦的学生下手了。

    一个王孝通也就罢了。可是李世民万万没有想到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