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南宋如歌-第8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曜宗接着说:“这批钢铁这样制作武器太浪费了。已经制好的就不说了,只发给咱们信得过的人。剩下的留着等我有空了想想怎么利用。大哥去了之后先以礼待人,如果土人良善,则多给他们点好处。如果存了不轨之意,则咱么也可以不用客气,只需要不要深入深山就没有大问题。咱们的先期目标也就是西北部的平原,等后期再考虑全岛的事。没个三年两载也是不可能的事。等丁兄的人也到了流求,咱们再考虑怎么形成制度,分配权力。”

    张敌万也知道只凭自己现在这点人是不可能完成张曜宗所说的目标的。但是如果按人头分,岂不是将来要将很多权利分给丁健。心里有点不甘。

    张曜宗毫不在意,没有自己的支持,无论是谁都没有办法成事。将来的事将来自己自有办法。

    张曜宗心中一直有一种担忧,蒙古人的强势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从来没有一个民族可以席卷世界。但是蒙古人做到了,侵占了几乎全部亚洲和大部欧洲,让所有的古老民族都在蒙古鉄骑的马蹄下瑟瑟发抖。如果自己可以成功,将蒙古人扼杀在襁褓中当然好,如果自己不能成功的话,张曜宗希望能在流求给中华民族留下最后的希望和火种。因此,张曜宗不希望在流求再造一个王出来,如果有机会的话,张曜宗想在流求留下一个民主的模式。

    丁健心中有了希望,精神也是振作了很多。“两位张公子,黄公子。丁某不能保证什么?但是小张公子给我指了一条明路,给我们一万多老少爷们留了一条活路,我一定尽我最大的努力,让师傅们同意张公子的意见。到了流求不争权夺利。”

    张曜宗微微一笑,根本不相信丁健说的话,人心都是不满足的,在特定的环境下肯定会滋生贪婪,如果在流求发现巨大的利益。除了张敌万,张曜宗不相信任何人会不动心。只不过张曜宗有把握在开始的阶段,谁也甩不开自己,如果在开局阶段,自己还不能建立权威,那么被人夺了基业也不亏。

    第二天,丁健一早告辞众人,跟张敌万约好了联络方式,回返山东。张曜宗和张敌万,黄坚往泉州赶去。栓柱留在山寨准备撤离。

    泉州,南宋第二大城市。两宋三百年,泉州入政事堂者如过江之卿,光是宰相就有曾公亮、蔡雀、苏颂、梁克家、留正数人,参知政事如吕惠卿之流更是数不胜数。

    北宋沿袭唐制,宗室由宗正司管辖,随着宗室繁盛,后又置南外宗正司,西外宗正司。靖康之难后,宗正司南迁,南外宗正司移井口,再移明州,最后于建炎三年迁置泉州。随着宗室在泉州的定居,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经济和文化,是泉州迎来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局面。在社会各方的努力下,泉州的潜能被挖掘和调动起来,推动着泉州社会的迅猛发展,繁荣昌盛。随着人口,经济的发展,泉州升为望州。在泉州有三大州司级衙门,州衙,宗正司衙和市舶司衙。

    在唐朝中后期,丝绸之路就因为阿拉伯阿拔斯王朝的崛起和自身的战乱失去对中亚的控制已经中断。宋室南迁后,随着北方的沦陷,财源减少很多,在高宗赵构的开源思路下,大力发展海上丝绸之路,泉州成为了起点。

    泉州的造船,丝绸,茶叶,陶瓷都冠绝全宋。

    这期间,海外胡商纷纷涌入泉州,一时间,在泉州你能看见白皮肤蓝眼睛的孔雀王朝的人,也能看见大胡子的阿拉伯人,蓝帽子的锡乐业人。还有小矮人一般的东瀛人。各大总将,伊斯兰教,景教,天主教,印度教,基督教,摩尼教,日本教,拜物教,犹太教纷纷涌入,具有大海一般宽广情怀的泉州,包容而热情的泉州人,敞开大门欢迎。也迎进了一匹饿狼,蒲寿庚,阿拉伯色目商人的后裔。历任泉州市舶司三十年,在蒙古元军攻占临安后,南宋孤忠臣陆秀夫,文天祥和张世杰连续拥立了两个小皇帝,逃往泉州。蒲寿庚历受皇恩,竞依然与元军私通。更是尽杀南宗正司宗室子弟数万人,更联络胡人掀起了灭汉狂潮,一时间方圆百里再无汉人。

    不过现在蒲寿庚还没有出生呢,张曜宗看着眼前的蒲开宗,很有点想先把此人杀了的冲动。因为蒲开宗就是未来蒲寿庚的爹。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九十五章 好的开始() 
张曜宗也没想到现在需要面对的是蒲开宗。本以为拿着韩世忠的手令就能轻轻松松的把两艘战船的所有权拿到手。谁知道韩世忠又欺骗了自己,虽然战船的委托制造是江南水军委托的,但是并没有足额付款。造船厂在战船造好后,去江南水军要剩余尾款,被非现任主官所委托的理由拒绝了。造船厂没办法只有将战船转卖给海商了。蒲开宗就是接手的海商。

    “这位公子说得好奇怪啊,凭什么我要把我付过款的船交给你们啊?”蒲开宗一脸的络腮胡,深目蓝眼珠,高挺的鹰钩鼻。一脸的水锈,脸色黄黄的,一看就是整日和大海打交道的。

    “这是原江南水军大帅韩世忠的手令,这两艘战船是江南水军委托制造的。所有权当然归江南水军了。”张曜宗拿出韩世忠的信件。这只是一封私信,韩世忠已经离任,并不能盖上江南水军总管的大印,就是说这封信件并没有法律效力。只是申明了船只的来源,所有权。希望这个外国人不了解大宋的机制吧?能被韩世忠唬住吧。

    但是希望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蒲氏一族从十字军东征就已经流落大宋,至今在大宋已经繁衍数代了。虽然此人外貌上明显与国人不同,但是所受的教育都是大宋的。骨子里早就是个宋人了,除了宗教还坚持信奉着穆斯林教。蒲氏一族来到大宋身无长物,只能以本身携带的具有阿拉伯风情的器物变卖换取钱财为生,但是没有料到竟然颇受欢迎。让蒲氏一族发现了生财之道。以大宋的丝绸,瓷器贩卖至阿拉伯世界,再将阿拉伯世界的的地毯,弯刀等颇具民族风味的东西贩卖至大宋。一时就成为广州可数的大富豪。后来不知道为什么蒲氏一族舍弃广州一地,全家搬迁至泉州。蒲开宗的父亲坚守着伊斯兰教义,但是娶妻可没有坚持非阿拉伯人不娶,娶的是广州大汉商的女儿,生下蒲开宗兄妹几个,也成了广州的名门望族。

    蒲开宗从小就受的汉人教育,对于大宋的官场也略知一二,自然知道张曜宗手上的这纸信件毫无约束力,无非就是韩世忠老大人的威名而已。威名又能当钱使。于是百般推脱,死不认账,何况还有和船厂的交割契约。这两艘船现在确实属于蒲开宗的。但是这就影响到张曜宗的计划了。

    “蒲员外,真的不能再商量一下了吗?”张曜宗最后一次好言相劝。

    “对不起,我不觉得有什么好商量的。倒是你,用普通文书假冒手令,如果不是看你年龄小,一定送你进官府问罪。”蒲开宗言辞强硬,语气恶劣。

    张曜宗不由得被气笑了。“蒲员外,真的要闹到见官的地步吗?”

    “是啊,你再不走,我一定送你见官。”蒲开宗已经不耐烦跟这个毛头小子纠缠了。

    “那好吧,见官就见官。希望蒲员外不要后悔就行了。”张曜宗出言威吓。

    蒲开宗自己想想,好像没什么把柄在别人手上。也是一副老神自在的样子。

    “宋统律里不知道对于私设军队是怎么处置的?”张曜宗问黄坚。黄坚来之前就得张曜宗的教授。“私设军队,为首者斩刑,家人发配,没收家产。好像是这样吧?”黄坚说的轻松。蒲开宗却有点冒汗了,这两艘战船不管怎么说也是战船,蒲开宗当然知道这其中的厉害,本就打算提完船就稍加修改,改的像商船一样。但是现在船还在船厂,还没有改造,怎么就冒出来一个要船的呢?能给自己一个月时间,就会把这两艘船改的谁也看不出这曾经是两艘战船的。怎么这么不凑巧。

    张曜宗也深深地感叹,来得早不如来得巧。如果晚上一段时间,船已经交付,不说一艘船出海多少时间,就是能看见船也会变得没有一点战船的样子。那时候可真的是回天无力了。不是买不起船,但是买不起时间。重新再造一艘大船需要一到两年。所以这两艘船不管用什么手段都要拿回来。

    “蒲员外,我知道你为这两艘船花了不少钱,咱们也不是巧取豪夺,你花了多少钱,我们还给你多少钱就行了。这样,你也不用担责任不是?”

    “我是海商,不能用战船。那你们呢?你们凭什么用?”蒲开宗还是舍不得这两艘船,船厂为了脱手这两艘船,可是比市价低了三成卖的。以后再想买这么大的船就不可能了。

    张曜宗又拿出一张盖有王府印章的信笺。上面写着着张曜宗妥善处理这两艘船厂的旧战船。

    蒲开宗再次被这张赵瑗根本不知道的王府公文吓到了。连自己出的钱都不敢要了,反而一力奉承张曜宗,希望能搭上张曜宗的路子攀上赵瑗,心中却不知张曜宗对于自己这些胡人的恶念。

    因为胡人精于海商,南宋为了发展海上贸易,才会将市舶司交与一个异族人手上,却没想到最后的结果,蒲康庚大肆屠杀赵氏宗室,不光是为了向元人投诚,更是为了赵氏几百年所积攒的财富。为了平息汉人的愤怒,更是屠杀了三十万泉州百姓。在这些胡人眼中只有利益,没有什么民族的归属感,既然这样,张曜宗不介意提前一些时间让这些胡人没有立足之地。历史上,蒲康庚在元末也曾再次作乱,只不过被元人镇压。明太祖朱元璋愤恨蒲氏一族投元坑宋,将蒲氏一族打入贱籍,永世不得翻身。张曜宗想的则是霸占海路,直接逼得蒲氏在大宋没有立足之地。如果胡人都像蓝帽回回,就是犹太人那样安分守己,张曜宗当然欢迎。但是阿拉伯人的凶残是印在骨子里的,张曜宗可没有时间去感化他们。

    但是表面上张曜宗一副欣喜若狂的样子:“蒲员外高义啊,小的回去一定禀明王爷,赞扬蒲员外的善举善行啊,不但为我大宋保留了水军力量,还一力愿意捐献物资为我大宋效力。如果王爷知道了,一定会为大人的善举上奏官家的。也许蒲员外还能得个我大宋的恩赐呢,说不定就是我大宋一个外族官员了。”

    蒲开宗明显被张曜宗的一番话给鼓动了,还能得官?要不要这么好啊?但是也有可能,听闻秦相国就是以财取官,只不过自己没有门路搭上去而已。现在能攀到未来的皇帝,当然要抱的紧一点了。蒲开宗对张曜宗更加热情了,甚至要与张曜宗结拜为兄弟。

    张曜宗连忙推脱,如果结拜被别人所知,被小人污蔑,也许就不能得官了。蒲开宗只得作罢。但是怕说服力不够,主动要求捐献钱两万贯,粮三十万石,其他珠宝玉石更是无数,唯一的要求就是王府来人验收,还是怕张曜宗坑他。

    张曜宗笑笑同意。有小郡主做内应,不怕这批物资落不到自己手里,想起小郡主,心中思念连连,也不知道小郡主有没有被王妃强制裹脚啊。

    船到手了,船长水手就成问题了。张曜宗不敢用蒲开宗提供的人手,但自己身边真的没有人手。这两条船就还是两条只能看不能用的废船。

    再次到了船厂,这回船厂的人不再阻拦,终于能看到自己的船了,但是当张曜宗满怀期望的去看战船时,只看到两个丑八怪。方头怪脑的,没有撞角,没有火炮,吃水线也不深,船也没有想象的大。张曜宗用千年以后的标准来衡量,当然会失望了。但放在宋朝当时的水平来说,这已经算得上是世界先进水平了。宋朝的管船已经开始使用水密仓,大大减少了沉船的几率。

    船厂老板还在自顾自的夸耀自己船厂的水平冠绝天下。张曜宗真的听不下去了,随手在地上画了一条双体船的图形,又花了一个船底有舭龙筋,两侧有舭龙板的船型,船头有撞角,船首有火炮的船模型。船厂老板是行家,当然一眼就看出了其中的好处。张曜宗已经用脚把图案抹去。船厂老板见猎心喜,再不夸赞自己家的造船水平了,好言请求张曜宗把刚才所画船型的图纸再画一次。

    “老板,刚才所画的我自然有图样,如果你能照着做出来,我就在你这里再订几十艘船。如果不能,也就没有再看的必要了。”张曜宗轻飘飘的一句话把船老板的心都勾飞了,几十艘船,就看刚才简单的样子,也不是小船。眼前这个小公子是不是跟我开玩笑啊。船厂老板不敢置信。直到张曜宗从怀中拿出数张交子,船厂老板看到每张交子后面备注的都是天下闻名的大商行,这种交子和官府发行的交子截然不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