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台城遗梦-第4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汉不提当年勇,可是对于老不死的家伙来说不提当年还能提什么呢?”

    兰子义说道:

    “张太尉功勋显赫,当年一战定乾坤,使西边至今无事,这等经验当然值得我们这些小字辈好好学习了。”

    张太尉听后笑了笑,没有回答兰子义,只是接着自己的话往下说:

    “当年打了胜仗,封侯进爵,皇上降旨征我入朝做太尉,一时之间我张让誉满天下。那时我想的是出将入相,入朝后整顿朝纲,辅佐皇上。想的很好啊,只是天下事哪有那么顺利,事事随人愿呢?”

    兰子义听到张太尉的话也明白了张太尉入朝之后施展不开拳脚,再想想自己现在的处境,顿时觉得遇到了知己。于是说道:

    “看来太尉在京城不是很顺心啊。”

    张太尉笑道:

    “谁说的?谁说不顺心?很好啊。我张让身为三公,位极人臣,满朝文武有几个能得到这等荣耀?如今活人做三公的也只有我了,剩下的全是死后追赠,而我现在在京城,有宅院,有庄园,有田地,还有大把的时间和银子,有什么不好的?好得很啊好得很,卫侯你可不要嫉妒啊。”

    兰子义听后也苦笑了两声,点了点头。

    张太尉叹了口气接着说:

    “你爷爷是条好汉,那时被困在旧都附近藏马坡前我一直督促朝廷发兵解救,可……我没有带兵啊。好在你爹很争气,没有辜负你爷爷。”

    兰子义听着突然想起什么,问道:

    “太尉难道没有子女?为何来到庄内没有遇到呢?”

    张太尉说道:

    “老夫倒是有三个不肖子,老大随我征战不周原,战死了;老二年幼夭折;还有个老三前两年刚刚病死,我白发人送黑发人,着实伤心了一会。现在倒是有个孙子,只是每天跟着他那群什么儒林同道游山玩水,吟诗作赋,风花雪月,还在二龙山玩什么诗社,唉,每天连面都见不到。”

    兰子义听到张太尉的孙子也在参加诗社,一时来了兴趣,赶忙追尾:

    “张太尉,您的孙子也在参加诗社?晚辈今天也是拜访了二龙山诗社回来的,因为晚了所以没来得及入城。”

    虽然兰子义提到诗社兴高采烈,但张让明显没把那个当回事,只是轻描淡写的说:

    “那只是京城纨绔子弟自己搞的个玩意,卫侯何必留恋?当年我刚入京的时候也想着挤进人家文人墨客的圈子里,可是人家自己有自己的玩法,那里轮的到我个武夫随意插足。”

    兰子义一听到诗社心思就全都扎到那里去了,也没管张太尉所说,只是问道:

    “敢问太尉的孙子是如何加入诗社的呢?”

    张太尉挥了一下手,说:

    “嗨,哪有什么加入不加入啊,从小他就和那些小子混在一起,自然就进去了,还有什么好加入的。”

    兰子义听着皱起了眉头,心想“这是怎么回事?崔浩告诉我说要经过严格的试炼,但张太尉跟我说因为一起玩耍就能加入,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不过张太尉的话打断了兰子义,张太尉说:

    “在边关时只知道一颗人头一份功,来了京城才知道不会读书你什么功劳都没有。知道为什么读书中进士的官员还没有把边关武将给废掉吗?只因为四方还有蛮夷,有仗要打所以要留着我们这群杀人不眨眼的恶鬼看家护院,立国之初,东边沿海都在做生意,没人打仗,于是东军废弛,西军、北军外接胡虏每天打的不可开交,所以两军崛起。等到我把西边战事终结后,西镇就不再需要驻军了。我入京之后,西军一天不如一天,现在撤的撤,散的散,前几天你爹还弹劾了一个,刚被撤职查办,唉,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打仗时盼着天下无战事,打完仗后倒是无战事了,可是天天想着当年纵横疆场的样子,老了,老了。”

    说着张太尉摇摇头,捧起茶碗喝了一口。

    兰子义听到张太尉话音悲凉,回想起前几日在家时父亲谋划着出卖西军投靠过来的将领,那一幕还如同刚刚过去一样,现在再看看张太尉这幅有气无力的样子,想想当年气吞万里的虎将如今却是一副苍老的样子,连自已昔日手下被人挤掉也只能感慨一二,不在有往昔的气魄。

    兰子义不无感慨的说道:

    “张太尉,您已经功成名就,您的功业必将被世人传颂,剩下日子颐养天年也是一种享受。”

    张太尉产叹一口气说道:

    “曾经我也和你想的一样,建功立业,名垂青史,我的事迹会让每一个读到的人热血沸腾,我和我的将士们打下的山河会如同铁铸一般牢固。可到现在才多少年?我都已经快忘记当年的战事了,又会有几人会记得?史官吗?最多只会在史料里天上一句,某年太尉张让伐不周原,仅此而已。我以为我会感动这个世界,可实际上我只是感动了我自己。”

    兰子义听着垂下了脑袋,不再说话,难道这就是武将的宿命吗?变成这么一个迟暮的老人?

    张太尉又叹道:

    “卫侯明天还要赶早进城吧?老夫虽然还想与卫侯聊一聊塞外的风光,但是不能耽误了卫侯明天的正事。毕竟像老夫一样每天闲着没事的,这京城里可没几个人。卫侯早点去歇歇吧。”

    说着招呼仆人进来。

    兰子义抱拳道:

    “那就有劳太尉了。”

    张让问道:

    “我看卫侯的几位侍卫与卫侯很亲密嘛,今晚打算睡几间房啊?”

    兰子义看了看桃家兄弟,心中纠结万分,说道:

    “还请张太尉单独为晚辈准备间客房。”

    张让点了点头,桃家兄弟似乎也料到了这件事,倒是没有太惊讶。

    兰子义与桃家兄弟在张太尉府上住了一夜。第二天天刚亮,几人便起来,与张太尉告辞后一起骑马回京。

    几人一路赶回德王府,准备参加王府早课。但刚到王府门口就被告知德王已经去了户部衙门。

    兰子义问道:

    “王爷为何要去户部?”

    门口小厮答道:

    “昨天卫侯在外,又说不知。皇上昨天降旨,命德王代管户部。所以今天一早德王就赶去户部衙门了。”

    兰子义一听对着桃家兄弟说道:

    “逐虎,你们先回去休息,我得赶去户部。”

    桃家兄弟应了一声,就牵着马进了王府。

    兰子义则调转马头往户部赶去。

第49章 头等大事() 
兰子义调转马头赶往户部,等到了户部衙门时已经过了卯时,官吏衙役们都开始了工作。

    兰子义把马停在衙门口,报上名号后便跟着一个书吏来到户部大堂。

    来到大堂兰子义看到德王已经坐在衙门正座上,

    事实上说坐在那并不合适,准确的来讲是瘫在那里,身后王三李四正在给端着零食捶着腿。

    堂下东边各坐着户部尚书和左右侍郎,西边坐的是吴幽思和戚荣勋,

    兰子义来到堂下,见到昨天把自己卖掉的德王,心里堵得要死,但兰子义还是压下了心头的怨念,努力告诫自己作为读书人应当遵守的忠孝理念,向德王行礼道:

    “子义来迟,还请德王赎罪。”

    德王几乎躺在椅子上,看都没看兰子义,就说到:

    “恕什么罪?你要是来迟了就活该遭罪还要我给你恕什么罪?昨天你不是去了刑部衙门吗?连哪都去了还怕什么罪?”

    兰子义听着这话胸口发闷,想到昨天在王府里德王那副孬种样,哪怕是在那么有利的场合下还是把他兰子义给出卖掉,现在居然还有脸拿这件事情来挖苦自己,真是恨不得上去揪住德王狠狠的揍一顿。

    兰子义深深的吸了一口气,强压下心头怒火,没有说话。

    一旁户部的几位大人听到德王这么说明显有些皱眉头。

    这边吴幽思听着只是端起茶碗喝了口茶,戚荣勋则面带微笑,

    兰子义心想这戚荣勋算是跟自己杠上了,看来这人不会让自己痛快。

    这时吴幽思说道:

    “卫侯昨晚有事外出,来不及知会今早的事情。哪怕王爷您今天特地起大早卫侯也没法及时赶到啊,王爷又何必为难卫侯呢?”

    德王听到吴幽思这么说,一翻身坐了起来指着兰子义说道:

    “谁要为难他了?我就是听不惯你们这群读书人整天说的这套废话。明明来迟了就是来迟了,不想挨骂就是不想挨骂,还要说什么‘还请恕罪’。我就是不想给你恕罪你又能怎么样?”

    兰子义听着浑身发抖,满脸通红,两个拳头捏的紧紧地。

    吴幽思听德王这么说,朝德王抱拳笑道:

    “王爷息怒,这也只是那些读书人自作聪明罢了,王爷真要是不恕罪事就办不下去了。”

    接着有掉过头对兰子义说:

    “卫侯,还不快向王爷道歉。”

    兰子义听着火大,德王蛮不讲理,在这里找我事,你个小小的师爷也敢对我兰子义这么横,可放在现在这个情况下,似乎也没有其他更好的方法了,于是兰子义咬咬牙,作揖说道:

    “子义无知还请王爷恕罪。”

    德王听着冷哼了一声,接着又躺回椅子上去。

    吴幽思见状问道:

    “刘瞻刘尚书,能否请您给卫侯看个座呢?”

    对面坐着的为首的刘尚书看着这幅景象只是摇了摇头,听吴幽思这么说于是招呼道:

    “来人。给卫侯大人上座。”

    几个小吏应声而来,抬着一把椅子加到了戚荣勋身旁。

    兰子义又向德王和在座的几位大人行了礼后做到了椅子上。

    这时吴幽思说道:

    “既然卫侯也来了那我们接着说刚才的事吧。”

    刚才叫人上座的刘尚书这时说道:

    “刚才德王已经大致了解了我大正每年的税赋情况,那么下面就要说说当前我户部的头等大事,税制改革了。”

    德王在座上听着直打哈欠,一边王三忙不迭的给德王送水果,刘瞻看着直摇头。

    这边吴幽思接过话来:

    “刚才听左侍郎沈大人,右侍郎郭大人介绍,我大正沿袭前代税制,天下田地产粮的地方以粮食缴税,产杂货蔬果的地方以杂物贡税,山川河流的猎户渔民以猎物土产贡税,除实物税外凡十六岁以上,六十岁一下男子每年还有至少三个月的徭役,是这样吧?”

    刘瞻身边的户部左侍郎沈大人点点头,说道:

    “我大正地大物博,物产丰美,人口众多,每年上缴的物品都要堆满无数仓库,看到这些堆得都快溢出来的仓库真是让人赏心悦目,不禁感慨大正江山永固,天下太平啊。”

    沈大人一旁的右侍郎郭大人听了后说道:

    “每年收上来的粮食还好说,运往各地仓库就好,其他收上来的杂物怎么办?堆又堆不下,放又放不了,早年还有转运使将各地的杂物转运他出售卖,慢慢的官仓拿出来的东西都是放了好些年都已经坏掉的东西,根本卖不了。现在还要收这些实物还有什么用处?”

    户部尚书刘瞻点点头,说道:

    “正是如此,如今再收实物不仅没用反而会使朝廷税收出现亏空,所以章首辅提议改革税制,今后所有税收全部征收白银,男子徭役也折合现应征收入库。”

    兰子义虽然气闷,但听到几位大人讲到这些关系国计民生的东西时还是竖起耳朵仔仔细细听着。当听到章鸣岳打算改征银两时兰子义不禁点点头,章大人不愧是国家栋梁,想出的办法果然利国利民。

    吴幽思听后也称赞道:

    “章中堂想的办法倒是不错,直接收银子,免去许多麻烦。”

    沈侍郎摇摇头说道:

    “章首辅想的虽然好,但这方法有些不妥。我大正银矿并不多,大部分白银都是海外夷商运来的,如果改用白银收税岂不是将财税命脉交到夷人手中?更何况天下物产是无限的,白银数量却是有限的,一旦改用白银收税物贱银贵,到时候百姓为了交税就要变卖更多的粮食物产,入不敷出时就要破产。要是百姓都破产了只怕问题就不是收不上税,而是天下大乱了。”

    这是旁边郭侍郎喝了口茶,说道:

    “沈大人未免危言耸听,沈大人说物产无限白银有限,怕物贱银贵,可是白银就是物产之一,怎么会有限呢?至于说白银多从海外流入,怕将大正命脉交到夷人手中那就多虑了。自古中土便是世界中心,四方蛮夷都仰慕天朝文明而来,这些夷人都贪图我大正丝绸、瓷器、茶叶等等物产,往来送银子都来不及,那里有可能断掉自己财路,沈大人多虑了。”

    沈侍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