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和新世界-第4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不容易站稳了脚,刘遥躬身从大碗里的浮标瞄了一下远处轻烟冒起的地方伸出树冠的红白相间的木杆,报出数据。树下的刘满重复数据,然后用炭条在黄色的糙纸上纪录下确认过的数据,又在另外一张纸上画了几笔,为等高线图再增加一些线条。刘遥放下大碗,小心的把水倒回竹筒。讽刺的是,在潮湿的热带雨林里,如果溪流,人可能会因为无法得到液态饮水而出现脱水症状。想到这个,刘遥更加小心地塞好竹筒,没有拿出一个木制量角器放在平台上,也是用目测瞄准的方式,测量了一下目标与正北方向的夹角,再让树下的刘满在纸上做好纪录。

    测好一组数据,刘遥先往下爬。孙壮在后面收拾工具,坐在树枝上等待刘遥下到地面,再解开系在树上的安全绳。然后他要在没有安全绳的情况下往下爬。

    下到地面后,刘遥一屁股坐在地上,满脸树皮上的青苔绿痕,浑身大汗就像洗过澡一样,再也没有力气动弹。孙壮爬下大树,也是浑身汗湿,不过看上去还不是很累。他招呼刘满赶紧拿出纪录,报出自己记得的数据,跟纸上纪录的核对。万幸,数据核对无误,这次大家的忙碌算是有了收获。

    意识到终于又获得一组数据,父女二人不约而同拿过竹筒仰头就喝,却发现都喝光了。刘遥站起身擦一把头上的汗水,拿起在树上灌了水的另外一个竹筒,给刘满喝了几口。这是他们最后的饮水储备,也是他们最后的测量工具。喝完这一筒水,测量实际上就没法进行了。刘遥放下空空的竹筒,抬起头朝着天上喊道:“这铁矿在哪里啊。”

    随时监测着的信息组观察员不由得顺口回答:“往西北1400米啊!你那个水碗测绘误差精度那么大,不先开发测绘工具怎么可能搞出精确的定位!再说你把水都喝完了,碗里的水一洒就没法再搞了!”

    张卫抱着手肘站在观察员身后,一言不发,心想换你去你还不一定能干出这个水平来呢,测绘工具那么好开发吗?没有玻璃就没有水平仪,而玻璃的制造远不是那么容易的。

    张卫走到自己的座位上,回想昨天的会议。中国、美国和日本都在用激光照射壳体,或者说向球体内输送能量,因为三个试验点射出去的高能量激光都消失在那层透明的壳体内,石沉大海,对壳体内部展示的世界完全没有影响。截止到昨天,每个试验点通过激光输入进去的能量都已达到100千兆焦以上,也就是人类第一颗原子弹所蕴含的能量的同一数量级。中国试验点占据地利,利用上个月投产运行的核反应堆,持续输入能量已超过500千兆焦,这已经是现代核弹的能量级别。

    在昨天的会议上,所有的国家都对持续输入激光持有疑义,只有美国坚定支持,逻辑很简单:“任何可以实现的方法,在被证明无效之前,都是值得采用的方法。”虽然探索这个超越时代而且神秘的外星智慧,人类已经不可能考虑成本之类因素,但是张卫还是觉得持续做无用功意义不大,而且耗费的是中国的资源。

    会议最后达成的结果是通过了一项美国提出的提议:成立专门基金会,各国都往里面注资,同时根据注资额拥有相同比例的话语权。中国的核电站的建设和运行费用,都由这个基金会来买单。张卫哭笑不得地意识到,自己试图发起的探索方法的讨论,达到了算账要钱的目的。

    秦司令走出会议室时,开心地拍了拍张卫的肩膀:“这方法不错。记得你是宁波人嘛。你们宁波人,就是会做生意。哈哈!”

    张卫笑笑,正色道:“司令,其实我是希望大家提出更有效的探索方法。费用真不是我的目的。”

    “这我知道。可是你觉得大家会真正公开自己的研究计划和收获吗?”秦司令看看四周,各国代表们正在走向餐厅的路上三三两两地交谈着,一片祥和气氛。

    “我们不是完全公开的吗?我也跟其它国家交流过,他们也没有隐瞒什么。”张卫不解地问。

    “那是因为谁都没有什么值得隐藏的。但是这不意味着没人想隐藏。”秦司令轻声说道,一边朝着正在向自己伸出手走来的美国亚太舰队司令微笑着走去。

    在刘遥的现实世界里,他看不到所有这些明争暗斗,就算看到应该也不会关心。他正在对比现场测绘数据和从卷轴上复制下来的资料。这是一份找到铁矿开挖点的详细纪录,包括非常实用的以几个显著的山头作为标志物的引导方式,以及定位经纬度之一之后如何寻找的方式。刘遥只要测量几个山头之间的距离,以确定地图上的那些关键山头究竟是现实中的哪一个,就能找到那个精确的开挖点。可是就是这简单的测量被茂密的热带植被给弄得狼狈不堪,尤其是植被,制造了无法克服的困难:人如果站在地面,那就无法互相看到,也就无法测绘,只有站在树梢测绘,再减去树梢到地面的距离。这样一来,所有的数据都越发不准确。

    又测好一组数据,眼看天色已经过午,刘遥对还在树上收拾工具的孙壮:“孙壮,打旗语!”。

    孙壮应了一声,放好工具,掏出红白两面旗帜,对着远处的测绘点挥舞起来。看到另外两个测绘点都左右摇晃起测绘杆,他低头问道:“对方有应答,请问信息。”

    “我将向北偏西方向山峰移动。到该地集合。”刘遥躺在地上喊道。

    孙壮先伸头看了看刘遥所说的山峰,打起旗语来。一边提醒:“先生,那个地方不在我们的测绘计划里。”

    “是的。那是附近能看到的最高峰,我们计划的测绘基本完成,现在去那里观察一下附近地形,然后回家。”刘遥在树下解释道。

    事实上刘遥完全放弃了通过正规的测绘方法寻找卷轴上标注的地点,除了简陋的测绘手段无法对付原始的热带雨林环境,部分原因就是因为碗里已经没有水了。不过他没有打算放弃目标,他选择了带来的地图上的三个主要山头,记下了这些山头之间的相对距离和大致地形,打算爬上附近不同的山头,纯粹靠目测来定位那三个山头。

    刘满一边帮着收拾工具,踩灭火堆,一边问道:“爸,你是说咱们要放弃所有的测绘方法,纯粹靠眼睛看等高线图和实际地形的形状?”

    刘遥不无挫败感地回答:“是的。”

    “这个新方法的原理很接近扔鞋嘛?”刘满想到郭德纲相声里的一个梗,疲惫地大笑起来。

    “滚!我跟你说,这个方法只能自己做,你可不能告诉别人。”刘遥心虚地说道。

    “为啥?虽然我一方面觉得它跟郭德纲说的扔鞋有异曲同工之妙,另外一方面我也觉得它能够解决问题。”刘满费劲地说,快要笑到喘不过气来。

    刘遥试图抬腿去踢女儿一脚,却一点力气也没有,但他还是非常认真地解释道:“这种凭经验凭感觉解决问题的方法,不能从我们这里传播出去。我们传播的必须是科学、规范、有板有眼的方法。”

    刘满觉得爸爸的观点有问题,但是她的责任显然感只到开个头的地步:“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好方法。我们是来重塑文明,不是来重塑某一种款式的文明。不说了,有水喝再说。”

    所有的工具都放进背包,椰壳碗在里面哐当作响,那最后一碗水也被树上的两人分着喝掉了。

    “先生,对方来问预计到达时间!”孙壮在树上大喊。

    刘遥琢磨了一下,抬头喊道:“我队预计到达时间为3…6个小时之间!请对方报告预计到达时间!”

    刘满翻了翻白眼,说道:“你又在开创历史了。我打赌以后凡是没把握的时间大家都会说3…6个小时。”

    “报告先生,梅家驹队和焦晃队都说预计时间是3…6个小时。”

    “toldyou”刘满在只有自己和爸爸两个人的时候,偶尔会冒出英语来。在原来的时候里,一家人本来打算移民澳洲,所以都在努力学英语。现在使用英语成为他们之间小小的娱乐。

    一行人努力朝西北方向走去。密林里光线昏暗,弥漫着陈腐而潮湿的气息,如果不是在树梢上见过耀眼的阳光,会认为这是接近黄昏的时刻。对于身边不时出现的树枝晃动和各种动物制造的声响,三个艰难爬山的人都早已熟悉,自动忽略。孙壮在前面拿着大砍刀开路,嘴里不断说着:“这砍刀真爽。”

    刘满走在中间,走一步说一声:“ihatetropical”。原本微胖的她很不喜欢热带总是让人出汗,现在虽然有点瘦了下来,可是十月份的海南还是很热,在密到光线都昏暗的丛林里穿行更是一身的汗水和草叶,非常不舒服。为了避免受伤,刘遥让小满穿上了带来的衣服,对这个世界来说,这就是刀枪不入的神衣,可是它更加闷热。断后的刘遥开始还拿着砍刀,逐渐体力不支,而且越接近目的地,山势越陡峭,不时需要手脚并用,只好把砍刀插回刀鞘。

    孙壮在前面砍树开路,还要不时爬到树上查看是否走错了路。尽管爬树对他来说非常熟练,还是感到体力不支,而眼前的太阳逐渐偏西,从上次旗语开始的3个小时估计就要到了。

第四章 创业 第47节 黎人() 
孙壮说到时间已经过去三个小时,让气氛紧张了起来。在密林里穿行的最大问题就是迷失方向,淹没在枝叶的海洋之中几乎是无法辨别方向的,所以孙壮要不是爬上最高的树去查看路线。这是个吃力而且危险的活,尤其为了爬到树冠之上,枝条众多方便攀爬的树都不能用,只能爬那些树干笔直,几十米高度之内都没有枝条的大树。刘遥每次都让队伍停下来休整一下,给孙壮一些时间积蓄体力再爬。

    这次孙壮的体力明显不够用了,好几次都差点滑下来,消耗的时间也特别的长。他爬到一半,刚刚接触到横生的枝条,还没来得急把脚踩上去,就飞快地顺着树干滑了下来,速度是如此之快以至于树下两个人都担心是不是掉了下来。孙壮最后的行程根本就失去控制,直接摔倒在地上,还来不及爬起来,就焦急地压低声音喊道:“黎人!有黎人!是生黎!从三个方向包围过来了!”

    “三个方向?还有一个方向没人?”

    “没人的方向就是朝着石碌河的悬崖,我们被包围了。”

    “看到其它两个小组了么?黎人离我们有多远?”

    “没看到,估计也被包围了。我们在林子里的动静那么大,他们不可能没被发现。”孙壮担心地说。

    “还有多远?”刘满追问了一句。

    “大概一刻钟就能走到我们这里了。”孙壮回忆了一下说道。

    “这点时间够我们走到悬崖么?”刘满急忙问道。

    “差不多。不过,我们去悬崖也没用。以前我们顺着河划船到过差不多这里,石碌河两岸都是绝壁,没法攀爬,躲的地方都没有。”

    “躲也不是办法。还有另外两个小队呢。”刘遥想了想,说道:“咱们得跑,运气好就跑掉了,运气不好,也能牵制一些黎人,让另外两个小队有机会跑掉。”

    “往哪里跑?”

    “原计划,山顶!万一其它小队已经到了,我们能汇合。就算要打,山顶总是好地方。”刘遥也没有作战的经验,只有这些平庸的想法。

    三人的小队急忙跑起来,还是原来的阵型,由孙壮开路,刘遥断后。跑在中间的刘满轻声向前面问道:“咱们跟这些生黎的关系怎么样?”

    “没有关系。我们从来不接触他们。”

    “没关系就是没仇喽。那基本不用怕吧。”

    “怕的!”孙壮的声音都哆嗦起来了:“你是不知道,他们喜欢砍外人的头回去挂在村子里。”注意到自己的哆嗦,孙壮狠狠地捏住了手里的砍刀。

    刘遥在后面听着,想了一阵子,开口问道:“孙壮,你会黎语吗?”

    “不会。”

    “一点都不会?我家里有钱,我可以给你钱。会这一句就行。”

    “他们不要钱。他们要盐巴和铁器。”

    “盐巴和铁器?我们有啊,会说么?”

    “也不会。”

    “你们咋一点不考虑外交呢?!”刘满又急又气,踢了孙壮一脚。

    说话间,一阵枝叶急响,十几个黎人冲了过来,直接把三人绊倒。刘遥一个踉跄跌在地上,嘴里大口喘气,一阵天旋地转。

    围上来的黎人都穿着染得漆黑的土布衣,打着赤脚,脸上和胳膊上尽是深黑色的纹身,手里拿着梭镖和砍刀。刘遥尽量定住心神,手往旁边划拉,抓住刘满往身边拉,却见孙壮已经被双手拧到身后,有人正在拿绳索绑他,手里的砍刀早被卸下。几个黎人正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