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颠覆三国记-第10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黄顺一愣,看向彭威。彭威懊恼的点头,“那家伙发觉无法逃脱后,就立刻中毒身亡,根本无法阻止。”

    黄顺想想方才情形,有些后怕道:“如今只来了一个墨爱,我们这里,彭威、彭风、荆恬和程郊,再加上程瑶,五人合力,这才堪堪抵住。后面还有兼、非、攻三大天柱,若他们一齐来攻,我们再严密的防守,在他们面前,怕也是纸糊的。”

    祖渊看了黄顺一眼,摇头道:“你道兼、爱、非、攻出动一次很简单吗?依我判断,这次墨爱亲自出手,是受了白天大败的刺激。我们自己都想不到,重骑兵有那么大的威力,他们就更加想不到。

    以死鬼带队的墨氏骑兵,被我们两队重骑兵,灭了近一半,换做我,也会发狂。所以,这才有墨爱亲自出手,定要取少爷的性命。

    这次墨爱失手被杀。是从墨氏留驻西域起,兼、爱、非、攻第一次出现伤亡。就是矩子,也得回西域,向众长老解释此事。

    现在,得知墨爱被杀,就算再恨你入骨,矩子也绝不敢再轻易派出兼、爱、非、攻中其他三位。若我判断没错,接下来一段日子,该会平静一段时间。”

    “之后呢?”白雪替黄顺问道,“矩子回西域回复众长老后,会不会恼羞成怒,集全墨氏之力,对付少爷?”

    祖渊笑了一下,这是他今晚头一次笑,“墨氏长老若是如此意气用事,墨氏早就灭亡了。少爷表现出不俗的战力,只会让长老会重新考虑墨氏中原经略。以长老会谨慎周全的行事风格,大概率是两头下注。”

    “怎么个两头下注法?”程瑶问道。

    祖渊笑道:“就是一部分继续原有路线不变,然后再派出部分人手,支持少爷,成就大业。”

    “好唉!”其他人顿时欢呼,只有黄顺,摇着手说道:“只要墨氏不再主动找我麻烦,先前这些磕磕绊绊,我也愿意放下不提。得到墨氏扶持,我可不敢奢望。”

    祖渊说道:“若少爷此行,能在塞外站稳,就足以引起墨氏长老会重视。而少爷,那时候,也是最为需要人手的时候。墨氏是否决定押注少爷,那时该有分晓。”

    虽然祖渊说了后面墨氏很可能不再纠缠,但为保险计,黄顺还是决定执行昨天的方案,改变方向,掉头南下。

    另一面,等了一宿也没等到墨爱消息的墨昆,虽意识到不妙,却仍不敢想像墨爱会失手。不久,墨昆派出的人,带回了墨爱失手被杀的消息,墨昆当场便喊出那句经典台词:“这不可能!”来人再三证实后,墨昆便两腿一软,瘫倒在地。

    墨爱的武功,墨昆再清楚不过。来到邺城这段时间,墨昆也针对那些武术大家仔细搜集过资料,整个邺城,武功上能比上墨爱的,可以说没有!

    墨昆相信,哪怕陷入重围,只要墨爱想走,仍然有相当的几率能够逃走。大风大浪都走过来的墨爱,能在襄阳黄氏这个小河沟里失手?

    不死心的墨昆,直到看见墨爱的土坟,仍不愿相信,直至刨出墨爱的尸体,这才绝望的抱着墨爱的尸体痛哭,接受了这一残酷事实。

    这说明,襄阳黄氏,远非外表看去那么不起眼。连墨爱这般高手,潜身行刺,都能被发现并诛杀。中原大地,果然卧虎藏龙,丝毫大意不得。

    正如祖渊所料,四大天柱折掉,在墨氏中是大事。即使墨昆贵为矩子,也必须回西域,向长老会解释自己的行动。

    墨昆知道,对付黄顺,不过是消除潜在威胁的行动,并非势在必行。在这样的行动上,折掉一个天柱,是不可原谅的错误!自己的矩子之位,怕是因此而不保。

    就此隐匿此事,滞留中原不归,更是不行,其他三位天柱断不会同意。为今之计,只有先回西域,再作打算。

    (本章完)

第212章 曹彰() 
没有了墨昆的纠缠,剩下的路,黄顺走的很是平安。沿途各关隘、城门官兵看到是荆襄黄氏,不但不捣乱,还很热情的接待、犒劳。这里不但有提前打过招呼的原因,更是因为黄顺在华容道上犒军一举,彻底赢得曹军上下的心。

    至于荒无人烟处不时出没的土匪路霸,看到这么一支严格按行军标准赶路的队伍,当然是能躲多远躲多远,更没可能找他们的麻烦。

    路上的一个多月,白雪、程瑶、曹珊和呼延康吃住在一起,彻底成了闺蜜好友。曹珊和呼延康两个,跟黄顺混熟了,甚至跟黄顺要求要和白雪和程瑶一样,晚上也跟黄顺一个帐篷内睡觉。

    黄顺当然不会同意,虽然曹珊是曹操发过话,早晚要嫁入黄家;呼延康这边,双方虽然没有明言,但都有联姻以巩固关系的需求。时机一到,肯定也会嫁入黄门。这一点,包括黄顺和呼延康在内的所有人,都心知此事,只未挑明而已。

    但双方毕竟未真个成亲,男女授受不亲,彼此间保持距离,还是中原汉人心中根深蒂固的理念。黄顺虽然荒唐,但也只是在风月场合放荡,该正人君子的时候,他照样不含糊。

    王珣和王穗,也彻底融入了黄顺身边的团体。王珣还好,一门心思的苦练,王穗人小嘴甜,本来所有人就对她疼爱有加。现在跟大家混熟了,王穗竟也知道,这里面黄顺“官”最大,需要刻意讨好。

    于是,一路上,经常出现众人把好吃好玩的东西送给王穗,王穗转身便跟黄顺分享的情形。曹珊、呼延康教她的歌曲、舞蹈,王穗练熟,自觉能够拿出手了,也总是第一个跑到黄顺面前卖弄表演。

    王穗在黄顺面前如此懂事乖巧,得到的回报当然也是巨大的。在黄顺这里,只要王穗说的话,黄顺毫无原则的一律听从,甚至还变本加厉。

    队伍行进的本来就慢,有时王穗在一个地方没待够,还想着玩,黄顺总是大方的大手一挥,队伍就此停留,直到王穗玩够了,再继续赶路。

    王穗想吃的,想玩的,更不必说,手边有的,自然济着她;手边没有,黄顺便当做一件大事,亲自过问,务必寻了来,哄王穗开心。

    走走停停间,那帮呼延人跟黄顺的手下也混熟了,彼此间虽然言语不同,但通过手势比划,交流很热烈。

    时间长了,互相之间,对对方的语言,都有所掌握。尤其是黄顺这边,黄顺本来就要求他们多学学鲜卑语,所以,他们学习的进展更快。

    呼延卫忠自从看到重骑兵的威力后,便一门心思的想着呼延部也武装这么一支,行进间歇,呼延卫忠总是找到祖渊,让他把重骑兵装备拿出来一部分,供呼延战士训练用。如此次数多了,呼延人那里,人人基本都是合格的重骑兵手。

    王家屯的一战,似乎把双方的关系从互有需求变成了战友关系,呼延人的态度,从上到下都有了变化。

    仆兰曳和呼延卫忠告诉了黄顺等人更多的关于呼延部的实情。呼延部虽以呼延煌为头领,但呼延炜与呼延超的势力相对独立,只是大的战事上听从呼延煌的统一安排,斩获、俘虏都是各算各的。至于小的战事,都是各自拿主意,做主张。

    呼延煌部也不是铁板一块,呼延煌有十多个老婆,前后生有近二十个子女,最终活下来的儿子有呼延布、呼延射、呼延辽和呼延丸,女儿已经外嫁的有三个,尚未出嫁的,一个是呼延康,一个就是呼延魅。

    仆兰夫人没有儿子,在呼延家里地位不高,处处需要看大夫人的眼色。大夫人俟奴安,膝下一儿一女,儿子便是现在的长子呼延布,几乎可以确定,就是呼延部的继承人;女儿便是跟呼延康同样待字闺中的呼延魅。

    俟奴部在定襄地区势力不下于呼延部,两部在战争中经常互相支援、配合,靠着互相扶持,堪堪能够抵挡住定襄地区最大的可朱浑氏的侵扰。

    娘家富贵,又儿女双全,俟奴夫人自然在呼延部拥有着说一不二的地位。

    还有三位生有儿子的夫人贺拔琳、独孤汾和尉迟虹,都是小门户人家,当年都是战败于呼延氏,被呼延煌抢回来成的亲。她们能有现在的地位,完全靠着有儿子的光。

    呼延部的祖先,原来生活在遥远的漠北,在那里站不住脚,被迫内迁,来到胡汉交杂的定襄地区,靠着强大的汉兵击败仇人的追杀,这才安定下来。

    汉兵的强大和汉人的高贵儒雅都给呼延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呼延部一直向往中原文化,渴望与汉人交流。

    可惜,汉人却视他们为野蛮的异族,对他们并不热情,相反,还时不时的派兵骚扰,抢夺牛羊。这让呼延人看待汉人,既仰望羡慕又恨得咬牙切齿。

    这种矛盾的感情,正是大多与汉人有过接触的胡民的普遍的心理。

    本来,仆兰曳和呼延卫忠对黄顺,没有很多的想法,只想着能够借助黄顺一行,顺利回到定襄,就谢天谢地了。

    至于黄顺他们提出要在定襄站住脚,好做生意的条件,他俩也做了商量,提出了呼延魅与黄顺结亲的建议。

    仆兰曳有自知之明,黄顺在中原就极有权势,这样的人来到定襄,肯定是呼延人争相巴结的对象。要跟黄顺结亲,也得凭借实力。

    有俟奴夫人在前,怎么也轮不到仆兰曳嫁女。所以,仆兰曳不但向祖渊推出了呼延魅,还让呼延康戴上其丑无比的面具,免得黄顺见到呼延康的美貌,决议娶呼延康。

    后来,机缘巧合,黄顺还是和呼延康说上了话,并靠着一个动人的故事,成功打动了呼延康那颗少女的心。

    呼延康自作主张,在黄顺面前摘下了面具。只有这一个女儿的仆兰曳不愿为难女儿,心底里也希望女儿能有个好归宿。

    但呼延卫忠看的很透,他提醒仆兰曳,呼延康要想顺利嫁给黄顺,必须满足这两个条件:一是黄顺爱上呼延康,从而拒绝呼延魅;二是黄顺碧必须有足够的实力,能够压服住俟奴夫人。

    呼延康生的美貌动人,要黄顺爱上她不难,难的是黄顺此行只有二百人,根本没有那个实力,让俟奴夫人低头。

    所以,仆兰曳一段时间内,心情很是纠结,既想着女儿能够嫁给黄顺,女儿幸福,自己也有个强大的靠山。又怕因此得罪俟奴夫人,落得个悲惨的下场。

    (本章完)

第213章 曹彰的大计() 
但王家屯一战,让呼延卫忠和仆兰曳看到了奇迹,不过二百人,装备成黄顺的重甲骑兵后,战场之上竟有如此威力!

    若仆兰曳的手下战士,都装备成重甲骑兵,统一交给黄顺统领。黄顺的实力,便足以抗住俟奴夫人的压力。

    而且,黄顺此行,还特意携带了一批能工巧匠,打制战甲,不成问题。

    看到了黄顺超强的实力,仆兰曳自然就有了更多的想法。借助黄顺的力量,仆兰曳完全可以一举扭转自己在呼延部低下的地位,从此开始抬头、强势。

    要做到这些,就必须得到黄顺的点头配合才行。

    首先,仆兰曳自己就得对黄顺开诚布公,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一言以蔽之,仆兰曳就是希望黄顺能够成为自己的“娘家”靠山,支撑她在呼延部的地位。

    对仆兰曳的要求,有呼延康这层关系在,黄顺还真不好拒绝。但从心底讲,无论黄顺,还是祖渊,都更倾向于此去定襄,与呼延部合作,就要与呼延部的最强者合作。若答应了仆兰曳,等若人还未到定襄,就先为自己树立了一个俟奴夫人这个传说中的强敌。

    再说,黄顺就是因为自己实力不足,这才找上呼延部,还想着借助呼延部的实力,实现自己的抱负呢。哪能还没到定襄,就先给自己背上包袱的。

    这个问题上,无论黄顺还是祖渊的意见,都不是决定性的。真正能够一锤定音的意见,来自蔡琰。她长期居住漠北,对胡人最为了解,所以,她最有发言权。事实上,黄顺也是让她代表自己去跟仆兰夫人答复的。

    就是蔡琰,也不想过早的对仆兰夫人背负责任。

    蔡琰如此答复仆兰曳:“黄少爷既然愿意娶呼延康为妻,就肯定会维护夫人的利益和地位。但黄少爷此去定襄,前路困难重重,敌人众多。

    这个时候,能不树敌就不树敌。所以,对俟奴夫人的态度,不能如仆兰夫人所想的一味用强,能谈判和解就尽量和解。”

    仆兰曳对俟奴夫人不抱希望,却也知道,自己难以说服蔡琰和黄顺等人,只好答应走一步看一步。

    靠着仆兰曳和呼延卫忠提供的情报,黄顺对定襄的情形更为熟悉,如何在定襄站稳脚跟,打开局面,黄顺也初步有了自己的想法。

    纷乱繁杂的局势下,要破局,最好简单直接,依着黄顺的主意,只要想办法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