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颠覆三国记-第15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户夷为平地。

    (本章完)

第309章 要回家了() 
传言虽然怪诞,但架不住有不断发生的羌人灭门事件印证着传言的正确。再后来,北上的百姓遭遇的就不是打骂拦截,而是好酒好菜的伺候。沿途大户人家生怕得罪了这些神灵护佑的人群,惹来灭门大祸,伺候起来真是倾尽所有,毫不吝啬。

    终于有一天,黄顺他们再到一处,打听之下,当地没有任何为难北上百姓的事迹。黄顺还不相信,自己亲自找店家询问,得知以上种种事由,这才罢手。

    往后一路无事,直到来到榆林城近郊,黄顺惊讶的发现,原先的荒凉一片,如今已成村落,崭新的房子里,烟囱冒出的炊烟证明着,房子里有人家在住着。

    另一处,几十个精壮大汉,精赤着上身,正热火朝天的忙活着建造新房,一个胥吏打扮的人在现场,背着手到处巡视,指手划脚的指挥着。

    黄顺走上前去询问,胥吏虽然不认识黄顺,却认识曹珊她们,知道黄顺是个大人物,马上点头哈腰的应是。

    胥吏告诉黄顺,规划村子,建造新房的行动已经有三四个月了,一直在紧锣密鼓的进行。他只是负责这一片的,其他处,有别人在负责。

    这段时间,前来投奔的百姓每天都有很多,房子已经不太够用,所以,又增添了人手,加班加点的干活。

    正说着话,那边饭煮好了,伙夫拿勺子敲着锅沿,吆喝着开饭。附近干活的汉子们,纷纷放下手上的活计,说说笑笑的洗手、换衣服,拿着吃饭的家伙,排队领餐。

    黄顺走过去瞅了瞅,是小米粥混杂着土豆,菜是腌制好的萝卜。

    一个看上去十五六岁的瘦小伙,端着一个跟他的头一般大的饭钵,里面盛了满满一钵饭,面前石头上,放置着一个陶制菜碟,盛着萝卜条。只见他呼噜呼噜往嘴里扒拉几口饭,然后夹一根萝卜条,狼吞虎咽,吃的那个香甜。

    黄顺看着,忍不住咽了口口水,涌起也要吃一口的冲动。

    “你们干这么重的活,饭菜里也没丁点油星。”黄顺走过去蹲在一边主动搭讪,“你们是怎么来到这里干活的?有工钱吗?其他待遇怎么样?”

    小伙子看黄顺,就知是大户人家的,还道他是外边路过的,边吃边说道:“你怎么知道我们的伙食没有油星?现在是中午,这顿是加餐,吃了下午干活才更有劲。等到晚上,我们吃的就是整块的羊肉。

    工钱当然有,我是小工,一天二十文,我爹还有我哥是大工,一天三十文。当天干完活,当天领钱回家。”

    程瑶也走过来,问道:“这么好?没人克扣你们的工钱吗?我可知道,在别处,这种事情,经常发生的。”

    小伙子看一眼程瑶,继续低下头吃的饭,含糊着说道:“这里的城主大人,向着我们这些小民,那些当官的夫人,也时不时坐着马车过来巡视,问我们领没领到工钱,领多少什么。我年纪小,个子矮,头天就被问到了。听说别处有人克扣过工钱,被当场抓住砍头了!这样,谁还敢为几个小钱,冒杀头的风险?”

    黄顺对得到的答复,非常满意。以“太太团”巡视,肯定是蔡琰的主意。也只有她,才能把女人的能量发挥出来,从而达到男人所不能达到的效果。

    回到榆林。王珣、祖渊、蔡琰、祖蓝先后来到,向黄顺汇报远征准备情况。

    床弩已经造出四架,可拆可装,威力惊人,安置在十几米高的城头上,可以在五百步远的距离外,一箭取敌首。

    马钧弩造了五千具,可以大规模使用。黄顺版的重甲装备,已打造出五十副。这样一来,黄顺手上的重甲装备,再次达到三百具。

    呼延、俟奴的人马,均已到位,随时可以出发。

    黄顺先去看了床弩,刷上漆的床弩,在黄顺的眼里,只能用“漂亮”来形容。这回是祖渊亲自示范,连射三矢,轻易穿透三百步远的铁甲。

    然后,黄顺又亲自试了试马钧弩,彭威在旁边用普通弓箭。同样发射十支箭矢,黄顺射完,彭威不过射出五支箭。这就是马钧弩的威力所在。骑兵冲锋时,这是最好的压制对手的武器。

    “如果不用拉栓,可以连发,就更好了。”黄顺想到后世的自动步枪,对马钧提出更高的要求。

    马钧表示,他也曾如此想过,只是设计出来的弩弓,激发力量太小,杀伤力不够,只能放弃。

    对此,黄顺也很无奈,现有的材料,不能跟后世那些复合材料相比,有些美妙的想法,无法实现。

    检查完一圈战备,黄顺开始跟王珣、祖渊、祖蓝等人认真研究出征的事情。这时,黄顺提出新的想法:由王珣、祖渊率领大军出征凉州,而他自己,则带着从襄阳出来的人马,回到定襄,采买一批战马后,亲自护送至潼关前曹操军营处。

    然后,黄顺便带人回返襄阳。祖渊等人则等到曹操打破潼关后,带人通行潼关,回襄阳。

    黄顺的提议,王珣第一个站出来反对。虽然这段时间,他在榆林收揽了一批忠勇的战士,但他所能倚重的,还是黄顺留给他的班底。黄顺不在,他没有信心,能够指挥的动。

    祖渊也表示反对。祖渊认为,拿下凉州城后,西域墨氏肯定会跟黄顺联系。那时候,说不定黄顺能得到墨氏的扶持,这对黄顺站稳河西,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黄顺借助墨氏力量,不需费多大力气,就能以凉州城为基点,拓展势力范围。

    但黄顺不在凉州,祖渊就不敢说,墨氏是否还会联络黄顺。这对黄顺来说,是天大的损失。

    祖蓝也认为,此时黄顺离开,不妥。只是,他的意见,没法在当时说。祖蓝觉得,拿下凉州城时,黄顺也在,在众人心中,凉州城就是黄顺拿下的,没王珣什么事。

    但黄顺不在,若此后王珣有异心,完全能够抹杀黄顺为攻夺凉州城所作的一切,把一切功劳据为己有。

    所以,为后面大计考虑,祖蓝也觉得,拿下凉州城后,黄顺再考虑归计不迟。

    三人都反对,黄顺自己便有些犹豫。毕竟,这个想法,黄顺自己也不是很坚持,不过是因为曹珊一句话而触及的灵感。

    犹豫之下,黄顺便去咨询白雪。

    白雪经过一番长考,终于点头,认可黄顺的想法,如此急流勇退,才是此时黄顺最佳的选择。

    (本章完)

第310章 黄襄出世() 
白雪认为,虽然黄顺推出了王珣,成功退居幕后,但黄顺身上的十姓代表、夏吟坊坊主的光环,太过耀眼,只要他在这里,难免是众人瞩目。

    在王珣拿下凉州城后,黄顺再安排返回襄阳,时间上就容易被人利用。万一有人在曹操面前说黄顺的坏话,许蒙即使想替黄顺开脱,也没有有力的抓手。

    但黄顺在此之前离开,就不同了。许蒙完全可以咬住这一点,反驳一切对黄顺不利的言语。

    毕竟,黄顺的事业,虽然在定襄、榆林,今后还会发展到凉州、河西,有了很大的拓展,但重心仍然在襄阳,没有任何改变。

    这里的事业做得再大,至少目前,也只能局限在扩大往来的生意,不可能在这里做成割据,为一方诸侯。否则,黄顺就不用推出王珣,更不用事事考虑曹操那边了。

    既然重心仍在襄阳,那么,结好曹操,深耕襄阳,就是对黄顺来说,是至上的选择,这里的利益再诱人,黄顺也必须有忍痛割舍的勇气和果决。既然能够提前走,减小被曹操怀疑的风险,当然是黄顺的第一选择。

    何况,偷袭凉州的准备,已经全部完成,具体的实施,黄顺本来就是跟着打酱油,主要的工作都放在祖渊和王珣身上。

    而定襄那边,通过外交扶罗韩和轲比能,制衡无臣氏的策略,也已经在蔡琰和呼延煌、俟奴完我的规划下成型,具体的执行由两部负责,黄顺根本不用插手。

    既然黄顺的角色已经是可有可无,黄顺就没有必要留在这里。已经离开襄阳这么久了,书信断绝,那边怎么样,江陵战况如何,黄顺一无所知。能够尽早回去,就不要拖后。

    至于祖蓝所担心的王珣的问题,白雪认为跟黄顺早走晚走没有关系。他要反叛,黄顺拦不住;同样,他忠诚于黄顺,别人也离间不了。还不如用人不疑,将这里的局面,全交给他。

    即使日后王珣羽翼丰满,有自立的野心,黄顺也可以顺水推舟,承认他的地位。只要黄顺不主动与王珣翻脸,相信王珣不会跟黄顺断绝关系。在关内,黄顺依然是对河西最有影响力的人,没有之一。

    至于祖渊所担心的墨氏问题,在白雪看来,问题不大。即使墨氏有扶持王珣的可能,但王珣跟那个墨昆,可是有屠村灭门的大仇。对墨氏保持警觉和距离,是深植于王珣骨子里的意识。王珣不可能为墨氏利用。

    后来即使王珣真的与墨氏扯上了关系,那也只可能是王珣利用墨氏的力量,帮他经略河西。墨氏要控制住王珣,完全不具可能性。

    至于黄顺自己,即使现在黄顺得到墨氏的支持,黄顺能够放弃襄阳,一门心思在河西一带发展吗?

    不能!黄顺的家人、亲人、兄弟都在襄阳,他不可能割舍。即使有墨氏支持,黄顺还是会按照既定的步调,与曹操保持良好的关系,乖乖的在襄阳发展自己的势力。

    既然如此,现阶段,有没有墨氏支持,对黄顺来说,关系不大。万一前来支持黄顺的,是墨昆那样自负的家伙,反而可能为黄顺惹出事端,暴露黄顺的野心。惹起别人尤其是曹操对黄顺的猜忌,问题就大了。

    所以,在白雪看来,黄顺现在走,与拿下凉州再走,损失不大。

    既然白雪这么说了,黄顺便不再犹豫,马上开始安排返回襄阳的事宜。

    随行的人员,除了黄顺从襄阳带出来的人以外,还有董祀、蔡琰、马钧,其余的人,全部留在榆林,帮助祖桂管理这个不断扩大的摊子。

    王穗年纪还小,本来黄顺一早答应她,一定带她去襄阳玩。但现在,王珣留在这里,再带上王穗,难免让人以为,这是黄顺扣下王穗做人质呢。所以,黄顺狠狠心,还是将王穗留下了。

    黄顺回襄阳,当然要捎带大量的物事,出来这几个月,黄顺大捞了不少好东西,肯定要打包带回,牛羊沿途赶着不方便,全部在当地出手,另外,黄顺前后采买了大概有三万匹优良的战马,这回,打算带着一起上路。

    反正现在已是春暖花开季节,沿途不愁饿着这批宝贝。

    为了照顾战马,驼运行李,黄顺又挑选了三百精壮呼延战士随行。都是跟随黄顺已久的精英,忠诚方面绝无问题。

    祖渊见黄顺去意已决,只好妥协,另给黄顺出了一计:让黄顺先赶至潼关前曹操大营,在那里待一段时间。等王珣拿下凉州城后,黄顺可帮助曹操破关,顺手在曹操面前立上一功。

    如此一来,曹操更不会疑心黄顺,而聚集于潼关的诸胡主力,也在曹军打击下,损兵折将,从而减轻后来凉州城的军事压力。

    黄顺没想到,祖渊比自己还滑溜。这等于两面卖乖,帮完马超帮曹操的做派,黄顺都没无耻到这步,祖渊却替他想到了。

    黄顺听完,没大没小的拍着祖渊的肩膀,乐得哈哈大笑。祖渊这计,太合黄顺心意了。两头讨好,两头不得罪的活,黄顺最愿意干了。单是想想,黄顺都是干劲十足。

    准备妥当,黄顺便带人先行返回定襄,在那里取回战马,再派人去俟奴部接着俟奴娇。俟奴娇的嫁妆,足足装了三十车,随行武士更是二百余人,不比黄顺的人马少多少。

    呼延煌也不示弱,知道黄顺要走,也为呼延康准备了足足三十车嫁妆,随行二百武士。加入这两支队伍,黄顺的队伍,立刻扩展到千人以上。

    吃过送行宴,喝过壮行酒,黄顺终于踏上归程。第一个目的地就是翼城。翼城的张既,给黄顺添了不少麻烦。若不是他,黄顺一门心思在定襄发展,顺风顺水,根本不需后来那些周折。

    现在,黄顺要回家了,即使绕道也要翼城走上一遭,就是要在这个张既面前晃悠晃悠,告诉他:虽然他在拼命掣肘,但并没影响到黄顺的大买卖。

    黄顺的队伍,浩浩荡荡,沿途不明就里的城镇,还以为胡人入侵呢。好在黄顺身上有曹操的玉佩,携带着的几万匹战马,又是送往潼关前线的,所以,一路绿灯放行,非常顺利。

    张既那边,黄顺早就派人通告,他要前往潼关前线,路经翼城。

    张既知道,自己的很多做法,妨碍了黄顺在定襄的发展。后来,黄顺被人摆了一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