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颠覆三国记-第26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黄顺笑道:“过誉了,不过选择个落脚点而已,能看出什么来?”

    徐茂摇头道:“既然主公已经看上了秣陵城,三少仍然把秣陵城归为夏吟坊的择址地之一,显然,是顾及到四族的立场。

    选择吴郡城,怕是三少最为钟意的选择。吴郡城的富庶,冠绝江东。相信以三少的能量,说服孙权同意,不在话下。

    这两处的选择,道理显而易见。但这第三个选择,姑熟城,就颇见功力了。我们今晚请三少过来,正是想说服三少,夏吟坊今后的落脚点,就定在姑熟城。”

    黄顺惊讶道:“定于姑熟城?当初我们之所以选择姑熟城,不过冲着姑熟城方便交通江陵城而已。并无其他意思。严格来说,姑熟城并非很好的选择,那里水网纵横,良田不多,人口更是少得可怜。

    你们钟情于姑熟城,有什么过硬的理由吗?”

    全裕笑道:“理由自然非常充分。这其中,需要三少点头才能成就。”

    黄顺理解的说道:“牵扯到我们之间的合作,对不对?我洗耳恭听。”

    (本章完)

第516章 密商(三)() 
徐茂叹了口气,说道:“我们这些小门小户,既没有纵横天下,青史留名的野心,又不甘心随波逐流、尽受别人摆布,处境和立场是最为尴尬。

    说实话,若不是有三少的夏吟坊异军突起,我们也只能跟在四族后面,亦步亦趋,万不敢有自己的主张。

    相比于四族,我们的要求简单的多,就是确保家族在这个乱世中,存活下来,不致受牵连,遭灭门惨祸。

    现在的江东,虽说是主公一家独大,号令江东,莫敢不从。但孙氏毕竟是外来户,靠着屠杀江东土著上位。若孙氏屠杀的干净,倒也罢了,偏偏又没有。这就为孙氏的统治地位埋下巨大隐患。不止是四族,包括我们,与主公打交道,都留着几分心眼自保。

    主公凭借这样的江东,争衡天下,是断然没戏;偏安一隅,被更强的势力统一,也是早晚的事。

    当然,这是站在我们的立场上得出的结论。主公,包括主公身边的智囊,就未必如此认为。

    持如此结论的我们,自然不会跟主公走的过近。否则,将来天兵过江,泥沙俱下,玉石俱焚。我们万难独善其身。

    当下的四族,与我们一门心思求自保不同,对于时局,他们还是有想法的。这里面,三少夏吟坊的存在,绝对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我不是说三少在从中挑唆,搞事,而是说,以三少与四族的关系,江东上下都认为,三少是站在四族那边的。三少夏吟坊的实力,四族做战略规划时,自然不会漏掉己方这股力量。

    实话讲,若没有三少的存在,四族只有投诚主公,才能继续保持家族的超然地位。但三少的存在,让四族看到不依靠主公,照样能够维持下去的希望。

    四族此前之所以能够与主公抗衡,我们众多小门户的支持,是一大原因。虽然四族对我们,并没有多少助益。我们不过是希望有四族制衡主公,能够迫使主公放弃再次拿起屠刀的念头而已。

    若四族改为投诚主公,与孙氏站在同一战壕,等若把自己置身江东门户的对立面,四族此举虽然能够得到孙氏的赏识和重用,却从此失去江东众多门户的支持,损失可谓惨重。

    所以,若有一丝希望存在,四族就不会做此考虑。

    所以,四族肯定会联合夏吟坊,在江东对峙孙氏,保持家族的大旗不倒。

    在江东,主公与四族之间,四族处于劣势,长期对峙下去,首先不支的肯定是四族。四族背后有夏吟坊的存在,即使四族败下阵来,主公也不会拿四族怎么样,四族还是高高在上。但那些追随四族的小门户的命运,就凄惨的多,家族上下再无出头之日还是万幸,被灭门也是稀松平常。

    所以,我们不会与主公走的过近,更不会倚靠四族。我们想与夏吟坊一样,尽可能的保持中立,不得罪任何一方。

    没有三少的夏吟坊,我们这个想法,不过是异想天开而已,我们既没有那个魄力,也没有那个条件,成就这个想法。但有了三少的夏吟坊,一切,就有了可能。

    在江东范围内保持中立,最难的一点是什么?就是粮草问题。要维持家族上下几百口的开销,需要大量的粮草。但我们实力不够,也不敢保有强大的实力,招来主公猜忌,我们只能规规矩矩做个顺民。

    最好的土地不可能在我们手里,主公和四族就会瓜分的一干二净。我们只能选择一些穷山僻壤,他们瞧不上的地方,安家落户。这样一来,地里长出来的庄稼,除去上缴的地费军税,根本不够养活一大家子人。

    吃饭问题不解决,中立就无从谈起。我们自己,是没有门路和办法,但三少的夏吟坊,却能帮我们解决这个难题。

    有三少的夏吟坊在,我们不仅可以在三少这里购买粮食,更为重要的,我们可以跟着三少一起做买卖。

    上缴杂税,地里长出来的,上头盯得紧,藏不住多少。即使私藏了,一旦被发现,就是灭门大罪。但经商所得,却不在缴费纳税的范围内,只需每年上下打点一番即可。

    经商最重要的要有门路,而我们,缺的就是门路。这点上,三少的夏吟坊不缺。只要三少愿意帮助我们,我们就能凭借与夏吟坊做生意,解决吃饭问题。”

    徐茂一番耐心细致的讲解,黄顺总算听明白了,“在你们看来,秣陵城被孙权看上,不妥;吴郡城太富饶,也没你们什么事。只有姑熟,孙权和四族都不惦记,正是你们落脚的好地方!”

    全裕笑道:“三少的眼光毒辣的很唻!我们实地考察过,姑熟可是个好地方!非军事重镇,却有博望山为凭依;非产粮重地,却有密布的河渠可供灌溉;非四通八达之地,却直通江陵城。我们若能在此处落脚,足以自保。”

    韩生进一步说道:“我们迁往姑熟,组织人力开垦荒地,开渠引水,每年上缴数万斛粮食。主公这边满意了,自然就不会找我们麻烦。

    我们与三少做生意,积累财富,维持家族上下开销,绰绰有余。

    家族繁衍,族内子弟,率领本部兵马,听候主公调遣。万一战场上有什么闪失,我们还可以通过三少这里,与对方商谈放人的事情。

    江东上层,无论多少暴风骤雨,只与我们无干。将来天命有归,九州归一,我们也能踊跃欢迎。”

    黄顺笑道:“果然是中立的路子!”

    徐茂问道:“此议要成,全在三少能否点头同意。”

    全裕也说道:“姑熟的事情,也全仰仗三少说项。我们这些人若出面,势必要横生枝节,反为不美。”

    韩生道:“名义还是三少的夏吟坊。此事若成,好处自然不会少了三少的。”

    黄顺心道:好处好拿,怎奈事难办呐。四族之所以同意退让,是打着这些小门户组织在一起,能够在江东上层,形成一股势力,帮四族分摊压力的。

    现在,眼前这几个,摆明了不想入瓮,只想摆脱掉上层的纠纷,舒舒服服去做田舍翁。

    他们的要求,于黄顺倒没什么,但四族那边如何交代,是黄顺不得不考虑的问题。四族不点头,黄顺还真难以答应下来。

    (本章完)

第517章 密商(四)() 
黄顺在沉吟不语,白雪坐在黄顺身边,笑道:“几位族长的意见,看来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只是,深处江东漩涡中,强为中立,有些牵强。

    夏吟坊之所以能够中立成功,与十姓在襄阳的特殊地位有关。曹操的荆州郡守,对十姓采取优容政策,荆州郡守只负责防务,其他事务,一概交由十姓。这种情况下,夏吟坊虽然置身襄阳,却不归曹操的荆州郡守管,这才得以实现中立。

    你们不同,就算你们再想中立,只要还在江东范围内,就必须听从孙权的调遣,甚至四族的意见,你们也不得不听。如此一来,何谈中立?

    你们想摆脱孙权和四族的争斗漩涡,独善其身。想法很好,却很难实现。你们手上是有兵的,又不缺财,在孙权和四族眼里,都属于可以争取的政治力量。

    如果两方面强要你们表态站队,你们还能中立下去吗?一味的拖延,万一孙权和四族其中一方,秉持‘不是朋友就是敌人’的原则,对你们大开杀戒,你们能抵挡的住吗?

    乱世中,一味要洁身自好,是做不到的。不做同流合污,至少,也要站在台面上,与各方势力巧妙周旋,这才是保全身家性命万全之道。

    夏吟坊的存在,不但能够支撑着四族,还能支撑着你们,大胆发声。你们不愿与孙权和四族走的近,那就只有一条路,与双方保持同等距离。

    要做到这点,没有足够的实力,是办不到的。你们只有联合起来,再加上夏吟坊的支持,才能做到这一点。”

    徐茂为难道:“雪夫人的意见,我们不是没有考虑过。只是,我们苦于在江东朝堂上没有位置。连说话的机会都没有,还谈什么登台、周旋。”

    白雪摇头道:“这个不是让你们打退堂鼓的理由。我想知道,你们真正顾忌的是什么?”

    黄顺敲边鼓道:“不错!若想要位置,四族就可以给你们。我也可以替你们,在孙权那里要几顶官帽。

    你们有什么顾忌,就说出来好了。合作讲究的是双赢,你情我愿。一个巴掌拍不响嘛。”

    徐茂踌躇了一会,终于咬牙说道:“三少和四族的意思,我们都明白,四族独立对峙主公,过于辛苦,有我们出面分担压力,情况就好的多。

    我们也不是甘愿做缩头乌龟,躲在四族后面,享清福。只是,我们小门小户,与四族不同。四族联合就可以与主公抗衡,而我们,至少要纠集十数家,才有那个实力。

    参与的门户少了,实力不够;参与的多了,又言多嘴杂,意见不一,难以形成合力。

    说白了,我们就是一群乌合之众,各有各的打算,要想成为一股势力,成为江东三巨头之一,难!”

    全裕也说道:“最大的可能,我们辛苦半天,搭起台子,戏还没唱几句,就被主公轻松的各个击破,拆了个七零八落。那时候,我们想自保,都难喽。”

    韩生苦笑道:“我们这些小门户,总得有人出来带头,带着我们干事,才行。让我们自己聚在一起,有商有量的,啥也干不成。

    这个带头人,三少当然最为合适。但三少不是江东人,更不可能留在江东,做我们的头。除却三少,我们找不出另外合适的人选。所以,此事看着可行,实际不可行。”

    黄顺笑道:“就为这个?不是什么大问题嘛。我早就有决定,把江东夏吟坊,交给徐慎打理。你们既然愿意在夏吟坊的旗号下做事,自然就要以徐慎为主了。

    担心徐慎资望不够?这也好办,有我为徐慎撑腰,再有四族的暗中扶持,徐慎很快就能掌控住局面。

    其他人家暂不参与,不打紧,我们自己可以先做起来,台子搭好了,还怕没人来唱戏吗?”

    白雪笑道:“现在就看徐老,肯不肯舍出徐慎这个儿子,出来挑这个头了。”

    徐茂连连摇头:“慎儿的才情,我这个当父亲的,再了解不过。他不是那块料,只会坏三少的好事,还请三少三思呀。”

    徐慎正吃得痛快,闻言不满的冲着徐茂嘟囔:“小看人!三少先前还不是跟我一样,就知道逛楼馆吗?说起来,我俩就是在楼阁认识的呢。三少能行,我为什么就不行了?”

    徐茂生气道:“你能跟三少比吗?还在这里嚷嚷着犯浑!三少的襄阳,十姓只手遮天。三少做事,只有帮忙添柴加火的,没有盗挖墙脚的;我们江东呢,勾心斗角,争得厉害。你一个生瓜蛋子,莽撞硬上,结局只能是,被人卖了,还给人数钱呢!”

    徐慎硬着脖子,顶了一句:“我不信三少事事都是自己行,他还不是事事听雪姐姐的。你们局势看的清,你们就说嘛,又没人封着你们的嘴了。你们的话,我能不听吗?”

    黄顺说道:“谁也不是生来就会做事的,小时候的乖乖仔,长大未必能成大事。徐慎与孙权、四族和我的关系,都处的不错,是个很不错的人选。如果各位族长对徐慎的能力心存疑虑,我们小辈可以先做起来。

    江东夏吟坊,就按你们的意思,迁往姑熟,由你们各自主持。徐慎留在柴桑,由我向孙权举荐,谋个不大不小的官职,没有问题。

    以孙权的英明,徐慎有多少斤两,很快就能试出来。三年之内,如果徐慎不能提升至城门都尉类的官位,就是徐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