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颠覆三国记-第36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本来,三人各有优势,难分伯仲。后来,曹植主动宣布:不再考虑世子之位,从此逍遥世间。原先支持曹植的人,被迫重新站队。

    结果,本来云里雾里的世子之争的形势,反而就此有些分明了。”

    “分明了?”黄顺问道,“你的意思是,你已经确定,谁会当上世子了?”

    宁森点点头:“八九不离十。”

    “好!”在世子这件事上,黄顺本来是十分肯定,现在却有些动摇了,现在听说宁森有了结论,不由大喜,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宁森的意见,对现在的黄顺来说,太重要了。

    “你说说看。”黄顺一拍大腿,说道。

    (本章完)

第723章 世族与百官() 
宁森说道:“如今邺城城中支持曹丕和曹彰的阵营相对分明。文武百官,支持曹彰的居多;世家豪门,支持曹丕的为多。”

    黄顺奇道:“喔?曹丕坐镇邺城,与百官交往的机会,远多于曹彰,怎么百官反而会支持曹彰呢?”

    宁森说道:“百官支持谁,其实还是看谁给的好处多。曹彰能给出更多的好处,百官当然选择支持曹彰了。”

    黄顺不悦道:“难道,文武百官,就是这样一群市侩不成?”

    白雪解释道:“百官当然有他们的操守。但在他们看来,无论是曹丕,还是曹彰成为世子,都能守住曹氏基业,造福万民的时候,他们的选择,起决定性作用的,就是个人私利因素了。”

    黄顺恍然道:“这么说来,我倒是还能接受。不然,文武百官如此,曹氏不可能能有如今之成就。”

    “可是,文武百官,大都是出身世家豪门才是,二者其实就是一家。你却将他们分开来说,这是怎么回事?”诸葛恪问道。

    宁森笑道:“别处或许如此,但在邺城,就是另外一番情形。魏王麾下的文武百官,白丁出身的不再少数,甚至这些人,在百官中还占据优势。尤其是武将里面,世家豪门出身的,少之又少。”

    黄顺对诸葛恪解释道:“这就是曹操异于他人的地方。为了求才,他先后三次下求贤令,破格提拔人才,不看门第,不看出身。只这一点,曹操能拥有现在的地位,就是必然。甚至,曹操可以做到更好,现在已经统一了天下,也说不定。”

    诸葛恪不屑道:“只做到这点,成为魏王就是必然?我主孙权用人,同样不看出身,不看门第,那岂不是说,孙权同样能称王吗?”

    黄顺摸着诸葛恪的头,说道:“举一反三,孺子可教!”

    诸葛恪自己却震惊道:“顺叔难道也是这么认为?”

    黄顺反问:“有什么不可以吗?”

    诸葛恪着急道:“可是,可是,情况不一样了嘛……”

    诸葛恪没能继续说下去,程瑶已经过来捂住了他的嘴,“你乖乖在这里待着,听我们大人的讲话。你那点小孩子的见识,等回头慢慢讲给你顺叔听就好。”

    宁森这时也来了兴致,笑眯眯的问诸葛恪道:“那我且考你一考,百官与世族,哪边会赢?”

    诸葛恪歪着脑袋,想了一会,说道:“应该百官会赢吧?”

    宁森笑道:“你虽然如此说了,但语气十分犹豫,不是很确定,对吗?”

    诸葛恪说道:“当然不确定了。百官虽然掌握着兵权、财权,但世族根深叶茂,其力量岂能小觑?

    就说我们江东,主公大力招揽人才,打压世族,结果怎样?以吴郡四族为首的世族不但没有被削弱,反而一步步攫取了更多的权利,重要官职,几乎全被他们占据。主公对此也是无可奈何。”

    宁森说道:“我与你的观点不同,我认为,世族必胜!”

    诸葛恪不服气道:“百官掌握着兵权和财权,世族如何取胜?”

    宁森笑道:“我且问你,世族手中既没有兵权,又没有财权,那你还对世族的实力,有着诸多的顾忌。按说这样的世族,就像没爪没牙的老虎,没有任何威胁才是。”

    诸葛恪愣住,说道:“那不同……”

    宁森紧接着说道:“有何不同。”

    诸葛恪说道:“世族手中掌握着不小的兵力,当然不容小觑。”

    宁森说道:“那是在江东吧。在邺城,世族豪门相比于寒门,也不过是多了几两银子而已。兵力?私家不得拥兵,一旦查出私家拥兵,诛灭九族。”

    诸葛恪不忿道:“那岂不是,更不是百官的对手了吗?”

    宁森笑道:“那你好好想想,我为什么反而认为,世族必胜呢?”

    诸葛恪真的开始思索起来,半响,摇头道:“不知。”

    其他人,看着宁森像教导孩子般的指点诸葛恪,都在那里微笑不语,看着他俩。

    宁森说道:“我提点你一句好了,百官手中掌握着兵权和财权不假,但那些东西,可有一样是他们自己的吗?”

    诸葛恪说道:“当然不是!”

    宁森说道:“我再说一句,就算百官个个都是两袖清风,一尘不染。可他们也是要吃饭,要养家的呀。你可以说,他们的俸禄,足够他们生活、养家了。

    这倒是不错,可谁家能没个事呢。这年头寒门里头出一个当官的,那是多么光宗耀祖的事啊,七大姑八大姨都跟着感到脸上有光。

    这么多穷亲戚,指着一个当官的,他能有多少俸禄,够贴补这些亲戚的?

    官家的钱,不能伸手,一伸手,必被捉。这种情况下,你说,他们能怎么办?”

    这时,诸葛恪若有所悟,说道:“你的意思是,是那些世家,在背后支持那些当官的?”

    宁森说道:“对头!世家凭借雄厚的人脉的财力,很容易就能掌握住站在前台的百官。那些百官,名义上位朝廷,为曹氏效命,实际上,他们还为他们的金主:世家效命。”

    诸葛恪说道:“那岂不是说,世家与百官,其实就是一回事了。那怎么还能有百官与世家分别支持不同的人选呢?”

    宁森说道:“看事要看本质。支持世子方面,如果你站在世族的立场上,你说,你是让自己的代言人:百官出面,还是自己亲自出面呢?”

    诸葛恪说道:“当然是自己亲自出面了。这还用说。”

    宁森笑道:“所以,世族亲自支持的一方,才是世族的真正倾向。”

    诸葛恪问道:“那百官支持的呢?”

    宁森说道:“世族就像是百官的主子,他们敢得罪世族吗?他们支持另外一方,不过是想从中捞取一些钱财、好处罢了。”

    诸葛恪想了想,摇摇头道:“我还是想不明白,如果我是百官,我当然选择支持胜算大的一方。这样,我的仕途才更有保证。”

    宁森说道:“百官的眼光比你毒辣的多,他们只会服从强者。当前,曹氏是强者,弹压住世族,不得出头。但魏王一旦过世,世族就不是那么好弹压的了。百官的升迁,更大的话语权,就要向世族转移了。”

    诸葛恪听得直皱眉头:“我怎么听不懂?”

    (本章完)

第724章 主公() 
程瑶没好气的在旁边解释道:“就好比你们江东,有人奉孙权为主,有人却唯四族马首是瞻。一个道理。

    在百官眼里,曹操一旦过世,曹氏的力量就比不上那些世家大族,他们当然要选择重新站队了。”

    诸葛恪摇头道:“我才不信,曹操一手从寒门提拔上来的那些将领、官员,会背叛曹氏,为世族卖命。”

    白雪说道:“他们没有背叛呀。那些世族也是奉曹氏为主的。只是,曹氏的政令,要想在地方执行,就必须依靠当地世族的力量才行。那些官员,要想有所成绩,获得晋升,就必须结好世族。这个道理,你明白吗?”

    诸葛恪说道:“这道理我当然明白,就是现在,没有那些世族,政令照样不好执行。同样需要结好世族,为什么曹操在世与曹操去世,在你们眼里,性质就完全不同了呢?”

    宁森笑道:“孺子可教。曹操在世,那些世族,纵有异心,也只敢想想,绝不敢轻易付诸行动。但曹操去世,他的儿子,没有曹操的雄才大略,世族当然不会甘于俯首称臣,一定会积极扩张实力,削弱曹氏的力量。

    曹氏的忠臣,就会慢慢被世族挤兑,边缘化。百官当中,能够看清这一趋势的人不少,当然会未雨绸缪,提前为自己的前程考虑了。”

    诸葛恪认真的想了半响,说道:“就算以后世族会慢慢得势,但毕竟是以后的事。世子,却是在曹操尚在世时就要确定。你凭这个就说世族支持的曹丕获胜,有些不妥吧?”

    黄顺拍手附和道:“正是如此!我也有如此疑问,还请宁大人释疑。”

    宁森笑道:“在曹操眼里,世族代表士层,士层支持曹丕,容不得曹操不认真考虑。而且,曹丕素无大错,又是嫡长身份,名正言顺。

    而百官的支持,在曹操眼里,就未必是好事了。儿子私下里结交大臣,这是任何当权者都忌讳的事情。

    百官的一边倒的支持,对曹彰来说,未必能在曹操面前加分,相反,就因为这个,直接判其出局,也说不定。”

    黄顺点点头,说道:“有道理。或许,这就是世族的特意安排,也说不定。世族凭借雄厚的财力,完全能够指使一批大臣公然支持曹彰,有人带头之下,很容易形成羊群效应,大家一哄而上。”

    黄顺又问:“曹植虽然已经声明退出世子之争,但只要一天世子不确定,就不能说曹植没有一点机会。相比之下,曹植的机会如何,宁大人如何看待?”

    宁森摇头道:“曹植没有任何机会。”

    黄顺呀然道:“何以如此肯定?难道你不知,曹植是曹操最为喜爱和欣赏的儿子吗?”

    宁森说道:“如果现在天下一统,曹氏成就帝王之业。或许,曹操会因为过于喜欢曹植而立他为世子。

    但现在仍然是天下纷争,世子的人选,将来是要继承父业,继续与其他割据势力做斗争的。这个时候,曹操断然不会感情用事,只是冷静分析各个儿子的优缺点,选择一个最为合适的世子人选。

    曹植虽然才气纵横,但为人放荡不羁,断然不是铁血君主的料。曹操不可能选他为世子。”

    黄顺默然,他不得不承认,宁森说的有道理。看来自己的梦,果然就是泄露的天命。天命不是人力所能轻易改变的。虽然有了自己的强力搅局,曹植依然难以担当世子。

    不过这也好,曹氏的世子,梦中活不长,曹丕、曹睿之后,只要曹植能活到那个时候,曹氏中人,能力、威望都足以服众的,就只剩曹植了。

    就算曹植再怎么不堪,也只有曹植,才能带领曹氏,从死路里走出来。就算曹睿执意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不肯给曹植机会,那时候,黄顺的力量,也有长足进步,只要黄顺愿意,足以改变这个结果。

    “也罢,既然如此,我们就顺势而为好了。”黄顺叹口气,无奈说道。

    刘子羽这时候开口道:“该问的,我看也都问的差不多了。是时候行主仆之礼,明确关系了。”

    “主仆之礼?”黄顺他们都纳闷的问。

    “少爷为主子,我们为臣属。这是大事,不能儿戏,必须有庄严的仪式才行。”

    黄顺笑道:“你开玩笑吧?我们是合作关系,主公可以叫着玩玩,却不能当真。再说,你们堂堂墨氏长老家族,拜我这个后生为主公,不说你们不习惯,我还不适应呢。”

    刘子羽说道:“此前我称呼少爷我主公,或许有玩笑成分。但现在,却是认真的。怎么个说法,让他们三个说吧。”

    荣奎说道:“我们接到总堂的指示,我们整个长老家族,从此一心无二,誓死追随少爷,成就大业。我们还真是幸运,是整个长老家族里,头一批向少爷当面宣誓效忠的人。”

    黄顺笑道:“无缘无故的,你们何以做出这个决定?莫不是其中,有什么别的故事,是我不知道的吧?”

    荣奎说道:“我们家族高层判断,当今中原,最有实力的不是曹氏,而是襄阳十姓。最为关键的,襄阳十姓的实力仍然在增长,而其他势力,相比之下,都在走下坡路。

    更关键的,是襄阳十姓的领头羊,是少爷,富于春秋,相比于其他势力,未来十几年,襄阳十姓更加稳定。

    综合判断下,在这个时候,选择效忠,是最为合适的时机。早了,看不出少爷的前程,晚了,长老家族的力量,在少爷眼里,就不算的什么了,不会如现在般重视。”

    黄顺失笑道:“中原我最强?你们长老家族再怎么消息闭塞,也不应该得出这个结论吧?就是我们襄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