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颠覆三国记-第47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话已至此,李严也不好再推辞。事实上,眼看着刘备已是进气不如出气多,都知刘备大限之期将到,换谁与不忍心这个时候跟刘备唱反调。

    李严庄容答应,慢慢退了下去,心里却是一阵阵发苦:接了这苦差,以后,可就没有好日子过了。就算诸葛亮能压住黄顺,大事上不跟自己对着干,可诸葛亮远在成都,不可能事事都要诸葛亮压黄顺吧?黄顺要是有心与自己为难,太容易了。这简直就是把自己架到火上烤,还不允许人反抗的那种。太煎熬了!

    “子龙。”刘备又歇息良久,轻声呼唤道。

    赵云立即起身,泪流满面,来到刘备身前。刘备拉着赵云的手,辛苦道:“子龙从朕于危难之中,再苦再难,也从未有半句怨言。朕的儿子,就交给你了。”

    赵云哽咽道:“皇上放心,只要有我赵云在,一定保的皇室平安。请皇上好好将养身体,不要过度为国事操劳,臣等都盼着陛下能够回成都,君臣团圆呐。”

    刘备脸上挤出一丝笑容,说道:“朕的身体,朕自己知道,能撑到现在,只为能见你们,当面吩咐后事。若非这个心愿支撑,朕早就去了。”

    赵云不禁泣不成声。刘备辛苦抬眼,看向黄顺,黄顺识趣的连忙起身,主动来到刘备身前。

    刘备伸出手,拉起黄顺的手,再拉起刘禅的手,把两手上下叠放在一起,说道:“阿斗向来崇拜黄顺,视你为大英雄。朕福缘浅薄,终生未能得黄顺相辅。阿斗傻人傻福,未继位既得黄顺为助。朕只相嘱一句:勿忘今日相托之情也。”

    黄顺握紧刘禅的手,看了刘禅一眼,再看向刘备,郑重点头道:“臣在此起誓,今后不论发生何事,定当护得太子周全。”

    刘备欣慰的拍拍黄顺的手,还想说点什么,突然面部憋得通红,还没等众人反应过来,叫太医过来,刘备已经头歪向一边,手无力的垂了下去。

    刘禅哇的一声哭出声来,哭的呼天抢地,诸葛亮、赵云、李严等人,也跪倒在地,痛哭不已。只有黄顺,虽然被迫跟别人一样,也跪倒在地,却怎么也哭不出来。

    别人都在痛哭流涕,自己一个人跪在那里什么也不做,多尴尬呀。黄顺眼珠子一转,有了主意。

    黄顺一下起身,转身对着众人,厉声道:“国不可一日无君。你们都是先皇倚为股肱的托孤重臣,此时只顾啼哭,不顾国家大事耶?”

    这一声果然有效,众人纷纷止住悲戚,看向黄顺,眼神里一片问号。

    黄顺来到刘禅身边,轻轻扶着刘禅,在刘禅耳边轻声道:“太子殿下,眼下不是您悲戚的时候,紧要的是赶紧继位登基,昭告天下,以明蜀汉新君已立,绝他人觊觎之路。然后徐徐安排先皇大丧。不能失却法度。”

    这话说出来,可不是黄顺的口吻。事实上,黄顺对朝廷法度,半分也不通,能说出来,不过仰仗黄顺梦中见识的多了,纯粹鹦鹉学舌而已。

    但别人可不知黄顺的底细,见黄顺犹如中流砥柱一般,有条不紊的。在众人眼里,黄顺此时浑身上下都在散发着夺人心神的光芒。

    也是,几位托孤重臣都顾及不到之处,黄顺不但想到,还义无反顾的站了出来,这哪是一个官场新手能做到的!

    由此看来,黄顺能有今日的成就,并非仅是运气加关系,他自己确实有些过人之处。

    众人中,只有诸葛亮对黄顺知根知底,知道黄顺只是在拿着皮毛卖弄,更知黄顺此举,纯粹是出于掩饰他哭不出来的尴尬。

    诸葛亮一想,黄顺说的不错,他们在这里哭,不过感情宣泄一下罢了,与朝廷大事无益,当前最为要紧的,是确保刘禅顺利登基,并做好应对兵乱的准备。

    兵乱,并不仅仅针对外部,蜀汉内部,照样存在隐患。荆州新败加上刘备去世,各处蠢蠢欲动之徒,肯定有所动作。一两处兵变,地方将领就足以应付,但一旦大面积发生兵变,就只有朝廷出面才能摆平。

    诸葛亮离开朝堂已久,对各地情况并不十分了解,需要就地马上进入角色,开始部署,不能按部就班的等新皇任命。

    (本章完)

第944章 密旨() 
    诸葛亮想通这点,立刻擦干眼泪,站起来说道:“黄顺说的不错,现在不是我们悲伤的时候。我们受先皇厚恩,现在国家正值多事之秋,正是我们抛却个人荣辱,为国效力,报答先皇,尽忠新皇的时候。”

    赵云是三人中哭的最厉害的。他跟随刘备时间最长,感情自然也是最深。这是,赵云狠狠抹一把眼泪,鼻音很重的说道:“孔明说的不错,诸多大事等着我们处理,没有时间留给我们悲伤。现在孔明已是蜀汉的丞相,由孔明主持这里的大局,大家没有意见吧?”

    赵云虽然职务最低,资历却是最老的,威望却是几人中最高的,说话自然自带威严,容不得别人拒绝。

    何况,刘备生前说的明白,刘禅,包括整个刘备家族的安危,已经交付到赵云的手上。虽然赵云没有任何加官进爵,但很显然,赵云手上,掌握着最终的生杀大权,拥有蜀汉最终的力量。

    赵云的威望,还不止于此。

    谁都知道,当年长坂坡上,是赵云带着尚在襁褓中的刘禅,于曹军中杀了个七进七出,这才保全了刘禅一条小命。刘备在世时,赵云虽然位列五虎上将之列,却是唯一一个没有兵权的五虎上将。

    赵云有的,只是为数不多的白耳兵,而且还有一个陈到,与赵云分享白耳兵的统兵权。

    但朝堂之上谁都明白,赵云手上的权力,绝不止表面显露出来的那么简单。很多人都相信,赵云手上,另有一股势力,不为人所知,只隐藏在暗中,平日跟没有差不多,一旦出现大变故,他们就会出现,保护刘备一家。

    就像曹操有暗影卫一样,刘备长年在外飘零,随时都有可能丧命。为了自己的安全,安排一支暗中的保护力量,再正常不过。

    所以,即使刘备在世,赵云的地位,也是极高,任何人见到赵云,都是恭恭敬敬,丝毫不敢因为自己官职比赵云高而放肆。

    只是赵云为人一向低调,对军政大事,除非刘备问到,他从来不会主动参与其中。

    唯一的一次赵云主动找上刘备,陈述自己的意见的,就是这次对战孙权的决定。赵云激烈的表示反对,但刘备却没有最终听从赵云的意见。

    赵云的观点很明确,要打孙权,必须联合黄顺,且规模不宜过大,不能上升到皇帝御驾亲征的高度,要保留与孙权重新交好的可能。

    刘备虽然没有听从赵云的建议,但还是谨慎的留下赵云和陈到的白耳兵殿后,没有跟随大军一起出发。

    刘备的这一举措,可以说最终拯救了蜀汉大军也不为过。正是赵云和陈到的白耳兵,关键时候挡住了陆逊兵马的追杀,并于战场诛杀掉其前锋朱然,这才止住了败势,让刘备的残兵得以顺利进入白帝城。

    仅此功劳在手,换做他人,早已经官位飞扬其上了。但赵云依然原地不动。这就很耐人寻味了。

    “子龙的话,很是中肯,就该如此。”李严主动说道,以示自己的觉悟。

    李严敏锐的感觉到,朝堂即将发生剧变,自己必须紧紧跟随脚步,不能掉队,否则,自己虽然贵为顾命大臣,但一样免不了闲置的命运。

    而且,李严就任荆州方面,势必要与诸葛亮和黄顺搞好关系,这个时候,李严当然不会傻乎乎的站出来,与诸葛亮唱对台戏。

    对诸葛亮的崛起,李严虽然顾忌,却并不十分担心自己会被诸葛亮比下去。李严的小心,不过是建立在他想在荆州方面做出成绩,不得不倚靠十姓而已。

    李严如此笃定,自然有他的倚仗,而最大的倚仗,则是他手上刘备的一纸密折。

    以刘备的小心,不可能放任黄顺如此轻易的打入他的内部,翻江倒海的。如果不是情势所逼,刘备定然毫不留情的加以拒绝,没有丝毫讨价还价的可能。

    即使现在迫于无奈,刘备必须接纳黄顺入局,小心的刘备依然准备了后招。李严就是刘备的后招选择。

    在刘备看来,把黄顺限制在荆州,就算黄顺牛到天上,也不会对成都政局造成什么影响。

    唯一可虑的就是诸葛亮在成都,而且掌握军政大权。如果诸葛亮和黄顺一个在内,一个在外,里应外合,这力量就大了。

    所以,刘备必须阻止这一情况出现。

    但诸葛亮威望在那里,而且,除却诸葛亮,也没人能在这个多事之秋支撑起蜀汉的朝堂。诸葛亮必须要用,只能让诸葛亮担任丞相。那么,唯一能够限制的人,只能是黄顺。

    黄顺的实力,都是他自己的,刘备无法削弱,也不能随便调动。所以,刘备便安排了李严,虽然知道李严很是为难,但刘备依然如此,就是这个道理。

    仅仅依靠官职压制,显然不足以压制黄顺,刘备不会天真到这个地步。所以,在此之外,刘备还悄悄给了李严一道密旨,一道可以在一定条件成就时,让李严用来彻底压制住黄顺,甚至是诸葛亮的一道密旨。

    李严知道,自己有了这道密旨,就相当于有了保障,不但保障自己官运亨通,还能保证自己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保全身家性命,只要自己还忠诚于刘备,忠诚于朝廷。

    怀揣密旨的李严,此时面对未来未知的命运,自然是心中有底。他瞅瞅赵云,心中暗道:说不定,赵云身上,也有类似的一道密旨在。

    论亲疏关系,赵云显然比自己更适合这个角色。自己都能得到密旨,李严相信,赵云肯定也有。只是不知道,赵云身上的密旨,是不是针对自己的。

    再继续想,说不定,还有其他人也接到了刘备的密旨,只是自己不知道罢了。

    不管怎样,能接到密旨本身,就是皇上的无上宠信,是亲信的标志。

    李严心中一阵得意,他甚至有些迫不及待的想要兑现密旨中的内容了。

    密旨的内容,李严早已烂熟于心:诸葛亮任丞相,黄顺外镇一方,二者只能俱其一。一旦二者齐俱,则依密旨,撤换其一。

    在李严看来,诸葛亮任丞相,已是板上钉钉的事实,就看黄顺有没有外镇的打算,也看诸葛亮有没有让黄顺独任荆州的意思了。

    (本章完)

第945章 主持大局() 
    凭黄顺的实力和力量,就算诸葛亮有心压制,在李严看来,也制止不了黄顺成为一方诸侯。黄顺领兵在外,诸葛亮主政在内的情形,就一定会出现。而且,这个时间,不会太久。如果李严暗中放手促成,这个时间,还会更加的提前。

    也就是说,别看现在的诸葛亮和黄顺如此风光,但只要李严把密旨拿出来,就能立刻扳倒诸葛亮,就算不能立刻扳倒黄顺,至少,能把诸葛亮和黄顺的实力限制在荆州。

    没有诸葛亮的竞争,李严有充足理由自信,自己就是下一任的丞相人选。再加上自己凭借密旨扳倒诸葛亮和黄顺的大功,自己成为丞相就是板上钉钉的事情。那自己就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人物了。

    就算刘备算无遗策,提前预备好了应对的密旨,但李严与诸葛亮不同,诸葛亮对于密旨一事,是完全被蒙在鼓里的,而李严,本身就是密旨的拥有者,对针对自己的密旨的防范,自然比诸葛亮到位。

    而且,只要自己权位到了,甚至可以反过来让诸葛亮和黄顺依附于自己,为自己做事。毕竟,自己是南阳人,也就是荆州人,荆州人是一家,荆州人士团结一致,从西川大族手中抢班夺权,立场应该是一致的。

    只要自己整合了荆州的力量,李严相信,就算刘备特意针对自己设置了密旨,他也有充足的力量去应对。到时候,蜀汉朝廷,就是在李严的掌控之下。

    当然,这只是形势发展的一方面而已,是对李严最为有利的方向。李严在仕途摸爬滚打多年,自然知道,计划不如变化快的道理。他不会因为自己拥有密旨就得意忘形,瞧不起诸葛亮和黄顺。

    李严还是需要小心翼翼做人,与诸葛亮和黄顺搞好关系。若事情真到了密旨中提到的公布条件,是否公布,怎么公布,李严也是需要衡量一二的。毕竟,刘备就算再英明,对后世的把握,终究难以面面俱到,自己有充分的处分权,根据形势需要酌情处理。

    以上这些,都是李严的心理活动,当然不能说出口,甚至连神情、动作中都不能带出来。

    刘禅见三位顾命大臣都如此说,自己也勉强止住了悲戚,说道:“吾心已乱,不能主事,一切当由丞相做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