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颠覆三国记-第48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士民当中良好的口碑,才是先皇得以白手崛起的最大资本!

    当年新野撤退,先皇宁可放慢速度,与不愿放弃百姓,其实就是在维护自己那来之不易的名声。百姓跟随军队撤退,不仅是累赘,也是炮灰,结果就是跟随军队一起撤退的百姓,十不存一。对那些百姓而言,此举无疑等于害了他们。但先皇的名声却更响了。这比什么都重要。

    先皇可以容忍属下有许多山头,各成一体,却绝不会容忍有人在道德、名声上挑战他。诸葛亮的悲剧,就在于诸葛亮太过优秀,在声望上已经隐隐有超过先皇的趋势,这等于冒犯了先皇的逆鳞。”

    关平的说法,不无道理,黄顺在心里已经有些认同。黄顺思索了半响,突然问道:“要说名声,你们父亲的名声也不差,为什么刘备没有顾忌他?”

    (本章完)

第974章 同病相怜() 
    黄顺这一反问,不过是随口为之,并没有多想,谁知话一出口,却见他们几个都表情严峻,丝毫没有说笑的意思,黄顺自己就有些笑不出来。

    “你们这般表情是什么意思?不会被我说中了吧?”黄顺连忙说道。

    关平叹了口气,说道:“我也不瞒三少,我们父亲的遭遇,只比诸葛亮好一些而已。而我们父亲之所以待遇上比诸葛亮强,也只是因为我父亲没有诸葛亮那经天纬地之才,对先皇造不成威胁而已。”

    黄顺惊叫道:“刘关张桃园三结义,这已经是坊间美谈,不要跟我说刘关张之间貌合神离。这打死我都不信。你们父亲死后,刘备不惜举国之力为他报仇,这份兄弟情谊,谁能说出一个不字?”

    关平说道:“三少也是做大事之人,做大事者,会为了儿女私情而发兵吗?尤其是这种举国之战,会建立在为兄弟报仇这样的理由上吗?”

    黄顺干笑几声,说道:“我这不是配合你们嘛。你们说出这等惊天地的话来,我不表示一下惊讶之情,总感觉对不住你们似得。”

    关平说道:“我们的父亲一生忠肝义胆,最终兄弟义气。在民间的声望,确实远超先皇。但父亲他嫉恶如仇,根本瞧不起那些不事稼穑,却锦衣玉食的士层,对他们也从来没有什么好脸色。因此,士层对我们父亲的好感度自然不如民间。

    也正是这点,才保护了我们父亲,没有落得孔明一般的下场。但父亲仍然没有漏过先皇的手段。”

    “刘备还曾对你们父亲下手过?我怎么不知?”黄顺疑惑道。

    关平说道:“父亲毕竟是先皇的结义二弟,又是一手打造先皇所有武力的人。先皇要对付父亲,自然不敢像对付诸葛亮般明目张胆。先皇的手段,首先便是把父亲外出去。”

    “此话怎讲?”

    “先皇进去西川,先后两次,把所有能征惯战之将都调走了,留下的,都是父亲的腹心,先皇即使调走也不能改变其心志,索性就一窝全留在荆州。任其自生自灭。”

    黄顺大叫道:“你们这么说就夸张了吧。当时的荆州可是刘备的根本。根本之地,当然要有根本之将来留守。关将军留守,在我看来,理所当然的事情。”

    关平说道:“我没说父亲留守不对。但把父亲的人一个不剩,全部留在荆州,目的就有些不单纯了。”

    “这又是为何?”

    “三少何等糊涂。入川,是先皇实力急速增长的时候,无论财力还是军力,都是如此。这份增长,先皇只想一人把持,并不像旁人与他分享。

    事实上,能与之分享的人,不外乎爹和三叔。先皇能带上三叔,却不愿带上哪怕爹的一个腹心,其排斥父亲之心有多明显,不说可知了吧?”

    黄顺想了想,说道:“有些道理,但也有些牵强。”

    关平说道:“后来父亲发动进攻襄阳的战事,本意是策应汉中战场。但汉中战场因曹操的突然退兵而结束。先皇有大把的时间调集兵力和物资,支援荆州。但先皇始终没有动作,这是为何?”

    黄顺一愣,掐算了一下时间,点头道:“确实,如果刘备有心增援荆州,确实来得及。”

    “当初诸葛亮与先皇隆重对,就定下荆州与汉中两路出击的策略,那时汉中已平,仅剩荆州一路,无论从战术还是战略上,先皇都没有理由不出兵,甚至再次御驾亲征,都完全使得。但先皇什么也不干,任凭荆州自生自灭,这怎么也说不过去吧?”

    “是有些说不过去。”黄顺老实说道。

    “后来江陵被偷袭,我们被困麦城,廖化将军前去上庸城请求援兵,刘封与孟达却拒绝了。这事难道三少就不觉得有些蹊跷吗?”

    “这事,刘封与孟达自守门户,难道也与刘备有关?”

    “天下谁不知我们父亲与先皇是结义兄弟,不愿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愿同年同月同日死。父亲有难,他们要是知道,应该马上出兵相援才是。何况请求救兵的廖化已经来到眼前。他们却拒不出兵,谁给他们的这个胆子?”

    黄顺连连摇手,说道:“你们说刘备妒忌你们父亲的名声,这我信。但要说刘备借刀杀人,对你们父亲见死不救,这我就怎么也不相信了。关将军是蜀汉的擎天柱,这点刘备不会不知道,他就算再利欲熏心,也不会拿亲手缔造的蜀汉政权开玩笑。”

    关平摇头道:“当时的先皇,拥有荆、蜀两地,麾下人才济济,正是志得意满的时候,也正是有仇报仇,有怨报怨的时候,不用再像以前般委曲求全过日子了。他做出放弃父亲的决策,完全有可能。”

    黄顺只是摇头,“你们是不是得了受迫害妄想症了,看着谁都想害你们。”

    关平很有耐性,继续说道:“这个就算是我们的猜测,没有真凭实据,那蜀汉五虎将的来历,你总该知道吧?”

    黄顺笑道:“这个如何不知。关将军位列五虎将之首,这难道有什么问题吗?”

    关平说道:“五虎将的称号,听起来唬人,其实不过是前、后、左、右、翼将军的民间传说而已。父亲那么大功劳,又独立镇守荆州,就算封王先皇不舍得,封侯总不为过吧?结果不但没有封侯,连车骑将军、骠骑将军的称号都吝啬给,只给了区区一个前将军。待遇何其薄也!”

    黄顺说道:“这个不仅仅针对关将军,对张将军不也是如此。这只能说明刘备小气罢了。”

    关平说道:“仅仅这个事实,当然不够。事后,我们父亲认为先皇对待自己过于凉薄,曾上表申诉,先皇的回信中表示,只要父亲能够拿下襄阳,就成全父亲,封侯拜印。”

    黄顺一愣,默默点头,半响说道:“襄阳就不是单个江陵城的兵力能够拿下的。刘备如此表示,确实很有问题。”

    “但我想不明白的是,除掉关将军,对他刘备有什么好处?”

    “疏远诸葛亮,对先皇又有什么好处?”关平紧接着说道,“身居皇位,一切以维护皇权为最高根本。与我们的想法不同。”

    (本章完)

第975章 握手() 
    “好吧,那刘备对待自己的兄弟,确实凉薄了一些。不过这都是过去的事了。”黄顺今天震惊数次,虽然心底里仍然不太认同关氏兄弟的成见,却也乐见他们对刘备不满。同时,黄顺也在心中警惕:莫不是刘备遗命,让他们接近自己吧?此事还得走一步看一步,步步为营才好。

    关平说道:“现在我们父亲死于孙权之手,留下我们几个不成器的儿子。我们也不敢奢望像父亲那般坐镇一方,威震天下,只想凭一身本事,为朝廷效力,朝堂之上不受别人欺负罢了。

    但诸葛亮就不同了,所不是此次大战失利,诸葛亮可说再无重新出山的机会。但眼下蜀汉朝局,只有诸葛亮这般资历、威望、能力都足够的人站出来,才能摆得平。就算先皇对诸葛亮再顾忌重重,这会也只有重新启用诸葛亮。

    很显然,诸葛亮的重新出山,并非先皇所愿,可想而知,先皇的如意算盘,就是让诸葛亮帮他稳住了朝局,让新皇顺利过渡后,再找时机把诸葛亮赶下台,杜绝后患。

    之前有先皇在,这事办的很是轻松,但新皇哪方面都比不上先皇,也无法跟诸葛亮相比,凭新皇的能力,断然无法与诸葛亮抗衡。再说,新皇心思单纯,就算先皇特意授意,也未必就能入先皇所愿,对诸葛亮下手。

    如果我是先皇,我定然不会把这项重任压给新皇,只能在朝中寻找合适的人选,等时机成熟,就向诸葛亮发动攻击。

    有心算无心之下,又有先皇的旨意在,诸葛亮一心为公,为了避免蜀汉陷入内斗的纷争中,很可能会选择主动退出。这倒是成全了诸葛亮的千古美名,但这样的结果,却一定不是三少所乐见的吧?”

    黄顺笑道:“真想不到,坦之不但武艺超群,于朝政上竟也有如此深入研究。云长有子如此,想来无憾矣。”

    关平摇头道:“事关自身,自然想得多。难道这些,三少就没有想过吗?”

    关兴笑道:“黄顺一见那李晴就像牛皮糖似得黏上去,我才不信那李晴能有如此魅力,一定是黄顺也见识到这一点,预先为后面布局呢。”

    关平笑道:“李严身为顾命大臣,在朝中很有影响力。若能争取到李严的支持,对三少确实大有裨益。”

    黄顺显然不愿纠缠这个话题,说道:“李严的事情以后再说,还是书接前回,就算我知道了刘备的布置,但我不知谁是刘备钦定的人选,还是防不胜防。坦之既然如此挑明,想来有以教我。”

    关平说道:“公平而论,只有诸葛亮担任蜀汉丞相,才能平衡协调各方,将蜀汉上下凝聚在一起。所以,于公于私,我们都不愿见到诸葛亮再次被贬,离开朝廷。而能挽救诸葛亮的,并非我们,而是三少,而且只有三少。”

    黄顺笑道:“我的夏吟坊虽然有些实力,毕竟远在襄阳,对成都朝廷有劲使不上,我如何帮忙?”

    关平说道:“如果三少一直满足于待在襄阳,待在荆州,当然帮不上忙,但要是三少把手伸进成都,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黄顺想了想,摇头道:“此事说来容易,做起来难。那刘备本来就对我顾忌非常,岂会容许我轻易入川。就算现在是孔明执政,但就是孔明,对我也是有所猜忌,不会轻易答应让我进川的。

    再说,本来诸葛亮位居丞相,就已经为各方所忌,再让我入川,还不得逼得他们联合起来对付我们六姓呀。”

    关平笑道:“三少自己可不入川,但可以在成都物色代言人呀。只要有人在成都为三少办事,不就相当于三少入川了吗?”

    黄顺摇头道:“蜀汉上下,大都效忠于朝廷。我若是暗中做手脚,不但达不到目的,反而成了过街老鼠。不妥不妥。”

    关兴笑道:“若是我们几个答应帮三少在成都办事,那不就可以了?”

    黄顺愣了一下,说道:“你们?”

    关平说道:“论对成都的熟悉程度,三少拍马也赶不上我们。凭借父亲的关系,还有这次大战中我们的战功,我们回成都,一定会有不错的官职。我们再帮三少拉拢一些人,这样,三少在成都,不就有了自己的实力了?”

    黄顺想了半响,摇头道:“孔明是我的姐夫,与我是至亲关系。但孔明为了蜀汉前程,尚且对我又用又防,生怕我一旦做大,撬动蜀汉的根基。你们与刘氏皇族关系更近,难道就不怕我将来反水朝廷?”

    关平叹了口气,突然压低声音道:“我们的志向是一统天下,维持汉统不过手段而已。这么说,三少可明白?”

    黄顺表情一下变得严肃,慢慢的点头,“我明白了。这事我不再提。”

    关平也点点头,恢复了常态,说道:“我们虽然想到帮三少在成都物色人手,组建实力,但聚拢其人手来做什么,怎么做,我们却是一头雾水,需要三少给予指点。本来此事重大,应该谨慎从事。但明天我们就走了,急需听听三少对此的意见。”

    黄顺的脑子一直在飞速转动,此时更是接近满负荷运转:看样子关平他们不像作伪,应该可以信任。只是关平他们都是武将,做这些暗线的活,显然不是合适的人选。倒是赵统和赵广两兄弟,武艺不怎么样,却机灵许多,完全可以胜任。

    黄顺刚想让他们以后与赵统联络,话到嘴边又收了回去:还是慢点,步子不要迈得太大的好。

    “一时之间,我也没有什么主意。”黄顺说道,“如果我所料不差,蜀汉很快就会迎来新的战事。这正是你们上战场大展身手的时候。这个时候,你们还是全心全意的报效朝廷,一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