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颠覆三国记-第6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黄顺将他们一一拉起来,笑道:“我这主公,就是甩手掌柜。你们该怎么干,还是怎么干。觉得有必要告诉我的,知会一声就成。反正你们就算是要卖我,我也是傻乎乎替你们数钱。”

    祖渊笑道:“主公不可妄自菲薄,你有身边这两位军师在,一般人,还真骗不了你。”

    黄顺还未说话,程瑶得祖渊认可,得意的“哼”了一声,说道:“反正说不过的,我也能打得过;我打不过的,肯定说得过。不服就来试试。”

    祖蓝这时候说话道:“今儿是个大日子,我们是不是喝点酒意思意思?”

    这个提议,无人有异议。黄顺想到外面的盛成、彭威他们,补充道:“光我们几个人太少了,把外面的他们几个也叫进来,人多热闹嘛。”

    于是,一番忙碌,不拘形式,十六个人就这么团团围在一起,十六只大海碗一碰,各自扬脖干了,连白雪和程瑶也不例外。

    喝完酒,祖渊郑重说道:“喝完这酒,大家就是一家人了,都奉我们顺少爷为主子。以后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有谁违背此言,我祖渊第一个不放过他。”

    别人都一脸凝重答应。只有许蒙和褚仁,斜着眼看着祖渊,挑衅道:“你这老小子,运气好,能时时陪伴主公左右。有什么好事,可别忘了我俩。否则,主公面前不说什么,私下里,我俩跟你没完。”

    祖渊笑道:“咱仨已是风中残烛,还能蹦跶多久。你俩若是有心,还是好好考虑如何巴结这帮小的吧。他们才是主公的股肱腹心。”

    “哈哈哈。”众人笑过,许蒙和褚仁就要离开,走到门口,许蒙忽又回头,对黄顺说道:“此事一了,主公是不是就要回襄阳了?”

    黄顺被他们一口一个主公叫着,浑身不舒服,连忙摆手:“还是叫我黄顺吧,少爷也成。主公这称呼,感觉把我叫老了。

    你说的没错,这事结束,江陵城就没什么待头了,还不如回襄阳,静观大战结果呢。”

    现在的黄顺,再不敢对接下来的大战结果做预测了。单这曹军过江一事,若不是黄顺的神来之笔,就要黄了!梦中讯息,果然不能过于依赖。

    许蒙诡笑道:“告诉主公一个内部消息,主公说不定会感兴趣:曹操的儿子,曹植,来到江陵了,不日将去襄阳赴任。”

    (本章完)

第143章 相谈欢() 
祖渊只一愣,便恍然点头:荆州牧一职,只能由曹操的儿子们来担当,才能达到把襄阳经营成曹氏基业的目的。

    襄阳十姓,老一辈们,曹操无需考虑,既然拉拢不来,就不费那心思,别让他们捣乱就成;

    年轻一辈,除了已经出仕者,剩下的,几乎都身归夏吟坊,名义上都在黄顺的麾下效力。曹操要抓住襄阳的年轻一代,只要能揽住黄顺这个当头的,其他的都好说。

    而黄顺,已经在曹操面前流露出对曹植的欣赏。让曹植担当荆州牧,可以更好的拉近曹氏与黄顺的关系,从而更快的打开局面。

    果然,黄顺一听曹植来到江陵,立刻眉开眼笑,说道:“曹植来了?太好了!我还想着,要以后去邺城才能见到呢。我明天就去找他,他若去襄阳,那我跟他一块走好了。”

    送走许蒙和褚仁,黄顺又回书房,跟祖氏三人商量:大战起来,他们这伙人做什么。直到二更半时分,这才回屋休息。

    今晚解决掉如此大事,自己竟能凭借着梦中一诗,硬生生逆转局势,改变曹操的决定。黄顺想来都觉得自己了不起。

    更没想到,此诗一出,自己立马身价倍增,从原来的**丝一枚,变成现在往前一站,身后便跟着好几个誓死跟随的属下了。

    当年刘备,不也只有关羽和张飞两个属下吗,自己这起点,可比他高了不少。现在,他下面有几万人马;而自己手下,却有大量产业和银钱,实力仍然是伯仲之间。自己唯一不足的,就是名气。这是刘备的强项,比不了。

    后来的刘备,可是拥有西川、汉中和荆州的一方诸侯,自己既然要干事,起码不能让刘备比下去。但显然,占地盘,是比不过的。

    如今这乱世,经过一番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的乱斗,剩下来的,都是高手中的高手。哪一个拎出来,黄顺也比不过。所以,硬拼肯定不行,得在其他方面长脸,才能心理平衡点。

    不仅是这事,还有明天就要见到梦中的名人:曹植了。这也是让黄顺兴奋的难以入眠的大事。后世对曹植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评价,如此人物来到江陵,黄顺不激动才是咄咄怪事。

    知道黄顺心情的白雪,忍着瞌睡陪着他彻夜聊天。直到外面天开始蒙蒙亮,黄顺才迷迷糊糊睡过去,白雪也随之一头倒在枕头上,瞬间就睡了过去。

    俩人这一睡,就到了日上三竿。程瑶来看他们不下十次,最后实在忍不住了,这才动手把他们叫醒。

    “昨晚不是说好,今天要去见那曹植吗?怎么还在这里睡懒觉?”程瑶叉着腰,气鼓鼓的看着红着眼,半睡半醒的黄顺,大声喝问。

    “对啊!”几个呼吸间,黄顺便清醒了,虽然眼睛还在发涩,整个人却立即生龙活虎起来。

    白雪在旁,努力睁开睡眼,看着程瑶,说了一句:“你这么热心,不会也要跟着去吧?”

    程瑶理直气壮道:“当然!进曹营,谁知会发生什么?万一有个什么事,谁来保护我们的主公?”

    说到主公,程瑶自己便憋不住笑喷了。

    黄顺一边迅速穿衣,一边接口道:“程瑶去,雪姐姐,你也去。曹植这般名人,你们不见见,太亏了。”

    白雪躺在那里,长长伸了个懒腰,说道:“少爷毕竟头次见这个曹植,带着我们,不怕他不高兴吗?”

    黄顺笑道:“我跟曹植,虽未见面,却神交已久。他自己就是个放荡不羁的家伙,比我还狂放。我带着你们去,正对他的胃口,说不定到时,曹植诗兴大发,为你们每人赋诗一首,以助雅兴。”

    程瑶不屑道:“不信他能做出昨晚少爷那样的诗来。”

    黄顺说道:“那样的诗,他自然做不出。但精致凄美的诗,却是他拿手的,应该更适合你们女孩子欣赏才是。”

    如此谈谈讲讲,很快穿戴整齐,准备就绪。黄顺带着彭威、彭风、荆恬和程郊四亲卫,身边白雪和程瑶陪伴,驱车出门,来到城外曹军大营门前。

    报上姓名,说明来意。很快,便被放行进入营内。前面,自有曹操身边亲侍带路,去找曹植。

    “丞相本要接见你等,只是突然有紧急军务要处理,并将自己锁在书房里。我们不敢打扰,只好先带黄公子先去见少爷。”

    黄顺点头,心中暗忖:褚仁果然效率,曹操这就收到讯息了。

    黄顺所料不差,一大早,黄顺的大作就已经在曹营里传开,众将士只觉得此诗抑扬顿挫,很有气势,纷纷传唱,却没想太多。但曹操无意中听到,顿时受到触动,命亲侍将此诗收集、撰写出来。曹操一拿到手,便脸色大变,回到书房,反锁了门。

    曹操素来自负胸襟抱负,无人能及,但眼前此诗中表现出的气魄、境界,显然远在自己之上!

    而且,单从诗的遣字运句来说,曹操也是自愧不如。世间竟有如此无论胸襟还是才气,都远超自己的人吗?曹操自然不信。

    就算有,他能体会到曹操目前的心情,知道曹操现在的所思所想吗?而此诗,简直就是从曹操心底里发出,每一个字,都是曹操的心声。

    这诗就是为我而作,她是属于我的!曹操看过诗,心中就一直有这么一个声音在呐喊。

    “吾相信,这是上天的旨意,命我挥军过江,成就大业。”曹操激动的自言自语,“如果这是人力所为,吾也认了。能写就如此诗篇,能勘透吾之心境,这样的人,也鼓励我一鼓作气打过江去。那我还有什么可犹豫的。”

    曹操想到郭嘉的遗书,略一踌躇,仰头对天道:“奉孝,这一次,我选择听从我心底的声音。我老了,错过这次机会,怕是再无机会攻夺江东,一统天下了。

    我不想留给子孙后代一个破碎的江山,一个不完整的社稷。所以,我必须过江,哪怕被你一语成谶,此战败了,我也心甘情愿。”

    这次,曹操很快便有了决断,出得书房,头一句话便是下令查询此诗来源,若寻得作者,便好生请来,他要当面请教。

    然后,曹操便再下军令:撤兵令作废,所有将士,准备渡江大战。

    随后一系列军令发下,身边侍从都出去传令去了。中军帐里空空的,只剩下曹操一人。曹操原地转了一圈,突然想起方才黄顺来访,要见曹植。曹操马上整理衣冠出门,去瞧瞧他们二人。

    (本章完)

第144章 各诉衷肠() 
此时的黄顺和曹植,早已一见如故,相谈甚欢。曹操治军甚严,早年间自己因战马受惊违反不得踩踏麦苗的军令,就曾杀马割发以祭军令。所以,曹军从上到下,无人敢把军令当儿戏。

    偏偏曹营有条例:不允许女眷出入。曹植是有名的风流才子,无女不欢。他知道自己此行,是赴任荆州,不是来打仗的。所以,几经踌躇后,还是冒险携带两个自己最为宠幸的歌姬进军营。为瞒人耳目,两位歌姬女扮男装,扮作曹植的亲卫。

    “反正在营里待两天,就要启程去襄阳,有自己的亲卫重重护卫,不会有什么问题。”曹植谨慎的如是想着。

    虽然如此,到底有些心惊胆战,就怕曹操突然闯进营,二女来不及躲藏。自己是曹操亲儿子,不过责骂一顿,可两位千娇百媚、多才多艺的美人,就难免断头以祭军令了。

    曹植如此提心吊胆着。所以,当他看到黄顺大摇大摆,公然带着白雪和程瑶出入曹营,来拜访自己时,简直有些抓狂。

    自己好歹是曹操的亲儿子,在曹军大营里,竟还不如黄顺活的潇洒!曹植也是不拘礼法之人,当即有样学样,让二歌姬脱了亲卫装束,换上女装,出来陪客。

    黄顺没想到,两个标致的亲兵,不过出去转了一圈,回来就变成妙龄少妇,乐得哈哈大笑,一下便把曹植引为知己。

    黄顺有意讨好曹植,谈话不离文学诗词范畴,这正是曹植最为擅长的,不愁曹植没话讲。

    如黄顺所料,曹植果然滔滔不绝,甚至当场作诗以合气氛。只是黄顺没想到的是,自己抱着高山仰止的心态而来,是来拜访文学巨匠的。没想到到头来,反而变成是曹植两眼冒星星,崇拜的看着自己,恨不能当场拜师。

    事情是这样的:既是二人交流,就不能曹植独唱,必须黄顺相陪才行。而且,黄顺多少也得说出点新东西,让曹植看得上才行。否则,人家曹植干嘛要跟你大谈文学诗词经?

    问题就来了,黄顺自己草包一个,断断拿不出什么好东西,能让曹植看上眼。他能讲的,全是梦里的东西,譬如说作诗讲究平仄,讲究押韵,运句有对偶、比拟等手法等。

    这在后世都是稀松平常的东西,是启蒙孩童都知道的常识。但在此时,这些东西虽然也在运用,却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还停留在各人凭天赋、凭悟性加以运用,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阶段。

    现在,黄顺随口一两句话,就把其中的“所以然”给说透了!在曹植眼中,黄顺的形象顿时如泰山般巍峨高大,高不见顶!

    切磋诗词,黄顺自己更拿不出什么好东西,也只有把梦里那点东西当做自己的,拿出来塞责。反正黄顺也没有版权的概念,连曹植的七步诗他都敢拿来为自己所用,更勿论梦中那些还不知存在不存在的人物的大作了。

    但梦里随便一首诗词,便是传唱千年的佳句,都非凡品。那些文人骚客,穷其一生,也不过能作出几首而已。如今却被黄顺随口吟出。

    曹植可是诗词大家,是懂行的,深知这些诗词的价值。所以,曹植视黄顺为天人,加以膜拜,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后来黄顺自己也发现了这点,想作出改变,却发现,自己从梦中得到的,全是精品,想拿点次品出来塞责,却硬是找不出一首。

    “唉,神仙世界里的玩意,随便一件拿出来,在现世都是惊天动地之作。没想到这也能成为烦恼。”黄顺无奈的自己在心里如是想着。

    黄顺主动转换话题,开始说点现实中的事。而那首七律,是方今曹营最火的话题,没说两句话,曹植便提到了这首七律,一叠声的啧啧称赞,直呼这是神仙之作!

    黄顺揣着明白装糊涂,坚称这是曹操所作。曹植自然不能认同,认为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