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壮哉大唐少年郎-第15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世民感受到秦风前后接旨时的不同力道,古怪的说道:“朕觉得倭国似乎跟你有几辈子的世仇,区区摆不上台面蛮荒小国用得着处处针对它吗?”

    秦风在心底暗道:“不是跟我有几辈子的是世仇,而是跟千千万万个华夏子孙有几辈子的世仇。”若不是因为后世倭国是华夏最凶残的敌人,他也不至于如此针对倭国了。

    “您真圣明,我确实看小鬼子不顺眼,不过主因并非在我,而在于小鬼子,他们对于我国之技艺不死心呐”秦风沉吟片刻,道:“也正因为小鬼子的险恶用心,我发现我们在关于科举一事疏漏了一些重要的事情。”

    李世民忙问道:“何事?”

    “对技艺人才重视不足。”

    李世民皱眉道:“朕对技艺人才独开一科,还不够重视?”

    “不,不,不!我说的重视不是这个。”秦风道:“倭国对我大唐先进技艺垂涎三尺,从您这儿无法获取后依旧不死心,眼下科举在即,长安城内汇集天下最出色的技艺人才,而技艺人才大多出自贫寒人家,若倭国人以利诱之,就能轻而易举的获得先进之技艺。最可怕的是倭国人非常狠毒邪恶,一旦他们掏空了对方的学识,下一步就会杀人灭口,对于他们而言,灭口好处有二,一、帝国无法查获盗取技术之人是谁,二、杀了帝国技艺人才,帝国就永远原地踏步,此消彼长之下帝国的优势荡然无存。”

    “这是对技术人才方面的疏漏,其次是治国治军等方面人才的疏漏。”

    李世民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一脸阴霾道:“你说得对,技艺方面的人才朕确实疏漏了,可是其他人才的威胁又来自何方?”

    “将新科举誉为斩断了世家之根之利刃亦不为过,世家或许不敢拿陛下如何,但是,他们可以用无耻下流的阴谋手段除掉考生,没有了考生,您的科举设置得再好又有何用?故而,您要做的事情还很多。”

    “既然你想到这点,不知是否有办法解决?”李世民心底也没有抱多少希望,总不能一天十二个时辰跟随吧?只是他们已经聊到这里,也就随口问了问。

    “好办法没有不过,蠢办法却有一个!”秦风心中已有了备案,微微一笑。

    李世民起初脸上还显出一丝的遗憾,但听到最后却露出了一丝的期盼:“蠢办法就蠢办法,总比没有办法的好!”

    “将考生的名字、籍贯秘藏起来,长安每天人来人往,在没有确实对象的前提下,他们总不至于一个一个去询问!”

    李世民想了一会儿,一时半会也没有好办法,便说道:“嗯,这是一个不错的办法。你还有其他要说的吗?”

    “科举的好处无须赘言,我要说的是科举可能造成的危害。”

    李世民难以置信道:“科举还有危害?”

    “有,而且还不小!”

    秦风道:“每一次考试,就会产生很多新官员,可是官位有限啊!最终的结果是什么?是朝廷无官可授!可朝廷又不能失信于天下,怎么办?唯一的办法就是花大量的钱财供他们白吃白喝,长期下去,将会成为一个沉重的负担!相信您是深有体会的。”

    李世民叹息道:“你说对了,朕是深受其苦啊!父皇在位时,我大唐存在着严重的民少官多的现象,我即位之后就在冗官上动手。免去无意义无价值无能无作为的官员,以振兴朝纲朝政。当时我大唐朝堂上的官员大大小小加起来两千多余人,这其中职位重复,责任重复,乱七八糟的。没事也能闹出事来,有事就相互推卸责任,不但对我大唐的发展毫无意义,反而存着巨大的隐患。我一直认为官在得人,不在员多,裁员裁官,势在必行。故而,在大家的支持大刀阔斧的精简官吏,当时,差点就弄得天下大乱。”

    冗官冗员、人浮于事是每个朝代都不可避免的事情。面对冗官冗员唯一的方法就是减员,问题也就来了。减员,如何减,减谁?都是让人头疼的问题,处理不好便会引发动荡。面对冗官冗员这种现象,大多数的王朝都选择了听之任之,以免动摇根本。就是这听之任之的做法,导致冗官冗员就如裹脚布一样又臭又长,到了真正危害国家的时候,已经无从处理了。

    很多弊政其实就如人的身体一样,有小毛病的时候不注意狠不下心来处理,等到威胁到身体,想要处理却来不及了。

    长安朝堂官员两千,这个数额并不算多,远不足以出现危害,但李世民却早就察觉出了这一点隐患,直接大刀阔斧的将人员削减至四分之一,这份魄力委实让人震撼。

    而现在执行的科举仿佛又让旧事重演,但,为了帝国的未来,科举势在必行,以此来为国家培养源源不断的后续人才。

    秦风道:“我认为科举不能废,因为帝国需要源源不断的活水注入。”

    “颁布科举之前,朕考虑过这问题了,正如你说的一样,朕也认为科举势在必行,至于冗官冗员的问题,朕想着总会有办法解决的,大不了再一次大刀阔斧的裁员。”

    秦风苦笑道:“可您敢保证你的子孙后代有您这等魄力、决心、威望吗?”

    李世民坦然道:“老天都无法保证!况乎是朕?你小子向来有的放矢,说吧,有什么好意见?”

    秦风讪讪笑道:“让您看出来了?真失败!”

    “行啊!说说你的点子!”李世民喜不自胜,搬了一个马扎,直接坐到了秦风面前,做洗耳恭听之状。

    “说白了也不难。”秦风道:“我的办法就是考核,专门针对官员进行考核!两年或者三年一考,结果是能者上弱者庸者滚蛋!官位不就空出来了吗?”

    李世民猛的一拍大腿,还真是绝了。(。)

第206章:匹夫不可夺志() 
李世民问:“你是如何想到的?”

    “地方官员多是出自世家,而您设置的新科举,等同于与世家决裂了。网c我认为大家已经撕破了脸,那干脆一撕到底得了,可如果无故撤掉世家子弟的官职又无法阻灼悠众口,于是我就想着用考核,而考核的内容不能是经学等世家擅长的领域,重点放在如何富一方百姓等实实在在的政绩上,世家子弟空谈者甚多,脚踏实地做事的少之又少,到时候,你就能够名正言顺的剪除世家枝叶、孤立其主干了,如此一来,天下人也无话可说。当我想到科举会产生冗官冗员等问题的时候,觉得考核同样适用。”

    “行啊!”李世民意外的看了秦风一眼,道:“你还真想出办法来了!”他真没指望能够从秦风这里得到锦囊妙计,只是在他目前能够信任的人中秦风是唯一一个知道此事,且能够商议的人。也就碰碰运气,就算得不到满意的答案,也比一个人闷在心底苦思来得好。却不想秦风以最简单的方式。帮他解决了这个问题,自是大感意外。

    秦风自得的道:“这有什么,我的主意多着呢!”

    李世民心中困惑消除,心情大好,听秦风自夸,顿时眼珠子骨碌碌一转道:“好啊?说出来让朕开开眼界。”

    “贪污**是历朝历代最头痛的问题,杀之不绝,抓之不断,您说是吧?”秦风问道

    “没错!”李世民的心脏在胸腔里砰砰直跳,正如秦风说的那样,贪污**是历朝历代的头等大问题,也是无解的问题。而秦风,显然有办法。故而,李世民一双虎目里闪着狂热的火焰。

    秦风伸出了拳头扬声道:“最近我读了一些关于正史、野史、杂书,也了解了一些关于贪污**的案例。在我看来官员搞贪污主要有三招:上司包庇、借钱粮充账、虚假报账。”他每说一个字就伸出一根指头。

    “针对贪官的第一招,是派钦差大臣清理亏空。如果不派钦差大臣,靠贪污犯去查自己的贪污,那是永远也查不出来的;靠贪污犯的上司也同样不可行,因为没有一个贪污犯不巴结上司,不给上司行贿送礼。即使他的上司是清廉的,也不可靠。因为如果地方上出现严重的亏空,且贪官猖獗,而他们居然毫无动作,那就只能是两种情况:要么是昏官,要么是庸官,靠这些人去清查亏空,那是不可能成功的。”

    “只有派出钦差大臣才能彻底查清贪官污吏的情况。钦差大臣直属朝廷,与地方没有任何瓜葛,这些人,既无前车之鉴,又无后顾之忧,直接归皇帝领导,一定会灸尽力,何况他们还想靠查除贪官污吏来邀闺赏呢。适合担任钦差大臣者非御史台n官莫属了,先,他们是挑毛病的绝世高人,派他们去正好彻查地方上的问题;其次、御史台n官独立于三省六部,能够保证一定的公平公正。钦差大臣代表皇帝巡视天下,权力大得出奇,为了避免他们因私废公而擅自疵与自己有过节的好人好官,只赐予他们纠察、趣、抓捕之权,要是越界,杀无赦,且没收其全部财产付与受害人家属。”

    “等等,什么是钦差大臣?”

    钦差大臣又简称钦差,是明清时一种临时官职,大唐时期,还没有钦差大臣一说。

    所谓钦意为皇帝,钦差即是皇帝差遣之意,因此钦差大臣是由皇帝专门派出办理某事的官员。因为代表了皇帝本人,所以其地位十分了得。担任该官职往往都是皇帝信得过的高官,能得此职事本身也是一种荣誉。一般事毕复命后,该官职便塞。

    在明清时期,钦差大臣的权利很大,对违反朝纲地方官员可以先斩后奏权,也因为权力过大,使得很多钦差大臣在巡视天下的时候,做出了许多损人利己的事件。正因为如此,秦风才在自己的建议中限制了钦差大臣的权力。

    听了秦风对钦差大臣的解读,让李世民的思绪有些短路。

    整理了好一会儿,他才理清了头绪,眼中闪过一丝明悟、兴奋,忙道:“钦差大臣及其权力的安排很有意思,别愣着,继续说下去。”

    “钦差大臣的意义您明白了,那么,咱们再说一说钦差大臣一行的人员搭配:除了钦差大臣本人与他之助手,外带一批闲散而着朝廷安排职位的官员去清查,查出一个贪官污吏,立即就地免职,从随行闲散官员里鸦个同级官员接任。”

    “妙!妙,妙,妙!”李世民一口气道了五个“妙”字,难掩感激的说道:“官官相护是官崇症来的继任官,总是会帮着前任补窟窿,然后自己再留下一大笔亏空,让后任去弥补,亏空之所以总也补不上,这是其中的原因之一。但若按你这般做法就不一样了,后来上任的人是来查账的,查账之人为了自己的前程着想,自然不会替他打圆场、做掩护。这样,这个贪官就再也无处可逃,只有低头认罪,接受处罚。而且查账之人也知道自己的官位是怎么来的,故而只能兢兢业业做事,而不敢有所贪污,因为谁也不知道钦差大臣哪天会查到他的头上。”

    “贪官们应对检查的第二招是借钱粮来填补亏空。上司要来查账时,就从当地富户那里借些钱粮来放在库里。上面的来人一看,分文不少。检查的人一走,这些钱粮又还回去。因为是官借,不但利息高,还不怕不还,再说富户们也不想得罪地方官,因此这个办法也屡屡为贪官所用。针对这种伎俩,您完全定制一条律法,就是谁也不能借钱粮给官府。要借也可以,这些钱粮一旦借出就属于官府属于国家所有,所借钱粮别想收回去。这一来,谁都再不肯借钱、借粮给贪官们了。贪官们没有富户的支持,自然无处可遁。

    针对贪官的虚假报账,您可以成立一个独立的核查审计机构,它的任务,是稽查核实各级官员的钱粮奏销。从此,各地方上缴税银或报销开支,动用的钱粮和经费,都要通过审核,最终谁也做不了手脚。”

    “以上,足以掐断贪污**的产生,至于已经产生了的贪官,办法是三步走:先罢官,次索赔,三抄家。”

    “先罢官:即查出亏空后,立刻停止一切官职,勒令该官员在限期内补齐。一个被罢免的官员无法再鱼肉百姓,他们只能自己掏腰包填补亏空,这样一来,就有些还不起钱的官员出现,对此,办法是抄家,只有把贪官追得水尽山穷,叫他子孙后代也做个穷人,方能达到警示天下警示后人的目的。”

    “嘿嘿!当这些招数一一运用到官场上,贪官们只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死路r为除了赔偿国库,还有各种律法在等着他。对于这些人,我的建议是连死路都没有不留。有些人自知罪大恶极自身难保,就想一死抵赖,借死保住财产,让子孙后代享用,这是万万不行的。”

    最后,秦风笑道:“您说,如此这般一来b天下将会如何?”

    李世民让秦风深深的震撼了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