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壮哉大唐少年郎-第19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风看在眼里,故而,给他这么一个机会。

    杜荷心中激荡,高声应道:“属下遵命,一定全心全意做好这件事。”

    秦风纠正道:“不是这件事,而应是每一件事。”

    “喏!”

第256章:杜如晦的感激() 
三查、三整与军队民主运动的大致的方向由秦风敲定,至于枝叶,则由刘仁轨、马周、杜荷等幕僚团来增加了。

    经过诉苦会、三查三整和军中民主运动,在很短的时间内使边军的面貌涣然一新。新式整军大大加强了部队的团结,特别是消除了士兵间的隔阂。

    短短几天时间,边军在这种饱满的精神力量立杆见影地在纪律、训练和战斗上表现出来,转化为强大的战斗力。

    经过新式整军运动,战士获得了内在的尊严感,遵守纪律、约束自己的行为成为一种自觉,不再是活一天算一天、能占便宜就占便宜的“兵”,而成为具有高度道德感的“战斗之士”。诉苦整军的效果最主要的还是体现在战士们在中的勇猛精神,而这正是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

    与此同时,罗通带领的“逃奴”也已到位,有了这一万三千人的加入,秦风所部的兵力为之大增。

    他将这一万三千人拆分为三部分,庆州、绥州、延州各自部署三分之一,因为他们长期生活在突厥人的压迫与奴役中,使得诉苦运动进行得更加彻底,也让大家对突厥的仇视达到了一个无法企及的高度。

    全军主将见识到诉苦运动带来的巨大变化,对“发明”这套玩意的秦风佩服得五体投地。

    这天,秦风又来到了庆州军营视察。这一次,全军上下对于他们的新统帅,抱着极大的热情。

    秦风会心一笑,他知道这是虎贲军老兵的功劳,在他的默许下,与边军已经打成一片的虎贲军向大家宣扬了秦风这半年来的种种丰功伟绩,这也使得边军对秦风有了新的认识,至于逃奴就更不要说了,只因他们现在的生活是秦风给他们,如果没有秦风,他们要么早就死在大草原里,要么还要过着奴隶一样的生活,对于他们的恩人,自然是不遗余力的尊重与服从,在他们的诉说下,秦风及虎贲军简直成了天兵天将,在他们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如神天降,也正因为如此,秦风已经成为这支军队名符其实的统帅。

    对于将卒的热情欢迎秦风并不觉得意外,在军队中最能令兵卒信服的不是智慧,不是统率力,更不是亲和力,而是拥有绝对的实力。尤其是在好战敢战的军队中,力量更是最令人信服的关键。

    强者在军队里永远受到尊敬。

    秦风的光辉事迹已经深入人心,故而,这群油得出奇的边军才会如此。

    秦风高声说道:“见到大家现在的样子,我收回那天的话,大家不是绵羊,而是一只只睡着了的老虎。不用我说一支军队关键的是战斗力,一支拥有战斗力的军队才能委以重任,才能在生死一线的战场上踩着敌人的尸体活下来。你们要么是久经战场的老兵,要么在生死线上徘徊过,所以,见到你们今天的精气神,我已经不再怀疑你们的战斗力。”

    校台下的一票将士,一个个都自豪的昂首挺胸,老兵确实是一个值得自豪的称号。

    只有了解战场残酷的人,才知道想当一个老兵多么不容易。只有指挥过军队的人,才知道老兵在战场上发挥的力量是多么的重要。毫不夸张的说,一个老兵在战场上至少能当十个新兵蛋子。

    秦风续道:“但我想说的是:如果你们满足于现状,那么下一个死的人很可能是你们。不要以为大唐即将一统天下,你们就能够过上太平日子了。突厥,我华夏子民的世代仇敌,无时无刻不觊觎窥视这我们的家园,他们的强大凶残你们都应该有所耳闻。早晚我们会与他们对上,到时候我们败了死的可不只是我们,就连我们身后的家人也会惨受屠戮。”

    秦风说这话的时候,有许多的兵卒眼睛都红了,伤感之情皆在脸上。

    人群中登时有人大喊:“突厥狗来了更好,老子正好为我哥哥报仇。”他喊出声后,校台下登时熙熙攘攘,相互洋溢着同仇敌忾的心情。

    秦风高声道:“突厥内战不体,最终获胜的不管是颉利还是突利与夷男,都将是我大唐的巨大威胁。突厥兵生活在恶劣的环境中,他们的生存法则是弱肉强食,因为时时害怕被人杀死,所以,无论男女都练成强壮的体魄,并拥有着惊人的战斗力,在突厥,无论男女老少,只要是活人,就是战士,所以他们很强,这个必须承认。要战胜他们,你们只有变得更强。接下来我会安排你们进行严苛的训练,让你们变得更强。只有你们更强,才能让你们的家人过上更好的日子,让你们的儿孙为你骄傲自豪,不用让你们的家人对着你们的尸体痛哭流涕。”

    训练方法是现成的,只要拿来使用即可。

    兵卒依照新的训练系统训练的时候,秦风也没有闲着,他跟着兵卒一同练习,训练的力度比起所有人只高不低。

    到了用餐的时候,依照规矩秦风是有小灶的,他却闭了小灶与将卒一同用餐。

    一起训练,一起吃饭,秦风在短短的几天内就与麾下兵卒打成了一片。全军上下从开始对秦风的敬畏,逐渐转变为敬重服气以及爱戴。

    人与人的相处就是这样,有多少付出有多少收获。

    秦风已然抓住了这支军队的军心。

    长安皇宫。

    李世民看着庆州的公文,忍不住哈哈大笑了起来,一边笑一边自言自语道:“这小子行事往往出人意表,却每每起到化腐朽为神奇的效果。哎呀,这个诉苦运动看似简单,却一环扣着一环,环环相扣,真是厉害。朕就说嘛朕的眼光还是可以的。嗯,要不要写道私信夸一夸?不行,不行,这小子不经夸,算了算了。这办法不错,应该推广开来。”

    “陛下!庆州又送来了文公!”

    便在这时,杜如晦拿着公文,走进了大殿。

    杜如晦拱手一礼道:“陛下,听陛下说庆州公文一到,就要及时送到,这长史刚走公文就到了,臣也就送来了。”

    李世民笑道:“辛苦了!”

    他接过厚厚的公文袋,李世民再次翻阅起来。这是关于军队人员超额的汇报,李世民给秦风的名额是五万人,随着一万三千人的加入,不但填满了空缺,还多出了五千余人。要知道,擅自扩军的罪名可大可小,要是让人告上一状,那麻烦可就大了,故而,在刘仁轨、马周二人的提醒之下,秦风早早将这个问题向李世民汇报,并称这只是暂时的,因为他要在训练的过程中淘汰五千人。

    李世民笑着摇头,将公文弃于案头,不再理会。

    反倒是秦风弄出来的诉苦运动让他兴致盎然。

    “克明,你也来看看那小子鼓捣出来的诉苦运动。”李世民将第一份公文递给了杜如晦道:“署名的是你家二郎。对了,他什么时候到虎贲军去了?”京城里少了房遗爱与杜荷,李世民的耳根清静了不少,已经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御史、谏官状告二相教导不严之罪了,他见到公文署名的时候,也才知道杜荷去了虎贲军。

    杜如晦将自己当日病重,杜荷祈求秦风救治自己,并称愿意以命抵命一事详细道来,最后道:“于是,小犬就让秦虎贲带去虎贲军了,从军这段日子,确实是成熟了不少。秦虎贲不但对臣有救命之恩,而且还将小犬带回了正途,这份天大人情,臣这辈子是还不上了。”

    李世民叹息道:“杜荷有着赤子之心,再坏也坏不到哪里去。说来是教导不当所致。克明忙碌于国事,顾不上子女教育,要怪也怪朕啊!唉,房相何尝不是如此?”说到这儿,李世民欣慰一笑道:“还好,朕的女婿替朕弥补了。”

    杜如晦道:“秦虎贲真是奇才啊!他说部队是个大熔炉。当兵能够强壮人的体魄、锻炼人的意志、陶冶人的情操、升华人的精神境界,对扩大视野、积累社会经验、丰富人生阅历、提高个人综合素质等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遗爱与小犬都在军队中改邪归正,与他之言不谋而合。”

    李世民笑道:“经克明你这么一说,朕找到对付京城中那些纨绔子弟的办法了,以后,谁再犯事,直接充军到边境两年”

    “纨绔子弟要么出自官宦人家,要么是世家子弟。才识方面比寒门子弟强得太多,若他们改邪归正,确实是不可多得的人才。陛下之想法是好的,不过,绝对不能往庆州放了。”

    李世民一愣,道:“为何?”

    杜如晦道:“人言可畏。”

    李世民哈哈一笑,默认了杜如晦的说法,正如杜如晦所言,若是将官二代都丢给秦风,他们都被人视为秦风一系的人了。他知道秦风的为人,知道他不会谋反,但下一任皇帝呢?这就不好说了,威望太高,对秦风,对朝廷都不好。。

第257章:三州侠盗() 
杜如晦不再说话,一目三行的看完了公文,瞠目结舌道:“这这个秦虎贲还真是个奇人,这种办法也让他想了出来。”

    “厉害啊!见这小子在庆州整的这一套,朕竟尔有廉颇老矣之感。我们费心费神的想着破解边军的困境,好不容易得到一套自认不错的办法,可与他这诉苦运动一比较,却弱了许多。”

    李世民语气有些欢愉的说道:“那小子素有急智,很多鬼点子都是临时起意所致,要是让他起草一份完善的纲领还真不行。”

    杜如晦笑道:“已经很不容易了,毕竟阅历摆在那儿。要是他能够起草完美的纲领,那才是真的奇怪了。”

    “未必。”别人不知道秦风,李世民是知道他的潜力的,只是这小子太懒了,如果不是看不过眼,他根本就是百事不管的性子,李世民摸着短须,心想:是不是要给他加大任务呢?

    李世民想到做到,沉吟片刻道:“克明,你不是说那小子很适合当文臣吗?朕想给那小子找点事情来做,你觉得如何?”

    杜如晦道:“小秦将军的功绩有目共睹,然他身兼虎贲将军,庆州都督,这身兼数职,会不会有些顾此失彼?毕竟人力有限,小杜秦将军年纪尚幼,如此重担,臣恐他难以支撑。”

    他为人正直,此话却也不是有心针对秦风。只是秦风手中权力不小,既要掌管五万兵马,又要管理三州之地,如今还要给他增加工作量,处理其他事宜,尽管不知道李世民想给秦风安排什么事情,但绝对不是闲职,杜如晦觉得三个职位对于大唐都是至关重要的,如今却压在一人身上,他担心会适得其反。

    李世民明白杜如晦的意思,顿了顿道:“杜爱卿说的也不无道理,不过能者多劳,朕还是相信秦风有这个能力的。既然克明怀疑,此事也容易解决。正所谓是骡子是马拿出来遛一遛。这事他若能干的下去,对于大唐则是一大喜事,也证明了朕没有看走眼。若不能,则怪朕用人不当,这第三职也可以撤去嘛”

    他说了一个万全之策,表面上是妥协,但实际对于秦风是信心百倍。

    每个人的处理方式不同,有些人即使将天下的重担交给他,他也能够处理的游刃有余,有的人即便给他一件小事,他都会手忙脚乱,没有头绪。

    秦风正是前者,他的长处在于用人。

    就拿军队来说吧,军事繁杂,各项琐事数不胜数,但秦风却干的轻轻松松、潇洒自在,虎贲军步入正轨以后,他是各种借口不去军营。他不需要每一个兵,每一个兵的管理,只要他抓住苏烈、张士贵、罗通、李业诩、程处默、尉迟宝庆、薛仁贵、房遗爱这几位将军就可以了。

    据庆州的官员汇报,秦风这庆州都督也是这般干的,他只要抓住主要方向,订制大方向,其他的都丢给他的属于去安排,一切也不用他来费心。

    他成亲前后,离开军营就是将近两个月,可他麾下的机构却并没有丝毫的混乱。

    由此可见,秦风用人还是相当熟练的。

    他是那种能够偷懒放权就绝不多抓一刻的人物,想要累倒他,绝不容易。

    对此李世民还是很有信心的。

    李世民话已至此,杜如晦也没有异议。毕竟,他也挺看好秦风的。

    这一天,秦风收到了战报,原来是李道宗击败了奚族与霫族,并占据了契丹疆域的南段,也就是说,在东北一带,大唐的领土已经趋于完整,此之以后,东北方向能给大唐造成困扰的也就只有高句丽、百济、新罗了。不过,新罗的生存环境堪忧,长期以来深受高句丽与百济的入侵,处于苟延残喘的地步,而百济靠海,与东北一线隔着一个高句丽,若说从陆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