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壮哉大唐少年郎-第27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却听秦风笑呵呵的接口道:“其实‘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说得没有一点道理,这就是你的见解浅了。什么是成家立业?成家立业就是先成家后立业的意思。”秦风敦敦教诲道:“对于男人,有五子登科的说法,所谓的位子、房子、票子、妻子、儿子,只有这五件大事样样俱全了,过得才算有成就感,日子才能过得心安、才会知足,人生才会完美。现在对我来说,前面四样都算挺不错了,惟独还缺了最后一项,如果补齐了,或许还真会踏实下来。”

    “这个”听秦风胡扯,马周哭笑不得

    “你还好一些,像上战场的兄弟们就更应该先成家。战场凶险,谁也无法预料会发生什么事,也不知道自己死在哪个地方。咱们军中,很多兄弟都是家中独子,若不成亲,若有所变故,一个家族岂不就此中断?马兄,按说你年纪也不小了,一天老是这么忙碌于公事,连个嘘寒问暖的人都没有,这么办也不是那么回事,要不等到黄花菜都凉了,后悔都没地方苦去。等将来兄弟我给你寻找一个好的。对了,还有仁轨,我估计那哥们也是读书读傻了,根本没有考虑过个人问题。”

    “”马周无言以对。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这是孟子的一句话,一句影响两千年历史的话。

    古代由于人口极少,对于繁衍后代看的很重。

    尤其是有身份的人,往往都会娶好几个妻妾,生他个十几二十个儿子,比如说大唐最伟大的帝国头子,他就有十三个儿子,二十一个女儿。

    当然,现在还不足这个数目。

    在古代是“无所出”是非常严重的问题。

    这个时代科技并不大发达,很多事情都归功于女性,尤其是在不会生这点上,大多都将责任怪在女性身上。

    依照律法无所出是可以休妻的,因此而离异再娶的事情不胜枚举。至于“无所出”的女性则将承受着全世的唾弃。

    由此,也可以看出古人对于传承、后裔是十分重视的。

    秦风这么胡说八道一通,马周还真在思索个人问题的事情了。

    ****************************************************

    突利忍痛满足了秦风的要求,秦风也遵照约定,把突厥人全部送还,突利在收获到一万多“生力军”的同时,个人声望也达到了一个鼎峰,与此同时,他听从朱昌的意见,对此事不惜大肆的宣传,他向各部落首领明里暗里的示意:但凡真正忠于他突利,以后一旦出事,他也能够像今天一样,竭尽全力的支持与援助。这也使得一些小部落思索再三,学着安纳托力那般,将军权交了出来。突利大喜,并承诺打败颉利之后,他将划分肥美的草场给予这些人,同时,为了证明自己的诚意,他当机立断,把原属于自己的草场全部分了出去,让他们由此刻开始,就可以进入他的领地去放牧。一众部落首领大喜,立马就安排了下去。

    要知道,作为突厥的皇族,突利占据着最丰美的草原,很多人眼红之余,也只能懊恼实力不济。

    他们对于突利等皇族所占据的草场垂涎已久,此次突利拱手相让,一些实力不济的中小部落不费吹灰之力就获得了梦想已久的草场,一些中型部落也开始心动了起来。

    榜样的力量无疑是强大的,当他们确信突利遵守诺言,一些人已经开始主动交出了绝大部分军权,这也使得突利的实力因此而更加壮大了一成。

    与之相比,夷男则越显弱小了。

    由此,夷男对于突然成长,突然变化的突利也心生了一丝丝的忌惮,经过多方打听,他才知道这一个叫名朱昌的汉人当了突利的谋主,在短短的时间内给突利制定了一系列利于发展的政令与制度,若长此以往,实力平平的夷男根本没有发展的机会。

    “汉人人才何其多也!君臣同心,这天下谁挡得住唐朝的兵锋?一个无名的朱昌都厉害如此,那房玄龄、杜如晦、魏征、长孙无忌等名传天下的能臣又是何等厉害的人物?驾驭他们的李世民又是何等的厉害?”

    夷男对于未知的大唐心生恐惧。一个朱昌不可怕,可怕的是大唐王朝有着数之为尽用之不绝的“朱昌”,而且,他们还都是籍籍无名之辈,可放到了突厥却已经是绝顶的智者了。

    夷男壮志雄心,为推翻突厥而潜入颉利身旁。他势单力薄,想要获得最大效果,必需要有人配合。

    找谁配合,那就极其重要。

    当初他找突利配合,看中的就是突利的徒有其名的花架子,以便打败颉利之后,自己徐徐图之,可突利这几天时间里的惊人变化,让夷男深以为惧,同时,他察觉到突利的人在暗中盯着自己不放,为了避免给突利吞并了自己的借口,夷男不敢与大唐接触。免得走漏消息,遭受灭顶之灾。。

    ,

第364章:抗倭第一人() 
突厥是三天一小打,五天一大打,这一次,交战双方都在试探着彼此,交战时都是有所保留,相对而言,颉利要比突利打得谨慎得多,因为他的敌人除了突利,还有一个虎视耽耽的大唐王朝。以他曾经给李唐王朝带来的耻辱,颉利也知道他与大唐是不死不休的结局,根本就没和解的可能,唐军不动手,是打算在他与突利打得两败俱伤的时候出来收拾残局,故而,颉利连使者都懒得派出。

    与草原上的热闹相比,大唐则安静多了。无论是朝堂,还是地方上,都在竭尽全力的发展经济、改善民生。

    朔方也是一样。

    得到突利的耕牛,秦风便按家庭的方式,把牛发放到了朔方百姓手中,并一一登记在册,不过,这是有条件的发放,三年内,如果一个家庭增加两个孩子,那么,耕牛则属于该户人家,如果不生或者只生两个,那么,官方将耕牛退回,百姓且要上交一定的租金。为了给大唐添丁进口,秦风也是蛮拼的。

    据说李世民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不但大笑的叫着“有趣,有趣”,而且也将此项政策跟进,推广到其他地方。

    ***************************************

    草原上干架,热闹异常。

    朔方的秦风、庆州的李靖、代州的李绩得到了李世民的严令,让他们在双方决出胜负前,绝对不能插手。

    明眼人都知道,这圣旨针对的是秦风,李靖、李绩是出了名的老狐狸,他们现在安分得很,特别是在边境的李绩,他不但没有用兵,反而将军队远远的撤离前线,仿佛在告诉交战双方:你们放心打吧,我不干涉你们。

    秦风,本来也不会在这个时候出兵,有了圣旨后,便“宅”在了朔方,安安心心的与马周学习起政务来。至于苏定方这支奇军,根本不用秦风担心,苏定方在大漠深处,把那马贼事业发扬光大、风生水起,在黑吃黑的过程,其实力不但没有弱化,反而在吞并其他马贼中不断得到壮大。

    或许是受到苏定方的刺激,秦风麾下诸将即便是在炎炎夏日,也在加强军事训练,经过大半年多的努力。秦风确实边兵的士气与战斗力已经提起来了。但是一支强兵的铸成,不是光靠士气就行的。边军荒废了好几年的时间,想要短时间将这空缺弥补回来,是痴人说梦。一支铁血之师的形成,绝非易事,若那么容易铸就,满大街都是强兵劲旅了。

    前几战役边兵表现的确实不错,但真正的关键在于战术性的压制以及虎贲军老底子的存在,他们才是真正决定身负的关键,边兵所占据的作用并不大。

    而以后,与颉利或者突利打起来的话,比的就是明刀明枪的硬干,没有半点虚假。

    秦风有自信取胜,但是决胜出来的突厥军绝对不是弱者,到时,边军即便获胜了,也会付出极其惨重的代价。

    这打仗没有不死人的,但是目前大唐的战略是看着狗咬狗。如果秦风傻乎乎的拼着被狗咬的风险,先将狗打死了,要是好戏看不成,且坏了大局那就得不偿失了。

    如李世民与诸多顶尖人才的观点一样,秦风对于突厥内斗的胜负也有相同的看法:但是他最终会败在颉利的手上,就如强势的吴王夫差会败给越王勾践,坐拥四洲地几乎问鼎一半大汉江山的袁绍会折翼曹操手上一样。颉利在关键时候的隐忍退让所展现出来的魄力与突利在得势之后,妄自尊大,有着鲜明的对比。

    若突利在灭了颉利在与大唐翻脸,这个同样可以理解。

    利之所在!

    大唐突厥不论如何都不可能成为相互依赖的盟友,但是突利现在还没有灭了颉利,只是占据了一定的优势上风,便让眼前的利益给迷住了理性,开始与对他帮助极大,一手将他扶持起来的唐朝讨价还价。那副嘴脸,大唐已经看在眼底,想要再次从大唐手中取得好处,那是痴人说梦。

    虽然现在突利的实力已经超越了颉利许多,可颉利的胜算还是很大的。

    这一点也不只是秦风,刘仁轨、马周等人也执同样的看法。

    这几位军略、政治都有一手的人才,在秦风麾下得到了磨练,也渐渐展现了军略上非同一般的天赋。

    因为手中握有一支最新建立的突厥情报网,对于突厥的近况极为了解,也在战前做出了自己的分析:

    “突利好比一个青年人,青年人年轻气盛,朝气勃发,而颉利就如一个老者。青年人凭借着自己的优势,暂时战胜了老者。但是老者也有自己的优势,他确实不及青年能打,可他活得长活得久,认识的朋友多还有儿女相助,一但将这些力量聚集起来,青年人就不是对手了,突利的胜是一时的。”

    刘仁轨的分析正中要害所谓患难见真情,在这个时候依旧愿意跟随颉利的大多都是真正的忠勇之士,都是可以倚靠的骨干,也是颉利常年累积下来的力量。而突利因为得势,获得大部分部落的支持,这其中大多是墙头草,风吹两头倒的存在。突利能够保持一定的优势还好,若遇到一定的劣势,这些墙头草势必会动摇,从而造成内部不稳。

    比消耗拉锯,突利永远别想赢得了颉利。

    尽管突利有所改变了,可他太想当然了一些。

    整合各支自主性极强、没有军纪的军队为一体,不花大量的时间,根本不可能完成得了;可是,突利没有这么做,并在朱昌的怂恿下,以战争的方式来消耗各部实力,等大家回过神来,如果还是处于与颉利僵持,或者大败,那么突利就危险了。同时,颉利这只草原上的狐狸,也不可能给突利时间。

    事实上,颉利也在争取时间,他必须在最短的时间里打败突利,否则,拖的时间长了,对他是百害而无一利,首先,突利的军队会在实战中得到成长,将会给他再次一统突厥造成极大的伤亡;其次,大唐这个强大的机器会成长到他无法匹敌的高度。真要这般,那颉利将再无打赢大唐的希望。大唐与突厥是不可能和平共处,这一点三方及至四方势力都心知肚明。

    大唐同样在争取时间发展经济,因为打仗花的都是钱,没有钱,又如何供养强军呢?

    唯有经济实力处于辗压一切的境地,才能保障源源不断的大胜。故而,大力发展经济是朝堂上的共识。

    秦风在狠抓经济的同时,也不忘练兵。

    瞧着根基已成的边军,秦风决定开始训练他们的杀敌战技。

    有了士气、体魄、意志、战力的他们,可以接受进一步的强化练习了。

    一群好兵,离不开一个好的将军,同样的一个好的将军,也离不开一群好兵。

    秦风为什么一而再再而三的取得辉煌的战绩?

    久经战阵的虎贲军是决胜的关键,其次才是秦风设置的计谋。如果当时秦风手上握得是数倍于虎贲军的边军,给他十个胆子他也不敢那样玩着高度危险的战术。

    出色的战术,往往更是考验将士所拥有的战斗力,需要好的将士才能够执行发挥出来。

    当时边军的战斗力,远远还达不到要求。所以,秦风在想着针对突厥军的各种战术、各种阴谋诡计的时候,第一个反应便是军队的战力、意志能否胜任。

    这是李世民、李靖这两大军神,再三强调的军事常识:依照兵卒的能力决定计策是成功的关键,因为再好的计策也需要人来执行,不然的话,当计策的难度超出兵卒的能力范围之时,也会成为一个烂的不能再烂馊主意。

    简而言之,就是: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

    所以,继续挖掘军队的战斗力,现在是秦风在突厥内战间隙里要做的第一要务,也是唯一的要务。

    其他的一切,都要为这个中心点让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