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壮哉大唐少年郎-第3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侃几句玩笑话。几件趣事讲下来,公司上上下下的人都感觉亲近了不少,员工对领导也不觉得害怕和拘谨了。而领导也不再觉得看员工总是不顺眼了。大家的工作效率也提高了,团队的凝聚力也加强了。

    孙思邈现在是由吃惊变成震惊了,他甚至怀疑秦风到底是不是大唐的大将军,为什么除了礼节周到之外,看不出有一丝一毫士族该有的把普通人踩在脚下如烂泥一般的身份举止?

    他却不知道,秦风今生前世都根本算不上是出身士族

    “这次遇到孙大夫也是一种缘分,秦某就借花献佛(这年头,好象还没这词,又想不到别的可替代了),可惜军中无酒,秦某就以茶水相敬,万望勿却。”秦风让人拿来几个大碗,里面装着热水,举碗对着孙思邈一示意,一饮而尽。

    看秦风的动作流畅,一气呵成,这大家风范,这是从小家教所成,做不得假,为什么却没什么身份门别的觉悟呢?

    孙思邈摇摇头,干脆不去想了,不过,秦风这种没有架子的气度让他挺欣赏的,于是也是一饮而尽。

    饭后,秦风让诸将安排出征事宜,便借机与孙思邈聊了起来。

    “孙大夫医术高明,只是不知为何一而再再而三拒绝朝廷的招揽呢?”

    孙思邈听罢,原本平和的脸上,黯然下来,低声说道:“草民目睹了前朝整治败坏,发现天下乌鸦一般黑,一些清正廉洁之人,为了自己的前程、性命,不得不与人狼狈为奸,草民虽是凡人,却也羞于之为伍,况且,草民志在医术之道,就算为官,想来也是无所作为,与其误人误己,倒不如专心于医道。且当时之天下累年大灾,灾后又大疫,一村往往十去七八。各地无数州郡连年来便有无数流民逃至逍的治下,草民心里也甚戚戚,由此更加坚定了学医之道。”

    秦风肃然起敬道:“孙大夫言之有理,秦越人专注于医道,而留下千古美名,张仲景弃官,而一心从医,方才写出伤寒杂病论这部千古巨着,孙大夫现在着有的千金要方,与前人相比亦是不惶多让。不过,秦某有一言相询,还请孙大夫教我。”

    “大将军有话但说无妨。”孙思邈笑着说。

    “孙大夫医术高明,但不知一天可救多少人?一年下来又是多少人?”

    “这个”孙思邈不解其意,不过还是老实的回答道:“如果不是瘟疫,像是受外伤的将士来说,重伤之人不到十人。一年,不到千人。”

    “古人有云:‘授人鱼,不如授人渔’,人的精力与生命是有限的,而天下需要医治的患者却多不计数,一个人又如何救得过来?依秦某之意,孙大夫不若到长安定居下来,开设一家医馆,分为医所、医院前后两部分,医所专管诊治,医院专管授徒,不出数年,将会桃李满天下,一个孙思邈救不完整个天下,可千千万万个孙思邈又将如何?如此患者有其医,疫病又得以止,此大功于天下,有功于整个民族,有功于千秋万代,不知孙大夫意下如何?况且,皇宫汇集了天下最后的大夫,以陛下对医术的支持,想必宫中御医也乐意与您相互学习,到时,大家扬长避短,为我华夏民族的共尽一份力量,而且,您毕生之所学也不致于就此中绝,此乃一箭数雕之策,孙大夫又何乐而不为呢?”

    孙思邈动容不止,他心中甚是激动,而脸上一片憧憬的潮红之色,那是多么美好的一番图画

    一边开课教医生,一边医生在治病,这样自己的歧黄之术可以流传到更多人,可以治更多的人

    秦风一见有戏,继续说道:“学徒方面,可以挑选一些天赋过人而品行端正的孤儿,以及真正喜爱医术的人,只要他们学到您几成本事,既可以行医于天下,又能养家煳口。至于开创医馆所需资金,您不要担心,我秦风别的不敢说,但是钱财确是不成问题。”

    “大将军俸禄有限,又如何长年累月的支撑得了医馆呢?”孙思邈心动了,却也说出了自己的担忧。

    秦风一见有戏,连忙说道:“孙大夫可知中华楼?”

    “中华楼大名鼎鼎,天下皆知。他们用赚来的钱救人助人,实乃是仁慈之商。”

    “不瞒您说,中华楼是我的。”

    孙思邈大为震惊道:“中华楼是大将军开设的?”

    “半点不假!这也是得到了陛下的支持。”秦风笑着说道:“而且,我赚取到的钱财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要是孙大夫愿意,便在长安中华楼内设立医馆亦可。反正我们的目的是一样,都是为了安民济世,只不过这种慈善事业,需要更多的各行各业的人士加入其中,人越多,才能帮助到越多的人。不管是医家、墨家、阴阳家、道家、纵横家、商家的人,只要心存善念,我就愿意资助他在中华楼的基础上,尽情的施展着自己喜爱,为天下贡献一份力量。而且您也需要一个安定的场所让您整编自己平生之所学了。”

    “哦?”孙思邈疑惑道:“却是为何?”

    “您数十年如一日的不间断行医天下,一边行医一边学习各种医术,若不静心归纳整编,时间长了也将淡忘一二,若真如此,那绝对是我大唐的损失。”说到这儿,秦风思索了一会儿,最终还是盯着孙思邈,直言不讳的说道:“说句难听的话,您已是花甲之年,人到了这个时候,无论是精力还是体力都在走下坡路,要是您再不整编平生之所学,秦某还真担心您无法完成千金要方这本宏篇巨着。”

    言下之意,你再不安定下来整编,万一哪天你挂了岂不是一切都承前你归于九泉之下?

    大家只听得张口结舌、目瞪口呆,太彪悍了,这话也能说得出来,不愧是老大(大将军)。

    然而,孙思邈却一脸严肃之色,他显然没有生气,而是在认真的思考着秦风话中所表达的意思,过了半晌,他纵声大笑道:“人生不如意事十之**,明天的事情谁也无法预料。大将军所言极是,草民受教了,行走天下数十年,也是整编书籍的时候了。”。

    ,

第418章:真实意() 
秦风并没有因为孙思邈而停留太久,通过简短的对答,才知道他是通过李世民、长乐公主、郑丽琬那儿知道自己会医术一事,并专程来战场上寻找自己,感动于孙思邈求学之心之坚的同时,秦风也只能许下空头支票,说回到长安了再说,现在他还需要深入大漠深处,绝对不能给突厥喘息的机会,他要让收容帮助颉利可汗的突厥人知道,颉利可汗就是一个扫把星、灾星,谁收留且帮助颉利,谁就是大唐的敌人,谁就得遭殃。

    就在诸将整军备战之际,

    李靖将秦风叫了过去,原来是李绩的军报总算是姗姗来临了,这头狐狸知道自己赶不上定襄之战,他打败了契必何力之后,索性不过来了,直他率军奔往五原郡,打算先颉利一步,只要拿下五原这个险要之地,颉利可汗连北逃的路都没有,到时候,他唯一的选择就是往西逃窜。因为五原之西北方向是薛延陀的地盘,颉利不至于傻到一头撞入薛延陀的地头里,

    只要颉利可汗没有逃苦寒之西伯利亚,那么,唐军有的是办法来炮制他。

    最近秦风一直在考虑一个问题,接下来的战役应该如何来打。

    依照目前的战局来看,大唐诸路大军一路而来都是所向披靡,可谓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直指突厥汗庭。反而突厥早已没有那股草原王者的气派,连连战败,士气十分低落。就如此发展下去,大唐获胜的几率是九成,百分之九十。在瞬即万变的战场,在依旧有着一定战斗力的突厥,百分之八十的胜率是相当的高了。

    但是秦风一直没有因此大意,一直在思考着打法。

    李世民在亲自指点他兵法的时候,曾给他说过一个道理:“败战要认真对待,胜战更要认真对待。”

    李世说说过,这世上从来没有什么常胜将军,就算军事水平再出色的人,在个别时候也会受到外在因素的限制,而陷入不利的局面,甚至于必败。面对这种情况,更需要统帅用心去打,能反败为胜,扭转乾坤自然是好的,就算是不能,能够减少哪怕是一人的伤害也是小小的胜利。同样的面对一片大好的形势,身为三军统帅,不能有自满之心,更不能大意。一来骄兵必败,自古以来,多少英雄豪杰栽倒在这方面;另外也可以扼杀敌人反败为胜的机会。第三也是最关键的,能够减少己方的伤亡。

    身为大将军、西路军的主帅,多想一些细节,多考虑一个方面,便能减少己方兵卒的伤亡数量。这是一举多得的事情。

    是故即便胜券在握,秦风也没有掉以轻心,反而认真的思考着接下来的战术打法。他们确实有着绝对的优势。但是如何利用这个优势,将这场战打的更漂亮,让己方的伤亡减少到最小,这个便是秦风思考的关键。

    但是效果并不明显!

    突厥终究是北地最强的势力,手中依然有十万以上的可战之士,总体而言。兵力并不逊色大唐多少,真刀真枪的干起来,不管用什么战术打法都不可能不付出一定的代价。

    困兽之斗的突厥就算士气什么的都不高。依旧能够爆发出强悍的战斗,给大唐形成危害。与此同时,据情报说,突厥汗庭那里已经聚焦了三十余万突厥百姓。而这些百姓,也将成为不稳定的因素,一旦大唐逼得太紧,那么,狗急跳墙之下,谁也不敢保证这些人不拼命。

    在如此情形下,杀敌一万,自损八千是无可避免的。

    他们将会在突厥汗庭也会揭开这惨烈的一战。

    然而现在好了,李绩直取五原,到时候与薛延陀并成一线,硬生生的将突厥从中砍为南北两半,故而,秦风这一次追击的话,最多也只是加入颉利可汗逃跑大队里的突厥人,而不是那三十多万令人恐怖的突厥百姓,而李绩抢占了险要之地,颉利可汗为减少损失,为了与北部突厥会师,他一定是从薛延陀的边境穿过,届时,就算颉利可汗胜利的突破了薛延陀的包围圈,他手中可用之兵恐怕也没有多少了,而且,这么一来,薛延陀的实力也将在这一战中大损,这一手嫁祸东吴、吞狼驱虎之计,实在是玩得太妙了。

    当然,颉利可汗也有可能放弃北部百姓,而继续西去。可问题是,背后还有着秦风这支骁勇善战的强军在屁股后面追赶,即便他跳出了埋伏圈,恐怕也离死不远了。

    李绩这一手玩得确实挺妙的,他成功的逼逃了颉利

    颉利这么往西、或者往西北一跑,意味着他抛下了三十万的百姓。这些百姓在缺少主心骨的情况下。李绩的东路军完全可以不费吹灰之力的将他们拦截下来。将他们俘虏,将他们拥有的他们所驱赶的牛羊马极为己有。

    同时,大军在溃逃的时候,很难组织像样的反击。

    逃亡之兵是最好对付的,他们只会没命的逃,在逃亡的过程中造成兵卒大幅度的走私,造成士气过于低下而四散逃亡。只要他们唐军追击的紧迫,就算不正面决战。突厥大军也会不断的削弱,不断的放弃抵抗。等他们跑到西方。跑到阴山附近的时候,能有个三五万的兵马已经很不错了。

    到时候养精蓄锐的李靖军在他们前方堵截,余下的两路大军再一次挡住颉利的退路。

    以养精蓄锐之师对战亡命奔逃之旅,以士气高昂之兵的对士气败落之旅。发展到那个情况,唐朝取胜的几率高达百分之九十九。除非天上跳下一个陨石,将李靖的五万大军砸灭,不然就无可能反败为胜。

    在如此巨大的优劣势之下,唐军的伤亡至多不会过万

    比之大军围困颉利与王庭,耗费时间耗费心力的血战,将十数万的突厥兵拼光而取得的惨烈胜果,这一打法明显高明的多。

    围师必阙!

    孙子兵法里就有这般说法,包围敌人的时候要给敌人留一线逃生的希望,防止敌人陷入绝望,拼死抵抗,给己方带来巨大的损失。

    大唐故意造成三面包围的假象,让颉利以为毫无生机,逼迫他逃跑,从而露出破绽,给大唐可趁之机。这与围师必阙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只是以不同的形式,将情况问题展现出来。

    “你怎么看待此事?”李靖笑问。

    “绝对不能让颉利北逃,一旦两头会师,我们面临的不但是有可能存在的四五十万人,而且还有着我们无法忍受的天气,突厥人生存环境恶劣,极北之地的寒冷对他们不算什么,可在我们眼里却是一道天险,甚至是无法逾越的天险。五原郡地形险要复杂,要是颉利知道五原失守,他一定不会傻乎乎的攻城,而会选择从西北方向迂回。李绩大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