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壮哉大唐少年郎-第43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耐心的等了足足半个时辰,秦风见差不多了,方才道:“高句丽的情况,相信你们再此之前也有过了解。高句丽实力不强,但是能够让杨坚惨败,能够动摇隋朝根基,可见其却有特别之处。我们此次肩负的重担,决计不能重蹈覆辙,要正视高句丽,正视他们难以对付的地方。只有如此,我们才能加以克服。当然,我们的目的不是打整个高句丽,可有些事情不得不事先准备,意外的事情谁也无法预料。”

    楚怀忠颔道:“大将军说的在理。”

第565章:成竹在胸() 
“大将军,末将最近仔细研究过前朝与高句丽的战事,现他们他们彼此都有杨坚继承了北周政权的实力,篡位之后周边除了突厥没有一点像样的威胁。轻易灭了南陈一统后,唯一的劲敌突厥也在他们的策划下分裂,还让突厥尊为圣人可汗。可以说古往今来,没有一个开国皇帝有杨坚这般容易的。高句丽的实力并不强,杨坚又太过风顺,所以当初高句丽挑衅前朝的时候,杨坚毫不犹豫的就调集了三十万大军征伐。从派遣的大将也可以看出杨坚根本没有将高句丽放在心上……”

    诸将知道那一段历史的,无不点头赞同。

    当时,隋文帝杨坚以汉王杨谅协高颎、王世积和大将周罗睺率三十万海6大军攻打高句丽。杨谅固然是主帅,但三军之众,明显在高颎、王世积手上,只是依照惯例以王爷挂名而已,当初平陈杨广挂名主帅为一样。

    高颎、王世积都是身经百战的名将,高颎精明强干,攘外安内,荡平南陈,战功尤为彪炳;后者灭陈,定豫章、庐陵、浔阳也是战无不胜。但是他们在攻打高句丽的时候却是长驱直入,以水6三十万大军齐头并进。结果水军在海上遇大风,船多沉没。隋朝水军一抛锚休整,让高句丽的先遣部队袭击。水路统帅周罗睺先前已损兵折将,元气大伤,让高句丽击溃。而高颎、王世积过于深入腹地,导致陷入日后李世民一样的悲剧,关键的要塞攻克不下,大军让高句丽彻底拖住。因为过于深入腹地,以致战线拉长,粮草供应不上,直接导致三十万大军溃败,九成的兵马遗留在了高句丽土地上。

    平心而论,若不是大意小觑了高句丽,以高颎、王世积的军事水准,就算拿不下高句丽,也当如李世民后来一样取得丰厚的战果后从容而退,便是因为以往兵力雄厚,能够以石击卵,大意轻敌,结果让卵打裂了石头。

    “至于杨广数次百万大军伐高句丽……嘿嘿,那就是笑话!”薛仁贵撇了撇嘴,“他们都小觑了高句丽,或许高句丽不强,可他们有着得天独厚的地利优势。而且很会利用这种优势,绝对不是小觑的对象。稳才是对付高句丽的最好打法。”

    平民出身的薛仁贵近来像海绵一样吸引着各种知识,他的进步有目共睹,再加历经也可以像苏定方、张士贵那般独当一面了。

    秦风赞叹,不愧是未来的白袍总管、大唐的定海神针,他与秦风有着相同的看法。这个这些能够排的上名号的将军,果真是没有一庸才。

    高句丽与突厥的性质正好相反,打高句丽求的是快,出其不意的快,而打高句丽则求稳,一步一个脚印,不给擅于防守反击的他们反击的机会,然后在寻求决战的机会。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想做好一件事情,就得方方面面都考虑到;想做好具体一个方面,就得从全局出。高句丽的整体形势,大家了解于胸,即便有什么突的事件,也知如何去化解于无形。不过,我们此次行动的主要目的是国内城的乙支文德,说句不好听的话,我们就是去行刺。当然,行刺对于我与玄冰而言,易如反掌耳。如果仅仅是刺杀乙支文德不需劳师动众。经过深思熟虑,我认为我们还要达另外两个重要的目的:第一、练兵,练特种作战之战术,养兵千日用在一时,大家辛辛苦苦了三个月,播洒了无数汗水,就看今朝了;第二、则是重中之重,那就是把国内城搅乱,如果可以的话,我们甚至把国内城夺下来,经过短暂的占据再行放弃。以此逼迫走投无路误以为是渊氏出手的荣留王高建武向我大唐求助,一旦高建武求助,那么,我们就可以堂堂正正的踏入高句丽的腹心地带,为收复故土、一统半岛奠定基础。嘿嘿,请神容易送神难,当主动权在我大唐手中,走与不走就由不得他了。”

    程处默、薛仁贵、楚怀忠、侯忠、王浩凯、仇蛮、侯亮等将不禁大笑了起来。

    秦风伸手一压,议事厅顿时鸦雀无声,他满意一笑道:“然而我们道路还很漫长。也不能高兴的太早……虽然这其中杨广确实是卖了蠢,却也可看出辽东的确不好打。对于如何行事,诸位可有什么看法?”他知道有楚怀忠、侯忠、王浩凯、仇蛮、侯亮这些高句丽通在,程处默、薛仁贵就算有看法也不会说,便望向了五人道:“楚将军、侯先生、王将军,你们在这地方那么多年,我想想听一听你们的看法意见。”

    楚怀忠哈哈一笑:“大将军,末将是个大老粗,让末将上阵杀敌还有两下子,出谋划策就不是我之所长了,末将也没有什么别的看法。我们能走到今天,侯老弟是最大的功臣,还是让侯老弟说吧,他最清楚国内城的情况了。”

    侯忠向来是他们的智囊,此刻站出来道:“国内城是高句丽陪都,其易守难攻的原因有三:第一、高句丽经营两百多年,前后二十余次大修,城池之坚固,毫不逊于堡垒要塞。第二、国内城北有辽东、新城、安市等坚城为屏障,而辽东、新城、安市三城互为崎角之势,彼此能够相互支援,相互袭扰。若我大唐大军入境,不先攻克辽东、新城、安市,将无力围困国内城;国内城南有辽水(鸭绿江)为天然护城河,南方想要北上,也是困难重重,第三、国内城挽扼深入高句丽腹地的要道,拿不下国内城,大军就无法深入,相反他们却能够自由出入,将兵马从后方送来,无限支持。便是因为这三点,当年高句丽方能面对六十万大军的日夜强攻而多日不倒,就算暂时支撑不住,也能在短时间内恢复过来。”

    “所以……”他目光在人群中扫过,斩钉截铁的道:“我大唐若是要出征高句丽,这三大团难必须克服!”

    程处默一脸的郁闷,叫喝道:“侯先生,说什么混话呢!怎么将高句丽说的这么难打,你究竟是哪一边的人?”

    大家禁不住哈哈一笑,便是侯忠也忍不住莞尔。

    秦风瞪了他一眼,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既然知道了人家的优点,破起来也又有何难?”

    在众目睽睽之下,秦风气宇轩昂地指点高句丽,大有指点江山的气概:“国内城在百年前一直是高句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迁都平壤城后低位固然有所下降也是高句丽的陪都。所谓城垣高耸、地形险要,在某些时候却会成为他们致命的破绽,也正因为有着诸多天险,使得国内城长期无战事,无战事他们就会掉以轻心。”

    理会了秦风之意的侯忠眼睛一亮,“福兮祸所依,祸兮福所伏,这就是所谓的福祸相依了。”

    秦风点头笑道:“正是如此了,在有所准备的情况下,攻取国内城确实很难,但在全无防备的情况下,下一城并不是难事。”

    “想要以少胜多,关键在于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与国内城相比,我们拥有三大优势。”

    “第一……”秦风竖起一根指头道:“国内城是高句丽为数不多的商业都会,每日出入城的人数以上千上万来计。我们可以很轻易的带着兵器潜入城中,做到神不知鬼不觉。这一点,通过我们近期潜入的近千人可以证明。”

    “第二……”秦风伸出第二根指头摇了摇道:“国内城位于高句丽的腹心,四面八方都有险要的关城护航,可以说完全受不到外力的威胁。防守必然松懈,城中的兵马大多都在各自军营中训练,不参加防守。你们想万余大军分别分为巡逻的、守城门的、守将军府的、在军营训练的,他们分成数波,短时间内如何能够集聚的起来?只要我们用兵神,打的狠打的猛,还能占据兵力上的优势。”

    “第三……有心算无心,将是三军魂!我们可以抓着对方将军不再军营的时候,先以斩行动,在行夺城。如此对方兵力最为集结能够与我们一战的军营力量,将会混乱,大幅度的消弱他们的战斗力。”

    “有这三大优势,我们拿下国内城并非夸谈。反之就算我们行动失败,也能因为对方准备不足而从容退去,不会全军覆没。”秦风每说一点,竖起一根手指,说道最后将拳头一握,道:“如果这样还是失败,那也只能放弃了。做了应该做的,尽力了,不成功也无可奈何。”

    “除此之外,我们还有另外一个优势。”侯忠补充道:“据我们的情报人员称,高建武的能征善战之将士要么分布在辽东、安市、新城防我大唐,要么就分布在辽水一带,城里虽有两万士兵,可绝大多数是由普通百姓临时补充而来的新兵而已,他们不经训练,一旦城中混乱,这些人不弃卸投降都不错了,还指望他们拼命守城、夺城,那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

    “我同意!”薛仁贵道:“怎么大胆的计划,连我们自己的料想不到,高句丽岂能防备。待我们拿下国内城,就等着看他哭吧。对了,我们还可以让我们的人散布谣言,说渊氏正在谋划着渡江之战,也许能够让他们从国内城调走一些兵马,消弱国内城的力量。”

    “侯先生,散布谣言之人就交与你了。”

    “喏!”

    秦风笑道:“除了散布这个谣言,我们还有文章可做,就说渊氏与大唐已经达成了秘密协议,在渊氏出兵时,我大唐将全力攻击辽东、新城、安市中的某一城。与此同时,让罗通领幽州边军囤于边境,摆出一副攻打三城的模样。任他乙支文德老奸巨滑,也不敢听而任之。”

    “大妙!”侯忠拍案叫绝。

    秦风接着说道:“侯先生,让国内城的兄弟依计照办,同时,安排咱们的人做好分批潜入国内城的准备。李穆你立即返回幽州,告诉罗通,让他立刻配合我们的行动。”

    待侯忠离开,余人又商定了各部负责的主将,也约定了举事的时间。

第566章:入城() 
秦风拟定这里除了秦风,官职最高的则是程处默,薛仁贵、楚怀忠、侯忠等人次第而下,相对于官职高的程处默,冷静的薛仁贵无疑更能胜任总指挥一职。

    不给楚怀忠指挥权,不是秦风专权,实是他们没有这方面的经验,秦风也没隐瞒,十分坦然的点了出来。

    经三个月的相处,楚怀忠等人可没有丝毫小觑这群青年将领

    的意思。正所谓尺有所长寸有所短,对于这种全新的作战方式,楚怀忠确实是一个外行,所以也答应得十分爽快,并表明忠义军将全力配合薛仁贵的行动,

    秦风满意道:“敌明而我暗,已使我军占据了战争主动权,我们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以养精蓄锐之师,攻敌无备之弱旅,若还不能胜,我等不如自己抹了脖子自杀算了!”

    听秦风说的有趣,诸将都笑了起来。

    侯忠也点了点头道:“确实,如果这样都输了,我们的确没有活着的必要了。”

    武将与文官最大的不同就是性子耿直,明白事理,少有勾心斗角的事情。

    秦风笑道:“万事俱备,只欠东,行动!”他站起身子,喝道:“诸将听令……”

    厅内诸将皆站立了起来。

    “薛仁贵将军担任执行人,全权负责此次行动,诸位将军各守其职、不可懈怠!”

    “得令!”诸将领命,却没有立刻外出,均是疑惑的看着秦风,这里除了秦风与玄冰,所有人都有任务,可秦风显然不是那种安份守己的人。

    “大将军”在这军事会议上,作为一个军人,程处默也知道不能如平时一样随意,询问道:“能不能告诉末将,你是否另有安排?”

    这儿,也只有程处默这位小敢这么问了,这也是大家共同的疑惑。

    “我与玄冰先一步入城看看情况,做些准备,尽量帮你们攻取国内城。”

    秦风也表明了去处。

    薛仁贵、程处默互望一眼,十分放心的说道:“大将军请小心从事!”

    “不行!”楚怀忠却大呼一声,站了起来道:“胜券已然在握,大将军乃万金之躯,又何需冒此大险?”

    忠义城诸将纷纷劝说,侯忠深深作揖道:“大将军身为军人,向来以身作则,属下等人无不有感于心,可正如楚将军说的这般,实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