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执掌武唐-第37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皇兄,韦莲儿又怎么了?”太平公主上前轻声一问。

    李哲双手一摊,颇为无奈的言道,“还能有甚,自然是受不了行程之苦,走不过多久就非得停车歇息。”

    太平公主轻轻颔首,无不担忧的言道:“母后寿诞在即,我们还是须得尽快赶路前往洛阳,再也不能如此多耽搁了,皇兄,还请你给太子妃说一声,让她暂且忍耐一下吧。”

    李哲轻轻颔首,还未搭话,韦莲儿的声音已是从车厢内清晰传来:“不行,本宫肚子里怀的可是太子殿下的龙种,若是出了意外以至于胎儿有什么闪失,何人能够担待得起?”

    太平公主听见昔日那低三下四的韦氏女居然胆敢反驳质问自己,立即忍不住芳心暗怒,冷冰冰的言道:“太子妃此言固然有所道理,然而却不能因为你个人的原因从而耽搁整个车队行军的速度!要知道昔日母后身怀李贤的时候,不也强忍不适陪同父皇前去昭陵祭祖么?若是皇兄不能按时抵达洛阳,你让父皇母后如何作想?”

    李哲本是一个没有主见之人,一边是太子妃怀着的胎儿,一边是父皇母后,两难取舍之下不禁大是为难,面红耳赤额头涔涔大汗,尽是急得团团乱转。

    “好了令月,你就少说一句。”无可奈何之下,陆瑾也只能当起了和事佬,想出了一个较为折中的办法,“这样,为了保证能够按时抵达洛阳,我们不如将车队一分为二,我与公主以及太子殿下先行一步,至于太子妃则可缓慢前行,即便未能在天后寿宴举行之时如期抵达,我相信天皇天后也不会责怪的。”

    一听陆瑾的建议,李哲顿时双目一亮,拍手赞叹道:“陆驸马之言果然是一个不错的办法,好,就这么办,爱妃,本太子先行一步,你晚一点抵达也可以。”

    马车内的韦莲儿一听到李哲居然想要抛弃自己独自上路,顿时不悦的撇了撇嘴唇,然而她也知道李哲身为监国太子,必须如期前往洛阳,故而也只有非常不情愿的同意了。

    顷刻之后,车队一分为二,陆瑾为韦莲儿所在的车队留下了足足五百名护卫骑兵之后,便率领着先行车队加速赶路。

    车队昼行夜宿一日百里,终于赶在了九月十七日这天抵达了洛阳城,而这一天距离天后寿诞只有不到两天时间了。

    来到阔别已久的洛阳,陆瑾不禁大是感概,便在此地,他进士及第成为了状元,更被授予监察御史查处了前太子李贤谋反之案,可以说洛阳城乃是他事业的起点。

    从位于正南面的定鼎门入城,陆瑾一行纵马天街缓慢行进着,徐徐经过了道旁的各大里坊,最后从天津桥度过洛水,来到洛阳宫之外。

    洛阳宫壮阔依旧,层层叠叠的宫殿望不到尽头,正南面的则天门更是雄阔高拔,恰如九天之上的南天门一般让人不禁生出了仰望帝宫巍巍然的心境。

    不过天皇天后均没有住在洛阳宫内,而是身在洛阳宫西南的上阳宫,故而陆瑾与李哲、太平公主要去的地方也是上阳宫。

    在皇宫车马场前下马下车,陆瑾三人也没有乘坐步辇,就这么安步而行进入宫门。

    时至秋暮冬初,上阳宫内冷风徐徐一片萧瑟,高大胡杨树上挂着的红叶已是快要落尽,偶尔一片落叶被呼啸而过的秋风卷下缓缓掉落,恰如濒死的蝴蝶在最后的翩翩飞舞,美丽中带着一丝让人止不住潸然泪下的哀伤。

    顺着宫道走廊走得片刻,壮丽雄阔的丽春殿已是近在眼前,二十七级白玉台阶直达殿门,披甲带剑的羽林郎护卫在台阶两旁,一动不动在阳光的照耀下恍若天兵神将。

    然则到得殿口,陆瑾才发现丽春殿内人影晃动,说话声声,像是在进行着议事。

    李哲显然也明白此点,并没有冒然入内,而是请求内侍代为通传。

    大殿之内,天后武媚高坐在居中的龙床上,脸色威严凤目中精光摄人,体现着威仪之态。

    十数名大臣则分列大殿东西两班,白发皓首,满堂紫衣,可见全是朝廷重臣。

    而上官婉儿则是坐在龙床侧面的书案前专注笔录。

    一顶垂脚幞头盖住了三千秀发,一件月白色遮挡住了曼妙身躯,此际伊人黛眉紧锁,目光冷冽,眉头红梅如火,容颜绝色靓丽,仙子一般的美丽,冰山一般的冰冷。

    此时,一名老内侍脚步轻缓的走了过来,行至上官婉儿身畔低语言道:“启禀侍诏,太子殿下以及陆驸马、太平公主三人抵达洛阳,前来求见天后。”

    陡然听到那个刻苦铭心的名字,原本面无表情的上官婉儿柳眉猛然一挑,心内更是泛起了层层涟漪,数不尽的难过和相思瞬间将她湮没,竟是愣怔在了原地。

    “侍诏?上官侍诏?”从未见过上官婉儿如此模样的老内侍心头大奇,立即轻轻提醒。

    上官婉儿这才回过神来,长长的睫毛颤了颤,视线转向了正高坐在龙床上的天后,沉吟一番,轻轻出言道:“你在这里等一下,我立即就去禀告天后。”

    说完此话,上官婉儿搁下毛笔站起身来,莲步婀娜的登上正北面的台阶,袅袅婷婷的走到武后旁边,俯下身子凑到她的耳边一阵低语。

    武后缓缓颔首,言道:“今日商议之事关系甚大,既然哲儿到来,不妨让他进来听听,陆驸马也可一并前来,至于太平,就让她在偏厅稍作歇息。”

    “诺”上官婉儿点了点头,立即吩咐老内侍出去传命。

    片刻之后,陆瑾和李哲联袂而至,行至大殿中央对着高坐在台阶上的武后禀告道:“儿臣(微臣)见过母(天)后。”

    “不必多礼。”武后素手一抬,露出了一个难得的微笑,指着东面朝班出言道,“今日朕召集群臣商议吐蕃犯我边界之事,既然你们到来,就一并听听吧。”

    “遵命。”陆瑾和李哲同时应命,走到东面朝班肃然站立。

    (本章完)

第769章 再见已是陌生人() 
在站定的那一霎那,陆瑾情不自禁的抬头朝着天后望了过去。

    数月未见,天后容貌没有半分改变,只是那股高居上位的威严肃穆之态愈显浓厚,竟使得人情不自禁便生出了敬畏之心。

    陆瑾现在还不能忘怀去岁长安城发生粮荒的时候,圣人闻讯晕倒在地,太子殿下哭哭啼啼,是身为女子的天后当机立断的稳定住了局势,安抚了群臣之心,并英明果决的作出了前往洛阳就食的决定,对于此点,天后实在是功不可没。

    听闻以前还在太宗朝时,身为才人的天后便时常陪伴贞观天子处理政务,或许就是因为那段时间耳濡目染的缘故,才使得武天后对于举国大政有了一定了解和处理能力。

    想着想着,陆瑾微微走神,目光止不住游离了起来。

    忽地,一个曾经法难以忘怀,并在夜晚辗转难侧为之思念的影子映入陆瑾的眼帘,使得他神情忍不住微微一僵。

    上官婉儿!

    陆瑾嘴唇轻轻动了一下,似乎在喃喃低语着这个熟悉的名字。

    然而很快,他的唇角不由自主的牵出了释然的微笑,仿佛什么都没发生过,就如同时才经过宫道时,目光扫过那片飘然而落的枫叶,虽然还有淡淡的忧伤,但已是无关痛痒,目光自然而然毋须停留,将视线移开了。

    坐在长案后的上官婉儿神色如常,然而从陆瑾走入殿内之后,视线余光一直情不自禁的落在了他的身上。

    数月不见,陆瑾风采依旧更盛往昔,脸膛上更是少了一些年少的稚嫩,多了一份朝廷重臣的沉稳,他的目光依旧是那么柔和明亮,恰如夜晚闪烁的那颗繁星,让上官婉儿着迷心动不已。

    上官婉儿很是敏感的察觉到陆瑾的视线停留在了自己的身上,然则,却只是短短的一瞬,须臾之间就立即移开,就好似看到了一个素不相识的陌生人一般。

    察觉如此,上官婉儿心内如同万枚铜针在扎一般难受,强烈心悸的疼痛感使得她几乎快要呼吸不过来。

    她深深的吸了几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垂首案牍纵笔如飞,再也看不出一丝一毫的异样。

    今日,天后以及殿内群臣商议的是吐蕃侵扰大唐西部边陲之事。

    前来议事的大臣除了有侍中裴炎、中书令薛元超、中书侍郎王德珍、黄门侍郎崔知温四位丞相外,还有四位刚新晋的丞相,分别是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郭侍举,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郭正一,兵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岑长倩,以及吏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魏玄同。

    这次突然新晋如此多的宰相议政,特别是新设立“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让四品以下官员参知政事,有着非常明显的用意和目的,表明天皇天后为了阻止尚书、中书、门下三省首长权力过大,以较低品级官员参知国政,完成削弱、排挤宰相的三个步骤中的最后一步之用心。

    而前两步分别是增设“参知政事”,削弱宰相权;又增“同中书门下三品”,取代“参知政事”,排挤尚书省首长仆射;今岁增“同平章事”,以历任尚浅的外司四品官与中书门下首长商议军国事务,逐渐取代“同三品”,达到排挤中书令、侍中的目的。

    此后,“同平章事”转变成了职衔,变成官号,成为名符其实的宰相,完成了排挤三省首长,降低宰相品级,便于皇帝驾驭的进程。

    毕竟在圣人龙体日渐愈下的如今,必须极力防止宰相权力过大,要知道昔日那位叫做长孙无忌权相带给圣人的阴影实在太大了,为防止重蹈覆辙,才会作出如此举动。

    此乃帝王心术,也是为了朝局稳定不得已之举。

    陆瑾自然明白此点,不过唯有一点让他有些担忧,那就是如今的八位丞相中没有一位是太子李哲明里的支持者,似乎许多都是天后的亲信,不能不说是一个重大的弊端。

    朝议还在继续,不消片刻,陆瑾已是渐渐听明白了所议何事。

    原是八月以来,吐蕃名将噶尔·钦陵发兵十万侵扰吐蕃柘、松、翼等州,劫掠人口抢夺粮食,致使三州一片混乱,三州刺史纷纷上表请求救援,今日天后与群臣正在商议应对之策。

    柘、松、翼三州位于剑南道西北部,与吐蕃接壤长期处于战乱之中,那里所居住的原住民也多为其他民族之人,除此之外,这三州也是朝廷流放人犯的重要场所,如昔日陆瑾便流放谢太辰至松洲,也不知此人如今可还健在,相信在那般恶劣的环境下,也应该活不了多久的。

    商议半响,一直认真聆听群臣意见的武后突然看到了陆瑾,不禁拍案笑问道:“对了,前不久陆驸马顺利平定关中之乱,军略智谋皆是非常了得,不知对于今次吐蕃犯境一事,有何高见?”

    在这么多重臣当中,自觉职微言轻的陆瑾原本是不准备发表意见的,然此刻一听天后垂询,只得出班拱手言道:“启禀天后,吐蕃犯境一事由来已久,根据往年惯例,多以攻掠西域以及鄯州,反倒是剑南道较为安稳,如今吐蕃一反常态攻掠剑南道,不用问也一定是因为在西域遭到王方翼大军,以及在鄯州遭到黑齿常之大军击败之故,事故,此战必须示之以强,不要让吐蕃人觉得剑南道之军好欺负。”

    陆瑾这番话说了等于没说,并没有任何出彩之处,武后也是听得渐渐没有了兴致,然而很快,陆瑾接下来的话却是让群臣刮目相看了。

    “另外,臣闻吐蕃赤都松赞只得十一岁之龄,吐蕃内政决于大相噶尔·赞婆,军略决于噶尔·钦陵,举国大事均把持在噶尔家族之手,难保日渐长大的赤都松赞不会生出不满之心,以微臣之见,不妨派出一位能言会道的说客,向着赤都松赞晓之以理,阐述利害,并暗中挑拨赤都松赞与噶尔家族的关系,若能让吐蕃如同昔日突厥一般中计一分为二,便可不战而屈人之兵。”

    (本章完)

第770章 一年之后的再见() 
陆瑾这番话说了等于没说,并没有任何出彩之处,武后也是听得渐渐没有了兴致,然而很快,陆瑾接下来的话却是让群臣刮目相看了。

    “另外,臣闻吐蕃赤都松赞只得十一岁之龄,吐蕃内政决于大相噶尔·赞婆,军略决于噶尔·钦陵,举国大事均是把持在噶尔家族之手,难保日渐长大的赤都松赞不会生出不满之心,以微臣之见,不妨派出一位能言会道的说客,向着赤都松赞晓之以理,阐述利害,并暗中挑拨赤都松赞与噶尔家族的关系,若能让吐蕃如同昔日突厥一般中计一分为二,便可不战而屈人之兵。”

    黄门侍郎郭侍举深知陆瑾乃是太平公主驸马,如今更是甚得天皇天后喜爱,闻言立即想也不想就附和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