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执掌武唐-第40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陆瑾点点头,沉声言道:“代我转告黑齿军使,我军绝对不会让河源军孤军奋战。”

    报信骑士感激的拱了拱手,这才转身飞马而去。

    骑士离开了之后,陆瑾却没有返回大营,而是沿着河畔缓缓慢行,思忖不止。

    裴行俭在临终的时候曾言,让陆瑾在消息走漏之后公布他的死讯,从而让吐蕃人误以为此乃他的诈死之计,从而不敢轻易犯缰。

    但是目前全军之中尚没有裴行俭已死的留言流传,吐蕃人便这般肆无忌惮的攻来,出现如此情况便有两种可能。

    第一,吐蕃人目前已是通过其他渠道洞悉了裴行俭病逝的消息,所以才这般坚决的攻略鄯州。

    第二,也有可能是吐蕃人根本不把裴行俭以及黑齿常之放在眼中,毫不畏惧的前来攻打鄯州,从而牵着唐军,策应西域西突厥与王方翼之间的战斗。

    但是前不久,王方翼已是传来捷报,西域唐军在弓月城附近大败西突厥军队,目前王方翼正率军沿着伊丽水追击西突厥人,西域形势正朝着唐军有利的一方发展,暂时不缺救援军队才是。

    而且前不久程务挺所领的兰州都督府所属两万镇军进入了西域,可以说,只要吐蕃人不在西域插上一手,唐军已是占据了绝对的优势,有没有陆瑾所领的这支大军前往西域,对于胜负来说均是无关紧要了。

    噶尔·钦陵乃是足智多谋之辈,选择这个时候对鄯州发动进攻,必定是经过了深思熟虑的,绝对不会在没有几分把握之前,就冒然对鄯州展开攻势。

    可以肯定,钦陵赞卓已是觉得自己有了很大的获胜机会,才会选择当先进攻。

    他所倚仗的获胜机会究竟是什么呢?除了他洞悉裴行俭逝去的消息之外,陆瑾想不到第二条理由。

    的确,裴行俭病逝之后,朝廷新任主将还未到来,这段时间可以说是唐军军心不稳,最是脆弱的时候,而且还是由自己这个刚满二十,尚未经历过多少战阵的副帅领军,钦陵自然而然会觉得此乃天赐良机,故而对鄯州发动进攻。

    黑齿常之威名远播,钦陵才会亲自领军攻入鄯州,亲自与之对阵。

    而另外一支军队,不用问,必定是冲着自己而来,妄想一举歼灭他陆瑾所领的这支军队,然而再与钦陵之军合围黑齿常之,从而完成对鄯州的攻略。

    如此安排,实乃最为恰当。

    不过钦陵赞卓,你当真就以为陆瑾是不折不扣的酒囊饭袋,轻而易举被你所派来的军队打败么?

    感觉到鄯州成败系在自己的身上,陆瑾心头生出了一股熊熊的战意,仿佛火焰般燃烧不止。

    目前,裴行俭已逝,自己再也没有任何人能够依靠,是成是败均是在此一战,无论如何,都要确保此战取得胜利。

    心念及此,陆瑾已是握紧了手中的拳头,双目射出了无比坚定之色,快步朝着大营而去。

    (本章完)

第825章 战局分析() 
进入中军大帐,陆瑾站在行军地图上察看良久,眉宇间的思忖之色逐渐收敛而去,换作了一丝了然,对着身旁的狄仁杰吩咐道:“狄公,速让刘景仁、沙吒忠义两位总管前来见我。”

    目前长史王孝杰已是护卫着裴行俭的遗体返回洛阳,在他走了之后,陆瑾左思右想,便请西突厥安抚使狄仁杰暂代中军大帐事务。

    狄仁杰一来的确闲得无事可做,二来他也想借此机会多多了解观察陆瑾,于是乎便同意了下来。

    此际一听陆瑾之言,狄仁杰立即抱拳应道:“诺,属下遵命,请陆副帅稍等。”

    片刻之后,刘景仁和沙吒忠义联袂而来,见到陆瑾站在地图前面露凝重之色的时候,二将便知道他是有正事要说,拱手问好之后立即凝神倾听。

    陆瑾先将黑齿常之送来的军报大概讲述了一下,便指着挂在墙上的行军地图沉声言道:“如果本帅没有猜错,钦陵赞卓所领的兵马只是九万吐蕃大军的偏师,其目的也只是想要牵制河源军与黑齿常之而已,因为在钦陵赞卓的心中,恐怕黑齿常之才是最难对付之人,故而吐蕃人的主力,理应是前来攻打我军。”

    陆瑾一番分析的话音落点,刘景仁顿时就瞪圆了眼睛,气呼呼的言道:“吐蕃人此举,不是明摆着捡软柿子捏吗?难道他们就觉得少了裴帅之后,我军便可以任由他们欺凌?这些直娘贼真是太可恶了!”

    陆瑾笑了笑,并没有学着与刘景仁那般骂娘,继续言道:“若是吐蕃人最终的目标当真是我军,那么攻来路线便有三条,第一条路,是从西海北岸入侵鄯州,沿赤岭南下攻打我军腹背,这条路虽然从战略上看上去非常不错,然却行军于鄯州境内,无法做到隐蔽行军,相信一举一动也会在我方细作的监视之下,故而不太可取。”

    “第二条路,是绕行数百里,攻打位于我军南面的河州,将我军吸引至河州进行决战,不过这一条路相对较远,而且吐蕃这支主力军队和钦陵赞卓所领的偏师相隔甚远,相互之间不好策应,故而吐蕃人选择这条路的机会是最低的。”

    “第三条路,便是绕至西海南岸,沿大非岭出大非川,将我军吸引至大非川决战,而大非川地势平坦利于骑兵冲锋,加之十三年前薛仁贵惨败于此,吐蕃人可谓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所以吐蕃人最有可能走的便是此路。”

    说到这里,陆瑾面容肃然的环顾一周,清晰言道:“若吐蕃人当真是走第三条路,那么鄯州西南部与整个廓州自然是首当其冲,本帅曾详细察看了解过周边地形,要守鄯州西南与廓州,必守大莫门城,如今我阎温古正领军一万驻扎于此,而要守大莫门城,必守大非川,故而我们与吐蕃人决战之地,应该大非川之内。”

    “大非川啊!”狄仁杰喃喃低声了一句,口气中透露着淡淡的伤感以及感概。

    大唐立国数十年来,太宗文皇帝时期对外战事皆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不论是东~突厥、西突厥还是吐蕃、高句丽,都被唐军收拾得是俯首称臣,而太宗皇帝更是以冠绝古今的文治武功,被域外之族誉为“天可汗”。

    在当今圣人前期,唐朝对外的战事也是一帆风顺,特别是灭掉了高句丽以及西突厥两个强国,更是使得圣人武功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后来吐蕃倡导与大唐和平共处的松赞干布与禄东赞相继逝世,由主战派噶尔家族掌权,从此兵戈大战攻略四方,相继攻陷西域白州等十八个羁縻州,又与于阗联合攻陷安西都护府治所在的龟兹拨换城。

    至此,朝廷无奈罢安西四镇,大唐在西域的统治开始动摇,吐谷浑、鄯善、且末之地,也正式为吐蕃所据。

    咸亨元年(670年),朝廷以右威卫大将军薛仁贵为逻娑道行军大总管,左卫大将军郭待封为副,率十余万人讨吐蕃,且援吐谷浑还故地。

    八月,唐军至大非川,将进乌海,仁贵以乌海险远,军行艰难,辎重难以随军前进,留郭待封等二万人及辎重于大非岭上,嘱其筑两栅,围辎重,待先遣军袭取乌海后再汇合。

    而薛仁贵率轻锐部队倍道兼行,趁吐蕃不备,败其于河口,进屯乌海。

    谁料郭待封因与薛仁贵官位相等,此次出征为仁贵之副,耻居其下,不听指挥,率兵士辎重跟随其后,半途遇吐蕃二十余万人,战而大败,辎重尽失,薛仁贵无后援,只得退守大非川。

    吐蕃大元帅钦陵赞卓率兵四十余万击之,唐兵大败,死伤略尽。

    无奈之下,薛仁贵只能与钦陵约和,仅以身还。

    大非川之败,也是大唐立国后的首败,可以说表示着唐军战无不胜的神话就此总结。

    陆瑾显然也明白诸将顾忌所在,他沉声言道:“本帅知道各位心里顾忌之由,昔日薛仁贵兵败大非川,一因将帅不和,郭待封不听指挥;二因敌我两方力量悬殊太大,吐蕃兵力三倍于薛仁贵军;第三薛仁贵军孤军深入,运输艰难,地形不熟,故有此败。然现在我军将帅齐心,兵力与吐蕃相差也不是太大,对于地形勉强算得上是了解,必定不会上演大非川之战的悲剧。”

    “陆副帅说的不错。”狄仁杰已是振奋了精神,捋须言道,“常言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既然我军十来年前是在大非川战败的,那么如今我们就不如来一个大非川大捷,狠狠打击一下吐蕃人嚣张的气焰。”

    沙吒忠义性格刚烈莽撞,闻言已是急不可耐的言道:“既然如此,陆副帅,你说咱们怎么做吧?是否全军立即开赴大非川,与吐蕃人决一雌雄?”

    闻言,陆瑾却是摇了摇头,言道:“如今吐蕃人刚来,士气正虹,军容鼎盛,当此之时若是与之决战,实乃尤为不智,故而此战我们必须先守后攻。”

    “先守后攻?”沙吒忠义立即奇声一句,显然有些不解其意。

    (本章完)

第826章 临危选将() 
“对。”陆瑾肯定的点了点头,伸出手指指点着行军地图道:“诸位请看,大莫门城位于龙羊峡峡口,南临大河天线,北靠赤岭群山,衔接着西部大非川平原,吐蕃人若要攻打大莫门城,必须经过险峻的龙羊峡,才能抵达城下,故而,我军可以以龙羊峡为依托,设置防御工事对其进行阻拦,同时令爨宝璧、淳于处平率领所部骑兵出河州,悄悄行至大非川藏匿,待到吐蕃人锐气尽失,士气低迷的时候,我们在集结精锐骑兵,对其发动突然袭击,只求扰乱敌军让其溃逃,若有此败,吐蕃人必定会在大非川重新集结整备大军,到时候我们潜伏在大非川的骑兵在突然袭来,吐蕃人必定大败。”

    刘景仁沉吟了一阵,言道:“此计虽然不错,然而胜负的关键均是在大莫门城以及龙羊峡防御之上,吐蕃人拥有如斯大军,我们如何能够守得住?”

    “虽有困难,但是不妨一试。”陆瑾笑了笑,继而收敛笑容正色言道,“历来攻打坚固城池,攻击方至少要比防御方多上一倍的军力,才能够有攻城获胜的希望,而吐蕃人向来善于骑兵作战,攻打坚城并非其强项,而且他们远道而来,攻城器械准备相信也不太充分,故而我们还是有很大机会能够守住大莫门城。”

    沙吒忠义瓮声瓮气的言道:“既然如此,陆帅,那我们还是早日赶去大莫门城吧。”

    陆瑾点了点头,即令大军拔营起行,沿着大河朝着大莫门城而去。

    ※※※

    洛阳城春雨如晦,万象更新,山野天地一片生机盈然。

    上阳宫内,断断续续商议了三天的议事今天上午又开始继续了,正坐在旁边书案前作着记录的上官婉儿扭了扭几乎快要僵硬的身子,继续听着大臣们为了金牙道行军大总管选帅一事争执不休。

    前些日,金牙道行军大总管、右骁卫大将军裴行俭病逝军中的消息传回了洛阳,顿时激起了一片震惊之声。

    大唐君臣在伤感又一位能征善战的名将逝去之余,不得不重新考虑裴行俭的接替人选,直到目前,群臣们已是商议出了四种意见。

    第一种意见,迁门下侍中、秉笔宰相裴炎为金牙道行军大总管,负责主持对抗吐蕃大军及平定西突厥一战。

    赞成这种意见的大臣目前是最多的,天后武媚也是隐隐有些意动。

    然而裴炎毕竟是文官出身,从来没有过领军征战的经验,如果让他领军,出现如四年前不懂军事的洮河道行军大总管、中书令李敬玄那样的惨败如何是好?现在的大唐,再也不愿意经历一次惨败了。

    第二种意见,直接迁鄯州都督府长史、河源军军使黑齿常之为金牙道行军大总管。

    这种意见是最为稳妥的意见,不过群臣们却担心金牙道行军副总管陆瑾不肯轻易交出军权,即便是交出军权,也不会服从与他同官阶的黑齿常之的指挥,要知道昔日薛仁贵与郭侍封,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帅将龌蹉,从而不听指挥导致了大非川之败。

    更何况还有一个最关键的因素,黑齿常之并非唐人,个别人认为黑齿常之昔日可以因战败而投降大唐,那么现在他也会因战败而投降吐蕃,故而不能将军权交给他。

    第三种意见,是在现有的武将中选择一人,前去统兵。

    只可惜昔日大唐将星璀璨的局面已经消失不见了,当下能够统兵且有威望的老将,唯剩下刘仁轨、薛仁贵、李谨行三人而已,但这三人已是老态龙钟、白发苍苍,如何能够跋涉前去西域?若是出现如裴行俭那般的闪失,只会乱上添乱。

    而中壮年的名将,目前也只有王方翼和程务挺可以堪当大任,但这二人现在均在西域领军,与西突厥的战事也是非常吃紧,更何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