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执掌武唐-第44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闻言,太平公主如遭雷噬般后退数步,脸色也是陡然变得苍白无比,她慌忙看了看殿口没有旁人之后,这才惊声言道:“七郎,这些话岂能随意到处乱说?若是被母后听见,本宫也保不了你。”

    陆瑾嘴角溢出了嘲讽的笑容,言道:“既然胆敢做出来,难道天后还害怕别人说闲话不成!我看这大唐是渐渐要变天了。”

    太平公主面无人色,连忙伸出手来捂住了他的嘴巴,流着泪坚定言道:“变天又是如何?只要我们认清形势,不胡作非为,难道母后还会害我们不成?七郎,你必须答应我,这些话以后都是不能说了。”

    陆瑾就这么默默的看着她,看着太平公主晶莹剔透的泪光,心内终是忍不住为之一软,轻轻颔首同意了。

    (本章完)

第904章 擅行废立() 
一场针对李显的政变在武后与裴炎的主导之下,顺利将即位不过二十来日的李显拉下了帝王的宝座。

    翌日一早,新皇李旦在群臣的簇拥之中,来到乾元殿举行了登基大典。

    由于前不久才操持了李显的登基议事,故而官吏们对于今日的庆典也算是轻车熟路,一切都铺排得井井有条,既是浩大又是隆重。

    但,有一点却是不同。

    那就是太后武媚也亲临了登基大典,并在李旦的登基大典上宣布将以太后之身临朝称制,为新皇摄政。

    临朝称制乃由西汉时期的吕后所开辟。

    所谓临朝称制,是因按照规矩,后宫太后是没有进入正殿处理国事的资格,所以太后要掌权就要“临朝”,而从秦始皇开始皇帝的命令专称“制”、布告公文称“诰”,太后掌权之后其命令自然也要上升到皇帝的级别,于是就叫“称制”。

    如此一来,就等同于武后今后可以毫无忌惮的当殿处理国政,而不受到任何礼制法规的制衡。

    武后临朝称制之后第一道命令,自然是她最是喜欢的更改年号之事。

    于是乎刚更改不久的嗣圣元年,便换作了文明元年。

    武后所下的第二道命令,乃是更改东都洛阳之名为神都。

    从周朝的洛邑到隋唐时的洛阳,洛阳城终于又有了新的名字,从此以后神都之称也将伴随着武则天之名一道,炳照千古,流传百世。

    至于武后所下的第三道命令,却是与诸位大臣们有关了,也激起了众臣议论声声。

    武后下令:

    改尚书省为文昌台,左右仆射为左右相;

    改门下省为鸾台,侍中为纳言;

    改中书省为凤阁,中书令为内史;

    改吏、户、礼、兵、刑、工六部为天、地、春、夏、秋、冬六官,于是乎陆瑾这个吏部侍郎就变作了天官侍郎。

    同时,将御史台变作了左肃政台,又另外增加右肃政台,其中左台负责监察百司及军旅;右台负责监察各地州郡。

    两台各置正三品肃政大夫一人,正四品下肃政中丞两人,而右台肃政中丞正是陆瑾的老熟人,那位早在翰林院时就喜欢与陆瑾过不去的郭元振。

    对于此君,陆瑾不甚关注,但是却听说郭元振纳娶了礼部尚书武承嗣之女为妻,成为了武氏的座上宾客,同时此人又是裴炎的最是得意的学生,在诸多关系的照料下,故而才能在这短短的时间内,擢升成为了右肃政台的中丞。

    新皇即位,举国欢庆三日,陆瑾却是一点也高兴不起来,因为他明白在这样欢庆的背后,是隐藏了多少的阴谋以及血腥。

    有人欢喜有人愁,此刻在洛阳宫内一间偏僻的院落内,被废作庐陵王的李显正自斟自酌暗自垂泪,而王妃韦莲儿却是一直哭哭啼啼,大是责怪他的没用。

    见到身怀六甲的韦莲儿跟着自己受苦,李显心内大是愧疚,叹息言道:“莲儿,二十来日帝王生涯恰如一场美梦,我实在为当日对裴炎所说的那番轻狂之言后悔无比,还不知道母后接下来要如何对付咱们?只是可怜你身怀六甲,苦了你了。”

    韦莲儿抹了抹脸上的珠泪,抬起头来,烛光之下的俏脸布满了嘲讽冷笑:“圣人你难道还没有看出来,这次政变完全是太后和裴炎所找到的一个废掉你的借口而已,居然事到如今,圣人你还这般懵懂!臣妾看这天下迟早会姓武的。”

    李显一听此话,顿时吓得脸都白了,手中酒杯也是掉落在地摔得粉碎,他急忙上前焦急言道:“莲儿,现在我们乃是阶下之囚,你何能在说出这样的话!难道不要命了不成!”

    韦莲儿拨开了李显伸过来扶她的手,冷哼言道:“怕什么怕,事到如今大不了一死!但我韦莲儿即便是死,也不会对武媚求饶半个字!”

    没想到韦莲儿这般具有骨气,李显顿时有些大出意料之外,却不知韦莲儿是因为皇后之梦骤然破碎,不知下一步将会如何之后的破罐子破摔之心。

    此际闻言,李显犹豫了半响,忽地转身走出房内站在门口看了看外面,待确信没有任何人偷听他们说话之后,这才回身走来。

    瞧见他一幅鬼鬼祟祟的模样,韦莲儿心内大感厌恶,冷冷言道:“怎么,难道你还害怕武后派人来听咱们说话不成?”

    李显点了点头,忽地又压低声音道:“莲儿,其实我们并非走投无路,而尚有一线希望。”

    韦莲儿听一此话,顿时来了精神,连忙问道:“圣人此话何意?不知还有何希望可言?”

    李显咬了咬牙,忽地压低声音说出了一直深藏在他心内的一个秘密:“其实早在先帝将要驾崩的前几日,先帝曾留下了一封密诏给我,言及若是在他驾崩之后有人胆敢作乱,我便可以发动群臣群而攻之,你说说看,现在这封密诏是否可以对付母后以及裴炎?”

    话音刚落,韦莲儿就不能置信的瞪大了秀目,呆呆得看了一脸正色的李显半响之后,恰如被踩到尾巴的山猫一般惊得跳了起来:“什么,先帝曾留下一封密诏给圣人你?为何你却从来没有对我说过?”

    听她如此大声,李显吓得就要站立不稳,连忙手忙脚乱的捂住了韦莲儿的嘴巴,额头已是冒出了涔涔汗珠:“作死!这么大声,被别人听见只怕我们马上就人头不保了。”

    待到韦莲儿点头示意不会高声呼叫之后,李显这才放开了捂住她嘴巴的手来,长吁一口气抹掉了额头的汗珠。

    韦莲儿明白这封密诏乃是击败武后以及裴炎的最大法宝,登时就喜出望外,连忙欣喜问道:“圣人,不知那封密诏你放在何处?”

    李显叹息了一声,出言道:“其实在先皇交给我这封密诏的时候,我真的没想到有一天能够用上,故而就随随便便的放在了书房之内,那日太后突然发动了政变,当时我虽想过要取来密诏展示给群臣目睹,但那时候宫殿内全是效忠于母后的羽林卫士,倘若我展示密诏,必定难逃一死,故而也就缄口不言了。”

    “也就是说,现在那封密诏还在贞观殿书房之内?”韦莲儿立即明白了过来。

    “对!”李显已是正色点头。

    (本章完)

第905章 武后临朝() 
韦莲儿眼眸中闪动着希望的火焰,就这么沉吟半响,忽地出言道:“圣人,现在那封密诏我们可取不得。”

    闻言,李显却是一愣,问道:“为何?有何取不得之处?”

    危急关头,韦莲儿展现出了她善于算计的天赋,正容言道:“现在那封密诏对我们来说恰如一道救命甘霖,但是一个处理不好,所不定又会变成我们夫妻的断头之刀,而且即便我们现在将密诏拿到手里,也是没什么用,这封密诏必须要在关键人物的手上才能起到关键作用。”

    李显听得不明不白,连忙问道:“莲儿,有什么话你但说无妨!现在也只有我们夫妻两人能够相互依靠了。”

    韦莲儿点点头,冷静分析道:“圣人,目前我们乃是阶下囚,即便是手握密诏,也无法联络效忠于圣人你的大臣们拨乱反正,以臣妾之见,圣人你不妨将密诏交给你所信赖,且正直忠义的大臣手中,让他帮忙联系一切,这样方为上策。”

    听罢这一席话,李显顿时就明白了过来,随即想了想又甚是苦恼,叹息道:“只是可惜现在庙堂之上,全是太后以及裴炎的亲信,你要朕一时半刻上哪去找一个既正直忠良,又可以信赖的大臣呢?”

    韦莲儿脑海中忽地闪过了一张面孔,嘴角顿时露出了几丝冷冷笑容,出言道:“圣人,臣妾向你推荐一人。”

    听到韦莲儿又要向自己推荐大臣,已是吃了苦头的李显顿时忍不住苦笑道:“莲儿啊,随着我们的失势,国丈只怕也免不了被贬官的结局,他是帮不了我们的!”

    “非也!臣妾并非是推荐父亲担此重任。”韦莲儿言得一句,紧接着一字一句的清晰言道:“臣妾想向圣人你所推荐之人,乃是吏部侍郎陆瑾。”

    “什么!你说陆瑾?!”在闻言的那一刹那,李显顿时就惊得膛目结舌了。

    韦莲儿颔首言道:“圣人不妨想想看,陆瑾乃是进士出身,虽为太平公主夫婿,却从来不亲近于武后,而且在朝堂之上,也只有他敢于裴炎叫板抗衡,更何况陆瑾的背后还有刘仁轨为代表的军方为之支撑,至于陆瑾的人品,不消臣妾多言,想必圣人你也是非常清楚,如此高洁正直之人,正是我们托付大事的最佳人选。”

    及至闻言,李显顿时露出了深思之色。

    的确,韦莲儿这个建议不可谓不好,陆瑾的人品他是完全可以放得下心来的。

    而且在他即位之后,陆瑾曾多次提点他要防范太后,只是他当时不愿意听罢了,若是能够将拨乱反正之事交给陆瑾,相信陆瑾一定不会推辞。

    想到这里,李显大是振奋,点头道:“那好,待到有机会,我便令亲信内侍偷偷将放在书房内的密诏取出,交到陆瑾的手中,助我困龙升天!”

    韦莲儿欣喜的点了点头,然而一想到自己接下来的命运却要交给她最爱又是最恨的陆瑾手中,心内却忍不住暗暗一叹了。

    ※※※

    新君即位之后,在武后铁腕的统治之下,朝局很快就恢复了常态。

    而身为天官侍郎、今科知贡举的陆瑾,也开始着手进行殿试的相关事务。

    二月十二日这天,通过省试的五十来名举子前来洛城殿,参加朝廷所举行的殿试。

    而新君李旦更与摄政太后武媚一道,亲临洛城殿之内,出题考校举子才学。

    然而可惜的是,以往均是由天子出题考校的殿试,今年换作了武后出题代帝考校,而殿试期间李旦傻乎乎的坐在那里一言不发,恰如一个傀儡木偶般,不禁让陆瑾大是郁闷。

    不过让陆瑾唯一值得庆幸的是,多日不见的陈子昂似乎已经恢复了昔日的自信,端坐在案前纵笔如飞,当真算得上是文如泉涌,下笔即来,相信此君今番一定能够获得不错的名次,位列一甲也不是不可能,说不定还能够被太后钦点为状元。

    殿试结束,武后要亲自过目答卷,陆瑾虽是知贡举,然也不便多问,故而独自一个人踽踽回府了。

    走过天津桥头,陆瑾见到今日天气极好,索性步下了大道沿着洛河长堤悠然漫步,欣赏着春日里阳光明媚的浩荡河面,心内生出了几分悠然自得的感觉。

    最近他的烦心事实在太多了,特别是朝局骤变,天子更迭的乱局,实在令他是深感愤怒以及无奈。

    李显他有错吗?对,肯定有错,口出轻佻之言要将天下让给他人,自然是大错特错了。

    但是李显初登大宝,有所失误也是人之常情,以武后这般展现霹雳手段废掉他,却是显得有些太过强势以及犯上了。

    再退一步来说,若武后乃是为了公心废掉李显,陆瑾他也是无话可说。

    但坏就坏在武后这么做乃是包含了极大的私心,通过废掉李显,她才能得以如现在这般临朝称制,权势地位凌驾于新天子之上,其势堪比汉代的吕后了。

    按照他那段莫名记忆中所载,武后将会在接下来这段时间大肆排除异己,巩固权势,从而顺利登基成为亘古历史上第一位女皇帝,那在这期间他陆瑾又该如何处之?难道真的要眼睁睁的看着武后篡夺大唐江山不成?

    陆瑾越想越是烦闷,负手而立望着眼前波澜壮阔的洛水,春日明媚,河边上舟船穿梭,往来不息,他的心如同起起伏伏的水波般在阳光下混沌一片。

    就在这个时候,一个人影突然鬼鬼祟祟的靠近了陆瑾,就这么朝着他撞了过来。

    陆瑾虽在走神当儿,但是作为一个习武之人所具备的惯性,还是急忙闪身而躲,而惊讶的视线也随之落在了撞来的那人身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