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执掌武唐-第47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敬业离开之后,太平公主立即叫来了陆长青,细细叮嘱道:“陆郎君,待到你找到七郎之后,让他不要急着前来扬州拯救本宫,一定要保护好俊彦的安全,另外以本宫估算,朝廷与匡复军之间必定会有一场大战,说不定母后会任命七郎为将,战阵杀戮无情,还请七郎他注意安全,保重身体。”

    太平公主这番话颇有些交代后事的决然之意,陆长青忍不住热泪盈眶了。

    毕竟一个弱女子深陷于叛乱之军当中,肯定随时都会有着性命之危,能不能平安离开只能是未知之数。

    想到这里,陆长青大感敬佩,重重点头道:“殿下放心,我一定会不负重托,找到七郎。”

    太平公主微微颔首,念起了现在依旧生死未卜的陆瑾,止不住热泪盈眶了。

    ※※※

    李敬业在扬州叛乱之事,恰如一道突如其来的飓风,陡然就卷过了神都大街小巷,整个朝野为之震动。

    饶是武后的镇定从容稳如山岳,也被这场突如其来的叛乱弄的是心神俱乱,特别是一个个熟悉的叛乱者名字,更是令她大感忧心,连忙下旨召集群臣议事,商讨应对扬州叛乱之事。

    卯时初刻,太初宫正殿乾元殿内群臣集聚,冠带如云,除了一干宰相以及常参官外,京城七品以上的所有职官均是到了,更有不少闲居多年,不问政事的宗室元老亲自到来,可见这场朝会的重要性。

    朝班东厢首排,秉笔宰相裴炎正在为这场突如其来的叛乱暗暗叫好不止。

    那日薛仲璋前来告之他将要巡狩江南道的消息,并言及月余之后江南将会出现强有力的援军。

    对与此话,裴炎原本是保持着半信半疑的态度,不能相信年纪轻轻的薛仲璋有何良谋可言!

    然而令裴炎万般没有料到的是,薛仲璋他居然是与英国公李敬业联系在了一起,两人合作共谋神乎其技的窃取扬州的兵权,并成立了匡复军摆出北上围攻神都勤王姿态,无异于大震人心。

    这也使得饱经政治风浪的裴炎非常清晰的意识到,迫使武后交出权力的绝佳时期终于到来了。

    正在裴炎大感振奋难耐当儿,武后在上官婉儿的陪同下脚步沉重而又舒缓的进入了乾元殿内。

    也不知是否是裴炎错觉,他总觉得武后历来坚定从容的脚步声今日听起来竟是有些凌乱杂沓,可见此时此刻这位摄政太后的心情也非常忧心,这对于见惯了武后强硬姿态的裴炎等人来讲,无异于一个非常好的消息,只要武后自己阵脚一乱,那宰相们就夺权有望了。

    “微臣参见太后,万岁万岁万万岁。”

    待到接受了群臣的拱手拜揭之后,武后罕见的从龙床上站了起来,开宗明义直奔主题,“诸位爱卿平身,今日之议题不消朕说相信大家都应该明白,如今祸起东南逆贼猖狂,如何应对,还望诸位爱卿建言献策,想出一个妥当的办法来。”

    话音落点半响,却是没有一位大臣出言答话,大殿内陷入了一片略显怪异的沉寂当中。

    武后不满的皱了皱眉头,正欲开口,突见把守宫门的羽林中郎将大步赳赳而入,上殿拱手禀告道:“启禀太后,扬州叛军散发檄文于全国各地,就连神都之内也送来了一封檄文,末将特地前来呈送给太后过目。”

    武后一愣,旋即冷笑道:“讨伐檄文?呵呵,有意思,不知檄文何名啊?”

    宫门校尉犹豫了半响,瞧见殿上太后以及殿内群臣都是目光炯炯的望着自己静待答案,只得硬着头皮结结巴巴出言道:“启禀太后,檄文……名为《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

    武后目光一凛,沉声发问:“檄文何在?速速取来一观。”

    “便在末将身上。”宫门校尉又是言得一句,已是从怀中掏出了一卷黄帛书来。

    武后对着立在旁边的上官婉儿眼神示意,上官婉儿微微颔首,脚步轻缓的步下台阶,待到接过宫门校尉手中的那卷檄文,这才转身如同蝴蝶一般轻盈的走了回来。

    武后看也不看上官婉儿手中的那卷檄文一眼,径直冷声吩咐道:“婉儿,将檄文念给诸位爱卿听听。”

    闻言,上官婉儿却是有些犹豫。

    因为她知道檄文一般都会在文中辱骂被讨伐之人,若是当殿念出,只怕会有难听刺耳的字句出现。

    (本章完)

第968章 惊人诊治() 
似乎看出了上官婉儿的心思,武后毫不畏惧,嗓音低沉而又坚定,吩咐道:“但念无妨!朕倒要看看那李敬业有什么好说的”

    “喏!”

    上官婉儿再无犹豫,手持那卷檄文走至了台阶边缘肃然站定,明媚动人的双目一扫殿内神情各异的臣子们,这才“哗啦”一声展开了檄文,凝神定气,便要当殿诵读。

    但是待她看清楚檄文上面第一行大字,陡然间头皮阵阵发麻,持着檄文的双手不自禁的颤抖了起来,脸色也是急转惨白,仿佛是看到了什么可怕的事务一般。。

    殿下群臣暗地里愕然,都不知道那檄文上究竟是何等言语,居然令这位武后最为信赖亲近的女官露出了这样惶恐不安的神色。

    端坐在龙床上的武后见到上官婉儿半响也没有动静,疑惑询问道:“婉儿,愣在那里作甚?还不快快如实念诵。”

    上官婉儿恍然回过神来,转身对着武后欠身作礼,惶恐不安的言道:“太后,婢……婢子实在不敢念……”

    此话方落,群臣更是大觉奇怪,不少臣子已是抬首朝着台阶上偷偷望来。

    不难看出上官婉儿俏脸上所显的惊慌不安,武后心儿顿时为之一沉,明白那篇檄文必定是写满了辱骂她的话。

    然她可是堂堂正正的摄政太后,统御四海,驾驭八方,权势汲几乎等同于大唐皇帝,岂会让臣子看到她的惊慌不安以及软弱害怕?

    故此,武后只是淡淡的笑了笑,故作无事的言道:“不管檄文里是何内容,你如实读来便是,难道朕还会听不得区区一纸檄文么?!念!”

    最后所说的那个“念”,已是语带铿锵,如同快刀断玉般果决凌厉。

    上官婉儿不敢忤逆武后的意思,深深吸了一口粗气稳定心神,这才颤抖着嗓音嗫嚅念诵道:“伪临朝武氏者,性非和顺,地实寒微。昔充太宗下陈,曾以更衣入侍。洎乎晚节,秽乱春宫。潜隐先帝之私,阴图后房之嬖。入门见嫉,蛾眉不肯让人;掩袖工谗,狐媚偏能惑主。践元后于翚翟,陷吾君于聚麀。加以虺蜴为心,豺狼成性,近狎邪僻,残害忠良,杀姊屠兄,弑君鸩母。人神之所同嫉,天地之所不容……燕啄皇孙,知汉祚之将尽;龙漦帝后,识夏庭之遽衰。”

    上官婉儿不忍卒读,又深怕激怒太后,嗓音竟是越来越小声了。

    虽则如此,短短几句言语还是带给了大臣们极其强烈的震撼。

    檄文内容可谓是极尽谩骂,通篇恶语相向,从武后入宫说起,一直骂到了她临朝称制的时候,将一个狐媚祸主,***后宫,残害忠良的奸后形象跃然于纸上,体现于言语之中。

    可谓狠毒至极!

    不少大臣已是抬起视线偷偷朝着龙床上的武后望去,想看看武后听了这番话是何等表情。

    然而令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武后却是忍不住拊掌哈哈大笑了起来,笑声中更是充满了不屑以及鄙视。

    见状,大臣们又惊又奇,暗忖:莫非在如此犀利谩骂之前,太后已经气疯了不成?

    过得少顷笑声落点,武后这才望着一干惊疑不定的大臣笑容满面的言道:“诸位臣工,这片檄文只是编造了一些虚有的人身攻击,却无法抨击朕这些年来的为政举措,看来朕这个摄政太后也算履职尽责啊!就连这些乱臣贼子也是无话可说!婉儿,刚才嗓音蚊蚋么?继续念下去,再给朕大声一点,让所有人都能够听见!”

    上官婉儿额头冒出了涔涔细汗,后背也是冷汗流个不停,轻轻应得一声继续念道:“敬业皇唐旧臣,公侯冢子。奉先君之成业,荷本朝之厚恩……以此制敌,何敌不摧;以此图功,何功不克……言犹在耳,忠岂忘心?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移檄州郡,咸使知闻。”

    将这一卷檄文读完,大殿中唯闻针落,如同空山峡谷一般安静无比,只听见一片紧张的粗长喘息声。

    上官婉儿只觉浑身上下都失去了力道,若非这是在肃穆威严的朝堂之上,说不定她立即就会软倒在地上。

    “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

    武后檀口轻张,喃喃低语而又反反复复的念叨着这一句话,想及过世的先帝以及眼下的孤儿寡母,俏脸上闪过了一丝不可察觉的落寞以及黯然。

    正待群臣们惶恐不安,一片寂静的时候,武后忽地眉头一皱,高声询问道:“婉儿,快看看这片檄文乃是何人所作?”

    上官婉儿闻言颔首,美目视线瞄了瞄檄文上所署的名字,如实回答道:“启禀太后,檄文乃是原临海县县丞、现叛军记室骆宾王所作!”

    “是那个七岁咏鹅的骆宾王么?”武后想了想,立即记了起来,拍着御案不胜惋惜的感叹道:“这片檄文文藻华丽,琅琅上口,音韵优美,实乃千年难得一见的绝世妙文,相信朕也能凭借此文遗臭万年。只可惜骆宾王如此人才,朝廷却没有委以重任,而弃之乡野,实乃朕之失察,宰相之过错也!”说完之后,摇头叹息不止。

    大臣们显然没想到太后听了檄文之后,此时此刻既没有切齿痛骂,也没有巧言狡辩,居然叹息起人才流失起来,不由面面相觑顿感意外,不少人更是暗地里佩服太后宰相肚子能撑船的广阔胸襟。

    毕竟骆宾王在檄文中骂得如此难听,只怕是人都会为之动怒生气,武后居然还在怜惜骆宾王的才华,实乃不可思议。

    然而,只有站在武后近处,且熟悉武后秉性的上官婉儿才能看到,武后露在云袖外面的纤手正在瑟瑟颤抖着,身子也是如同秋风中的落叶般抖动不已,显然内心中正隐藏着极大的不满以及滔天的愤怒。

    暗暗吸了一口粗气,武后重回了那股云淡风轻,波澜不惊的模样,对着上官婉儿吩咐道:“待会下朝之后,将这卷檄文悬挂在神都所有城门之外,许庶民自由观看且评论发表意见,朕倒要看看是他李敬业兴兵有道,还是朕得这天下民心。”

    上官婉儿立即拱手应命。

    (本章完)

第969章 风雨故人来() 
读完檄文,朝政商议继续,武后压抑住心头的愤怒之情,环顾大殿亢声询问道:“诸位爱卿,贼子猖狂无礼,不知你们可有良策御敌?”

    裴炎双目视线一闪,出班奏道:“启禀太后,微臣裴炎有奏。”

    望着这位白发苍苍的宰相,武后眼眸中多了一股莫测之色,匡复叛军司马薛仲璋,正是裴炎的外甥,而薛仲璋也在叛乱当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可谓叛乱主谋者之一,对此,裴炎他究竟是否知情?亦或是薛仲璋本就是根据裴炎授意起兵谋反?

    心念及此,武后心内大感棘手,点头言道:“裴爱卿请说。”

    裴炎应命一声,老脸上的皱纹汇成了满是沧桑的沟沟壑壑,嗓音也如同磨刀石般粗砺:“太后,根据李敬业在檄文中所言,他们之所以要兴兵作乱,皆是因为太后你临朝称制把持权力,不肯还政于圣人的关系,微臣觉得既然现在圣人已经成年,有宰相们辅佐,有满朝文武襄助,完全有能力单独处理国事,所以再无必要太后临朝称制多此一举,还望太后你取消临朝称制还政于圣人,并昭告天下,到时候李敬业叛军自然会军心瓦解,不战自溃。”

    此话犹如巨石入池,立即激起轩然大波,殿内群臣们大大骚动起来,即便是负责纠正朝议的殿中侍御史也惊讶得忘记了纠正大臣们失礼之处。

    裴炎这句话听似在为朝廷所谋,平定李敬业叛乱,然而实际是在向太后逼宫,逼她交出权力还政给圣人,从而平息这一场叛乱。

    独坐在龙床上的武后却是另外一种心思。

    听到裴炎此话,她瞬间就感觉到心脏如同被针刺一般难受至极,呼吸也是忍不住沉重了起来。

    说话这人还是她以前所认识的裴炎么?那个在先帝驾崩之后力挺自己秉政的裴炎么?为何看上去竟是如斯的陌生,如此的冷酷?难道权力争斗已经让原本和谐共处的两人撕去了最后一层伪装,将要在这座冰冷的权力大殿上斗个你死我活!

    恍恍惚惚中,武后又明白了过来,在前不久的大朝会上,她与裴炎因意见相左出现裂痕之后,今天裴炎是摆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