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医匡九合-第23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宋应星眼睛一亮,思忖片刻之后,开口问道:“田地产出各有不同,张大人如何确定两成收获?”

    戈希梦微微一笑,点点头,解释道:“张大人将田地分为上中下三等,每一等田地都有一个标准的亩产量……”

    顿了一顿,戈希梦心有余悸地接着道:“为了这标准亩产量,下官和王典史请教了无数老农,最后才定了下来。”

    宋应星微微颔首,缓缓地道:“也就是说若是勤劳肯干的人家,超出标准亩产量的话,也只按那固定的产量交纳?而好吃懒做、疏于田间管理之人,有可能交出一半以上的收获?”

    戈希梦点头道:“正是如此!”

    宋应星略一思索,接着问道:“现在大明朝天灾很大,今年团山堡还好,我查记录去年还闹了雪灾的……若有天灾,标准亩产量会减少吧?”

    戈希梦看了宋应星一眼,心想道:这位宋经历果真思虑周全,怪不得张大人如此看重于他。

    戈希梦开口道:“若有天灾,产量会酌情减少……如果天灾严重的话,张大人说一斤粮食都不用交,团山堡还负责赈济呢!当然,这些要看具体情况,张大人自有主张……”

    宋应星不住地点头,看来这团山堡还真是世外桃源呐!

    两人继续巡视,团山堡的春耕首日,似乎预示着一场社会大变革已经萌芽……(未完待续。)

第320章 拉拢() 
辽东巡按张力,严格意义上并不是地方官。

    巡按乃是代天子巡查地方,说白了也就类似于后世“巡视组”的职责。它并不管理地方民事,故而张力只需要在适当的时候跑去辽东巡视一圈就算是称职了。

    张力目前最大的目标便是为团山堡要到尽可能多的兵员编制。后来周延儒帮忙,温体仁最终不得不同意一万五千人的规模。内阁将团山堡兵额奏报了上去之后,崇祯却留中不发,也不知是什么意思?

    本来张力这辽东巡按官职的任务最主要的就是平定团山堡的兵变,可现在崇祯态度不明,张力只能耐心等待。

    张力三日前便回了一趟团山堡,处理了两件事情。

    一是与团山堡经历宋应星秉烛夜谈,大力支持他在团山堡实行各种科技研究发明,其中最重要的是农业科研。

    张力很清楚,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对选种育种有过精辟的论述,故而团山堡玉米和土豆改良品种的任务,便已经由宋应星牵头开始着手进行了。

    这是一项漫长的过程,也许需要很多年的时间才会有所建树。不过以宋应星的能力,少走弯路的话,周期应该会缩短一些。这却也不是造原子弹……只要玉米土豆产量一年比一年提升就可以了,张力并不指望一来就什么亩产万斤,改良中的品种,也是可以吃的嘛。

    第二件事情是亲自将开春以后山海关运送往广宁卫的军饷粮草押运到锦州城下,这自然是做给祖大寿看,也是做给崇祯看的。

    两件事一做完,张力立刻就回到了北京城,并不在团山堡过多停留。

    这样一来的话,至少祖大寿的广宁军补给线并没有被“叛军”截断,说明张力的工作起到了成效。

    张力不敢有丝毫大意,精心炮制了一封奏折给崇祯呈了上去。奏折中说经过大量“艰苦卓绝”的工作,现在叛军已经同意山海关发往广宁卫的军饷粮草分文不动,眼下团山堡“叛军”正等着朝廷的军饷……

    其实说“军饷”那都是扯淡。朝廷和皇上肯定是没有钱的。这不过是张力的一种策略,军饷可以拖欠,但是编制必须定下来……粮食和军备物资是不要白不要的。

    回到京师之后,崇祯并没有召见张力。朝廷的事情很多。既然建奴没有进攻辽东,兵士们闹饷那是年年都有的事儿,也没什么稀奇。

    这日张力约了户部仓储司员外郎陈正操和吏部考功司主事顾有风,来到东江楼吃饭。

    东江楼先前就开在红庙酒楼隔壁胡同的街上,口味其实也还不错。奈何名头没有红庙酒楼大,生意一直都不怎么好。

    可是最近东江楼突然火爆了起来,以前红庙酒楼的食客尽数都挪了窝……原因自然是张大人不去红庙酒楼了,而是来了这里。

    京师的官儿多如牛毛,不过能入翰林院马学士法眼的却是凤毛麟角。马学士么,乃是天下读书人所仰视的存在……唔,关键是马学士“桃李满天下”,大明朝管学政的官儿,半数出自其门下,而顺天府学政正是马学士的门生!

    大明朝的这些秀才相公、举人老爷很多时候那是连温体仁、周延儒这等阁臣也敢非议几句。然则这些人对于学政。那是比对待亲爹亲娘还要恭敬……

    东江楼没有什么背景,东家也只是寻常商人而已。对于张力的大驾光临,东家专门叮嘱过掌柜弄了一间贵宾雅间出来接待。

    这雅间不收“包厢费”,也不收服务费,菜价还打半价,生怕张大人不常来……

    此刻张力便在贵宾雅间中宴请陈正操、顾有风两人,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之后,席间气氛渐渐活泛了起来。

    三人本是同年关系,加之最近张力与他俩走动颇为频繁。友好度直线上升。

    闲扯了一会儿京师中的风花雪月之后,话题渐渐拉到了时局上面。

    张力乃是外官,不比陈正操和顾有风。这二位是京官,品阶不高却也是可以参加朝议的。所以朝议上的很多内幕消息。张力便是通过他们而得知。

    陈正操敬了张力一杯酒之后,叹了口气,将酒杯放下,摇头道:“张兄,眼下朝廷的的注意力完全被流贼高迎祥吸引住了,你那宁远卫之事已经被朝廷抛诸脑后了……”

    张力微微有些诧异。流贼年前确实闹腾得欢,几乎都快打到宣府了。

    然而卢象升的天雄军从北直隶开到了宣府,打了几场歼灭战之后,流贼完全被打蒙了,不敢再北上,而是退回了中原腹地。

    张力看了陈正操一眼,撇嘴道:“陈兄,卢兵备不是将流贼赶出宣府了么?怎么,现在又有什么情况?”

    陈正操正要说话,急性子的顾有风抢先开口了:“张兄有所不知。那流贼也分好几股,彼此也是貌合神离。闯王高迎祥、闯将李自成、八大王张献忠等去年流窜宣府被天雄军击溃以后,便兵分两路。二李往四川,张献忠往湖广……那高迎祥现在正在攻打夔州!”

    “闯王”的称呼一直都是高迎祥的,现在李自成自称“闯将”,明显地位不如高迎祥。崇祯九年高迎祥被朝廷抓住杀掉以后,李自成才自称“闯王”。

    张力皱了皱眉头,暗自心惊:夔州,也就是后世的重庆……若是高迎祥杀入四川的话,那朝廷将会蒙受巨大的损失。

    眼下大明朝勉力维持朝廷运作的几大赋税基地,四川绝对算其中之一。小冰河期里四川盆地气候并没有过于寒冷,所以粮食产量还是很高的。

    张力看了顾有风一眼,皱眉道:“若是高迎祥打进四川,导致四川糜烂的话,恐怕朝廷的赋税又更加困难了。”

    顾有风点了点头,沉声道:“张兄说得没错,正是如此。所以现在朝廷上下一片鸡飞狗跳……”

    陈正操立刻将顾有风的话打断:“呃,这话儿也就咱们三人随便说说,顾兄到外面可不要说这个……”

    顾有风瞥了陈正操一眼,没好气地道:“陈兄当我傻么?!张兄可不是外人!”

    张力哈哈一笑,对二人道:“没想到我大明朝也有莫谈国事的这一天啊!在下还以为可以随便说呢!”

    顾有风意味深长地看了张力一眼,也笑了起来:“若咱们是秀才、举人,亦或者科道言官,那自然是死猪不怕开水烫……”

    陈正操皱眉道:“那些人无非是语不惊人死不休罢了,咱们部堂官,还需要顾虑上面的头头脑脑……”

    张力微微颔首,言官自然是随便说啥都没人管。可是陈正操是户部,顾有风是吏部的,却不比言官。

    张力很快岔开了话题,问陈正操道:“朝廷对高迎祥入川有什么布置?可是调卢大人前往四川吗?”

    张力印象中卢象升并没有去过四川剿贼,然则现在因为自己这个异类的存在,历史已经发生了偏差,也不可太迷信历史。

    譬如先前祖大寿突然回京,给自己带来的打击可真就是太过严重,现在若晨和静萍还……

    一想到自己的女人,张力不由得心中一痛。不过也就是短短一瞬间,陈正操的一句话将张力的思绪拉了回来。

    “朝廷议了许多时日,最终决定派四川石砫宣抚使秦老将军领一万白杆兵驰援夔州……”

    秦良玉!

    张力心中顿时肃然起敬!

    明末将领中让自己肃然起敬的人不超过三人,卢象升算一个,而秦良玉绝对算另一个。

    秦良玉是明朝末年著名的巾帼女将,他丈夫马千乘是汉代伏波将军马援后人,世袭石砫宣抚使,也就是俗称的土司。马千乘死后,因其子马祥麟年幼,秦良玉于是代领夫职。

    秦良玉率领兄弟秦邦屏、秦民屏先后参加抗击清军、平奢崇明之乱、阻击张献忠等等战役,战功显赫,被封为二品诰命夫人。

    崇祯皇帝朱由检曾作诗四首赞颂秦良玉……崇祯并不是乾隆,他一辈子没什么闲功夫做诗,然而却为了这位女将做了四首。

    中国古代是男尊女卑的社会,历朝历代修史,女性名人都是被记载到列女传里。

    但是秦良玉不一样!

    除去女皇武则天的话,秦良玉是中国上下五千年唯一的一位作为王朝名将被记载到史书将相列传里。

    《明史o秦良玉传》记载:良玉为人饶胆智,善骑射,兼通词翰,仪度娴雅。而驭下严峻,每行军发令,戎伍肃然。所部号白杆兵,为远近所惮。

    明末还有一个叫“良玉”的,那就是大军阀左良玉。

    然而左良玉与秦良玉,一男一女,能力形象差了十万八千里!

    若秦良玉为男子的话,肯定会坐火箭一样嗖嗖嗖地升官……没准南明偏安西南多苟延残喘几十年亦未可知。

    毕竟西南多土司,若是秦良玉掌权,永历皇帝也不至于逃往缅甸,最终还被吴三龟从外国捉回来一刀咔擦掉……

    张力心情有些激动,以后若有机会,一定要亲眼见一见秦老将军的风采!(未完待续。)

第321章 知行合一() 
张力沉吟片刻,对陈正操道:“若是秦老将军出马,四川可保无虞。”

    看着陈正操和顾有风一脸疑惑之色,张力却也不便道破。

    历史上流贼入四川那是张献忠干的事儿,那也是崇祯末年……虽说不可尽信历史的走向,不过张力对于秦良玉还是很有信心的。

    毕竟她麾下的白杆兵是敢与建奴野战之兵,流贼根本不是她的对手。

    张力收敛起心思,微微一笑,岔开了话题:“陈兄,顾兄。先前在下听到些流言蜚语,说是二位要前往团山堡安抚兵变……”

    陈正操正夹了一片熟牛肉准备往嘴里送,一听张力这话,便放下了筷子,微微叹了口气:“唉,谁说不是呢?”

    陈正操看了一眼顾有风,淡淡地道:“顾兄,你是吏部的,你给张兄说说这事儿的来龙去脉吧!”

    张力将目光投向了顾有风,他是吏部考功司主事,官衔不大,事权却极重,知道很多官场的内幕消息。

    顾有风思忖了片刻,沉声道:“张兄,这事儿要从前次周大人下台之后说起……”

    张力不动声色地点了点头,追问道:“愿闻其详。”

    顾有风给自己斟了一杯酒,一口气喝完之后,脸色微微有些潮红:“周大人先前被罢官之后,温贼上蹿下跳,大肆打击异己……”

    张力点了点头,表示明白。

    陈正操和顾有风都不是东林党人,也没有什么深厚的靠山,他们俩人的官职虽然品阶不高,却是非常有实权的。想必温体仁借着打击周延儒的势力,也顺手撸掉两个没什么东林背景的官儿,以免给人落下口实。

    其实陈正操和顾有风躺枪乃是因为科举舞弊案,这里面的内情就不是张力能知道的了。

    顾有风咳嗽了一声,情绪愈发激动起来:“在下与陈兄同周大人并无什么交往,没想到温老贼也不放过……当时贬官的文书都下发到吏部了。要不了几日便会公诸于众。在下那几日也是万念俱灰,与陈兄每日借酒浇愁!”

    陈正操微微叹了口气,吟起了李太白的诗句:“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张力听得仔细。那顾有风突然话锋一转:“但是……后来周大人复入内阁,温老贼似乎有所顾忌,很快便将贬官的文书撤销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