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医匡九合-第25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崇祯先前日子过得紧巴巴的,最近万寿节收了温体仁的大礼,此刻也不免有些神情激动了起来!

    尼玛有钱男子汉。没钱汉子难……朕现在不差钱,一定要重赏爱国将士!

    一想到此,崇祯又盘算了一下下半年似乎也没什么重大节日,只有春节看温爱卿能不能代表全国百姓再敬献一点……

    春节就春节吧,虽说还有半年,其实也就几个月时间而已。

    崇祯终于决定当一回男人,语气坚定地道:“温爱卿,朕决定发内帑三十万,重重奖赏洪承畴!爱卿让洪承畴拟定一分立功名单呈上来,除了赏银钱。朕还要升那些奋勇杀敌的将士们的官职……”

    不等皇帝说完,温体仁朗声赞道:“吾皇英明!”

    崇祯还在那“激动”,温体仁心中只有两个字……“呵呵”,这三十万两银子都不用运出京师了。本官仓库又可以满小半间了……唔,还得抓紧捞钱才是呀!

    ……

    一支百余人的队伍,穿梭在朵颜卫腹地的穷山恶水之间。这批人没有骑马,而是将马牵着行进,因为他们现在走的地方,乃是朵颜卫中最难走的山路……尖山。

    朵颜卫地势以草原为主。却也并不是所有地方都是草原,这座尖山便横亘在朵颜卫腹地之中。

    已经到了黄昏时分,这支队伍终于找到了一处河流谷地,便在此处扎下了营寨。

    走了一整天山路,所有人都很困乏,在搭建起帐篷,吃过干粮之后,多数人便选择了美美地睡上一觉。

    一名年约十四五岁的少年却没有丝毫睡意,他来到小河边坐了下来,怔怔地发着呆,似乎在想着心事。

    “定国,怎么不去休息,一个人跑来这里发呆?”

    一个熟悉的声音从身后传来,那个叫定国的少年一转头,看见了好朋友……康兴安。

    从宋家庄忽悠走宋应星之后,一别大半年,康兴安这段时间一直在这支队伍里面厮混。而这个少年的名字,叫做张定国,乃是张献忠的养子。唔,日后张献忠死后,他恢复了本来的姓名……李定国……

    康兴安看了一眼李定国,这个少年比他还要小一岁,不过终究是年纪相仿,在康兴安有意的接近之下,历经大半年时间,两人已经成为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了。

    康兴安走到李定国身边,也一屁股坐了下来,心里腹诽开了……

    少爷啊少爷,您老人家让小的干什么不行,非要让俺投流贼……

    也只短短一瞬间,康兴安就收敛起来心思,因为他知道眼前这个少年是少爷再三交待,必须带回团山堡的。

    少爷给自己布置了三个任务,要拉拢三个人。第一个宋应星已经搞定,第二个李定国却是非常麻烦,足足耗费了大半年时间,才堪堪与他成为好友。

    康兴安看了李定国一眼,小声道:“定国,你在想什么呢?”

    李定国一怔,旋即反应了过来,连忙掩饰道:“没……没想什么……”

    康兴安跟随张力混了两年,依然是人精一个,现在又怎么不知道李定国的心思?

    因为这次张献忠派他们这支队伍前往沈阳,目的实在有些雷人!

    康兴安不由得对少爷张力升起了一阵敬佩之情……少爷就是牛叉,他怎么就知道流贼与建奴有染呢?

    这流贼也不过一群农民揭杆造反而已,居然还和白山黑水出来的女真鞑子有关联,说出去谁会相信?(未完待续。)

第353章 人才() 
明末的流贼分好几股,闯王眼下是高迎祥,李自成只是“闯将”,势力还远不如高迎祥死后那么膨胀。目前流贼中第二号实力派,便是“八大王”张献忠了。

    高迎祥死得早,不予评价,李自成作为农民起义军肯定也是不及格的……一百分满分的话,给个二三十分吧……不过“八大王”张献忠么,评分那基本是负一百分。

    这位“八大王”堪比“活阎王”,相当嗜杀。他后来曾经将四川屠戮一空,导致了后世的“湖广填四川”,人口大迁徙……

    屠城之人古已有之,屠省之人张献忠却真真是“敢为天下先”,杀平民百姓杀到一个省十室九空,也算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

    这支八大王的谒见建奴黄台吉的队伍,乃是从宣府秘密出发的。张献忠在宣府被卢象升打得大败,眼瞅着就要“散伙”了。

    原本一般的流贼头子作乱,劫掠到财货之后,便据为己有……可八大王张献忠却不一样,这位有志于天下,想当刘邦、朱元璋……

    故而在最艰难的时刻,张献忠准备了大量的金银财宝,跑去沈阳重重地贿赂“二鞑子谋士”,啊,不,“女真诸葛亮”范文程,要范文程说动金国大汗出兵伐明,以解脱自己的困境。

    牵线搭桥之人么,自然是“可爱”的晋商范永斗了,这里面水太深……

    李定国和康兴安这队人马,现在已经顺利完成了任务,正在从沈阳返回宣府的路上。由于朵颜卫现在隐隐已经是团山军的势力范围,大量的哨探遍布期间,李定国他们这支队伍就只能走些“穷山恶水”了。

    李定国重重地叹了口气,看了四周一眼,确定除了安子再没有别人之后,这才小声地问道:“安子,你说义父找鞑子施援手以相救,到底是对是错?”

    康兴安微微摇头。一脸凝重之色:“四年前鞑子入关劫掠,死了多少人?那时候咱们虽然还小,可后来也听人说起过,鞑子屠灭了好多城池。将汉人尽数掳走,弄到沈阳去做奴隶……”

    顿了一顿,康兴安又道:“在沈阳咱们也不是没见过,那些汉人奴隶过着猪狗不如的生活呢!”

    李定国点了点头,道:“虽说敌人的敌人便是朋友。可是跟鞑子勾连,岂不是与虎谋皮,引狼入室呀!”

    康兴安微微颔首,他知道李定国年纪不大,却好读书,言行举止透露出一股子与年龄不相符合的成熟稳重感。

    安子暗自琢磨起来,当初少爷张力对于拉拢李定国给了三个方案。

    其一是张献忠残暴、嗜杀,在他屠杀百姓的时候,争取能够逐步拉拢对张献忠失望的李定国。不过眼下张献忠被卢象升打得四处逃窜,倒也没有什么闲功夫攻城略地;

    其二是少爷说过。每每流贼势穷之际,鞑子便从北边入寇,似乎是说好的一般。一次两次可以用巧合来搪塞,可三次四次那就不得不让人怀疑了……

    自己也不清楚流贼到底有几次被打得满地找牙而后鞑子入寇,原本还将信将疑,可眼下的情况却再一次印证了少爷的猜测……流贼果然与建奴有勾结!

    张献忠与建奴勾结之时,便是最好的拉拢时机,毕竟李定国此人年纪不大,却有很强的民族气节……当然,他眼下对大明朝失望透顶。但并不意味着他愿意看见大明百姓被鞑子蹂躏!

    若是前两个法子都行不通,那么就只有霸王硬上弓,生生地将李定国带回团山堡……这一点也有了预案,跟随安子一起“投贼”的。正有两名团山堡情报部的武功高手,制服李定国那是手到擒来之事。

    不过不到万不得已,还是让他心甘情愿地投奔少爷才是啊!

    安子看了李定国一眼,淡淡地道:“大道理俺安子也不懂,反正我家少爷说过,建奴烧杀抢掠。不是什么好东西……”

    “你家少爷?”李定国第一次听安子说什么“少爷”,不由得有些错愕。

    安子早就想好了说辞,这会儿连连点头道:“我家少爷乃是辽南金州卫人,平生最恨的就是鞑子。后来少爷中了举人,赴京赶考的途中我俩被一伙山大王抢劫,从此我便与少爷失散了……”

    这个故事安子早就想好了,因为可以有很多种后续的结局。眼下直接说少爷乃是辽东官员,恐怕自己要被李定国一刀给咔擦了,毕竟农民军与官军那是不死不休的局面。现在需要做的,是慢慢地潜移默化,让李定国自己改变心路历程。

    历史上李定国在张献忠死后,归顺了南明王朝,几乎独自撑起了南明的一片天……最后要不是永历皇帝在缅甸被吴三龟捉住,李定国活活吐血而亡,他肯定还要在境外建立根据地呢!

    他与清军作战,几乎是百战百胜,可惜南明大势已去,西南的物质条件也支撑不了他北伐……若是他在缅甸能支撑到吴三龟起兵造反的话,没准康熙小麻子还真要上吊抹脖子……

    安子将编好的故事娓娓道来,李定国不住唏嘘。因为他自己也是如此,从小就被“八大王”裹挟而参加农民起义军。李定国心里有一个秘密,从来没有对人说过,因为他的亲生父母,正是死于“战乱”。

    义父张献忠说自己的父母是官军所杀,自己也一直相信。可是在看多了义父屠戮平民百姓过后,自己隐隐有些怀疑,难道亲身父母是死于……

    心中忽然涌现出这个可怕的念头,李定国脸上冒出了黄豆大的汗滴。

    安子在一旁将李定国的神色尽收眼底,安子很清楚,有一根刺已经在李定国心中扎根,现在还需要一些时间,反正少爷定的是一年之期,还有好几个月呢!

    “定国,你相信官军中会有好官儿吗?”安子思忖片刻,开始慢慢地带起了节奏。

    李定国一愣,很快皱眉道:“好官?朝廷哪有什么好官?全是鱼肉百姓之徒,真真是官逼民反呀!”

    安子用更小的声音说道:“三边总督卢象升手下的天雄军,便是对百姓秋毫不犯的。”

    李定国眉头皱得更紧了,显然他也找不到什么理由批驳安子,毕竟卢象升乃是朝廷文官武将中的一个异类……(未完待续。)

第354章 吃肉与喝汤() 
不得不承认在冷兵器时代,战争的动员实在是一件旷日持久的事情。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就在金国大汗黄台吉准备兴兵伐明之际,却又遇到粮草短缺的问题。

    原本黄台吉的计划是十万大军分五路进发,而且一直以来也是以“十万人”准备粮秣的……

    可是,光蒙古诸部落竟然就来了八万人,再加上女真八旗和汉八旗,眼下沈阳城下汇集的总兵力竟然史无前例的超过了十五万!

    这,确实是黄台吉始料不及的,故而这日一大早,他便将范文程和孔有德召到了御书房议事。

    御书房中,黄台吉一身黄袍端坐于主位之上,而自诩为“女真诸葛亮”的范文程则站在他的下首,垂手躬身而立。

    孔有德站得更靠外一些,毕竟大明朝长久以来形成的“文贵武贱”的思维方式,让他对范文程这个女真最大的汉人文官颇有些害怕。

    孔有德身子弯得比范文程更狠一些,似乎只有这样才能表示出他的恭敬之意。

    黄台吉对于孔有德的态度很满意,干咳了一嗓子之后,开口道:“范先生,孔爱卿。本汗没有料到蒙古诸部落竟然来了八万多人,眼下粮草不足以支持十五万大军,如之奈何?”

    范文程偷偷瞥了一眼孔有德,心里暗暗有些不爽。自己是老汗王奴儿哈赤的时候就投靠大金国了,资历比孔有德老太多了……而且自己投靠老汗王的时候,孔有德还“助纣为虐”,帮毛文龙打老汗王呢!

    可是经过这段时间的观察,大汗黄台吉对孔有德的礼遇简直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就差一起捡肥皂,啊,不,一起抵足而眠了……

    原因么,哼哼。还不是孔有德带来了一万人的火器部队,他那一万人的军中有不少千斤弗朗机炮!

    范文程心里酸极了,自己巴心巴肝地为大金国出谋划策,到最后还比不过一介武夫?

    此刻范文程“大明朝秀才附体”。俨然自己乃是个秀才出身,绝壁看不起孔有德那粗鄙武人……文贵武贱么……

    范文程心中冷笑一声,眼下这个难题,我看你孔有德如何解决?!

    一想到此,范文程便装出一副低头沉思状……

    黄台吉见范先生在沉思。也不便打扰,就开口问孔有德了:“孔卿家,依你之见,眼下缺粮大军无法开拔,又该如何应对?”

    孔有德心情微微有些激动,他并不知道范文程心中那些弯弯绕绕,毕竟是武将出生,也就直接开口道:“启禀大汗,首战用我,用我必胜!此次伐明。只需要女真八旗勇士三万,汉军旗五万,蒙古诸部落带两万人即可!那些蒙古人骑射远不如昔年成吉思汗之时,而且进攻明国多以攻城为主,骑兵用处不大……”

    黄台吉微微颔首,开始沉吟起来,显然孔有德说得很有道理,他需要权衡一番。

    其实后世有一种错觉,包括康熙小麻子都说他们女真人是“马上得天下”,此言大谬。

    明朝与蒙古的战争。从朱元璋开始,朱棣时期达到高峰,后面明朝比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