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医匡九合-第28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明代文官活着的时候,最高级别基本就是正二品了。譬如内阁首辅温体仁,他的职衔全称是东阁大学士,以礼部尚书入阁参预政务。所以,文官一把手也只是礼部尚书正二品的品阶而已。

    而那正一品和从一品的文官在明代向来都是给死人准备的,追赠所用,活人基本没有封一品的例子。

    所以御书房皇帝之下,左手第一个位置乃是英国公张之极,而温体仁则是右边第一个,次辅周延儒只能站在左手第二位。

    崇祯皇帝扫视了众人一眼,最后目光落在了英国公张之极身上:“英国公。辽东督师张爱卿的大军现在到了何处?”

    张之极心神一凛,立刻朗声应道:“启禀皇上,张力的大军从东北密云方向往顺义赶去了。”

    崇祯皇帝皱了皱眉头,冷声道:“最新的进军路线呢?”

    在场的张之极、温体仁和周延儒都一脸茫然,正所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皇上问这么详细,要不这个儿出城去问问?

    然则明面上肯定没人会这么说,张之极沉吟片刻,应道:“启禀皇上,张力大军应该是在密云附近等待辽东援军和宣大军一起进击鞑子……”

    这应该是目前最有可能的情况。毕竟张力只有两万多人,单挑鞑子那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

    温体仁对于崇祯最近议事将英国公张之极叫上,内心是求之不得的。温大人捞钱是把好手,运筹帷幄之中么。那就只能“呵呵”了……其实以温大人的头脑,要“知兵”也不是件难事,可是温大人压根儿也不想碰这档子破事……

    大殿中分成两派,温体仁想要明哲保身,而英国公张之极和次辅周延儒都一厢情愿地将张力视为自己人。

    周延儒此刻也开口了:“臣启陛下,辽东督师张力与鞑子碰面三次。三战皆捷……张大人定然不会让万岁爷失望!”

    张之极也附和了一句,然而首辅温大人终于轻飘飘地说了一句:“天子圣明!全靠陛下有识人之明,慧眼识英才呀!”

    “唔……”这话崇祯皇帝爱听,御书房中的话题很快便转移到了当今天子堪比“尧舜禹汤,秦皇汉武”上面来了。

    ……

    古北口,乃是万里长城在密云附近的一处要隘,团山军两万多人,尽数出古北口,往东北方向行军。

    没错,就是往东北,而不是西南的顺义方向。东北边,那自然是朵颜卫的地盘……

    先前古北口已经被鞑子攻破,守军非死即降,周边百姓也被掳掠一空……所以,张力的大军行军,并没有什么人知道。

    团山军车队的中间,有两辆马车一前一后,前面是张力所乘的四马马车,而后面那一辆,乃是若晨所乘的八马马车。

    即使若晨再三推辞,可是张力依然让她乘坐八马马车,而且紧随在自己马车的后面,故而张力一掀开车帘,就能看见后面若晨的马车。

    有些东西,失去过,才会真正懂得去珍惜……

    张力再一次掀开车帘看了一眼若晨的马车之后,轻轻拉上了车帘,回头看向同车而行的卢象升。

    毕竟张力乃是医术高手,甚至还给他服用了三副五百年人参汤,卢象升最近身体恢复很好,已经与常人无异了。

    此刻,卢象升发现张力在看自己,微微一笑,道:“张大人,若是我猜的不错,您一直在通州按兵不动,等的正是宁远总兵祖泽溥吧?”

    张力哈哈一笑,赞许道:“知我者,九台先生也!”

    顿了一顿,张力接着道:“顺义是个坑,我不会一头撞上去的。洪承畴向来以知兵而闻名,军中多带有粮秣,一时半会鞑子也拿他没有办法。”

    说到此处,张力眼睛深邃了起来,沉默片刻之后,才淡淡地道:“祖大寿被围,祖泽溥又岂有不来相救的道理?他年轻气盛,必然倾全辽之兵入关。”(未完待续。)

第415章 兵不血刃() 
卢象升沉默了下来,这段时间在通州城中,张力对他的礼遇,再加上耳濡目染团山军的种种情状,让他的思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人总是在逆境之中,才会发自内心的领悟一些东西……卢象升觉得现在每天过得都很充实,他现在明面上是个“参谋”之职,其实也无品无阶,毕竟大明朝根本没有“参谋”这个职位。

    可是,张力却将团山军相当一部分事务交给他处理,很多时候他下的决定张力直接点头通过。想想朝廷当初是如何对待他的,又想想张力如何对待他,卢象升心里早已下定了决心:正所谓女为悦己者容,士为知己者死……如此而已。

    现在卢象升一点也不排斥张力对朝廷虚与委蛇,因为他自己有过痛彻心扉的领悟,指望朝廷,那还不如指望母猪上树。要拯救大明的亿兆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恐怕只有张力一人而已。

    所以,卢象升沉默了一小会儿之后,小声地道:“张大人,咱们团山军是要用那围魏救赵之策么?”

    张力听见卢象升说出“咱们”二字的时候,心中也是舒坦无比,看来他已经摒弃了过往的一切,融入到自己的团山军体系中来了。卢象升的弟弟卢象晋、卢象观和卢象同也都赶到通州前来与大哥汇合,由于卢象升教导得力,他的这几个弟弟都有相当的才干,张力也尽数委任了一些军中的中级职务给他们。

    加上职位再高一些的宁远兵备道陈正操和金州兵备道顾有风,张力势力慢慢开始发生了可喜的变化,读书人越来越多。

    更为关键的是,这一批读书人那都是张力的死忠,都接受了张力所倡导的阳明先生的“知行合一”理念,用起来得心应手。

    张力很快收敛起了心思,微微一笑,颔首道:“正如九台先生所言,鞑子搞出掘皇陵的幺蛾子,无非也是知道定陵乃是大明朝军队必救之地罢了。攻其必救。而后围点打援,这种战术百试不爽。”

    顿了一顿,张力微微一笑,意味深长地看了卢象升一眼。道:“他们打他们的,我们打我们的,看最后谁更着急!”

    卢象升心里一惊,张力这话的意思团山军便是要打鞑子的都城沈阳了,可是沈阳城城防虽说比不得北京城。但也很坚固,恐怕没有那么好打。要知道,在这个时代,攻城远比守城难。

    张力见卢象升面露难色,心中不由得也激起了一股子豪情壮志……那建奴屡屡入寇大明,想来就来,想走就走,大明腹地简直就像他们的后花园一般!

    正所谓来而不往非礼也,这世上,又岂有如此这般的好事?!

    眼下鞑子主力尽数都在昌平和顺义。沈阳城的守军肯定不会太多,这个道理是显而易见的。

    卢象升并不笨,这么浅显的道理他当然知道……只是,他有一件事想不通。若说攻打沈阳,那么团山军在收复金州卫,完成整军扩编之后,就可以去打了,为什么还要入关勤王?

    难道张力真的是要保崇祯皇帝吗?可是他对顺义之围却一点也不关心,似乎有些前后矛盾呢!张力到底心中所想的是什么?

    卢象升一直自诩为战略高手,却也搞不懂张力为何要大老远的跑来入关勤王。卢象升沉吟片刻之后。终于开口相问:“张大人,团山军当初为何入关而不直捣黄龙?若说勤王,为何现在又不管顺义之围了?”

    张力苦笑一声,道:“不是不管。是完全没有胜算。我又岂会坐视大明军队被鞑子吊打……呃,不,被鞑子灭掉?要解顺义的围,就只能围魏救赵。”

    卢象升跟着张力的思路,一直想了下去……忽然,他眼中一缕精光闪过。终于想明白了!

    是了,张力为什么先前不动,而现在又从古北口长城出关返回辽东,!

    旋即卢象升脸上露出惊异之色,失声道:“张……张大人,难道你在团山堡的时候,就知道蓟辽军会有顺义之围?不可能啊!”

    张力微微一笑,道:“九台,我又不是神机妙算的刘伯温,岂有未卜先知的能耐?关于这一点嘛,也是机缘巧合而已……”

    张力轻轻摇了摇头,不肯再说。

    卢象升微微颔首,总算是弄明白了这件事情。当初张力以为祖大寿也会入关勤王,谁知道祖大寿压根也不动,到了最后才带了一部分辽东军入关,却依然留下重兵把守广宁和宁远。其实,建奴主力尽数入关,根本也没有足够的军队在辽东攻坚,广宁和宁远都安全得很。

    后来局势恶化,祖大寿被围,祖泽溥这才尽数带兵入关……原来,张力等得就是这个机会,辽东兵力抽调一空的机会!

    故而张力在通州城按兵不动,最终的目标恐怕是想将对宁远和广宁尽数纳入囊中。

    想明白这些之后,卢象升略一沉吟,开口道:“张大人,现在辽东已经没有可战之兵,阁下是辽东督师,只需一纸命令,便可让宁远和广宁城打开城门。”

    张力点头道:“正是如此。若宁远和广宁还有祖家的大军,他们是一定不会乖乖就范的。”顿了一顿,张力接着道:“眼下还不宜大张旗鼓地与祖大寿在辽东大战,现在这种形势,正是方便我掌控全辽。”

    卢象升心中顿时升起一股钦佩之情,张力为了掌控全辽,竟然如此煞费苦心的算计,避免了大明军队的内讧。只要张力掌控了宁远和广宁,一纸调令就可以让祖大寿移镇宣府或者山西、大同,这种事儿那是再简单不过的了。

    兵不血刃,才是上上之策!

    张力见卢象升已经明白了自己的全盘计划,脸上忽然露出一丝不忍的神色,缓缓地道:“九台先生,我带兵入关,非是为了勤王,而是为了履约!”

    卢象升一脸诧异之色,脱口而出道:“履约?”

    张力用更低沉的声音,一字一句地道:“九台先生还记得京师往事乎?”(未完待续。)

第416章 代言人() 
卢象升脱口而出道:“京师往事?三掌之誓?!”旋即身子微微有些发抖,显然已经跟上了张力的节奏,思绪回到了一年前……

    张力神情严肃,竟然一字不差地说起了一年前的那段话:“力孑然一身,独处大风波患难之中,万死一生,为朝廷受任平乱之事。海内竟无一人同心应手者,唯见虚谈横议之徒!如有同心者,请自卢大人始!”

    顿了一顿,张力长叹一声,道:“彼时我对朝廷还有一丝幻想,现在早已看得透透的了。不过三掌之誓我从未忘记……来日卢大人如若陷入危局,本官虽千万里,亦必赶来救援!”

    卢象升顿时感觉气血上涌,眼泪不自禁的流了下来!

    一年前在自己北京的家中,确实与张力击掌为誓,后来也就淡忘了,只当是官场往来而已……没想到,张力真的做到了!

    他为什么不待在辽东,而要入关勤王,竟然是为了自己!

    卢象升再也忍不住了,颤声抽泣道:“张大人高义,请受象升一拜!”

    本来两人乃是坐在马车车厢的座椅之上,卢象升站了起来,跪倒在地,顿首一拜!张力连忙一把将他扶了起来,连连道:“九台先生无需如此!先生乃是真真正正的国之栋梁,力仰慕已久,岂敢不来相救?”

    卢象升连忙道:“象升愧不敢当!”

    至此,卢象升的心就算是铁打的,也彻底被张力征服了……

    两人又说了一会话,卢象升的心情才慢慢平静下来。

    张力掀开车帘,看了一眼马车后面若晨的车过后,才又重新拉上了车帘。其实张力入关勤王,除了卢象升的因素,还有两个重要的原因没有明说。

    一是让麾下兵士以战带练,迅速成长;另外一点么,便是团山堡兵工厂的“大杀器”当时还没有量产。

    前天收到团山堡快马来报。说是线膛枪已经生产出了一千把,可是由于工艺还在改进之中,合格品只有一半,也就是五百把。

    从团山堡离开之时。张力有一百把线膛枪,这两个月团山堡兵工厂加班加点生产,现在一共有六百把了。若是让木头挑选出六百名火铳好手来使用的话,应该在足可以一战了……须知道,两军对垒。胶着之际,突然杀出六百人的线膛枪手,一定会收到奇效。

    时间,缺的还是时间啊!

    张力微微叹了口气,总归自己不能变戏法一般弄出几千支线膛枪来,还得慢慢等待生产才是……

    团山军从古北口出关,“逃”回驻地宁远的消息,没过多久便传到了京师。崇祯皇帝一听张力竟然“罔顾皇恩”,带头“跑路”,顿时暴跳如雷。

    一连数日的朝议依然不痛不痒。对于手握重兵的武臣,朝中衮衮诸公们向来不轻易发表意见……若是因为口诛笔伐导致武臣投敌或是谋反,这尼玛屎盆子可就扣到自个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